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1)
- 2023(15884)
- 2022(13373)
- 2021(12566)
- 2020(10836)
- 2019(24943)
- 2018(24865)
- 2017(47843)
- 2016(26142)
- 2015(29482)
- 2014(29332)
- 2013(29266)
- 2012(26320)
- 2011(23310)
- 2010(23478)
- 2009(21843)
- 2008(21961)
- 2007(19608)
- 2006(17288)
- 2005(15613)
- 学科
- 济(107237)
- 经济(107110)
- 业(102200)
- 管理(96229)
- 企(93467)
- 企业(93467)
- 方法(51856)
- 数学(41820)
- 数学方法(41125)
- 财(34458)
- 业经(33066)
- 农(31525)
- 务(26088)
- 财务(26004)
- 财务管理(25968)
- 企业财务(24641)
- 中国(24565)
- 农业(22045)
- 制(21648)
- 理论(21589)
- 技术(21012)
- 和(19760)
- 学(19478)
- 划(18845)
- 策(18207)
- 地方(18150)
- 贸(17632)
- 贸易(17623)
- 易(17105)
- 体(15443)
- 机构
- 学院(371724)
- 大学(368299)
- 管理(156513)
- 济(145530)
- 经济(142242)
- 理学(133688)
- 理学院(132336)
- 管理学(130072)
- 管理学院(129383)
- 研究(113904)
- 中国(90068)
- 京(78996)
- 科学(70968)
- 财(69894)
- 农(60754)
- 所(57056)
- 江(56420)
- 业大(55409)
- 财经(54977)
- 中心(52836)
- 研究所(51466)
- 经(49941)
- 北京(49841)
- 农业(47665)
- 州(45582)
- 范(44988)
- 师范(44581)
- 经济学(41574)
- 院(41437)
- 商学(41374)
- 基金
- 项目(246941)
- 科学(194794)
- 研究(180817)
- 基金(179077)
- 家(155247)
- 国家(153888)
- 科学基金(134143)
- 社会(112419)
- 社会科(106616)
- 社会科学(106581)
- 省(97650)
- 基金项目(94772)
- 自然(89109)
- 自然科(87107)
- 自然科学(87085)
- 自然科学基金(85536)
- 教育(83060)
- 划(80875)
- 资助(74720)
- 编号(74645)
- 成果(59095)
- 重点(54442)
- 部(53737)
- 创(53190)
- 发(51331)
- 课题(50518)
- 创新(48980)
- 科研(47075)
- 业(46802)
- 项目编号(46598)
- 期刊
- 济(165707)
- 经济(165707)
- 研究(106607)
- 中国(71991)
- 管理(63881)
- 财(58656)
- 农(55587)
- 学报(54576)
- 科学(51789)
- 大学(41952)
- 学学(39565)
- 教育(39378)
- 农业(38684)
- 技术(36248)
- 融(32032)
- 金融(32032)
- 业经(29399)
- 财经(26958)
- 经济研究(24894)
- 业(24054)
- 经(23057)
- 技术经济(21021)
- 问题(20657)
- 图书(18779)
- 财会(18549)
- 现代(18497)
- 科技(17592)
- 理论(17488)
- 商业(17473)
- 统计(17030)
共检索到551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玲 陈维政
本文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管理和分类管理的绩效评价结合起来 ,建立了具有绩效和管理双向信息反馈特征的分类管理的定量模式。一方面使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实施分类管理变得定量与可控 ,另一方面使绩效评价真正起到对管理的导向作用 ,使利益相关者理论具有可操作性 ,并为企业通过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实施分类管理来实现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策略依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茅启平
在对外合作中,可以通过环境的"塑造"谋求对外合作的最大利益。基于REST模式的运营系统和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使各利益相关者的最低利益诉求得以满足,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统一。
关键词:
对外合作 利益相关者 利益共同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进发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不再是企业的被动责任,而更多是企业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观意愿,更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处理好与各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获得他们的满意、信任和忠诚。从这个层面说,本研究将从内部营销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以建立企业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忠诚关系,以期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郝云宏 钱晨
企业众多利益相关者所追求的利益诉求之间不但会因为立场和出发点不同而有差异,而且很可能会有矛盾冲突。本文从能力理论为切入点,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资源或能力的集合体,良好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是企业成功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之一。而且在普遍公认的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学假设前提下,企业能力的提高和扩展均离不开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的关系和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基于利益协调模式的三个维度,通过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来刻画出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模式,阐明了如何选取优先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矛盾。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利益诉求 协调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敬嵩 唐代盛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并探究利益相关者协调的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投资项目"选择机制"和平衡"弱势"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主动"发现机制"。将绩效评价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利用绩效评价信息,实施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模式和程序,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式和程序,实现对利益相关者的自发管理、"雪中送炭"的管理,而不是"头痛医头"、"锦上添花"的管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维政 吴继红 任佩瑜
国内企业综合评价还停留在财务综合评价阶段 ,所以在评价的内容上偏重于企业的经营绩效而忽视了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价。而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评价企业社会绩效的利益相关者模式 ,试图更确切的评价企业的社会绩效。本文将总结借鉴国外较有代表性的两种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模式 ,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玉琼 赵强 石书德 张雅洁
为进一步推进大型能源企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发展,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理念为指引,针对不同科技项目特点,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及特定需求,提出科技项目多维度分类方法并开展类别交叉分析,进而结合大型能源企业管理架构提出大型能源企业科技项目分层分类管理模型;基于该模型,考虑大型能源企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以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强化协同为依据,在项目立项和过程管控两个方面配套设计提出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优化方法,以提高大型能源企业科研资源配置效率和综合效益,促进科技创新工作顺利开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若尘
在中国众多企业奉行“股东至上主义”或“消费者第一”的固定思维模式的今天,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思维模式。作者在综述有关利益相关者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分类、特点。作者展望了对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的研究、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关系特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海涛 董莉平 刘云芝
一、引言"企业集团"(business group)一词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指的是以资本为主要纽带,通过持股、控股等方式紧密联系、协调行动的企业群体。我国的企业集团起步较晚,从产生到现在不过20年的历史,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1]。参考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将企业集团定义为:企业集团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高级企业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母公司及其分公司(分厂、分部)为核心层,通过契约、产品、技术、资本等方式联系起来形成不同利益关系,受核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红君 刘进平
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品牌塑造不应仅仅针对顾客,或只是属于营销部门的责任,而必须针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成为整个公司所有部门的职责,成为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事业。本文初步分析了组织内职能部门(员工)在品牌关系发展中的责任,以及组织部门对品牌关系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品牌关系的组织价值主张、品牌文化理念、基于品牌塑造的组织整合与界面管理等策略措施,为更好地发展利益相关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关系,创造品牌价值提供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伟峰 鲁桐
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是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线,换句话说,就是企业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也是衡量商业模式有效性的标准。利益相关者是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其博弈结果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来源,处理好相关者利益是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必须首先考虑利益相关者可能受到的影响,通过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或利益共享机制平衡各方利益,以保证商业模式创新成功。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商业模式 创新动力 影响因素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赵华 宋士杰
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模式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揭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内部审计模式的概念与特征,提出了关于内部审计治理途径的多边治理模型,修正了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明确了该模式下的审计内容,旨在为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伟 唐国琼
本文采取关键利益相关者和关键性资源的公司治理理论,结合委托一代理理论的核心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和关键性资源,从而分析了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治理结构的选择。
关键词:
关键利益相关者 关键性资源 治理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伶 李延喜
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下,利用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高管、董事、监事、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分销商、员工、政府和社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管、独立董事、供应商和股东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董事和债权人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监事和分销商与盈余管理相关但不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供应商、股东、高管和债权人。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将影响盈余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激励型、约束型和综合型三类,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意见。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市场监管系统全面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并分别明确了到2022年、2023年的工作目标。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狠抓工作落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注重夯实工作基础,完成三项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
企业信用风险 分类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