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2)
- 2023(13093)
- 2022(10886)
- 2021(10191)
- 2020(8799)
- 2019(20071)
- 2018(19589)
- 2017(38703)
- 2016(20281)
- 2015(22603)
- 2014(22061)
- 2013(21759)
- 2012(19645)
- 2011(16995)
- 2010(16969)
- 2009(15767)
- 2008(15807)
- 2007(14100)
- 2006(12116)
- 2005(10618)
- 学科
- 业(95390)
- 济(94079)
- 经济(93877)
- 企(87731)
- 企业(87731)
- 管理(79046)
- 方法(48579)
- 数学(39988)
- 数学方法(39639)
- 财(34644)
- 业经(29850)
- 农(28765)
- 务(27028)
- 财务(26993)
- 财务管理(26955)
- 企业财务(25772)
- 中国(20766)
- 农业(20435)
- 技术(18637)
- 制(18034)
- 和(16235)
- 划(16038)
- 策(15964)
- 理论(15386)
- 贸(14904)
- 贸易(14896)
- 易(14500)
- 体(14409)
- 地方(13623)
- 经营(13291)
- 机构
- 学院(287917)
- 大学(283191)
- 济(127906)
- 管理(126159)
- 经济(125922)
- 理学(109861)
- 理学院(108979)
- 管理学(107682)
- 管理学院(107130)
- 研究(80331)
- 中国(66053)
- 财(61501)
- 京(56153)
- 财经(49796)
- 经(45479)
- 科学(43195)
- 江(41551)
- 农(39517)
- 经济学(39310)
- 中心(39117)
- 财经大学(37160)
- 业大(37104)
- 所(36599)
- 商学(36076)
- 商学院(35791)
- 经济学院(35742)
- 北京(34263)
- 经济管理(34007)
- 州(32435)
- 研究所(32418)
- 基金
- 项目(191734)
- 科学(156228)
- 基金(145081)
- 研究(144149)
- 家(122956)
- 国家(121618)
- 科学基金(109591)
- 社会(97862)
- 社会科(92279)
- 社会科学(92250)
- 基金项目(76986)
- 省(73923)
- 自然(69539)
- 自然科(68041)
- 自然科学(68027)
- 自然科学基金(66925)
- 教育(66481)
- 划(60495)
- 资助(58783)
- 编号(57269)
- 部(44426)
- 成果(44340)
- 创(43252)
- 重点(41583)
- 国家社会(40888)
- 发(39942)
- 业(39874)
- 教育部(39795)
- 创新(39612)
- 人文(39602)
- 期刊
- 济(136538)
- 经济(136538)
- 研究(80317)
- 财(54013)
- 管理(51223)
- 中国(47360)
- 农(36540)
- 科学(35322)
- 学报(32990)
- 大学(28086)
- 技术(27754)
- 学学(26938)
- 融(26552)
- 金融(26552)
- 财经(25892)
- 农业(25326)
- 业经(23982)
- 经(22170)
- 教育(21500)
- 经济研究(21341)
- 问题(18031)
- 财会(17192)
- 技术经济(16933)
- 业(16101)
- 商业(14499)
- 统计(14442)
- 世界(14416)
- 会计(14292)
- 现代(14258)
- 策(13869)
共检索到413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文忠 雷光勇
文章以2007年~2011年中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家声誉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在不同社会信任程度下的差异问题。研究发现,企业家声誉及其水平与民企现金持有水平显著负相关,该负向影响在高社会信任地区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家声誉降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可能机制是,它依赖于企业家声誉具有的谈判、寻租与担保能力,有助于企业获取信贷支持,缓解企业资源约束。
关键词:
企业家声誉 社会信任 现金持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汝娟 冯少勤 冯进展
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企业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企业声誉都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企业声誉的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对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会逐渐降低,企业声誉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具有替代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汝娟 杨泽宇 曹丹婷
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时发现,企业声誉负向调节环境不确定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考虑公司的治理水平后还发现,相对于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企业声誉负向调节环境不确定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正相关关系的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更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汝娟 杨泽宇 曹丹婷
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时发现,企业声誉负向调节环境不确定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考虑公司的治理水平后还发现,相对于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企业声誉负向调节环境不确定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正相关关系的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更明显。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颋 肖有智
现金作为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是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近年来,我国环境规制不断加强,企业受到环保处罚的可能性提升。环保处罚是环境规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当受到环保处罚时,企业需要及时做出反应,以确保正常经营和运转。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生态环境部的公示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数据识别企业受到环保处罚的情况,结果表明当受到环保处罚时,企业的现金持有数量会显著增加。异质性分析发现,一般行业企业、国有企业、未进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和位于环境规制更严格地区的企业,在受到环保处罚后持有的现金数量会显著增加。潜在机制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持有现金数量的显著增加主要源于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以及预防性动机引起的避险动机、声誉动机和资源动机,即公司为了规避由环保处罚带来的风险、获取相关资源和维持良好的声誉,进而增加了现金持有数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理升 任义忠
民营企业家移民目前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文章以2008-201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实际控制人移民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移民会显著降低盈余质量,而政治关联会强化这种影响。
关键词:
民营企业家 移民 政治关联 盈余质量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四海 刘星河 吴伟炯
本文基于社会嵌入性理论的研究视角,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社会信任资本的银行贷款效应并探讨了社会信任不足的民营企业面临银行贷款困境下的替代性融资选择。本研究突破了以往融资理论"社会零嵌入"的不足,关注非经济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拓展了以往融资理论的研究视野,研究结论表明,当前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与机制对企业非常重要。
关键词:
社会信任 银行贷款 商业信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刘志远
供应链竞争环境下,供应商—客户关系是把"双刃剑",企业可以通过积极的理财政策加以应对。本文基于买方的视角,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了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现金持有政策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随着供应商关系紧密程度的增加,企业将持有较多的现金,且主要基于关系承诺动机,而非预防动机。相比市场地位较高企业和政府控股企业,供应商关系更能激发市场地位较低企业和非政府控股企业的关系承诺动机进而使其持有更多的现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沛华
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负面声誉事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基于中国2000—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公司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冲击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第一,负面声誉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且事件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第二,从企业融资结构的角度来看,负面声誉冲击主要降低了公司长期贷款与发行债券的融资能力,并促使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租赁融资与短期贷款融资。第三,负面声誉冲击在约束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后,会对企业当期的业绩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然而,本文发现对企业罚款并不会对企业融资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企业违规的罚款机制设计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认识和解释声誉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违规处罚 融资结构 声誉机制 罚款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兴全 孙杰
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企业出现持有大量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现象,为什么企业持有大量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以及企业持有现金的后果等问题,逐步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而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主要从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治理机制,以及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程度等方面展开现金持有量的研究。由于我国的经济与制度环境同国外有很大差别,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内部人控制严重,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国外的实证结论直接移植到国内缺乏说服力。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也逐步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理论分析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特质...
关键词:
现金持有量 权衡理论 公司治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进辉 万迪昉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4~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考察了负债水平、负债期限结构及负债来源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负债水平呈现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短期负债比例正相关,而与长期负债比例负相关,说明负债的期限结构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从负债来源看,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银行负债比例负相关,而与商业信用比例正相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游家兴 刘淳
传统研究对于权益资本成本的考察往往关注正式制度安排下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忽视了个人或组织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性,以及这种嵌入性对权益资本成本的潜在影响。本文以我国2003—2007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资本嵌入性思想,从网络关系、网络地位和网络声誉三个维度构建企业家社会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有助于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并且,社会资本这种功效在法律保护较薄弱的地区表现得更加显著。本文从权益资本成本的角度证实了我国民营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积聚,对于企业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企业家社会资本 权益资本成本 嵌入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修宗峰
从地区幸福感这一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视角入手,本文对地区幸福感与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考察了我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1)地区幸福感对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即地区幸福感程度越高,其所在民营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越低;(2)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其所在城市的幸福感对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负面作用要强于市场化进程较慢的中西部地区。本文运用社会资本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些研究发现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相关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转型经济下地区幸福感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新兴市场中构建幸福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鑫 陈园
声誉对企业家而言,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管理学认为,追求良好的声誉,是企业家成就发展的需要,或者说是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经济学则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设出发,认为企业家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利益,是长期动态重复博弈的结果。企业家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即在于此。
关键词:
声誉机制 自我实现 重复博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余汉 蒲勇健 宋增基
笔者以2009年2014年821个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充分考虑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对民营企业家隐性政治资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具有政府工作背景的企业家能够帮助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提高公司绩效,企业家在政府部门的工作时间亦能正向影响公司的绩效。在法制环境不甚完善、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政府干预力度较大的地区,企业家的隐性政治资本对公司绩效提升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社会性负担、融资约束与公司现金持有——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声誉、审计师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两权分离与公司现金持有——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审计师声誉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吗?——基于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国有股权、民营企业家参政与多元化投资——来自我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声誉激励、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来自电子通讯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货币政策、现金持有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研究——基于200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治关联与公司现金持有:融资约束还是代理冲突——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类国企化”是否损害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家过度自信、股权制衡与商业信用——来自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