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75)
2023(17231)
2022(14412)
2021(12874)
2020(11153)
2019(24932)
2018(24423)
2017(46679)
2016(25795)
2015(28505)
2014(28514)
2013(28256)
2012(26057)
2011(23292)
2010(23464)
2009(22213)
2008(22510)
2007(20569)
2006(17974)
2005(16452)
作者
(77094)
(64853)
(64681)
(61115)
(41078)
(31157)
(29095)
(25132)
(24190)
(22900)
(22111)
(21553)
(20768)
(20576)
(20417)
(19823)
(19728)
(19213)
(18757)
(18497)
(16379)
(15881)
(15775)
(14711)
(14623)
(14479)
(14462)
(14344)
(13032)
(12966)
学科
(112814)
经济(112650)
(98510)
管理(89380)
(86771)
企业(86771)
方法(49045)
数学(39809)
数学方法(39508)
(38865)
(35452)
业经(33192)
中国(27115)
(25700)
(25062)
财务(25033)
财务管理(24990)
农业(24860)
企业财务(23718)
地方(21625)
技术(20401)
(20291)
贸易(20285)
(20106)
(19718)
(18891)
(18486)
(18398)
理论(17415)
(17193)
机构
学院(379329)
大学(376058)
(160105)
经济(157055)
管理(147007)
理学(126713)
研究(126138)
理学院(125338)
管理学(123498)
管理学院(122799)
中国(96957)
(78114)
科学(78017)
(77142)
(73291)
(65293)
财经(60771)
业大(59472)
研究所(59069)
(58589)
农业(58046)
中心(57774)
(55163)
经济学(49486)
北京(48356)
(45338)
(45174)
经济学院(44997)
(44901)
财经大学(44809)
基金
项目(252143)
科学(199016)
基金(185002)
研究(179496)
(163579)
国家(161940)
科学基金(138311)
社会(116787)
社会科(110733)
社会科学(110700)
(99442)
基金项目(98313)
自然(90138)
自然科(88059)
自然科学(88026)
自然科学基金(86552)
(83258)
教育(81088)
资助(74326)
编号(70280)
重点(57267)
成果(56041)
(55758)
(55075)
(54425)
创新(50974)
(50890)
(49244)
国家社会(49128)
科研(48943)
期刊
(179272)
经济(179272)
研究(107346)
中国(72416)
(67883)
(64045)
学报(63671)
科学(57643)
管理(56721)
大学(47532)
学学(45639)
农业(45628)
(34651)
金融(34651)
技术(31850)
教育(31270)
财经(30915)
业经(30544)
经济研究(28240)
(26619)
(26619)
问题(24009)
技术经济(20525)
(19670)
(18866)
商业(18023)
世界(17863)
科技(17851)
财会(17791)
现代(17411)
共检索到561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程锐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论证促进企业家精神与缩小收入差距之间的互补性关系,即二者是统一的。研究表明:第一,企业家精神显著抑制收入差距,即表明企业家精神越活跃,企业家数量越多,收入差距越小。通过替换收入差距指标、企业家精神指标和利用滞后30年的国企职工比重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该结果依然稳健;第二,相比于1995—2002年时期,2003—2015年期间,企业家精神显著抑制收入差距;第三,相比于收入差距的高分位点,企业家精神对收入差距低分位点的抑制效果更显著;第四,企业家精神可以通过就业效应、收入效应和减贫效应而抑制收入差距;第五,高质量型企业家精神具有扩大总体收入差距和农村收入差距的作用,但能抑制城镇收入差距。因此,尊重企业家、降低企业家准入门槛、营造良好的企业家市场竞争环境,以促进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同时,也需加速城市化进程,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佳  王霞  谢智敏  谢玲敏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企业家精神在形成过程中的绩效水平和演化规律,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企业家精神绩效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企业家精神绩效水平整体上未实现最有效的生产前沿,技术进步是提升企业家精神绩效水平的主要因素。(2)同类型的投入在各自区域内展现出不同的产出效果,其中,各省份的政府规模和失业率冗余度较高。(3)中国企业家精神绩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发展和一定地理集中性的特征,总体基尼系数呈现“倒U”型的发展趋势,其中,地区间差距是企业家精神绩效水平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邢小强  周平录  
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对区域企业家精神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区域企业家精神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家精神进行了评估,给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家精神及其子维度的评分和排序结果。结果表明:2011—2015年中国各地区在企业家精神培育方面存在改进空间,主要体现在嵌合性、竞合性和耦合性三个方面。指出:为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各地区应同时考虑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统筹解决融资约束、技术约束和效率约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逸韬   杨德才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制胜要诀。本文利用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在总体上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南方地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改善创新环境是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渠道。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因支持对象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扩展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地区在市场化环境、非正式制度、民间企业家精神等层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南方地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强。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战略引领、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有效支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申  农里杰  海鹏  
国际贸易给中国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产生了多种影响。基于要素流动阻碍的视角,阐释了国际贸易如何影响中国区域间和区域内的收入差距,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国际贸易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需求,从而提升中国地区收入,但总体外贸关联度的提高加剧了中国区域间收入差距,这是外贸产业具有区域不平衡性造成的,而人口跨区域流动有助于减小区域间收入差距。与之相反,区域外贸关联度的提升缩小了区域内收入差距,技术溢出效应增强是其主要影响机制。同时,交通设施建设有助于增强国际贸易对区域内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相关政策的建议以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文章基于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就制度供给对区域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对制度供给的差异引起区域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环境保护制度供给对创新数量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但却提高了创新质量,企业家精神在环境保护制度供给与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中起到完全中介效应;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了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双提升,且企业家精神是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的中介变量;创业制度供给对区域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影响较小,且企业家精神仅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文章基于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就制度供给对区域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对制度供给的差异引起区域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环境保护制度供给对创新数量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但却提高了创新质量,企业家精神在环境保护制度供给与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中起到完全中介效应;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了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双提升,且企业家精神是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的中介变量;创业制度供给对区域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影响较小,且企业家精神仅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艳双  李欣  朱丽娜  于树江  
在分析家族企业企业家精神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企业家精神对家族企业实施区域转型战略的驱动机理。以已经完成或正在推进区域转型的七家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多案例研究,主要围绕家族企业主在推进区域转型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决策与处事态度,对样本家族企业的企业主和高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收集详实的二手数据作为补充。采用扎根理论数据编码技术对案例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归纳总结得出家族企业企业家精神以创新精神、创业精神为内核,以学习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担当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为外延要素组合而成。企业家精神通过促进转型战略规划、执行及控制等活动驱动家族企业区域转型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中  周勤  
本文将劳动力分为人力资本与普通劳动力两种类型,鉴别了两种类型劳动力流动性特征,并在FE模型(Footloose Entrepreneur Model)基础上,通过引入普通劳动力异质性偏好这一特征,对新经济地理学经典模型进行扩展,分析了劳动力地理集中和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模型结论显示:在长期条件下,人力资本流动不仅通过直接效应引起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化,而且在价格指数效应作用下,普通劳动力同样流入中心区域,流动的规模取决于异质性偏好μ,普通劳动力的地理集中加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针对上述结论,本文采用2004年和200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普通劳动力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呈现正相...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兰刚  尚姝  赵庆  
探讨数字化弥合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与机制逻辑,有助于丰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启示。理论上,数字化能够激发创新创业活动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上,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230个市级区域数字化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呈现先“扬”后“抑”的非线性特征,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创新创业活动和产业结构转型在数字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起到了“连接”二者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地,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显示,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弥合作用还存在“边界条件”的非线性递增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数字化弥合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等贡献了新的证据和解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勇军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经济形势发展低迷期间实现逆势增长,发挥了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倒N型”曲线趋势;其次,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流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城市等级和城市类型下呈现不同“非线性”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广众  
本文通过引入人力资本的溢出效益,在对均衡经济增长路径求解的基础上,说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差距将内生地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差距的扩大。本文的分析说明了政府通过对人力资本积累进行补贴,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洛桑曲杰   肖颜  
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内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结合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发现在市场融资机制不完善时,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低时,基于政府角色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本文这一结论为市场和政府角色的互补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最后,基于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最终带来了更好的经营绩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沙志芳  孙景亮  
本课题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发展方向性的江苏省扬州市 ,对 1 997年和 2 0 0 2年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区域内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及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 ,寻求影响收入差距的主导因素 ,并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海洋  
文章首先采用投影寻踪统计评价方法对我国区域美好生活水平和企业家精神进行衡量,然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对区域美好生活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美好生活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企业家精神对区域美好生活水平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政府影响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美好生活水平也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口密度对区域美好生活水平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采用TOPSIS评价法的检验进一步显示出结果的稳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