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4)
- 2023(11728)
- 2022(8761)
- 2021(7880)
- 2020(6635)
- 2019(14428)
- 2018(14109)
- 2017(27368)
- 2016(14266)
- 2015(15868)
- 2014(15625)
- 2013(14979)
- 2012(13230)
- 2011(11418)
- 2010(11965)
- 2009(11764)
- 2008(10988)
- 2007(10181)
- 2006(9050)
- 2005(8705)
- 学科
- 业(75613)
- 企(70451)
- 企业(70451)
- 济(64665)
- 经济(64581)
- 管理(56507)
- 业经(28882)
- 融(26060)
- 金融(26060)
- 中国(24647)
- 财(23923)
- 农(23921)
- 方法(23898)
- 银(23195)
- 银行(23188)
- 行(22560)
- 务(19165)
- 财务(19138)
- 财务管理(19122)
- 农业(18262)
- 企业财务(18143)
- 制(17175)
- 数学(16241)
- 数学方法(16165)
- 技术(16028)
- 策(13894)
- 理论(13494)
- 体(13471)
- 地方(13087)
- 划(12490)
- 机构
- 学院(201851)
- 大学(194398)
- 济(90761)
- 经济(89208)
- 管理(82532)
- 理学(69825)
- 理学院(69265)
- 管理学(68537)
- 管理学院(68176)
- 研究(62093)
- 中国(57287)
- 财(44445)
- 京(39965)
- 财经(34858)
- 科学(33138)
- 农(31923)
- 江(31695)
- 经(31594)
- 中心(30666)
- 所(29688)
- 经济学(28088)
- 研究所(26322)
- 业大(25711)
- 财经大学(25610)
- 州(25563)
- 经济学院(25482)
- 北京(24982)
- 商学(24930)
- 商学院(24718)
- 农业(24624)
- 基金
- 项目(126774)
- 科学(102552)
- 研究(98494)
- 基金(93344)
- 家(79280)
- 国家(78160)
- 科学基金(69550)
- 社会(65915)
- 社会科(62682)
- 社会科学(62666)
- 省(51041)
- 基金项目(49038)
- 教育(43232)
- 自然(41690)
- 自然科(40782)
- 自然科学(40773)
- 划(40160)
- 自然科学基金(40147)
- 编号(39761)
- 资助(36380)
- 业(32129)
- 成果(31518)
- 创(30698)
- 发(28843)
- 重点(27961)
- 国家社会(27893)
- 创新(27716)
- 部(27563)
- 制(27105)
- 课题(26677)
共检索到318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党论 杨文慧 黄依梅
科技研发是重要的智力劳动,可以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越来越多的科研人才参与到了企业创建过程中,成为企业家。那么,这些具有科研禀赋的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方面有什么特质呢?本文基于高阶理论和烙印理论,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家科研禀赋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具有科研禀赋的企业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金融资产的持有水平,使企业更加专注于发展实业;第二,在非国有企业和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中,有科研禀赋的企业家会更专注做实业;第三,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具有科研禀赋的企业家会加大创新活动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速度和技术水平。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人才需求方面,政府及企业应优先考虑具有科研禀赋的人才作为企业家人选,优化高层管理人员结构;在人才供给层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尤其是理工类高级科研人员在企业兼职、任职或离岗创新创业,扩大科研人才的供给。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自愿 许若琪 张昊昊
随着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和国家能源生产革命的迫切要求,煤企纵向多元化整合活动值得关注。本文基于制度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的双重视角,选取2007-2012年参与纵向多元化整合的煤炭企业样本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煤炭企业纵向多元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受到政府干预程度越高的企业,资源配置中的无形资源越丰裕,且无形资源与煤炭企业纵向多元化程度显著正相关;煤炭企业的物质资源是纵向多元化的"助推剂",但受政府干预程度较大的煤炭企业往往具有固定资产"投资惰性"和风险规避心理;煤炭企业财务资源对纵向多元化的影响依据前向和后向一体化的不同架构路径而不同,政府更支持煤企进行前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龙文滨 李丽丹 胡珺 钟绮琪
本文基于省域边界地区的外部性特征,通过手工整理的上市公司地理信息、环保投资和绿色创新数据,检验边界区位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中心地区企业相比,边界地区企业的环境绩效更差,且这一负向关系在山地地区、矿产资源丰裕地区及省界湖泊地区等外部性更强的特定区域更显著。进一步检验显示,资源约束和监管缺失是致使边界地区企业环境绩效差的重要原因。交通设施改善存在一定的边界突破效应,能够提升平原地区、矿产资源丰裕地区与省界湖泊地区边界企业的环境绩效。本文拓展边界效应及企业环境绩效研究,对解决区域环境发展不平衡、实现碳中和目标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程 唐传娇
个人禀赋作为影响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高管商业禀赋会对企业包括现金持有决策在内的财务决策产生重要作用。文章在细分商业禀赋类别的基础上,以2003~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商业禀赋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通过分析,高管商业禀赋分为能力型禀赋与资源型禀赋,其中能力型禀赋又包括知识素养禀赋、专业能力禀赋和国际素养禀赋,资源型禀赋包括政治型资源禀赋和金融资源禀赋。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能力型禀赋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管资源型禀赋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当终极产权控制人性质不同时,高管商业禀赋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高管人员 商业禀赋 现金持有决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莉
本文以2006年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企业为样本,基于资源基础论的视角,检验新技术企业初始资源禀赋与其初期发展的一个关键里程碑事件-获得外部资金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技术企业在初始资源禀赋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其初期绩效。首先,就技术资源而言,技术的创新性显著提升了初期绩效。但从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成熟度来讲,在初创期中等成熟的技术更有利于新企业绩效。其次,就人力资源而言,核心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如教育背景与创业行业相关性,是否具有创业经验对初期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创业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并不利于新企业的绩效。文章扩宽了有关新企业成长决定因素的研究边界,将其追溯到新企业生命周期的最前段,突出了初始条件的影响,为有关新企业创业机理与成长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
新技术企业 初始资源禀赋 初期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章永奎 宋寅寅 翁健英 杜兴强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表现出“脱实向虚”的金融化倾向,实体企业金融化将对数字技术赋能产生何种影响,这是本文的研究主题。基于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会显著抑制数字技术赋能;在调节效应方面,现金持有弱化了企业金融化与数字技术赋能的负向关系,融资约束强化了企业金融化与数字技术赋能的负向关系。本文丰富了企业金融化与数字技术赋能的相关文献,改善了数字技术赋能的量化方法,也为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鹤楠
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包含较高的实物期权价值,在对这一价值评估的过程中,一般把其看作一种客观价值,忽视了因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与企业家精神差异而带来的实物期权价值的变化。通过实证模型验证了资源禀赋与企业家精神对高新技术企业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通常具有较高资源禀赋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所具有的实物期权价值较高;领导者更具企业家精神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拥有的实物期权价值也越高。
关键词:
资源禀赋 企业家精神 实物期权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桂燕 吕江林 汪洋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金融错配理论上会通过企业投资组合选择促进企业增加金融投资。基于我国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错配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化;金融错配主要促进了长期金融资产和类金融资产投资,前者在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更突出,后者仅在盈利能力弱和国有企业中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通过提高融资约束和扩大金融与实体收益差促进企业金融化,并对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影响表现出动机异质性。如受金融错配的影响,企业增加长期金融资产投资,是出于缓解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获取高额金融回报的主动逐利动机,而增加类金融资产配置仅是迫于主业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被动逐利动机。进一步检验揭示,利率管制放松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能弱化金融错配作用下的企业金融化,但主要是弱化类金融资产配置。未来,相关部门有必要深层次地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需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多层次全链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服务精准落地,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军 杨秋萍
数字金融为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提供了新的渠道,但资金来源对企业的影响取决于企业投资方向。在实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愈演愈烈的经济环境下,运用2011—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和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促进企业金融化,这种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非家族企业中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的中介作用促进企业金融化;最后,以金融投资收益率和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的差额作为识别变量,证明了中国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行为主要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资替代动机。以上结论不仅对引导数字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促使金融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具有借鉴意义,也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监督企业管理者行为,激励企业管理者以企业长期发展利益为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俊 张玉利
本文从企业家资源禀赋视角透视个体创业行为过程 ,认为创业是基于企业家资源禀赋演变的机会驱动行为过程 ,并指出企业家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微观层次创业行为异质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经济资本 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 创业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建强 张婧
以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企业金融化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成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弱、套利动机强、国有企业以及盈利能力弱的样本中显著,说明企业倾向套利动机与倾向保值动机的金融化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并且企业的套利动机越强,其金融化与成本粘性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该结论从成本粘性的角度验证了套利型金融投资具有"挤出"效应。进一步检验作用机制发现,企业金融化通过降低调整成本、抑制管理层乐观预期、缓解代理问题来降低成本粘性。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组检验表明,该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不存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检验表明,该倡议有利于降低成本粘性,但并不是通过加剧金融化来降低成本粘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晋盛武 晋青青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企业动态投资模型,采用差分GMM方法分析我国金融化程度及其对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化水平不高,金融投资对企业实体投资造成的负面影响且存在两期滞后,而金融收入对企业实体投资造成正向影响且存在一期滞后,总体上看我国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对实体投资没有负向作用。此外,融资约束大的企业,金融化并没有对其实体投资造成显著影响;而融资约束小的企业,金融化效应更加突出。因此,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时需要考虑融资约束对不同企业的金融化效应,将我国的金融化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卫国 眭鑫 于连超
以非正式制度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社会信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任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即位于高社会信任地区的企业,偏好配置更多的金融资产;社会信任可显著促进房地产投资,但对其他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效应不显著;社会信任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以及股权制衡度较低的企业中,其传导路径为"社会信任—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金融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海峰 窦斌 王爱萍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之辩归根结底在于探索金融和经济均衡协调的发展路径。本文围绕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与其生产效率的关系展开研究,客观地探讨了企业金融化的经济效应以及潜在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结果显示,企业金融化与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适度金融化能够助推企业生产效率改进,而过度金融化阻碍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中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最优投资比重为13.1%,只有将企业金融化控制在适度的水平,规范金融投资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生产效率 适度金融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