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8)
- 2023(16113)
- 2022(13375)
- 2021(12285)
- 2020(10608)
- 2019(23368)
- 2018(22901)
- 2017(43542)
- 2016(23572)
- 2015(25879)
- 2014(25178)
- 2013(24552)
- 2012(22528)
- 2011(19994)
- 2010(20380)
- 2009(19465)
- 2008(19813)
- 2007(18073)
- 2006(16085)
- 2005(14782)
- 学科
- 业(97429)
- 济(94121)
- 经济(93960)
- 企(87000)
- 企业(87000)
- 管理(86074)
- 方法(39074)
- 财(33950)
- 业经(32099)
- 农(30988)
- 数学(29983)
- 数学方法(29692)
- 中国(26080)
- 制(25860)
- 务(23708)
- 财务(23689)
- 财务管理(23650)
- 企业财务(22409)
- 技术(21745)
- 农业(21703)
- 银(18565)
- 银行(18515)
- 体(17980)
- 理论(17891)
- 贸(17720)
- 贸易(17708)
- 行(17623)
- 划(17311)
- 易(17257)
- 策(17151)
- 机构
- 学院(337841)
- 大学(335742)
- 济(140684)
- 经济(137953)
- 管理(133617)
- 理学(114024)
- 理学院(112835)
- 研究(111308)
- 管理学(111164)
- 管理学院(110543)
- 中国(90665)
- 财(70955)
- 京(70649)
- 科学(67413)
- 农(62858)
- 所(56462)
- 财经(55014)
- 江(52871)
- 业大(51610)
- 中心(50941)
- 研究所(50817)
- 经(49987)
- 农业(49513)
- 北京(44172)
- 经济学(42678)
- 州(41115)
- 财经大学(40724)
- 院(39894)
- 范(39047)
- 师范(38548)
- 基金
- 项目(221573)
- 科学(175914)
- 基金(163505)
- 研究(158823)
- 家(144325)
- 国家(142814)
- 科学基金(122919)
- 社会(103849)
- 社会科(98370)
- 社会科学(98338)
- 省(87104)
- 基金项目(86399)
- 自然(80318)
- 自然科(78520)
- 自然科学(78490)
- 自然科学基金(77228)
- 划(72705)
- 教育(71452)
- 资助(65490)
- 编号(61234)
- 创(51773)
- 重点(49973)
- 成果(49214)
- 部(48759)
- 创新(47601)
- 发(46977)
- 业(46967)
- 制(45361)
- 国家社会(43572)
- 课题(42554)
- 期刊
- 济(161225)
- 经济(161225)
- 研究(101089)
- 中国(71087)
- 财(58956)
- 农(58728)
- 管理(55668)
- 学报(54921)
- 科学(51480)
- 大学(42104)
- 学学(40272)
- 农业(39258)
- 融(37417)
- 金融(37417)
- 教育(30076)
- 技术(28632)
- 财经(28097)
- 业经(27599)
- 经济研究(25143)
- 经(24125)
- 业(23584)
- 问题(20616)
- 技术经济(18473)
- 版(17463)
- 科技(17458)
- 贸(16736)
- 财会(16473)
- 现代(16470)
- 世界(16031)
- 商业(15829)
共检索到517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嫱 蔡双立
目前缺乏深入探讨体现企业家冒险倾向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基于高阶理论和管理认知理论,利用中国1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2009—2020年的数据,采用控制企业和年份的双向固定模型,分别以创新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实证检验企业家冒险倾向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其中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同时检验这一影响机制在不同区域环境间的异质性。结果发现:企业家冒险倾向通过创新投入来影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持续创新,企业家冒险倾向越强则企业持续创新水平越高,并且在外部营商环境较好时这种正向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其中创新投入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会负向调节企业家冒险倾向与企业持续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建议企业家要敢于冒险,但也要提升对创新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此外,政府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并避免过多的干预政策影响企业家的创新热情。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齐秀辉 王毅丰 孙政凌
基于企业基础资源理论,选取2013—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探究双元创新、企业家冒险倾向、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双元创新中的探索式创新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利用式创新作用不显著;企业家冒险倾向显著负向影响企业绩效,并能显著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但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企业家冒险倾向是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半调节变量,在分组检验中,对非国有企业组起显著调节作用,对国有企业组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研究结论可为企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带动企业绩效水平提升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
双元创新 企业家冒险倾向 企业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菲菲 谢永珍
企业家个人特质影响企业决策行为和决策结果,且其作用发挥受情境因素的制约。基于高阶理论,构建区域冒险精神的调节下,企业家冒险倾向通过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理论模型。以2014—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企业家冒险倾向对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新投入能够促进创新绩效提升,而且在企业家冒险倾向和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冒险精神对企业家冒险倾向和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结论揭示了企业内外部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创新前置影响因素研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宋志平
第一,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大家都知道经济有一个大的长周期理论,经济发展20年左右就会衰退,1965年到1985年期间,欧洲经历了衰退,这段时间美国却经历了繁荣,同时美国新增就业4000万人,从7000万人就业增加到1.1亿人。美国为什么在长周期理论衰退的时候,却经历了繁荣呢?德鲁克归结为创新企业家精神。美国从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丁永健 吴小萌
“小巨人”企业培育是国家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提出的新政策,与原有科技创新政策相比,更注重提升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的创新活力,从而实现技术补链效果。为评估该政策的有效性,基于2014—2020年制造业中小企业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并运用Tobit模型检验“小巨人”企业培育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小巨人”企业培育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提升,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水平提升实现,而非技术进步率本身,这体现了政策设计的初衷;(2)政策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提升作用大于资本密集型。研究结论可为完善“小巨人”企业培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尹俊 黄鸣鹏 王辉 裴学成
本文基于上层梯队理论,探讨和检验了中国民营企业战略领导者的个人特征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表明,战略领导者的成就动机和冒险倾向与企业国际化程度正相关;企业学习倾向在战略领导者个人特征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战略领导者的海外经历会增强其个人特征与企业国际化的关系;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削弱其个人特征与企业国际化的关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超 李占国 周宏华
<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佼佼者,是部分中小企业未来转型发展的目标。面对新发展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形势,中小企业加快迭代升级迫在眉睫。江苏省泰州市是江苏省传统制造业城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位居全省中游,本文以21家泰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部分专精特新企业为典型案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探寻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克和 刘晓梦
近年来,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助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以2016—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税收优惠对于成熟期的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激励效果更佳,更能有效提升民营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税收激励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武元 蔡庆丰 程章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知识溢出和科教融合对于所在区域培育“小巨人”企业具有重要作用。高等学校知识溢出能够显著促进所在地区“小巨人”企业培育,并对周边城市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有效促进非高等学校集聚城市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内陆城市高等教育发展产生的边际贡献要大于沿海城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人文社科和理工科一样具有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发展在城市人才政策和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配合下会产生更强的科教融合效应。应探索适宜中小企业科教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特别是加强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充分发挥人才引进和大学科技园创新孵化的作用,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洪灵 彭瑶 刘强 金瑛
“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培育政策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专精特新”企业引领供应链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在作用却缺乏探索。为此,本文以2015~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焦点企业样本,以供应链溢出为视角考察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供应商/客户对焦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小巨人”供应商或客户能够显著提升焦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效应主要由“小巨人”客户的后向溢出驱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小巨人”客户主要通过提高焦点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升焦点企业的商业信用与发挥信号传递作用来促进焦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此外,这种后向溢出效应在人力资本更高、国有产权、环境不确定性更大的焦点企业中更明显。本文为“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培育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助力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孔海璞 邵云飞 黄丽芳
随着专精特新培育工作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在获得认定后的发展方向受到广泛关注。选取一家典型专精特新“小巨人”进行案例研究,基于注意力配置理论,按照“关注—解释—行动”逻辑探究创业者如何通过合理配置自身注意力实现创业机会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专精特新阶梯式跨越发展。结果发现,新创组织机会开发策略是创业者对技术、市场和竞争相关信息进行注意力配置的结果。具体而言,在初创期表现为技术主导的机会发现,在成长期表现为市场主导的机会创造,在成熟期表现为竞争主导的机会识别。这些不同机会认知能够决定新创组织后续机会开发行为。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规律,为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游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常聚焦于缝隙市场,在特定产品上实现极强的专业度和较高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是供应链产业链核心企业难以或缺的配套供应商,同时对于补齐供应链、稳定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鼓励企业创新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尤其在研发投入和授权专利数量等方面进步明显,但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本文通过对德国集群化创新体系和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管理体系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德国中小企业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最终进阶为隐形冠军的培育成长路径。建议我国借鉴德国经验,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使其进阶为行业隐形冠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峻质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是当下中小企业中的翘楚,相较于大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往往专注深耕于某一个细分领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是整个国家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坚固基石。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寄予了“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伊珂 何锋
以2012—2022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资本错配、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型、制造业和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为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应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提升数字金融效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推动企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伊珂 何锋
以2012—2022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资本错配、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型、制造业和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为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应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提升数字金融效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推动企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