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7)
- 2023(14360)
- 2022(12419)
- 2021(11540)
- 2020(9783)
- 2019(22513)
- 2018(22295)
- 2017(43043)
- 2016(23468)
- 2015(26327)
- 2014(26502)
- 2013(26214)
- 2012(23682)
- 2011(21282)
- 2010(21229)
- 2009(20046)
- 2008(19968)
- 2007(17684)
- 2006(15779)
- 2005(14178)
- 学科
- 济(95010)
- 经济(94854)
- 业(91522)
- 管理(89792)
- 企(88801)
- 企业(88801)
- 方法(44786)
- 数学(35068)
- 数学方法(34650)
- 财(33804)
- 业经(28554)
- 务(24414)
- 财务(24343)
- 财务管理(24309)
- 企业财务(23101)
- 制(22497)
- 农(22279)
- 中国(21866)
- 技术(19914)
- 和(19245)
- 理论(19115)
- 学(18802)
- 划(17711)
- 体(16273)
- 地方(16233)
- 贸(15838)
- 贸易(15830)
- 易(15426)
- 策(15252)
- 环境(15098)
- 机构
- 大学(340753)
- 学院(340041)
- 管理(142399)
- 济(134388)
- 经济(131423)
- 理学(122685)
- 理学院(121408)
- 管理学(119656)
- 管理学院(119027)
- 研究(106278)
- 中国(80139)
- 京(72311)
- 财(66439)
- 科学(64539)
- 财经(52598)
- 所(52272)
- 江(50490)
- 中心(48087)
- 业大(47879)
- 经(47571)
- 农(47304)
- 研究所(47156)
- 北京(45396)
- 范(42471)
- 师范(42131)
- 州(40564)
- 经济学(39519)
- 财经大学(38962)
- 院(38840)
- 商学(38031)
- 基金
- 项目(228743)
- 科学(181392)
- 研究(169269)
- 基金(167097)
- 家(143796)
- 国家(142537)
- 科学基金(124600)
- 社会(107339)
- 社会科(101747)
- 社会科学(101719)
- 省(89453)
- 基金项目(89054)
- 自然(81002)
- 自然科(79128)
- 自然科学(79108)
- 自然科学基金(77706)
- 教育(77319)
- 划(74406)
- 编号(69262)
- 资助(68357)
- 成果(56288)
- 部(50577)
- 重点(50218)
- 创(48690)
- 发(46941)
- 课题(46693)
- 制(45346)
- 创新(45295)
- 项目编号(44048)
- 教育部(43973)
- 期刊
- 济(150746)
- 经济(150746)
- 研究(99407)
- 中国(63007)
- 管理(56980)
- 财(55214)
- 学报(49416)
- 科学(47242)
- 农(41926)
- 大学(38141)
- 学学(35827)
- 教育(35562)
- 技术(31097)
- 农业(28753)
- 融(27307)
- 金融(27307)
- 财经(26320)
- 业经(24574)
- 经济研究(22480)
- 经(22417)
- 问题(18983)
- 技术经济(18358)
- 图书(17189)
- 理论(17023)
- 财会(16873)
- 科技(16758)
- 现代(16404)
- 业(16214)
- 实践(15423)
- 践(15423)
共检索到497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伟 郭东强
企业隐性知识转移是企业中重要的知识管理活动,师徒制是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对众多学者的研究分析发现,师徒之间是否匹配的问题被众多学者所忽略。文章通过对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回顾众多学者针对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根据企业隐性知识转移中师徒各自的特点分析,通过知识差异契合度、知识转移意愿强度和师徒接纳度3个方面分析师徒二者之间的契合度,并构建相应衡量体系,分析契合度的取值范围和相应值所表达的含义。
关键词:
企业 师徒制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契合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南 王晓蓉
在阐述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因素模型;就知识转移的主体与客体、师徒关系及企业环境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问题提出了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师傅的知识发送能力、徒弟的知识接收能力、知识的隐性程度、师徒间的信任与知识势差、组织文化以及组织激励机制对徒弟内化程度和表出程度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企业师徒制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蓉 李南
在对师傅和徒弟行为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借鉴SECI知识转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分析师傅向徒弟转移隐性知识的微观过程,目的在于以知识管理领域较为成熟的理论为指导,将抽象的师徒间知识转移过程进行直观描述,以期为我国企业师徒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 师徒制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玺 李南 付信夺
结合企业师徒制知识共享与转移的特点以及一般有效性的内涵,明确企业师徒制知识共享与转移有效性的定义及其构成。通过企业师徒制的目标分析以及师徒制知识共享与转移的成效分析,建立了基于理论的初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设计成调查问卷,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和解释能力分析,并删除在每个主成分中因子载荷均小于0.5的指标,最终确定师徒制知识共享与转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丽丽
研究显示,"师徒模式"是组织内传播隐性知识最为直接与有效的途径。但在实践中,组织中"师徒"模式的运行并不一定顺畅,这是因为组织、师傅与徒弟三方主体存在着博弈。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了"师徒制"下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三方参与主体的博弈均衡,并对组织实施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的转移策略作以探究。
关键词:
师徒模式 隐性知识 转移机制 博弈分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为 汪克夷 李俏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发生前、中、后的各项成本,然后通过将激励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探讨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各项需要,并明确了企业个人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分析结果设计了促进知识源转移知识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知识源 激励机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嵩 张旭
结合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和知识转移主体的内驱力建立隐性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以IT行业为实证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知识转移动机和组织文化环境对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和网络规模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调节机制以及知识转移主体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并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颢 赵曙明
企业师徒制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工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从社会学习、社会认同、社会交换、社会资本等理论视角回顾并分析了企业师徒制的中介机制。并且提出未来研究的三个新视角:第一,运用社会交换、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师徒制的新趋势。如随着师徒“对子关系”改变和运用领导-成员理论,进一步深入剖析师徒指导网络;在中国文化情境中,以“关系”理论研究师徒二者类亲情交换关系;开始关注认知性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第二,运用行为科学中的烙印效应解释导师对徒弟的积极影响;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企业师徒制与人文福祉的关系;最后,以社会影响理论解析师徒交互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
企业师徒制 指导关系 中介机制 理论视角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颢 赵曙明
企业师徒制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工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从社会学习、社会认同、社会交换、社会资本等理论视角回顾并分析了企业师徒制的中介机制。并且提出未来研究的三个新视角:第一,运用社会交换、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师徒制的新趋势。如随着师徒"对子关系"改变和运用领导-成员理论,进一步深入剖析师徒指导网络;在中国文化情境中,以"关系"理论研究师徒二者类亲情交换关系;开始关注认知性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第二,运用行为科学中的烙印效应解释导师对徒弟的积极影响;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企业师徒制与人文福祉的关系
关键词:
企业师徒制 指导关系 中介机制 理论视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德茗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关键资源,而知识的运用必须依赖于沟通。本文研究了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沟通转化问题,探讨了影响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动力模型。研究认为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动力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即高位势隐性知识主体传播隐性知识的动力因素、低位势隐性知识主体学习隐性知识的动力因素、组织员工之间隐性知识沟通的阻力因素。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沟通 组织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斌红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知识管理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企业师徒制在新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在综述企业师徒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师徒制模式展开讨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从资深者、资浅者、人机互动关系、指导及反馈过程四个方面解读企业师徒制的内涵;在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组织管理及员工思维模式新特点的基础上探索了其对当前师徒制模式构建的影响机制;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师徒模式特点展开描述并提出构建有效师徒制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师徒制 资深者 资浅者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晓彤 张帅龙 田方圆 付汉良 王萌萌
隐性知识的高效转移对提升建设工程项目团队合作韧性、促进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近红外超扫描技术,监测建设工程项目不同类型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脑部激活情况,并构建脑间同步水平测度模型,进而探究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脑间同步和转移完成后知识转移绩效(调用效率和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设工程项目隐性知识转移时转移双方均呈现脑区激活表征,认知组接收方的脑部激活值显著高于技能组;转移任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存在显著的脑间同步,认知组的脑间同步水平显著低于技能组;转移双方的脑间同步水平与双维度的转移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该研究揭示了建设工程项目隐性知识转移的认知过程,为强滞后性的隐性知识转移绩效提供了可靠的预测指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海娟
文章阐述了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的特征,分析了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继而构建了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该机制由4部分组成,其中,协同机制是该共享实现机制的控制中心,交流机制、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是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3个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构建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机制,以期提高企业内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效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雷
隐性知识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徒制引入真实的职业情境,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将职业技能与知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等隐性知识进行传授,提升学生(徒)的自信力、竞争力、创新力与适应力,有助于学生(徒)职业能力的形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袁立庆
通过实施"技师拜师学艺+师徒联合攻关"模式,将技能人才永续开发使用和隐性知识有效传承两个重大课题有机结合起来,为高技能人才搭建一个展现自身价值、攻克生产难题的舞台,解决了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体系不持续、管理使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实施"技师拜师学艺+师徒联合攻关"鄂钢公司有技师、高级技师500余人,面对这个群体,公司一方面构建了能力提升路径,另一方面,让他们拥有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实践中,技师、高级技师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