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4)
2023(11786)
2022(9851)
2021(9003)
2020(8003)
2019(18240)
2018(18018)
2017(35138)
2016(19211)
2015(21936)
2014(22028)
2013(21967)
2012(20630)
2011(18183)
2010(18831)
2009(18054)
2008(18810)
2007(17431)
2006(15183)
2005(13965)
作者
(57154)
(48112)
(47975)
(45528)
(30787)
(23174)
(21987)
(18804)
(17964)
(17359)
(16225)
(16181)
(15450)
(15190)
(15105)
(14756)
(14658)
(14307)
(13989)
(13725)
(12023)
(11965)
(11817)
(11012)
(10898)
(10838)
(10695)
(10691)
(9757)
(9608)
学科
(88999)
经济(88875)
(88096)
(80058)
企业(80058)
管理(73328)
方法(40929)
数学(31968)
数学方法(31641)
(30431)
(29107)
业经(28835)
(23082)
财务(23054)
财务管理(23013)
企业财务(21656)
农业(20409)
中国(20145)
(18403)
技术(18133)
(16394)
(15907)
贸易(15899)
(15854)
理论(15823)
(15437)
(15286)
(14629)
地方(13916)
(13640)
机构
学院(291167)
大学(287395)
(123201)
经济(120772)
管理(116458)
理学(99397)
理学院(98431)
管理学(96947)
管理学院(96417)
研究(92212)
中国(73452)
(60507)
(59183)
科学(55453)
(52514)
(47707)
财经(46624)
(45966)
中心(43099)
业大(42959)
研究所(42672)
(42099)
农业(41422)
北京(38096)
经济学(36823)
(35930)
(34403)
财经大学(34108)
师范(34064)
经济学院(33351)
基金
项目(182106)
科学(143778)
研究(133737)
基金(132379)
(114788)
国家(113453)
科学基金(98046)
社会(85255)
社会科(80721)
社会科学(80693)
(72160)
基金项目(69879)
自然(63271)
自然科(61820)
自然科学(61799)
教育(60895)
自然科学基金(60778)
(59206)
资助(54657)
编号(54370)
成果(44016)
(40633)
重点(40486)
(40280)
(40232)
(39000)
创新(36821)
课题(36502)
科研(34964)
教育部(34908)
期刊
(143187)
经济(143187)
研究(83870)
中国(55659)
(52091)
(49319)
管理(46485)
学报(43132)
科学(40871)
农业(33365)
大学(33072)
学学(31425)
技术(27598)
(26406)
金融(26406)
教育(26214)
业经(24938)
财经(24107)
经济研究(21533)
(20841)
(20556)
问题(18934)
技术经济(17967)
财会(16124)
(15425)
世界(14842)
(14596)
商业(14262)
现代(14207)
统计(13958)
共检索到440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益  李垣  
一、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已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然而,这种认识更多地是对企业家才能的认可和企业家地位的承认,但对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企业家却一直存在着争论。随着我国产权改革的深入,对优秀企业家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愈显紧迫。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企业家的条件和作用就不单是一个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董昀  
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体,但是却长期被以均衡分析为主要方法的主流经济增长理论排除在外;只有将企业家精神引入对经济增长的分析,才能理解经济增长的发生机制。本文在回顾经济思想史的基础上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企业家定义为创新者,并提出以"概念界定——分析框架设计——描述性事实——典型事实提炼——理论分析——经验分析"为基本流程分析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的最后对熊彼特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个分析中国转轨时期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培林  
企业成长不同阶段需要企业家具备相应的胜任力结构。企业家可以通过特定方式跃迁其胜任力结构以保持企业家实际拥有的胜任力结构剩余并促进企业成长。企业家胜任力结构叠加跃迁方式的选择,受企业家、企业和市场等相关因素的制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项国鹏  
企业家作为企业兼并的操作主体,其行为对企业兼并的规范与否和绩效高低产生重要影响。从过程性的角度切入,提炼、概括企业兼并过程中的企业家行为,并结合企业兼并绩效分析,整合性地研究了两者的关联机理。根据对五种关联机理的分析,证明不同的企业家行为会导致增值效应或减值效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教学主体、经费主体和法律主体三大作用。从微观教育经济学的观点看,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高投入,确实增加了企业成本。但实际情况表明,企业的投入不仅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而且也取得了间接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在获得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方面。特别是从宏观教育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是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书领  柳云  
本文以企业转型过程中企业家思想的作用途径为研究主题,以苏宁的互联网零售转型为分析对象,在总结张近东的战略观、过程观和人才观三项企业家思想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苏宁的战略转型、组织转型和人才管理转型,并针对企业家思想的作用途径加以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企业家思想通过三条途径影响企业转型,分别是通过战略观和过程观影响战略转型、通过过程观和人才观影响组织转型、通过人才观影响人才管理转型,丰富了企业家思想的理论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世建  秦正云  
企业家对创业机会的发现是创业过程的起点。本文通过对奥地利学派和行为学派关于企业家机会发现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在对机会发现的背景特征、企业家特性、机会发现的本质、风险倾向等方面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企业家机会发现理论的理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卢文荣  
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家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甚至独立的企业家阶层已成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事实上,由于传统经济理论习惯于从组织外部来考察企业家的特征,即把企业组织内部结构抽象化和一般化,导致经济分析中企业家与其赖以存在的组织相分离,使得难以认识企业家的根本特征,本文的目的正是通过深入认识内部组织本身、分析组织结构的动态和静态特征,来重新界定存在于组织中的"企业家"的作用、地位和根本特征。这就是所谓现代组织分析方法,也称组织动态分析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邬爱其  贾生华  陈宏辉  
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一直被认为是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其实 ,企业家主导下的组织认知一致性才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 ,不同的企业家能力数量和质量导致了不同的组织阶段演替模式。我国家族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 ,必须突破管理资源的瓶颈和根据企业家能力特质进行组织演替 ,组织体制的多样化仍将继续存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应佐萍  桑轶菲  焦锦  
物业运营阶段是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也是耗能重点阶段。按照住宅适用能耗和物业公共部分能耗分解物业运营过程能耗构成,指出其能耗计算方法;从改造节能、用能行为节能和管理节能角度,梳理物业运营过程的节能措施并分析其效益,为物业企业开展公共部位的改造节能和管理节能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海洪  李东林  
NPO(非营利组织)的公益运作有多种模式,而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近百位企业家在内蒙古腾格里沙漠联合组成的环保NPO——SEE生态协会,通过成立基金会,以非公募基金运作的方式使非营利组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则是中国企业家的一种公益运作模式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出一种"企业家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红亮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一目标迄今实现得如何了呢?本文试图通过对769家国有工业企业厂长(经理)问卷调查有关数据的分析,从实证的角度考察改革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的行为取向特征,进而在理论概括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出某种回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石长洪  
传导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社会经济主体资产选择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如果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货币信贷观点,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文章将视角转向货币政策产生作用的终端,从企业投融资行为入手,着重分析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及融资结构等各种社会结构对传导机制效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实施配套改革的重要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夏乐书  张冬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