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2)
- 2023(13338)
- 2022(10825)
- 2021(9730)
- 2020(8244)
- 2019(18502)
- 2018(18085)
- 2017(34609)
- 2016(18234)
- 2015(19739)
- 2014(19258)
- 2013(19131)
- 2012(17553)
- 2011(15675)
- 2010(16179)
- 2009(15741)
- 2008(15291)
- 2007(14072)
- 2006(12504)
- 2005(11620)
- 学科
- 业(85800)
- 企(80023)
- 企业(80023)
- 济(78326)
- 经济(78227)
- 管理(69655)
- 方法(31867)
- 业经(30274)
- 财(27280)
- 融(26601)
- 金融(26600)
- 农(25321)
- 中国(25200)
- 银(24204)
- 银行(24167)
- 行(23492)
- 数学(23279)
- 数学方法(23015)
- 务(21095)
- 财务(21077)
- 财务管理(21055)
- 技术(20616)
- 制(20156)
- 企业财务(20002)
- 农业(18925)
- 理论(16965)
- 策(15817)
- 地方(15054)
- 体(14962)
- 划(14565)
- 机构
- 学院(262739)
- 大学(257574)
- 济(111581)
- 经济(109493)
- 管理(104313)
- 理学(88858)
- 理学院(87986)
- 管理学(86694)
- 研究(86392)
- 管理学院(86225)
- 中国(74192)
- 京(54410)
- 财(53744)
- 科学(51683)
- 农(47878)
- 所(43916)
- 江(42122)
- 财经(42034)
- 中心(40724)
- 研究所(39562)
- 业大(38355)
- 经(38069)
- 农业(37823)
- 经济学(33966)
- 北京(33949)
- 州(33273)
- 院(31366)
- 财经大学(31048)
- 经济学院(30650)
- 商学(30450)
- 基金
- 项目(169524)
- 科学(135702)
- 基金(124242)
- 研究(123792)
- 家(108827)
- 国家(107792)
- 科学基金(93800)
- 社会(80541)
- 社会科(76464)
- 社会科学(76443)
- 省(68590)
- 基金项目(65105)
- 自然(60778)
- 自然科(59457)
- 自然科学(59438)
- 自然科学基金(58515)
- 划(56279)
- 教育(55436)
- 资助(49931)
- 编号(47707)
- 创(42377)
- 业(39879)
- 重点(38784)
- 创新(38648)
- 成果(38220)
- 发(37770)
- 部(36930)
- 课题(33952)
- 国家社会(33547)
- 制(33076)
- 期刊
- 济(128514)
- 经济(128514)
- 研究(78608)
- 中国(55563)
- 管理(46598)
- 财(45673)
- 农(44746)
- 学报(39017)
- 科学(38439)
- 融(37780)
- 金融(37780)
- 大学(30221)
- 农业(30023)
- 学学(28898)
- 技术(24736)
- 教育(24633)
- 业经(22553)
- 财经(21969)
- 经济研究(20001)
- 经(19067)
- 业(18975)
- 技术经济(15893)
- 问题(15719)
- 科技(13751)
- 现代(13441)
- 财会(13132)
- 世界(12853)
- 贸(12595)
- 商业(12593)
- 版(12236)
共检索到409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赖国伟
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获得收入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必要过程;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主要是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本文认为,两种增加价值的方式决定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供应链、不同的创新管理模式和竞争机制,从而形成了创造价值的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种观点。
关键词:
价值 需求管理 供给管理 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万文海 王新新
首先介绍了在价值创造中顾客作用理论的演化过程;然后归纳、分析了共同创造价值理论研究的两种范式及其内容,并做了简要评析;最后阐述了共同创造价值理论尤其是消费创造价值观点对传统价值理论以及管理实践的冲击及其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欣
本文从社会责任融合的视角切入,构建了一个社会责任驱动的企业综合价值创造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其内在的价值创造机理。本文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全过程的融合,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创造的路径选择;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相融合的本质是两套制度体系的融合,通过社会责任理念的融人改变企业原有的行为惯例,建立符合社会期望的企业行为惯例,最终固化为企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会责任融合的企业综合价值创造过程,包括价值认知、价值主张、价值融合、价值实现以及价值沟通等多个环节,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机制。其中,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机制非常重要,对价值创造的其他环节均会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兵 田留文 曹锦周
本文采用案例法对东上并购价值创造的复杂过程及影响因素作了深入考察,构建了一个并购价值创造机理模型。研究表明:并购动因增值力来自协同效应、市场力量和战略动因并通过并购活动对并购价值创造产生驱动性作用,并购环境适应力来自并购与面临机遇、挑战和政策环境的适应程度并通过并购活动对并购价值创造产生关键性作用,并购企业领导力来自高管决策、沟通、激励和影响力并通过并购活动对并购价值创造产生主导性作用;并购活动有效性来自3力作用下的充分准备、合理交易和有效整合并通过其内在的非线性关系影响决定并购价值创造;3力越强,并购活动有效性越强,并购价值创造越大。
关键词:
企业并购 价值创造 过程机理 案例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庆胜
随着金融保险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金融经营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银行保险业务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享客户、人才资源,共享银行保险业务带来的利润,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就能加快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
银行保险业 相互融合 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博 刘琳
随着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需要从新的公司战略角度来考察。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基础和途径。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应以企业价值创造为依据,逐步完善企业财务战略决策、施行和考评等过程中的管理行为。本文以价值创造为视角对企业价值创造与财务预算的融合性进行研究,提出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安排。一、现行企业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中枢
“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观点的异议——与钱伯海同志商榷谢中枢ABSTRACTThepaperputforwarddiscussedopiniontothestandpointof"materializedlabourcreateValue".厦门大学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凌晓东
公司机关能不能又花钱、又挣钱?怎么挣钱?本文提出了企业集团价值创造的两个层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新建 洪俊杰 陈可桢 廖静池
本文利用中共中央18号文件限制官员在企业任职所提供的研究机会,探讨了官员型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官员独董在其任职的大约50%的公司并没有创造正向价值。基于董事会资源提供假说的经验分析表明,其"价值"创造受特定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所在城市的政府质量,该地政府对企业征收的税费越少,产权保护的力度越大,官员越廉洁,则官员独董的价值越小;行业受到的政府管制越多,则官员独董的价值越大;公司若处于独董的关系网络覆盖范围之内,则其获益更多;官员独董获得的薪酬激励越大,其为企业带来的资源越多;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能为独董的政府公关活动提供更加有效的运作平台。
关键词:
政府官员 独立董事 政府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丽芳 曹新宇 边琰澔
数据资产化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即法律角度的数据资产确权、会计角度的数据资产入表入注和市场角度的数据资产估值交易。技术赋能业务与财务驱动数据创造价值,表明数据具备了资产属性和价值属性。社会对资产和价值的认定有两种方式,会计视角把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且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资源认定为资产,并入表入注正式计入企业资产。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即使具有价值也不计入报表。经济视角认为凡有价值的资源都可以是资产,即使不符合报表确认原则、没有在报表中确认的资源也都是资产。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入注是数据资产市场交易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披露问题,成为数据在要素市场实现创造价值的重要逻辑基础问题。
关键词:
数据资产 逻辑基础 会计处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白福萍 陈刚
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系统论述了企业文化创造价值的机理与路径。从企业内部而言,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润滑剂",既能协调员工行为,减少内部交易成本;也能提高凝聚力与忠诚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能影响资源配置结构及效率,增加企业价值。从企业外部而言,企业文化可以向外界展示企业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能与供应商、经销商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提出提升企业文化价值创造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创造价值 机理与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胜利
SY公司是90年代初在深圳成立的股份制航运企业,主要从事远洋与沿海水路运输的航运业务。2019年初按照集团的整体战略部署SY公司推进船管体制改革,SY公司需由传统航运企业转型为第三方船舶管理企业,在企业职能定位发生重大战略转型的改革背景下,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价值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Y公司抓住融入深圳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产业升级机遇期,将业财融合价值创造作为企业改革转型的切入点、落脚点和发力点,通过实现财务优化与业务转型的深度融合形成合力,聚焦提质增效扩大财务工作半径与服务外延,立足财务价值创造推进财务转型,探索价值创造的新途径优化提升财务服务质量与能力,解决传统会计理念下业财融合的痛点问题,逐步建立了业财共享协同的互动机制,实现了财务服务向管理的价值赋能,达到业财融合后双轮驱动下的整体发力,全面提升了企业的船舶管理质量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业财融合 价值服务 精益管理 价值创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胡玉明
在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的时代,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人为地"创造"利润,从而使得以利润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包括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杜邦财务评价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于是,思腾思特(SternSteward)公司在1991年提出了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added,EVA)理念。以经济附加值为基础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有华 朱永娟 张俊民 周一杰
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下,为推动集团财务管控由财务共享向业财融合模式转变,从相机性网络关系的角度,揭示战略导向下通过业财融合实现多部门联合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以及业财部门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联合价值创造的业财融合模式。基于联合价值创造的业财融合模式包含五个实现步骤:一是构建业财融合网络关系;二是实现业财部门资源互补;三是突破管理决策主体职能;四是扩展信息系统管控功能;五是重塑多维支撑保障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古权 董衍善 李伟
一、协同学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协同学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他在深入研究激光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在合作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某种更为深刻的普遍规律,即协同或协同作用: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如果子系统之间互相配合产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