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8)
2023(13923)
2022(11286)
2021(10268)
2020(8395)
2019(18627)
2018(18086)
2017(34316)
2016(18457)
2015(20266)
2014(20280)
2013(20108)
2012(18939)
2011(16784)
2010(17454)
2009(15904)
2008(16197)
2007(14820)
2006(13266)
2005(12587)
作者
(54940)
(45824)
(45574)
(42981)
(29567)
(22032)
(20525)
(17672)
(17216)
(16626)
(15805)
(15327)
(14986)
(14951)
(14535)
(13891)
(13604)
(13361)
(13340)
(12984)
(11559)
(11511)
(11192)
(10594)
(10456)
(10410)
(10165)
(10105)
(9261)
(9185)
学科
(88141)
经济(88042)
(84680)
(77349)
企业(77349)
管理(68224)
方法(31541)
业经(30835)
(27630)
(26721)
中国(25105)
数学(22947)
数学方法(22759)
技术(22465)
地方(20710)
农业(20372)
(20271)
财务(20236)
财务管理(20211)
企业财务(19227)
(17945)
(15689)
(15644)
理论(15218)
(14798)
(14612)
贸易(14598)
(14195)
银行(14168)
(14139)
机构
学院(272097)
大学(264487)
(116433)
经济(114175)
管理(105519)
研究(94252)
理学(89160)
理学院(88186)
管理学(86964)
管理学院(86433)
中国(73595)
(56918)
科学(55864)
(54742)
(48652)
(48543)
(44025)
研究所(43430)
财经(42516)
中心(42453)
业大(38887)
(38566)
农业(37852)
北京(36308)
(34945)
经济学(34669)
(33913)
(33826)
师范(33559)
经济学院(31179)
基金
项目(172622)
科学(137492)
研究(128450)
基金(124810)
(109167)
国家(107809)
科学基金(92984)
社会(83081)
社会科(78888)
社会科学(78868)
(69932)
基金项目(65177)
自然(58579)
教育(57501)
自然科(57250)
自然科学(57232)
(57064)
自然科学基金(56295)
编号(50687)
资助(50159)
(42517)
成果(40351)
(39755)
(39416)
重点(39045)
(37605)
创新(36317)
课题(36016)
国家社会(34651)
发展(34459)
期刊
(141321)
经济(141321)
研究(83649)
中国(61306)
(46953)
管理(46523)
(46183)
学报(40015)
科学(39274)
农业(32375)
大学(30863)
教育(29829)
学学(29333)
(28652)
金融(28652)
技术(28141)
业经(25314)
经济研究(21982)
财经(21824)
(19726)
(18980)
问题(17723)
技术经济(16958)
世界(14366)
(14218)
科技(14104)
现代(13936)
商业(13483)
财会(13089)
国际(12829)
共检索到432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建国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作为重要的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被广泛认知。当前正值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所以,企业家精神的配置问题愈加重要。企业家精神具有"二重性",即套利性和创新性。二者在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后发企业的技术赶超通常经历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型升级。转型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成功偏离体现套利性企业家精神的"模仿依赖",实现由创新性企业家精神驱动的"路径创造"。当前,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企业家精神友好型制度环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平衡高技术与中低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家精神由套利性向创新性的配置转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忠宝  戴鸿丽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蒙丹  
全球价值链(GVC)上企业的升级表现为企业对价值链控制权和价值分配权的争夺。企业能力的"专有性"使其处于"被依赖"地位,从而在权利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专用性"产生的"依赖"倾向则不利于权利的争夺。但恰当的专用策略的采用能够很好地促进专有能力的提升。GVC上的企业升级就是一个企业围绕专有目标,通过恰当的专用策略进行能力构建的活动。初始能力水平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构建环境和构建策略的影响下,能力演化路径也不同,从而在企业升级上产生不同的结果。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伍旭中  
企业社会责任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关键是要分别企业与社会关系的二重含义,即要分别企业与外部大社会与企业自身内部小社会的二重关系。本文试图从这二重关系的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性质、意义和具体内容进行界定和廓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红贵  
马克思的人的二重性学说,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是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的有机统一。作为社会生态经济人,实现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结合与协调统一,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与社会义务。马克思的人的二重性学说是现代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龚锋  曾爱玲  
身处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我国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或阻碍,这种不确定性或阻碍源自于模块化自身内在的二重性。我国代工企业可以在现有模块化生产网络中实现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却不能自动实现功能升级。实现我国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不能受制于现有模块化生产网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刚  李佳  
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基本属性出发,阐述并深入分析了企业文化二重性特征,引入情景理论的研究方法,对企业文化二重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辨证的,文化刚性是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前提和基础,文化柔性会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相关关系产生方向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高绩效,不仅要关注文化强度,还应关注文化契合度,只有当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高度匹配时,强势文化才能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维  黄凡  
本文从现代财务理论注重研究财务活动的价值与权力的视角出发,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相结合来构建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与综合评价过程,从而较为科学的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以期能实现对集团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的有效监管与控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亮  汪海粟  陈硕颖  
理论界对模块化的研究百家争鸣,表明模块化及模块化生产网络存在丰富的二重属性。本文归纳了模块化生产网络的二重性,梳理了这种二重性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指出模块化既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也构成了挑战。根据模块化生产网络内在的二重性因势利导,通过基于本土需求的产品建构创新来重塑生产网络,是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链工序升级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贺正强  
现代财务的内涵决定了企业财务包括价值和权力两个层面,其中,财务治理主要从权力角度处理财务问题,而财务管理侧重从价值角度处理财务问题。据此,我们认为:财务治理主体是拥有财权并参与配置财权的自然人或法人,而财务管理主体是财务活动的参与者与执行者;财务治理客体是财权,而财务管理客体是本金;财务治理目标是财权的最优配置,而财务管理目标是本金的最大增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爱民  卢长利  
西部开发给新一代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到西部创业体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企业家精神。西部开发给我们提供了培养我国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的沃土。但大学生到西部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素质条件 ,才有可能在西部开发的大环境中有所作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重  
战后日本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这种发展同日本政府运用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严格地说,日本政府自十九世纪以来,为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就一直致力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努力推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战后,日本作为一个“追赶型”国家,就更加注意对企业的干预。但这种干预并没有一概得到企业的接受,而是造成了二重后果。即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进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的具体内容总是与具体的技术创新相联系的。不同形式的技术创新只有在适当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够带来经济效应,而且不同的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应也不同。企业只有根据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选择适当的技术,才能够获取高额利润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企业选择什么新技术,关键要了解技术创新的二重经济效应及其技术创新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