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3)
- 2023(8599)
- 2022(6860)
- 2021(6146)
- 2020(5500)
- 2019(12136)
- 2018(12033)
- 2017(23295)
- 2016(12384)
- 2015(13790)
- 2014(13732)
- 2013(13573)
- 2012(12078)
- 2011(10455)
- 2010(10849)
- 2009(10374)
- 2008(10545)
- 2007(9591)
- 2006(8391)
- 2005(7867)
- 学科
- 业(77149)
- 企(73711)
- 企业(73711)
- 济(64139)
- 经济(64072)
- 管理(58493)
- 方法(31844)
- 业经(25502)
- 数学(24220)
- 数学方法(23880)
- 财(21807)
- 农(20098)
- 技术(19855)
- 务(18358)
- 财务(18333)
- 财务管理(18323)
- 企业财务(17357)
- 农业(15325)
- 策(13245)
- 划(12886)
- 理论(12621)
- 技术管理(12261)
- 企业经济(12115)
- 中国(12024)
- 和(11808)
- 制(11637)
- 经营(11555)
- 体(9953)
- 决策(9327)
- 贸(9256)
- 机构
- 学院(189093)
- 大学(181363)
- 济(83857)
- 管理(83154)
- 经济(82565)
- 理学(72034)
- 理学院(71479)
- 管理学(70360)
- 管理学院(70013)
- 研究(54141)
- 中国(43799)
- 财(37569)
- 京(37111)
- 科学(31251)
- 农(30596)
- 财经(30234)
- 江(28973)
- 经(27461)
- 业大(26926)
- 所(26689)
- 中心(25106)
- 经济学(24517)
- 商学(24142)
- 农业(24027)
- 商学院(23926)
- 研究所(23861)
- 经济管理(22945)
- 北京(22933)
- 州(22584)
- 经济学院(22248)
- 基金
- 项目(122883)
- 科学(99970)
- 基金(91647)
- 研究(90373)
- 家(78502)
- 国家(77787)
- 科学基金(70132)
- 社会(59845)
- 社会科(57043)
- 社会科学(57027)
- 省(50064)
- 基金项目(47896)
- 自然(45778)
- 自然科(44884)
- 自然科学(44879)
- 自然科学基金(44151)
- 教育(41289)
- 划(39771)
- 资助(37940)
- 编号(35390)
- 业(32053)
- 创(30003)
- 部(27286)
- 重点(27087)
- 创新(27068)
- 发(26276)
- 成果(26145)
- 国家社会(24997)
- 制(24429)
- 人文(24092)
共检索到276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魏下海 戴天仕 杨广亮 孙中伟 张东荣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工会如何与企业互动重塑劳动关系格局,进而影响技术升级,是当今劳动世界的一个新兴话题。本文研究中国企业工会对偏向型技术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层工会显著促进了企业选择劳动偏向型技术。在国有企业,职工集体代言和党政关注的主要形式是工会组织,因而工会对劳动偏向型技术有直接的正面影响。而在非国有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工会对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不够明显,但如能充分发挥集体代言和党政关注机制,同样会对劳动偏向型技术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
工会 劳动偏向型技术 劳动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彭薇 李起铨 熊科
文章以财政分权与任期考核为背景,采用2000-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建立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决策模型与研究假设,实证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对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对于从事出口的企业、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补贴倾向。回归结果也表明地方政府会选择对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企业进行补贴,而企业规模与企业盈利能力则与补贴选择与补贴程度呈现反向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苗妙 魏建 刘安
企业投资结构中技术创新投入过低、重复投资以及边际效率偏低等问题,直接困扰着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创新水平的提升。本文实证检验了法治环境和金融深化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好的影响,阐释了企业投资失衡的资源错配成因。研究发现,法治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引导企业的技术性投资偏好;金融深化水平增进了地区法治环境与企业技术性投资偏好间的正相关关系;所有制歧视使这一影响呈现差异化路径。这一研究结论将有助于阐释企业投资失衡的资源错配成因,从更深入的视角理解增进企业技术投资的动力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莹 王雷
使用2002—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税收激励引致的投资结构偏向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考察了股权性质和地区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结构偏向整体上并未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影响,而税收激励引致的投资结构可以增加企业价值;税收激励引致的投资结构对企业价值的正向促进作用仅存在于非国有和处于东部地区的企业中;2008年所得税改革进一步加强了税收激励对投资结构价值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税收激励 投资结构 权益性投资 企业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海凤 白雪洁
选取企业投资方向结构的微观视角,构建环境规制诱导企业外部投资偏向的机理模型,并基于中国A股工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其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作为理性经济人,企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动机下的投资行为选择,会导致环境规制水平与企业外部投资偏向呈正相关。从行业污染密集度、企业产权性质和规模等异质性来看,环境规制加剧高污染企业的外部投资偏向,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身份异质性会部分弱化其外部投资偏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段颀 张维迎 马捷
在一个2×2×2经济中,本文结合比较优势和要素有偏向的企业异质性(factor-biased heterogeneities),分析自由贸易的企业选择效应。开放贸易引起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进而引起异质性企业间相对竞争力变化,因此(1)自由贸易也产生企业选择效应;(2)在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和不同要素密集度的部门之间,自由贸易的企业选择效应的方向不同;(3)在体现企业异质性的要素上拥有相对丰裕禀赋的国家,自由贸易的企业选择效应引起异质性行业的技术门槛降低,反之亦反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洪煜 张骞 陆迁
基于551份猕猴桃种植户调研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猕猴桃种植户分成发展型、规模种植型、劳动力富裕型三类,实证检验种植户类型对有机肥施用、新品种采纳、猕猴桃网络销售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选择的异质偏向性,分析农机补贴、产业组织检测、技术培训三个组织支持变量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发展型对于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及其联合采纳的选择偏向性高于其他类型,劳动力富裕型种植户对价值链技术活动的选择偏向性低于其他两个类型种植户。三个组织支持变量对同一类型种植户参与不同价值链技术活动以及不同类型种植户参与同一价值链技术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针对不同类型价值链技术活动参与特征以及组织支持调节作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洪煜 张骞 陆迁
基于551份猕猴桃种植户调研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猕猴桃种植户分成发展型、规模种植型、劳动力富裕型三类,实证检验种植户类型对有机肥施用、新品种采纳、猕猴桃网络销售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选择的异质偏向性,分析农机补贴、产业组织检测、技术培训三个组织支持变量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发展型对于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及其联合采纳的选择偏向性高于其他类型,劳动力富裕型种植户对价值链技术活动的选择偏向性低于其他两个类型种植户。三个组织支持变量对同一类型种植户参与不同价值链技术活动以及不同类型种植户参与同一价值链技术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针对不同类型价值链技术活动参与特征以及组织支持调节作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小瑛 张宇平
理解机器人使用对企业技能结构的影响,有助于合理应对生产自动化的劳动力市场冲击,保障劳动力供需匹配。本文基于2021年广东省“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探讨机器人使用对企业技能结构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机器人的使用同时扩大了高、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数量,而中技能劳动者的增幅最大,使得企业技能结构出现中等技能极化的现象。究其成因,劳动生产贡献下降、生产规模扩张与生产任务变化是影响技能结构的潜在机制,中等技能极化的现象主要由生产任务变化所导致。更进一步,机器人使用的技能结构效应主要存在于高新技术企业,对不同营业收入规模企业、不同行业企业的技能结构影响各异。此外,中技能劳动者更可能负责专业技术岗位,同时具有较低流动意愿,这是机器人使用带来中等技能极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机器人 生产任务 技能结构 有偏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姚笛 陈东 郑玉璐
鉴于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工业机器人实现,且会导致企业内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发生变动,本文采用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内工资差距的偏向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扩大了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和技能工资差距,但任务偏向较之技能偏向更为明显;这一现象在发展速度较慢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中尤为突出;机器人应用的生产率效应是导致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因,虽然劳动要素错配以损失部分生产率效应为代价,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的扩大。本文认为加大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再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是实现企业内“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闫慧慧
基于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了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可以显著引导企业投资结构更加偏向实体投资,表现为企业纳税信用评级为A可以激励企业增加实体投资,同时抑制金融资产投资。机制分析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通过融资约束渠道、外部监督渠道和实体投资成本渠道,增加企业信贷融资规模、降低盈余管理以及缩小实体投资与金融投资的相对收益差距,促使企业投资结构偏向实体投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税收征管力度弱的地区,纳税信用评级披露能够发挥更大的“投实”激励效应,对强制性税收征管起到有益的补充。上述研究结论为通过纳税信用建设优化企业投资结构实现“双赢”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继明 曹越洋 刘乐易
本文基于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构建了一个兼顾效率与平等的国际贸易模型,用以研究进出口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效应与选择,并利用1996—2019年的中国分省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法测算了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近24年来,中国选择的是偏向出口导向的技术进步路径,这与进口替代产业的相对研发创新效率偏低等因素显著相关。本文认为,近年来中国在给定的发展阶段与客观环境条件下选择了最优技术进步路径,其背后的发展理论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交替)的比较优势原理。当今的中国面临与历史经验不同的全新挑战,需要将发展重心适时地向进口替代做出调整,而不应继续依靠与加强出口导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荣 吴沐远
文章基于我国2000-2016年省级流通产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创新中的要素替代与技术进步偏向选择。研究流通创新要素替代发现,全国总体的替代弹性为0.411,资本和劳动要素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分别为0.558和0.364,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为-0.236,东部地区资本深化推动流通创新水平显著高于中西地区,西部地区资本要素尚未对流通创新产生有效的技术替代;研究流通创新的技术进步偏向发现,全国总体技术进步指数为0.062,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而负向技术进步特征值反应流通创新技术进步增长率低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进步生产率低于劳动技术生产率1.9%,中部地区低1.5%,西部地区低0.8%,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流通创新技术进步上均属资本偏向型,西部地区属于劳动偏向型。
关键词:
流通创新 要素替代 技术进步偏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汪行东 段杰鑫
基于19952014年中国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中国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在东、中、西部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技术进步的方向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汪行东 段杰鑫
基于1995~2014年中国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中国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在东、中、西部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技术进步的方向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