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4)
2023(6715)
2022(5258)
2021(4633)
2020(4075)
2019(8772)
2018(8539)
2017(16771)
2016(8981)
2015(9876)
2014(9637)
2013(9691)
2012(8605)
2011(7013)
2010(7298)
2009(7123)
2008(7814)
2007(7182)
2006(6306)
2005(6044)
作者
(24028)
(20179)
(20017)
(18783)
(13024)
(9377)
(8980)
(7715)
(7444)
(7411)
(6827)
(6722)
(6671)
(6303)
(6175)
(6008)
(5952)
(5897)
(5793)
(5659)
(5025)
(4838)
(4827)
(4690)
(4596)
(4447)
(4423)
(4332)
(3998)
(3786)
学科
(72701)
(69356)
企业(69356)
管理(50603)
(44125)
经济(44064)
业经(23750)
(23628)
(20945)
财务(20942)
财务管理(20911)
企业财务(19886)
(18659)
方法(18620)
农业(15030)
技术(14111)
企业经济(11773)
(11663)
数学(11474)
数学方法(11441)
(10961)
经营(10767)
(9877)
技术管理(9777)
(9747)
中国(9524)
理论(9395)
(8774)
决策(8569)
体制(8110)
机构
学院(133823)
大学(125097)
(61511)
经济(60649)
管理(60049)
理学(51251)
理学院(50920)
管理学(50616)
管理学院(50367)
研究(34511)
(31967)
中国(31117)
(25083)
财经(24663)
(22303)
(21899)
(20753)
商学(19035)
商学院(18881)
经济学(18059)
财经大学(17821)
科学(17486)
经济管理(16931)
(16664)
(16597)
业大(16568)
经济学院(16382)
中心(16181)
农业(16124)
北京(15350)
基金
项目(79771)
科学(65748)
研究(62039)
基金(59914)
(49508)
国家(48944)
科学基金(45575)
社会(42321)
社会科(40260)
社会科学(40248)
(32740)
基金项目(31849)
自然(28259)
自然科(27699)
自然科学(27694)
自然科学基金(27306)
教育(26939)
(26677)
(24679)
编号(24652)
资助(23589)
(20812)
创新(18301)
(18257)
成果(18187)
(17690)
国家社会(17571)
(17150)
重点(16920)
(16799)
期刊
(74754)
经济(74754)
研究(38034)
(32574)
管理(28367)
中国(25602)
(20759)
业经(15025)
科学(14522)
农业(14460)
技术(13868)
财经(13075)
财会(12259)
学报(11936)
(11898)
金融(11898)
(11345)
经济研究(11038)
大学(10494)
会计(10464)
(10456)
学学(10371)
技术经济(9983)
问题(9210)
通讯(8399)
会通(8396)
现代(8246)
世界(7783)
商业(7763)
经济管理(7381)
共检索到205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成琳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务派遣作为伴随着劳动力市场机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逐渐发展起来。不久前,笔者到我国某国有油田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认为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波  林镓茵  
随着劳务派遣制度的逐渐盛行,"同工不同酬"的劳动风险与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同工不同酬的具体原因、法律风险及企业实行的制度障碍,最后给出了同工同酬的实施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伟  陈钊  陈耀波  
文章首先基于上海大众和通用汽车企业车间工人的调查数据,检验了工会对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工资福利以及维权方式选择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工会显著提高了劳务派遣工权益,特别是月福利性收入,但对正式工的月基本工资和月福利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独立于用工企业的劳务派遣企业工会的确更有可能代表和维护工人利益。文章研究还发现,工会显著减弱了正式工选择游行示威、罢工和上访等激烈维权方式的意愿,但这一作用在劳务派遣工身上并未体现,这意味着与用工企业更少利益相关的派遣工工会更可能代表工人的利益而不是帮助政府或企业进行"维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倪雄飞  
《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从严规制的法律条文没能遏制其爆发性增长,形成了一个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西方上百年的发展史表明劳务派遣是一种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要解决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除从制度层面把劳务派遣限定为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外,更要从体制层面上大力发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疏导的方式使劳务派遣卸下其不应承担的重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伟  廖慧珍  林瑶  
日本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规制历经了近三十年的沿革,与之伴随的是劳务派遣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旨在分析日本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对企业用工决策的影响,探究劳务派遣规制与更加灵活雇用方式的关联性。首先,评述日本劳动关系传统模式的特点以及传统模式的衰落;其次,分析日本非正式雇佣的兴起;再次,评析劳务派遣的现状及问题,并回顾日本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沿革;最后,分析日本企业对法律规制的回应,探究日本企业用工决策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结论是,近期日本劳务派遣规制对企业用工决策的影响,并不符合传统智慧。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加强并没有导致日本企业转而选择正式雇用,或者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丹  
长期以来,劳务派遣用工一直是企业缓解缺员压力、降低人工成本、推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用工方式。2012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集中就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进行修改,劳务派遣用工面临更为严格的法律环境。后劳务派遣时代,企业究竟该如何优化用工方式、降低劳动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慧  任巍  戴磊  
文章基于已有的劳务派遣相关理论和行业的发展现状,从影响中国劳务派遣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意见法构建出形成劳务派遣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体系,利用Mat lab软件测算出各关键指标的权重。根据测算结果将构建劳务派遣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为提升中国劳务派遣企业竞争力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盛宇华  倪舒舒  
近年来,国有企业劳务派遣规模增长较大,离职率也是居高不下。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使之成为就业者的理想岗位,而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待遇的差别也是高离职率的原因。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影响因素与普通企业相比又有何不同?本文从员工满意度视角出发,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收入性、发展性、人际性和保障性四个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这四个因素对员工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而满意度负向影响员工离职率,从而得出影响国有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离职的因素与它们的影响程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建荣  
本文以X公司为例,分别从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派遣工三个视角剖析该公司劳务派遣用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倪雄飞  
劳务派遣业的非正常繁荣表明已经制定的有关严格规制的法律制度的失当,问题的关键是没有认清劳务派遣的性质。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展现的劳务派遣性质可以厘清我国劳务派遣困局的真正原因:由于政府的缺位,使劳务派遣的发展偏离了其性质所决定的路径。必须重新构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使其回到其性质所决定的正确路径上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四明  
劳务派遣相对于一般劳动关系而言是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本应该是对传统用工方式的补充,但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劳务派遣迅速发展但被滥用。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对此以"特别规定"的方式作了规定,还有其他专门性法律规制,但因现实中用人单位对相关立法的规避和曲解,再加上立法本身的缺陷,导致了劳务派遣领域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被严重侵食。现实迫使立法机关不得不修法以查漏补缺,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态势。我们应该纠正社会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错误认知,强化劳务派遣的相关程序性机制,完善被派遣劳动者权利实现的程序性权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冬冬  
劳务派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型用工形式,属于劳务外包的一种。劳务派遣具体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条件,并通过劳务派遣机构为所聘用人员办理用工、发放薪酬以及代办社保、档案托管等事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规则需要雇主责任分配方面进一步完善,包括加强长期雇佣或直接雇佣的雇主责任,界定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设定同等岗位报酬知情权,明确派遣劳动者的职务侵权责任等。与立法缺陷相比,导致我国劳务派遣泛滥和失范现象的更深层原因是地方政府的维稳需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对于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正在被全方位地突破,而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这为我们以双重劳动关系来认识劳务派遣提供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