- 年份
- 2024(8276)
- 2023(11607)
- 2022(9749)
- 2021(8915)
- 2020(7969)
- 2019(18468)
- 2018(18466)
- 2017(36413)
- 2016(19891)
- 2015(22578)
- 2014(22534)
- 2013(22523)
- 2012(20531)
- 2011(18263)
- 2010(18809)
- 2009(17972)
- 2008(18224)
- 2007(16670)
- 2006(14284)
- 2005(13054)
- 学科
- 济(92154)
- 经济(92048)
- 业(89398)
- 企(81740)
- 企业(81740)
- 管理(73830)
- 方法(46149)
- 数学(37602)
- 数学方法(37026)
- 财(29528)
- 业经(28984)
- 农(28396)
- 务(22432)
- 财务(22383)
- 财务管理(22349)
- 企业财务(21135)
- 农业(19955)
- 中国(19009)
- 制(18315)
- 技术(18258)
- 理论(17085)
- 和(16467)
- 贸(15984)
- 贸易(15977)
- 易(15500)
- 策(15367)
- 划(15290)
- 地方(14193)
- 体(13926)
- 学(13616)
- 机构
- 学院(295287)
- 大学(288303)
- 济(123486)
- 管理(121695)
- 经济(121097)
- 理学(104907)
- 理学院(103930)
- 管理学(102117)
- 管理学院(101586)
- 研究(88692)
- 中国(70623)
- 京(59868)
- 财(57313)
- 科学(54147)
- 农(51680)
- 财经(45608)
- 江(45603)
- 所(45494)
- 业大(44140)
- 中心(41710)
- 经(41216)
- 农业(40856)
- 研究所(40838)
- 北京(37461)
- 经济学(36567)
- 州(35886)
- 商学(33424)
- 范(33405)
- 财经大学(33381)
- 经济学院(33260)
- 基金
- 项目(189591)
- 科学(150320)
- 研究(137917)
- 基金(137852)
- 家(118862)
- 国家(117808)
- 科学基金(103206)
- 社会(87195)
- 社会科(82703)
- 社会科学(82675)
- 省(76709)
- 基金项目(72816)
- 自然(68230)
- 自然科(66745)
- 自然科学(66728)
- 自然科学基金(65597)
- 教育(64094)
- 划(62651)
- 资助(57568)
- 编号(56706)
- 成果(44051)
- 创(42380)
- 重点(42263)
- 部(41779)
- 业(40974)
- 发(40314)
- 创新(38808)
- 课题(38175)
- 科研(36580)
- 教育部(35957)
- 期刊
- 济(137998)
- 经济(137998)
- 研究(80409)
- 中国(53535)
- 财(49715)
- 管理(48440)
- 农(47728)
- 学报(40909)
- 科学(39863)
- 农业(32377)
- 大学(31448)
- 技术(30083)
- 学学(29995)
- 教育(25965)
- 业经(25457)
- 融(24936)
- 金融(24936)
- 财经(23028)
- 经济研究(21439)
- 业(20495)
- 经(19801)
- 技术经济(18641)
- 问题(18168)
- 统计(16742)
- 财会(15808)
- 策(15732)
- 商业(15483)
- 现代(14372)
- 决策(13957)
- 贸(13788)
共检索到430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蔡柏良
并购收益和交易价格是企业并购微观层面分析的两个重要问题,也是并购理论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从并购收益的模型解析得出应以并购企业收益率提高为基础,着重于并购后整体收益的提高;从交易价格的模型解析得出最佳交易价格是并购企业价值、信息不对称成本和目标企业价值的函数,也是并购双方博弈的结果,这一结果应当是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企业并购 并购收益 交易价格 模型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傅强 徐海龙
本文构建了一个在投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的情况下基于增长型实物期权的企业并购两阶段博弈模型。该模型使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方法确定企业并购中产生的增长型实物期权的价值,考虑了并购各阶段的投入成本、投资收益、风险中性概率、无风险收益率以及企业并购时产生的相互影响效应等因素,分析了成本占优或收益占优的两企业间在公司并购中的行为模式,得到了两企业项目并购成功所对应的临界收益和临界成本以及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国红
本文认为,我国当前企业并购存在两大误区,即:“低成本”扩张误区和多角化经营误区,其原因主要是对企业并购的成本——收益分析不全面,尤其是不能正确、全面地估计企业的并购成本。盲目并购,只会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准确全面地进行并购成本——收益分析成为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成晓 王锦功 张林华
从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可以得知,虽然并购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追求规模经济、减少机会主义、实现协同效应等等,但其根本的动机在于追求利润。而利润的产生与否则与企业控制权能否增效直接相关。因此,也可以说,企业并购的根本动因在于获取控制权增效。所谓“控制权增效”,是指由于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而使企业效率改进和价值增大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蔡柏良
企业并购是一种十分活跃的经济活动,由于存在着并购效应,结果应驱使企业通过企业并购以谋求不同的并购效应。西方学者普遍采用股票价格波动衡量并购效应的方法不适宜于我国企业。文章采取因子分析法,借助财务指标构建横向并购效应、纵向并购效应、混合并购效应的财务指标综合得分模型,选择相应的样本和时间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是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的效应是比较明显的,但并购后第二年、第三年的效应就不够明显。这充分说明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尤其重要。
关键词:
并购 效应 实证 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江龙
企业并购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并购价值评估,这对于并购方正确分析企业的价值和发展前景,做出并购等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价值并购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判断,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定价,它是综合运用经济、财会、法律及税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大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对目标企业有形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帅 李薇 张立火
企业并购为企业解决代理问题和达到规模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本文主要从企业并购的文化障碍角度分析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结合Danison组织文化模型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两个角度对企业并购前期的文化障碍进行诊断与定位,从而探讨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对并购方式和并购方向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小江 周杨
目前目标企业的估值以及上市公司的股票估值的主要方法有四种:资产法、比率定价法、未来现金流贴现法、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但现实中一些企业的真实情况却与运用上述四种方法得出的估值结果大相径庭,所以会有2008年金融危机中股票价值一泻千里的惨剧。事实上对于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将对并购决策及股票市值更有助益,而本文将详述这种方法:模糊定价法─定时点估值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双 冷祥彪
分析自2010年中德签署《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后,中国企业在德国技术获取型并购的变化趋势及特点。通过构建PEST-SWOT模型,从内外部两个角度分析中企在德国技术并购当前所处的整体环境,并总结出中企在德国技术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投资政策收紧推升的并购审查风险、技术战略重叠引发的技术竞争风险、企业透明度不高以及经营经验不足带来的风险。基于以上分析,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分别提出风险应对建议。
关键词:
跨国并购 技术获取 并购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桂全 刘晓曦 谭庆美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的2 143件并购交易为样本,以并购溢价和短期超额收益作为并购收益的测度指标,分析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对并购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并购溢价与目标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且创新能力水平越高,并购溢价越显著;并购企业获得的短期超额收益也与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因此,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为目标的并购交易能够使双方获得更大的短期收益,资本市场的并购是反映创新的市场价值的重要途径,能够提供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汪海凤 韩刚 李修玉
《环境保护税法》的颁布实施推动了中国绿色税收制度的改革,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2011—2022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重变换模型(CIC)研究了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有效促进了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且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内部主动提升ESG表现及在外部提高合法性要求两种方式影响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保护税对不同类型的绿色并购具有不同的效应,对垂直绿色并购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同时,环境保护税对小规模、风险承担水平高及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本文的研究揭示了环境保护税与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关系,是对企业环保投资、绿色转型研究的深入,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保护税法》提供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爱东 曾辉祥
反倾销涉案企业参与应诉与否或参与程度的决策,取决于应诉收益与应诉成本的权衡。基于动态博弈理论,建立不完备信息下出口企业应诉决策的动态博弈模型,量化应诉成本和应诉收益,构建了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决策模型,以出口产品价格和数量为标准,通过数理推导得出涉案出口企业应诉决策的5个临界点。可见,实现反倾销应诉决策的量化才是中国企业克服应诉信心不足、应诉败阵和构筑反倾销高效应诉机制的本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小军
将控制权收益引入Myers-Majluf模型中,本文建立了一个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预测,由于控股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冲突,选择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选择负债融资的企业一般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加剧了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和过度投资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琦
以收益动因理论以及人力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收益动因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该计量模型由效率驱动型、协作驱动型、决策驱动型以及无相关驱动型组成。随后以A、B、C公司为例,实证检验了收益动因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认为A、C公司员工收益应调整,B公司剩余人力资源受益额为负值,所以收益应维持原先水平不变。该模型的构建能有效地进行相应的薪资配置,并在很大程度能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