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205.197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7)
2023(9205)
2022(7442)
2021(6832)
2020(5720)
2019(12513)
2018(12348)
2017(22837)
2016(12026)
2015(13185)
2014(12902)
2013(12526)
2012(11447)
2011(9775)
2010(10271)
2009(9660)
2008(10083)
2007(9536)
2006(8435)
2005(7694)
作者
(32335)
(26987)
(26986)
(25186)
(17511)
(12786)
(12177)
(10244)
(10112)
(9775)
(9112)
(9081)
(8714)
(8464)
(8366)
(7980)
(7906)
(7830)
(7829)
(7641)
(6595)
(6577)
(6492)
(6302)
(6212)
(6011)
(5941)
(5897)
(5416)
(5223)
学科
(71992)
(68406)
企业(68406)
管理(54093)
(53564)
经济(53378)
业经(25667)
(22143)
(21669)
方法(20858)
(17855)
财务(17847)
财务管理(17833)
企业财务(16875)
农业(15743)
技术(15266)
中国(14179)
(13114)
理论(12915)
数学(12808)
(12728)
数学方法(12727)
企业经济(12331)
(12303)
(12264)
经营(11077)
(10200)
技术管理(10122)
体制(8955)
决策(8844)
机构
学院(174948)
大学(167780)
(74609)
管理(73748)
经济(73316)
理学(62717)
理学院(62153)
管理学(61502)
管理学院(61167)
研究(51209)
中国(42008)
(37415)
(34557)
财经(28983)
(27926)
科学(27853)
(26611)
(26161)
(24363)
中心(23721)
业大(22059)
商学(21807)
(21649)
经济学(21627)
商学院(21622)
北京(21565)
研究所(21394)
财经大学(21017)
农业(20521)
(20280)
基金
项目(108687)
科学(88242)
研究(86251)
基金(79244)
(66890)
国家(65825)
科学基金(59073)
社会(58239)
社会科(54183)
社会科学(54162)
(44205)
基金项目(41702)
教育(38937)
编号(35938)
自然(35173)
(34716)
自然科(34389)
自然科学(34380)
自然科学基金(33873)
资助(30320)
(29403)
成果(28816)
(26591)
(23986)
课题(23874)
创新(23735)
国家社会(23701)
重点(23676)
(23645)
(23593)
期刊
(92345)
经济(92345)
研究(52619)
中国(37007)
(34339)
管理(33051)
(27009)
科学(21401)
学报(19563)
教育(19536)
农业(18676)
业经(17847)
技术(17778)
大学(16472)
学学(15528)
财经(15106)
(14883)
金融(14883)
经济研究(13825)
(13225)
(12411)
问题(11312)
财会(11206)
技术经济(10994)
世界(9960)
现代(9855)
会计(9346)
商业(9343)
经济管理(8658)
(8593)
共检索到27190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制度建设已成为共识。诚然,制度不可或缺,同时也需社会各层面的自觉意识,只有制度触及了意识,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企业是经济系统的基础单元,因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层面是企业家精神的提升和自觉,也就是说企业家精神要体现时代要求。这一要求就是要将和谐意识内化为企业家精神,具体体现为人本意识、环境资源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树英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能够对处在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文化伦理价值支撑。应当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和谐等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以儒家的“诚”“和”为坐标,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培育能肩负民族振兴希望的新一代企业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芳  李建华  吕红  
本文在分析企业战略发展从环境适应阶段到对抗竞争-合作联盟-共生进化阶段的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借鉴生 态学原理,提出企业生态战略是符合当今和谐社会理念的战略新思维,并分析了企业生态战略的理论意义及其实践运用性, 如合作共生、错位经营、泛化与特化战略、柔性战略、协同进化等。同时,更深入地揭示了企业与环境之间本质上的生态关 系,突破了传统的企业战略理论,为企业竞争提供了新的生态战略模式,以促进企业与环境间的协同进化与和谐共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家晖  
一、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价格工作价格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级价格部门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落实到价格工作之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凌  
阐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若干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忠孝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本文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含义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敏  程启军  周尚万  
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它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进行社会互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维度和基本的方式,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而又现实的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兆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就是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搞好生产和经营管理,对全体股东和企业成员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国家、社会和其他企业的责任,它包括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文化责任、生活质量责任以及环境保护责任等。企业应当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和谐企业,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应积极服务和引导,严格法制与监管,促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泉民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经济的和谐发展,而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构成了目前我国经济不和谐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树立共赢理念,构造新型发展观,进而形成新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兴恩  
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是有责任的,这种责任分为强制性的和自愿性的两种。企业可以通过增强自觉意识、减小负的经济外部性和关注弱者等途径来履行社会责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鲍宗豪  
本文从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需求、企业道德资本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培育企业道德资本等方面,阐释了企业道德资本问题。21世纪的企业应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取得企业品牌、美誉度、社会形象等的最大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立奋  徐泽山  李远彪  
近年来,农行清远分行实行人性化管理后,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团队活力,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截至2005年末,该分行各项存款余额、当年净增额、国际结售汇、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及净增额、拥有机构类客户数等多项指标市场占有率在当地五家商业银行中均排名第一。是什么力量能使该分行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是人性化管理激发了团队活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经营上必须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所产生的影响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是: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制度保障;消除就业歧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一种正确的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协调的责任机制,科学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重视职业安全与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治打击力度;尽早研究和制定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前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精神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升华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古今传承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丰厚的精神财富影响着中国人民基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团结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历览前贤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的勤劳简朴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等等,中华精神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思想精髓,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