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4)
- 2023(8314)
- 2022(6653)
- 2021(6039)
- 2020(5213)
- 2019(11678)
- 2018(11303)
- 2017(21850)
- 2016(11479)
- 2015(12669)
- 2014(12283)
- 2013(12122)
- 2012(10991)
- 2011(9460)
- 2010(9842)
- 2009(9338)
- 2008(9558)
- 2007(8792)
- 2006(7867)
- 2005(7442)
- 学科
- 业(72950)
- 企(68904)
- 企业(68904)
- 济(56530)
- 经济(56449)
- 管理(53973)
- 业经(25122)
- 方法(24133)
- 财(23553)
- 农(21532)
- 务(18063)
- 财务(18057)
- 财务管理(18040)
- 企业财务(17065)
- 数学(16616)
- 数学方法(16548)
- 农业(16092)
- 技术(15573)
- 贸(14104)
- 贸易(14097)
- 易(13857)
- 策(12661)
- 划(12216)
- 企业经济(11933)
- 出(11846)
- 中国(11734)
- 制(11705)
- 和(11333)
- 经营(11031)
- 理论(10577)
- 机构
- 学院(171023)
- 大学(164639)
- 济(79491)
- 经济(78293)
- 管理(76127)
- 理学(65412)
- 理学院(64922)
- 管理学(64396)
- 管理学院(64093)
- 研究(48914)
- 中国(41681)
- 财(38006)
- 京(33664)
- 财经(30104)
- 农(27384)
- 经(27380)
- 江(26600)
- 科学(26004)
- 经济学(23566)
- 所(23220)
- 商学(23018)
- 商学院(22841)
- 中心(22700)
- 业大(22442)
- 财经大学(22002)
- 经济学院(21456)
- 经济管理(21402)
- 农业(21203)
- 北京(20782)
- 研究所(20476)
- 基金
- 项目(108462)
- 科学(89185)
- 基金(82585)
- 研究(82495)
- 家(70388)
- 国家(69367)
- 科学基金(62578)
- 社会(56412)
- 社会科(53655)
- 社会科学(53638)
- 基金项目(43910)
- 省(42415)
- 自然(39254)
- 自然科(38439)
- 自然科学(38430)
- 自然科学基金(37876)
- 教育(36042)
- 划(33386)
- 资助(32666)
- 编号(32535)
- 业(30216)
- 创(26337)
- 部(24670)
- 成果(24411)
- 国家社会(23955)
- 创新(23557)
- 制(23471)
- 发(23309)
- 重点(23123)
- 人文(22508)
共检索到259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贺小刚 乔茵 连燕玲
本文对企业家退出经营领域的必然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六种企业家退出模式:彻底退出型、弱股东型、弱员工型、决策指导型、幕后操作型和强权控制型。不同的企业家退出行为将对企业成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要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企业家退出机制,企业家退出经营领域之前要将培育组织能力和培养接班人作为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企业家 退出行为 生命周期 企业成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贺小刚
市场退出与进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规律 ,它们共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本文认为 ,企业业务退出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 :实现战略转移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降低经营风险 ;解决代理问题等。因此 ,战略业务退出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这也就从理论上修正了传统的企业寿命观。
关键词:
企业寿命观 业务退出 企业成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敏 任学锋 盛峰
随着时间的发展,一大批活跃在国有企业的创业型企业家面临整体性退出。如何尊重并承认他们的价值,使其顺利退出企业舞台,对国有企业的永续经营和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创业型企业家的涵义及特性,总结了影响其退出的动因和各种障碍,研究了退出方式和成功退出的标准,并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成功退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创业型企业家 退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璇 李金洋
本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僵尸企业退出的基本特征及退出机制扭曲造成的外延型资源错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与正常企业相比,僵尸企业的退出概率较大,低下的生产率水平与政府的企业改革政策是影响僵尸企业退出的重要因素。另外,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僵尸企业的退出概率较小。第二,未退出的僵尸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占用了大量资源,资本配置的扭曲增加了正常企业的退出概率,进而导致严重的外延型资源错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不断深化的企业改革在清退僵尸企业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僵尸企业的"嗜血"性通过挤占正常企业的生存空间,扭曲企业退出机制,从而造成的外延型资源错配现象却不容忽视。因此,继续有效清理僵尸企业,尤其是国有僵尸企业,是实现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资源错配 企业退出 融资成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逯宇铎 于娇 刘海洋
集聚经济具体划分为地方化经济(侧重同一产业)和城市化经济(侧重不同产业)两种效应,集聚经济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集聚经济与企业退出行为的关系研究尤为必要。由于集聚经济具有时间依存性,本文运用Cox-Aalen模型估计中国工业企业1999-2009年的退出行为,结果显示地方化经济对企业生存有负向影响,以城市规模和多样化衡量的城市化经济仅在企业初建期提高了企业的生存概率。因此,中国企业可能只是地理位置上的聚集而并未充分发挥集聚经济的外溢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应当充分注意因过度拥挤和竞争对企业产生的负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曲玥
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测算发现,进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都高于退出企业,因而企业的进入和退出行为整体上带来总体效率和盈利的改善。对综合反映企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其效率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新进入企业对退出企业的替换这种净进入行为。其中,绝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贡献逐步超过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特征都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情况,企业在面临新的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信号时需灵活调整生产经营决策。因此,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企业依据市场价格信号做出快速、充分的反应,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赢得效率的提高,从而获得增长的源泉。
关键词:
进入和退出 效率改善 生产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民 朱荣林
创业投资促进创新 ,加速高科技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通过对证券市场IPO机制的创业企业家激励功能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发现 ,证券市场IP0机制使创业资本可以通过IPO退出 ,形成对创业企业家以公司控制权转移为核心的非现金激励 ,从而减少了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两者之间信息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 ,最终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
关键词:
创业投资 IPO 公司控制权 激励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天宇 张蕾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中153个制造业行业的横截面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新进入的高效率企业引起在位企业退出的"替代效应",和在位企业的退出导致新企业进入增加的"真空效应"在我国都是存在的。(2)国有经济比重对企业进入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国有经济比重对企业退出有显著正效应。(3)资本密度、集中度和研发密度这些一般性壁垒因素对企业的退出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但集中度和研发密度对企业进入却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资本密度对企业进入的阻碍作用也不显著。这说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的对称关系假说在...
关键词:
制造业 进入 退出 壁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静鹏 樊耘
本文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原因。针对当前复杂快变的竞争环境,提出企业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获得异质性资源;探讨了资源生成的过程、企业家能力在企业资源生成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的观点。
关键词:
企业家能力 可持续竞争优势 资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平 刘世奎
家族成员的退出是家族企业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统一的开始,是我国家族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家族成员将其拥有的控制权全部或者部分售出,以换取明确份额的收益权,从而退出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家族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影响退出过程的各个因素,选择适宜的方法,使退出成为提高企业资源整合效率的动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朝江 曹崇延
关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首次公开发行(IPO)上,且现存的文献大多认为IPO是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中的最佳方式。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并购方式(M&A)在总体绩效上要优于IPO,仅在企业家激励效应方面逊于IPO。论文比较了风险投资主要退出机制,深入探讨了企业家激励效应问题,最后综合企业家控制权激励和财务利益两方面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模型最终表明:只要为企业家提供足够的财务补偿,并购方式也可以成为激励企业家的有效方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蕙馨 王军
准确把握企业进入退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位置,分析企业进入退出壁垒,并将其与中国的制度因素相结合,考察进入退出壁垒的失效,从而可以看出进入退出理论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与对策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进入 进入壁垒 退出 退出壁垒 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国有企业的退出并不总是顺序选择的 ,政府在选择退出的国有企业时 ,会选择部分好的企业先于部分差的企业退出 ,即采取逆退出策略。既有的讨论国有企业退出的文献以及把企业退出与激励相联系的理论很难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国有企业退出与激励机制设计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 ,国有企业的逆退出现象可以从预算约束的硬化条件下棘轮效应的角度加以理解。政企不分格局的改变会对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有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荣宗 唐跃军 张楚皙
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将退出成本引入对经理行为的分析。分析表明,退出成本的存在会使经理采取积极行动以避免退出,经理的努力水平会随着退出成本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提高经理的退出成本,所有者以较少的剩余索取权激励使经理提供相同的努力水平。本文认为,退出成本过低是导致当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多管齐下,在当前推行产权改革、治理结构优化和剥离政策性负担、引入竞争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时,政府还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国有企业经理的退出成本,以避免其他改革措施事倍功半。
关键词:
退出成本 经理行为 国有企业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