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0)
- 2023(7462)
- 2022(5867)
- 2021(5070)
- 2020(4350)
- 2019(9572)
- 2018(9207)
- 2017(18122)
- 2016(9538)
- 2015(10420)
- 2014(10037)
- 2013(10174)
- 2012(8990)
- 2011(7790)
- 2010(7916)
- 2009(7572)
- 2008(7856)
- 2007(7186)
- 2006(6293)
- 2005(5986)
- 学科
- 业(70122)
- 企(67285)
- 企业(67285)
- 济(52097)
- 经济(52036)
- 管理(49601)
- 业经(24584)
- 方法(23747)
- 财(20681)
- 农(18830)
- 务(17525)
- 财务(17522)
- 财务管理(17517)
- 企业财务(16607)
- 数学(16578)
- 数学方法(16520)
- 技术(14934)
- 农业(14666)
- 策(11959)
- 企业经济(11807)
- 划(11805)
- 经营(10735)
- 制(10181)
- 技术管理(10181)
- 和(10086)
- 理论(9489)
- 中国(9447)
- 体(9105)
- 决策(8517)
- 体制(8282)
- 机构
- 学院(147988)
- 大学(139563)
- 济(70779)
- 经济(69880)
- 管理(66011)
- 理学(57162)
- 理学院(56769)
- 管理学(56337)
- 管理学院(56065)
- 研究(40556)
- 中国(34824)
- 财(32875)
- 京(27462)
- 财经(26584)
- 农(25246)
- 经(24222)
- 江(22614)
- 科学(21768)
- 经济学(21681)
- 商学(20606)
- 商学院(20432)
- 业大(20234)
- 农业(19908)
- 经济学院(19874)
- 财经大学(19563)
- 所(19502)
- 经济管理(19171)
- 中心(18739)
- 研究所(17290)
- 州(17250)
- 基金
- 项目(94895)
- 科学(78270)
- 基金(72456)
- 研究(70726)
- 家(61552)
- 国家(60946)
- 科学基金(55731)
- 社会(49328)
- 社会科(47080)
- 社会科学(47070)
- 基金项目(38290)
- 省(37988)
- 自然(35150)
- 自然科(34475)
- 自然科学(34468)
- 自然科学基金(33980)
- 教育(30634)
- 划(29523)
- 业(29170)
- 资助(28772)
- 编号(26779)
- 创(24054)
- 创新(21423)
- 部(21351)
- 国家社会(21265)
- 发(20624)
- 制(20607)
- 重点(20497)
- 人文(19389)
- 教育部(18851)
共检索到214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新亮 程远 胡秋阳
企业年金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企业年金的功能和作用,进而审视其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进程中的政策内涵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本文首次以处于企业年金普及进程中的中国企业作为政策实验样本,利用2010—2013年上市企业年报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年金是否具有"生产率效应",并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产生机制,同时结合相关机制考察了这一效应的长期持续性。结果表明,企业年金能够显著提升中国企业的生产率,这一效应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增加培训投入和有利于企业财务宽松等机制实现,但没有表现出通过提升高管经营绩效而发挥作用。此外,单一年度的企业年金可持续影响此后的企业生产率,具有"滞后效应",但会逐渐减弱,原因在于对于单一年度的企业年金而言,其各项作用机制是有时效性的。但是,如果多年连续提供年金计划,则其积极影响在各期的累加会令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幅度不断加大,形成"叠加效应",这意味着连续地提供企业年金计划是充分利用其"生产率效应"的关键。本文提供了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经济后果和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证据。
关键词:
企业年金 企业生产率 中介效应 叠加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新亮 程远 胡秋阳
企业年金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企业年金的功能和作用,进而审视其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进程中的政策内涵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本文首次以处于企业年金普及进程中的中国企业作为政策实验样本,利用2010—2013年上市企业年报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年金是否具有"生产率效应",并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产生机制,同时结合相关机制考察了这一效应的长期持续性。结果表明,企业年金能够显著提升中国企业的生产率,这一效应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增加培训投入和有利于企业财务宽松等机制实现,但没有表现出通过提升高管经营绩效而发挥作
关键词:
企业年金 企业生产率 中介效应 叠加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妮 李玉梅 许倩
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劳动生产率提升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企业年金能否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年金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行的年金费率范围内,年金费率越高,促进效应越明显。门槛模型检验表明,年金费率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当年金费率大于等于0.489%时,促进效应才开始明显;当年金费率大于2.679%时,促进效应则有所下降。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收入效应”“激励效应”和“甄选效应”是企业年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渠道。研究有助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为企业选择年金费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年金 劳动生产率 门槛模型 收入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程远 于新亮 胡秋阳
本文认为,企业年金通过"甄别效应"和"激励效应"两个方面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的企业员工数据并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表明:首先,高生产率员工更可能选择加入企业年金,说明企业年金具有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甄别高生产率员工的"甄别效应"。进一步的实证考察表明,"甄别效应"的内在机制在于,较高生产效率的员工普遍具有较低的主观贴现率,更加看重未来价值,因而加入企业年金的意愿更强烈。其次,参加企业年金令员工的生产效率更高,说明企业年金具有提高员工生产率的"激励效应",
关键词:
企业年金 甄别效应 激励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明 瞿晨 何运信
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0年的数据,使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考量外资并购对目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外资并购有助于提高我国目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主要来自于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主并方来自于亚洲的并购比来自于欧美的并购对我国目标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好。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外资并购对国有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其刚 樊娜娜
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企业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效率,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本文运用基于倍差法的倾向评分匹配法检验了2005~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初始投资目的地以及再次投资目的地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投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生产率;相对于投资到发达国家而言,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生产率提升更大;已投资企业进行二次海外投资时,相对于在同一类目的地的投资企业而言,目的地发生转变的企业生产率提升幅度更大;在二次海外投资时,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的企业生产率提升幅度更为明显,这说明企业投资选择"先易后难"路径对生产率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萍 李平 吕大国 江飞涛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模型与标准集聚模型相结合的嵌套模型,采用1999~2007年中国288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及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1999~2007年全国总体样本的检验结果来看,经济集聚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不同生产率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低效率企业倾向选择中小城市回避市场竞争,即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2)1999~2002年及2003~2007年分时段全国样本检验结果及比较显示,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经济集聚对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生...
关键词:
选择效应 集聚效应 企业生产率 城市规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维刚 倪红福 夏杰长
本文采用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首次利用衡量生产分割程度的生产阶段数方法,考察了刻画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生产分割对中国1998-2011年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经验研究层面研究了分工细化促进生产率提升的观点。研究发现:(1)生产分割显著促进了企业生产率,整体和国内生产分割对企业生产率有"倒U型"效应,而国际生产分割对企业生产率效应呈"U型"。(2)企业的特征影响生产分割对生产率的效应。整体和国内生产分割对民营和国有企业的效应显著为正,对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国际生产分割对民营和外资企业效应显著为正,而对国有企业不显著。(3)生产分割对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的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整体上对省级以下管辖企业的效应显著强于省级和中央管辖企业。
关键词:
生产分割 全球价值链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本文从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企业生产率测算方法、企业生产率测算关键数据的选择以及企业价格指数缺失处理四个方面讨论企业生产率的测算问题。随着企业异质性理论发展和企业数据库的应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从宏观层面逐渐转向企业层面。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不同。宏观层面生产率研究主要是分析TFP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原因,并不强调从微观加总得到总量TFP增长率。(2)面板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雪燕 李光勤 季永宝
准确识别区域减税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对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减税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验证了其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税政策主要通过学习效应和选择效应发挥积极作用,低生产率企业对减税政策的敏感性更强,存在效率提升的优势;此外,减税政策使西部企业的生产率分布更加集中,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提升。文章的研究为区域发展和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邢志平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ACF方法估计了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比较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发现:虽然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平均生产率低于东部地区,但是其增长速度却要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趋向缩小。再利用省级层面的城镇化率指标,实证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过程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还能通过集聚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然而该集聚效应却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递减。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城镇化过程因交通设施滞后明显表现出拥挤效应,抑制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立中
日本日经产业消费研究所(理事长为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新井明)于1991年5月~7月间对日本的化学、金属、机械、电机等行业的350家主要企业进行了一次关于企业生产率的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评价,于1992年2月公布了评价结果。目前,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也正在深入研究如何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目的在于不断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使我国经济界前辈同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善民 刘英 陈涛
生产率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生产率除了与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有密切联系外,还与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关系。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用家族指定管理层、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作为家族管理的替代变量,建立家族管理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函数,以2002年~2006年沪深两市制造行业的283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生产率的角度检验家族管理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家族上市企业全样本中,家族管理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家族指定管理层、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管理对企业生产率的负向作用在直接上市的家族企业子样本中更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利辉 刘廷华 许家云
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企业生产率与效率前沿距离缩小定义为生产率收敛,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探讨内资企业是否具有收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外资进入分别对内、外资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内资企业与效率前沿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一差距逐渐缩小,即存在生产率收敛趋势;外资进入短期内对内资企业具有显著正向溢出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正向效应有所减弱;外资对行业内其他外资企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且随时间推移渐趋明显。
关键词:
生产效率 效率前沿 外资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