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81)
- 2023(19694)
- 2022(16490)
- 2021(15604)
- 2020(12760)
- 2019(28827)
- 2018(28558)
- 2017(54852)
- 2016(29766)
- 2015(33045)
- 2014(32489)
- 2013(31682)
- 2012(29003)
- 2011(25711)
- 2010(26026)
- 2009(24236)
- 2008(23788)
- 2007(21175)
- 2006(18735)
- 2005(16678)
- 学科
- 济(115579)
- 经济(115441)
- 业(105186)
- 管理(98631)
- 企(94090)
- 企业(94090)
- 方法(47971)
- 数学(37502)
- 数学方法(36997)
- 农(36885)
- 业经(36297)
- 财(35563)
- 中国(32108)
- 农业(25387)
- 务(24911)
- 财务(24838)
- 财务管理(24807)
- 制(24407)
- 技术(24149)
- 理论(24082)
- 地方(23524)
- 企业财务(23470)
- 策(21562)
- 和(21309)
- 贸(21247)
- 贸易(21231)
- 学(20868)
- 易(20609)
- 划(19722)
- 银(18631)
- 机构
- 学院(411715)
- 大学(405237)
- 管理(165848)
- 济(164319)
- 经济(160682)
- 理学(141964)
- 理学院(140479)
- 管理学(138374)
- 管理学院(137579)
- 研究(132202)
- 中国(102053)
- 京(85750)
- 财(78799)
- 科学(78406)
- 所(64301)
- 江(63219)
- 财经(61710)
- 农(61680)
- 中心(60497)
- 研究所(57724)
- 业大(56559)
- 经(56017)
- 范(54501)
- 北京(54096)
- 师范(54096)
- 州(51061)
- 院(48691)
- 经济学(47804)
- 农业(47758)
- 财经大学(45471)
- 基金
- 项目(271423)
- 科学(215211)
- 研究(207987)
- 基金(194722)
- 家(166596)
- 国家(165009)
- 科学基金(143783)
- 社会(130697)
- 社会科(123724)
- 社会科学(123697)
- 省(107853)
- 基金项目(102349)
- 教育(96024)
- 自然(90504)
- 划(88834)
- 自然科(88391)
- 自然科学(88374)
- 编号(87340)
- 自然科学基金(86810)
- 资助(78458)
- 成果(71579)
- 重点(60185)
- 课题(60179)
- 创(59899)
- 部(59352)
- 发(58943)
- 创新(55101)
- 项目编号(54433)
- 国家社会(52773)
- 制(51813)
- 期刊
- 济(190046)
- 经济(190046)
- 研究(124717)
- 中国(82709)
- 管理(67091)
- 财(63132)
- 农(58378)
- 学报(56045)
- 教育(54376)
- 科学(54361)
- 大学(43965)
- 学学(41047)
- 农业(40326)
- 技术(39103)
- 融(38862)
- 金融(38862)
- 业经(34158)
- 财经(30143)
- 经济研究(29491)
- 经(25946)
- 问题(24061)
- 业(23038)
- 图书(21879)
- 技术经济(21314)
- 现代(20503)
- 科技(19952)
- 商业(19268)
- 理论(18943)
- 贸(18742)
- 版(18172)
共检索到621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昌武 高芳 王星 黎小浪
本文通过对校企文化对接的理论梳理与现状反思,指出校企文化对接需要突破的问题是两种文化对接的理论视角创新和路径选择优化,进而从企业实践视角出发,尝试性提出了校企文化对接的策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谢泗薪 帅世耀
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物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其关键任务在于增加有效供给引领需求、淘汰无效供给调整结构、降本提效提高物流企业综合实力。具体到物流企业层面,就是要基于国家对物流业的全方位布局,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效率,有效降低成本。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物流企业应切实根据自身特性和资源,找准定位,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对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而言,要通过并购重组建立国际物流品牌,要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并重,要注重资本运用,多方式筹资,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增加辅助性收入;对大中型专业性物流企业而言,可通过渗透式战略或向上/向下一体化战略,以现有业务为基础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对小型物流企业而言,要紧跟政府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步伐,利用小企业灵活的特点,与大中型物流企业合作,专注缝隙市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总之,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物流企业需要实现发展策略创新,创新性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创新性降低物流成本,创新性进行物流品牌建设,创新性促进物流管理升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谢泗薪 帅世耀
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物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其关键任务在于增加有效供给引领需求、淘汰无效供给调整结构、降本提效提高物流企业综合实力。具体到物流企业层面,就是要基于国家对物流业的全方位布局,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效率,有效降低成本。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物流企业应切实根据自身特性和资源,找准定位,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对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而言,要通过并购重组建立国际物流品牌,要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并重,要注重资本运用,多方式筹资,提升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剑泳 郭清华
在我国经济环境进入新常态下,国内企业投融资管理面临众多挑战,包括重短期评价轻长期规划、重单个项目研判轻项目组合考量、重前期决策执行轻后期风险管控、投资期限与融资期限错配等,但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提升、业务结构的有效建立都离不开良好的投融资管理策略的支撑,因此,企业战略规划先行,组合投资策略、融资环境分析与融资工具综合应用,风险管理预期影响纳入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等策略的实施都可为企业新时期投融资管理策略提供有益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新时期 企业投融资 管理策略 创新实践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耿献辉 金晟男
校企合作是企业寻求外部创新的重要方式,在政府部门以项目和经费补贴积极支持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对企业不同动机创新行为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选取2007—2017年中国A股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系统考察校企合作对企业不同动机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后,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显著增加,非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没有显著变化,实现了“增量提质”的实质性创新;当企业获得更多政府补助额度时,弱化了校企合作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且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证伪了企业为寻扶持而参与校企合作进行策略性创新的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共建研发平台多或员工学历水平高的企业,校企合作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大。因此,政府部门应制定适度的校企专项补贴政策,企业应注重内部员工素质的提升以充分吸收研发平台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而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景聪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发展措施。这使得高校逐渐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大量新技术能够为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创造诸多便捷条件,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需要从建立健全融资渠道、加快相关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深化高校校企合作。
关键词:
“互联网+” 高等教育 校企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詹晓娅
市场经济的发展迫使物流企业摆脱原有业务项目,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传统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方法不足以支撑转型需要,激烈的竞争和变换的需求导致物流行业优势渐失,亏损问题严重。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对一"营销策略及其实现路径,对于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营销现状,重构具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詹晓娅
市场经济的发展迫使物流企业摆脱原有业务项目,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传统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方法不足以支撑转型需要,激烈的竞争和变换的需求导致物流行业优势渐失,亏损问题严重。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对一"营销策略及其实现路径,对于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营销现状,重构具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瑾琏 管建世 钟竞 赵莉 韩杨
随着企业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管理者如何感知和应对悖论,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本文从意义建构视角出发,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建构出管理者悖论应对策略选择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1)当管理者进行矛盾处理时,可以采取整合型和分离型两种应对策略。(2)管理者对于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影响其悖论应对策略选择。当管理者对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不平衡,将采取分离式悖论应对策略;当对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平衡时,管理者的悖论应对策略选择受到资源冗余程度的影响。(3)当注意力配置均衡时,管理者受资源冗余或匮乏两类情形影响会呈现出两种不同应对策略。当组织资源冗余时,管理者对于组织悖论感知较弱,会形成分离型悖论应对策略;而资源匮乏时,管理者对组织悖论的感知较强,但所采取的悖论应对策略受悖论思维的影响。(4)当管理者悖论的感知较强时,若管理者具有悖论思维,并产生积极型应对倾向,将采取整合型应对策略;若管理者不具有悖论思维,将产生防御型悖论应对倾向,采取分离型应对策略。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领导行为相关理论,同时对管理者应对组织悖论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玉明 王春燕
供给侧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供需不均衡等结构性问题、创造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企业作为改革主体,企业创新在供给侧改革微观层面为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企业创新是一个非线性系统,以企业为边界,创新要素可分为内部创新要素和外部创新要素两种。企业创新系统中劳动力、资本、技术、组织内部要素优化促进了要素升级,政府、市场等外部要素效率提升实现了制度有效供给,系统内外之间知识、资源交互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以企业创新为核心,通过政府改革和市场监督,可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企业创新 创新要素 实施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魏蕊 孙一钢
[目的/意义]从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角度研究国家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探索其在支持国家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首先基于国家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分析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驱动的信息服务需求,其次分析英国国家图书馆支持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然后调查我国国家图书馆支持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实践进展,最后提出其支持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企业信息服务策略。[结果/结论]我国国家图书馆支持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企业信息服务策略包括开展创新创业知识中心服务模式的研究,探索支持创新创业的企业信息服务模式,并在各地区推广支持地区创新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红旗 刘勇 方志耕
基于行为活跃度和成果丰富度建立中小型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水平测量指标体系,采用矩阵型灰色聚类方法对我国30个行业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行业视角下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水平划分成"高-高""中-中""中-低"、"低-中""低-低"5个类型,且整体处于偏低水平。在充分把握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水平整体状况和行业分布差异性基础上,提出政府在激发中小型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方面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德鱼
基于法律的视角,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职工权益保护、债权人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提出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四条法律对策:一是加强企业自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完善和创新立法、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三是坚持司法创新、妥善审理案件;四是完善和创新监督制度,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权益保护 司法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