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5)
- 2023(6798)
- 2022(5338)
- 2021(4713)
- 2020(4127)
- 2019(8934)
- 2018(8677)
- 2017(17087)
- 2016(9169)
- 2015(10075)
- 2014(9847)
- 2013(9851)
- 2012(8771)
- 2011(7156)
- 2010(7488)
- 2009(7267)
- 2008(7989)
- 2007(7344)
- 2006(6456)
- 2005(6186)
- 学科
- 业(73503)
- 企(70144)
- 企业(70144)
- 管理(51944)
- 济(44685)
- 经济(44623)
- 财(23948)
- 业经(23797)
- 务(21215)
- 财务(21212)
- 财务管理(21180)
- 企业财务(20153)
- 方法(18999)
- 农(18708)
- 农业(15062)
- 技术(14153)
- 策(11967)
- 数学(11834)
- 数学方法(11800)
- 企业经济(11798)
- 划(11251)
- 经营(11047)
- 制(10111)
- 和(9809)
- 技术管理(9806)
- 中国(9667)
- 理论(9440)
- 体(8933)
- 决策(8845)
- 计划(8267)
- 机构
- 学院(135918)
- 大学(127288)
- 济(62281)
- 经济(61401)
- 管理(61068)
- 理学(52161)
- 理学院(51826)
- 管理学(51511)
- 管理学院(51259)
- 研究(35069)
- 财(32582)
- 中国(31696)
- 京(25549)
- 财经(25107)
- 经(22722)
- 江(22225)
- 农(20991)
- 商学(19363)
- 商学院(19207)
- 经济学(18236)
- 财经大学(18175)
- 科学(17807)
- 经济管理(17163)
- 州(16923)
- 所(16887)
- 业大(16819)
- 经济学院(16533)
- 中心(16457)
- 农业(16299)
- 北京(15633)
- 基金
- 项目(81045)
- 科学(66781)
- 研究(62938)
- 基金(60923)
- 家(50373)
- 国家(49805)
- 科学基金(46364)
- 社会(42897)
- 社会科(40805)
- 社会科学(40793)
- 省(33207)
- 基金项目(32420)
- 自然(28855)
- 自然科(28283)
- 自然科学(28278)
- 自然科学基金(27880)
- 教育(27402)
- 业(26910)
- 划(25037)
- 编号(24963)
- 资助(24018)
- 创(21063)
- 制(18551)
- 创新(18539)
- 成果(18474)
- 部(18044)
- 国家社会(17784)
- 发(17311)
- 重点(17164)
- 性(17071)
共检索到209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波 林镓茵
随着劳务派遣制度的逐渐盛行,"同工不同酬"的劳动风险与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同工不同酬的具体原因、法律风险及企业实行的制度障碍,最后给出了同工同酬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薪酬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红光
同工同酬虽已被我国劳动立法确定为被派遣劳动者的一项法定权利,但在实践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文章对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报告了有关劳动法律规制、政府监管、用工双轨制、企业行为以及工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采用文献查阅法对企业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方面的文献展开分析。结果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分析了劳动法律规制不足、政府监管缺位、用工双轨制、企业无序管理以及工会职能缺失等因素对同工同酬造成的影响。未来还应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深入探讨影响同工同酬的制度因素以及工会的作用,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期对同工同酬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双轨制 创新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红光
同工同酬虽已被我国劳动立法确定为被派遣劳动者的一项法定权利,但在实践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文章对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报告了有关劳动法律规制、政府监管、用工双轨制、企业行为以及工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采用文献查阅法对企业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方面的文献展开分析。结果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分析了劳动法律规制不足、政府监管缺位、用工双轨制、企业无序管理以及工会职能缺失等因素对同工同酬造成的影响。未来还应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深入探讨影响同工同酬的制度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双轨制 创新管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文涛
案情简介2011年5月,李某与某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合同,在同年9月被派遣至一家餐饮企业甲公司做服务员。李某在该公司工作期间态度积极,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给公司做出了很好的业绩。由于公司对薪酬福利实行隐私化管理,李某一直不知道公司其他员工的工资水平。但在2012年春节期间,李某在与作为同岗位正式员工陆某的私下聚会时,了解到自己的月工资比对方约低了2300元。李某认为,自己的工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丽雯 王书玉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启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加入到被派遣劳动者行列,被派遣劳动者人数剧增。为规范迅猛发展的劳务派遣行业,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然而现实中,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仍不容乐观。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现状及成因,比较分析了境外劳务派遣的成熟实践,进而提出了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义务主体地位及其具体义务、明确"同工""同酬"的判断标准、明确和细化违反"同工同酬"规定的法律责任、完善行政主管机关的监管法律制度以及完善同工同酬的权利救济途径等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丽雯 王书玉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启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加入到被派遣劳动者行列,被派遣劳动者人数剧增。为规范迅猛发展的劳务派遣行业,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然而现实中,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仍不容乐观。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现状及成因,比较分析了境外劳务派遣的成熟实践,进而提出了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义务主体地位及其具体义务、明确"同工""同酬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婷
为了避免关于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相关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要通过采取明晰法律条纹内涵、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强化劳动维权帮助、提高劳动者维权能力等综合措施,以确保劳务派遣实现同工同酬的立法目的在现实得以实现。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法律规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劳务派遣用工的引入,是为了规避对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的限制,以及在不调整原来的直接用工劳动者既得利益的情形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因此,"同工不同酬"和"非三性"岗位等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劳务派遣是市场对用工方式比较之后的理性选择,所以,对它应是规范而不是扼杀,应继续发挥劳务派遣形成市场化工资价格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并使其服务功能规模化、专业化。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筹 三性岗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会
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近年来时常出现"用工荒"现象。劳务派遣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新型用工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一条合法、便捷的用工渠道,有效地弥补了企业的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成琳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务派遣作为伴随着劳动力市场机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逐渐发展起来。不久前,笔者到我国某国有油田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认为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伟 陈钊 陈耀波
文章首先基于上海大众和通用汽车企业车间工人的调查数据,检验了工会对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工资福利以及维权方式选择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工会显著提高了劳务派遣工权益,特别是月福利性收入,但对正式工的月基本工资和月福利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独立于用工企业的劳务派遣企业工会的确更有可能代表和维护工人利益。文章研究还发现,工会显著减弱了正式工选择游行示威、罢工和上访等激烈维权方式的意愿,但这一作用在劳务派遣工身上并未体现,这意味着与用工企业更少利益相关的派遣工工会更可能代表工人的利益而不是帮助政府或企业进行"维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倪雄飞
《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从严规制的法律条文没能遏制其爆发性增长,形成了一个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西方上百年的发展史表明劳务派遣是一种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要解决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除从制度层面把劳务派遣限定为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外,更要从体制层面上大力发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疏导的方式使劳务派遣卸下其不应承担的重负。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法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伟 廖慧珍 林瑶
日本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规制历经了近三十年的沿革,与之伴随的是劳务派遣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旨在分析日本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对企业用工决策的影响,探究劳务派遣规制与更加灵活雇用方式的关联性。首先,评述日本劳动关系传统模式的特点以及传统模式的衰落;其次,分析日本非正式雇佣的兴起;再次,评析劳务派遣的现状及问题,并回顾日本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沿革;最后,分析日本企业对法律规制的回应,探究日本企业用工决策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结论是,近期日本劳务派遣规制对企业用工决策的影响,并不符合传统智慧。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加强并没有导致日本企业转而选择正式雇用,或者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慧 任巍 戴磊
文章基于已有的劳务派遣相关理论和行业的发展现状,从影响中国劳务派遣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意见法构建出形成劳务派遣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体系,利用Mat lab软件测算出各关键指标的权重。根据测算结果将构建劳务派遣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为提升中国劳务派遣企业竞争力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丹
长期以来,劳务派遣用工一直是企业缓解缺员压力、降低人工成本、推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用工方式。2012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集中就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进行修改,劳务派遣用工面临更为严格的法律环境。后劳务派遣时代,企业究竟该如何优化用工方式、降低劳动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