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3)
- 2023(15620)
- 2022(13172)
- 2021(12056)
- 2020(10485)
- 2019(23987)
- 2018(23992)
- 2017(47071)
- 2016(25621)
- 2015(28820)
- 2014(29157)
- 2013(28979)
- 2012(26943)
- 2011(24333)
- 2010(24855)
- 2009(23934)
- 2008(24503)
- 2007(22527)
- 2006(20096)
- 2005(18751)
- 学科
- 济(115507)
- 经济(115342)
- 业(100589)
- 管理(92444)
- 企(89506)
- 企业(89506)
- 方法(53167)
- 数学(43191)
- 数学方法(42868)
- 财(38635)
- 农(34578)
- 业经(33100)
- 制(28489)
- 中国(28332)
- 务(26729)
- 财务(26696)
- 财务管理(26648)
- 企业财务(25335)
- 农业(23401)
- 贸(21665)
- 贸易(21654)
- 易(21037)
- 技术(20406)
- 理论(20047)
- 银(19821)
- 银行(19779)
- 体(19763)
- 学(19136)
- 和(19097)
- 行(18917)
- 机构
- 学院(388145)
- 大学(387200)
- 济(168328)
- 经济(165000)
- 管理(153925)
- 理学(131255)
- 理学院(129953)
- 管理学(128167)
- 管理学院(127447)
- 研究(124414)
- 中国(99848)
- 财(84760)
- 京(80662)
- 科学(71182)
- 财经(66375)
- 农(64892)
- 所(63233)
- 江(60207)
- 经(59992)
- 中心(57225)
- 研究所(56045)
- 业大(54376)
- 经济学(51838)
- 农业(51066)
- 北京(50974)
- 财经大学(48960)
- 州(47031)
- 经济学院(46908)
- 范(45611)
- 师范(45176)
- 基金
- 项目(240724)
- 科学(191156)
- 基金(177391)
- 研究(177214)
- 家(152452)
- 国家(151115)
- 科学基金(131133)
- 社会(115081)
- 社会科(109175)
- 社会科学(109141)
- 基金项目(93750)
- 省(93358)
- 自然(83769)
- 教育(81952)
- 自然科(81872)
- 自然科学(81848)
- 自然科学基金(80518)
- 划(77621)
- 资助(72777)
- 编号(71921)
- 成果(58968)
- 部(55209)
- 重点(53376)
- 创(52160)
- 发(50543)
- 制(48712)
- 课题(48537)
- 创新(48091)
- 教育部(48023)
- 业(47743)
- 期刊
- 济(193469)
- 经济(193469)
- 研究(117503)
- 中国(74590)
- 财(70638)
- 管理(61368)
- 农(59992)
- 学报(55298)
- 科学(52277)
- 大学(42847)
- 融(41410)
- 金融(41410)
- 学学(40585)
- 农业(40131)
- 财经(34909)
- 教育(34670)
- 技术(33774)
- 业经(31950)
- 经济研究(30282)
- 经(30024)
- 问题(26045)
- 业(23213)
- 贸(22340)
- 技术经济(21981)
- 商业(19324)
- 理论(19290)
- 国际(19242)
- 财会(18827)
- 统计(18623)
- 现代(18588)
共检索到592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绍凯 全诗凡 张广来
采用2000~2009年的微观企业数据构建动态计量模型,通过两步系统GMM方法检验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投资行为有效降低了我国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提升了市场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市场要素分解检验、IV-2SLS估计及样本期分段检验的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对外投资行为对要素市场扭曲的作用机制,发现企业对外投资行为主要通过加速"去过剩产能"和边际产业转移、提升国内企业生产率三条途径来化解我国要素市场扭曲困境。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可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和"反哺"国内市场,这是当前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寻求新经济增长点的动因所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珍 李平
文章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分析、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OFDI的平均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并使用离散时间生存模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OFDI相关存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OFD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要素市场扭曲促进了企业OFDI;异质性特征检验说明要素市场扭曲更倾向于促进非国有企业和高效率企业前往高治理水平东道国进行OFDI;进一步地,要素市场扭曲显著缩短了企业的OFDI准备时间和持续时间,这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在促进企业进行OFDI的同时,受其驱动的企业可能不具备较强的国外"生存"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江波 谭周令
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而企业研发投入长期不足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并从企业微观层面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出口企业研发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对廉价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在考虑市场竞争后,要素市场扭曲对处于低竞争程度行业中的企业研发抑制作用更强。
关键词:
要素市场 市场扭曲 出口企业 研发行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才国伟 杨豪
本文旨在探讨不断涌入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否有助于改善中国要素市场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基于1998—2013年制造业企业数据,在测算各地区各产业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基础上,本文实证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市场扭曲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存在非对称影响,对资本市场扭曲的矫正作用要远高于劳动力市场。在更换外商直接投资和要素市场扭曲的度量指标以及考虑遗漏变量问题之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市场扭曲的影响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地区经济环境、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缓解政策扭曲等途径来矫正资本市场扭曲,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统一高效的要素市场,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和利用好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亚星 李敏瑞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表现特殊。不完善的信贷市场和特定范围的政策支持带来了普遍的资本扭曲,在造成成本负担的同时,也迫使企业提升生产率,并在客观上产生了增强其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及意愿的效果。围绕这种复杂的影响机制,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匹配数据为基础,采用两种半参数方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利用间接法构建资本扭曲测度指标,并在考虑稀有事件偏误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与资本扭曲分别会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产生正向和负向的直接影响,但同时,资本扭曲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率要求,进而通过生产率的中介作用产生正向的间接影响,即出现与其阻碍效应相反的倒逼机制。上述结论表明,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仍在于提高生产率水平,其中优化资本环境与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更具有长期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亚星 李敏瑞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表现特殊。不完善的信贷市场和特定范围的政策支持带来了普遍的资本扭曲,在造成成本负担的同时,也迫使企业提升生产率,并在客观上产生了增强其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及意愿的效果。围绕这种复杂的影响机制,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匹配数据为基础,采用两种半参数方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利用间接法构建资本扭曲测度指标,并在考虑稀有事件偏误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与资本扭曲分别会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产生正向和负向的直接影响,但同时,资本扭曲会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子欣 惠宁 付文宇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非线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中国要素市场扭曲,且该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作用优于东部地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企业间竞争水平来对要素市场扭曲产生积极影响;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要素市场扭曲的作用存在非线性特征,在财政分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下该作用呈边际效应递减特征,在城乡经济一体化约束下呈边际效应递增特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郑腾飞 赵玉奇
文章基于Melitz (2003)企业异质性理论构建厂商出口决策模型,利用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从要素市场扭曲角度分析交通设施影响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倾向和出口数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进入国内市场固定成本大于进入国际市场成本时,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聚焦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非国有部门企业的抑制作用更突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更有助于带动非国有企业的出口。研究结果还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交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扭曲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出口数量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企业更大。这一结论不受内生性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鲁 刘乃全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利用生产法估算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并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净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企业成本加成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从时间滞后性看,抑制效应具有随滞后期数增加而逐步衰减的趋势特征;从企业异质性看,抑制效应表现出民营企业高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出口企业高于非出口企业;从行业异质性看,对高新技术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抑制效应表现出由高及低的特征;从区域差异性看,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且可以凭借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调节和改善。因此,应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此激发企业市场活力,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志勇
文章使用2001~2007年微观企业数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与要素市场扭曲对就业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共同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超常发展,并诱发有偏的技术进步,形成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最终造成经济快速增长而就业吸纳能力下降。检验结果显示,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是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对不同规模企业就业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作者认为,应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赶超行为、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以逐步实现符合地区资源禀赋的技术进步,最终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作用从而增加就业。
关键词:
赶超行为 要素市场扭曲 就业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永文 李睿
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实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数实融合有利于改善要素市场扭曲,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下依然成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显示,数实融合对改善要素市场扭曲存在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体经济规模为门槛变量的递增型非线性特征;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实融合对中西部以及处于非长江经济带的地区要素市场扭曲改善作用较强;驱动路径分析表明,数实融合主要通过改善资本市场要素扭曲来改善整体的要素市场扭曲,对劳动力市场要素扭曲和能源市场要素扭曲的改善作用尚不明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惠泽 张梅
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不得不考虑要素市场扭曲的调节作用。基于2009—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面板数据,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视角考察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未显著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但较高的要素市场扭曲环境能缓解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2)中介效应模型验证,要素市场扭曲会通过影响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而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会抑制要素市场扭曲对技术创新水平的积极作用;(3)要素市场扭曲的空间样本分布多集中在较高水平上,且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其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着基于要素市场扭曲的门槛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冼国明 石庆芳
利用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考察了2000—2009年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是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投资之间呈倒"U"型关系,要素市场扭曲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地方投资;二是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投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的研究对推进要素市场化和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转变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投资 市场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鲁 王磊 邓芳芳
资源错配突出表现为企业间持续而显著的生产率差异,这一现象在中国制造业中尤其明显。文章基于中国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性的典型事实,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间生产率差异的影响机理。在放松了经典模型关于企业进入与退出某一行业是外生的基本假设后,新的理论分析揭示:扭曲的要素价格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行为及其进入与退出决策,降低了市场均衡时生产率分布的临界值,从而使得低效率的企业得以继续存活,造成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部分失灵,最终导致企业间生产率差异的扩大。进一步地,文章基于中国市场化指数估算了行业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并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间生产率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施炳展 冼国明
"对内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国内背景;中国"对内改革"渐进性诱发的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独特约束。基于这一判断,本文从要素价格扭曲视角,利用1999—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重新审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结论认为:中国工业企业要素价格存在严重负向扭曲并有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外资、港澳台资和私营企业扭曲程度最高;总体上看,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奇迹离不开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中国企业将国内"生产要素应得"通过低价出口形式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优化的同时,更应注意贸易利益分配。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企业 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