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9)
- 2023(6574)
- 2022(5128)
- 2021(4535)
- 2020(3883)
- 2019(8273)
- 2018(7981)
- 2017(15721)
- 2016(8370)
- 2015(9088)
- 2014(8781)
- 2013(8690)
- 2012(7711)
- 2011(6445)
- 2010(6683)
- 2009(6582)
- 2008(6992)
- 2007(6351)
- 2006(5639)
- 2005(5413)
- 学科
- 业(68180)
- 企(66626)
- 企业(66626)
- 管理(48250)
- 济(42381)
- 经济(42323)
- 业经(23751)
- 财(19825)
- 农(17712)
- 务(17666)
- 财务(17664)
- 财务管理(17655)
- 方法(17611)
- 企业财务(16752)
- 技术(13950)
- 农业(13479)
- 企业经济(11861)
- 策(11591)
- 划(11493)
- 经营(10703)
- 数学(10479)
- 数学方法(10457)
- 制(10231)
- 和(9787)
- 技术管理(9739)
- 体(9523)
- 理论(9022)
- 体制(8706)
- 决策(8548)
- 计划(7951)
- 机构
- 学院(126744)
- 大学(118073)
- 管理(58000)
- 济(57058)
- 经济(56264)
- 理学(49781)
- 理学院(49464)
- 管理学(49175)
- 管理学院(48941)
- 研究(32861)
- 中国(29068)
- 财(28185)
- 京(23430)
- 财经(22270)
- 经(20163)
- 农(20018)
- 江(19977)
- 商学(18147)
- 商学院(17996)
- 科学(16661)
- 经济学(16230)
- 财经大学(16143)
- 业大(16005)
- 经济管理(15975)
- 农业(15564)
- 州(15453)
- 中心(15296)
- 所(15165)
- 经济学院(14751)
- 北京(14154)
- 基金
- 项目(77907)
- 科学(64403)
- 研究(60841)
- 基金(58424)
- 家(48454)
- 国家(47909)
- 科学基金(44478)
- 社会(41772)
- 社会科(39659)
- 社会科学(39646)
- 省(32090)
- 基金项目(31101)
- 自然(27297)
- 自然科(26714)
- 自然科学(26709)
- 自然科学基金(26328)
- 教育(26303)
- 业(26206)
- 划(24300)
- 编号(24196)
- 资助(22207)
- 创(20597)
- 制(18317)
- 创新(18120)
- 成果(17777)
- 国家社会(17362)
- 部(17297)
- 发(16965)
- 重点(16731)
- 企(16265)
共检索到188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小方 张方方
企业的经济行为选择内生于市场中的经济制度安排,其中最基本的制度规则就是产权制度。企业作为经济人,出现普遍的失信行为在表面上看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在深层次上则是在最基本的两类市场交易主体——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强势产权主体—弱势产权主体"结构,这种产权结构使得企业通过失信行为侵害消费者权利成为"理性"的选择。文章认为,治理企业失信问题的根本在于纠正"强势—弱势产权主体"结构,从重塑市场交易主体平等产权地位入手,从微观角度消除失信行为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
失信行为 产权 契约 “强—弱”结构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璐
首先介绍我国企业信用评级整体状况,然后基于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理论找出可能影响企业失信行为的制度因素、产业因素,再根据1125家企业的失信行为数据,通过Logistics模型检验这些因素与企业发生失信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引入第三方专业信用机构、发展综合性行业协会都将大大降低企业发生失信行为的概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庆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失信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分别抽取失信企业和守信样本,并对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守信企业和失信企业之特征区别。笔者认为本文对政府职能部门有效进行事前监管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性,同时对于研究失信企业的行为和原因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失信企业 统计分析 卡方检验 特征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璐
首先介绍我国企业信用评级整体状况,然后基于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理论找出可能影响企业失信行为的制度因素、产业因素,再根据1125家企业的失信行为数据,通过Logistics模型检验这些因素与企业发生失信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引入第三方专业信用机构、发展综合性行业协会都将大大降低企业发生失信行为的概率。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左静静 邱保印 蒋挺
本文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务院部委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否降低了企业环保失信行为。研究发现: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设立前相比,设立试点地区比未设立试点地区的企业的环境违规频率平均减少了13.49%,即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环保失信行为。这一结论在考虑交叠DID的偏误、安慰剂检验、改变变量的衡量方式、考虑是否通过验收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地区层面的遗漏变量以及其他替代性解释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信任、媒体报道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环境违规的抑制作用,意味着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大众在社会信任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环境违规的抑制作用在普遍信任较低和方言多样性较高的地区更显著,表明制度化社会信任建设弥补了关系型社会信任的不足,为当前社会信任重构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洋 刘巨钦 吴维辉
人力资源诚信管理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高层管理者将员工视为成本的管理理念误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社会监督不力 ,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严重的失信问题。企业必须采取制订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塑造诚信的企业文化等措施 ,杜绝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失信行为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关键词:
人力资源诚信管理 机理分析 矫正对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范怡雯
失信的企业及其领导人往往要承担来自社会的全部指责,而鲜少有人去指责这类企业的普通职工,其实这些企业的普通职工也应负一定的责任。文章通过借用阿伦特"平庸的恶"的理论,分析了失信企业普通职工应当承担责任的原因,指出了应培养职工的后果意识和责任意识。
关键词:
平庸的恶 失信企业 普通职工 责任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颖 关叶青 杨勇
目前,企业失信问题已成为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运用场域理论系统地分析企业失信问题,描述社会诚信场域和社会经济场域两种场域不同时期的演变特征,从场域冲突视角揭示了造成企业失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场域资本交换的不对等。针对场域冲突造成的企业失信表现,提出应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场域冲突 企业失信 征信体系 诚信文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欢进 董葆茗
本文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对企业失信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从有利于企业守信的社会环境角度给出了解决企业失信行为的三个对策。
关键词:
失信 社会环境 博弈 信用体系 道德规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守志
本文首先介绍目前旅游企业存在的一些失信行为,并简析其带来的影响,然后从产权制度、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三者(方面)来研究建立我国旅游企业的信用机制设计问题,加强旅游企业的信用建设,以保障我国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
旅游企业 信用缺失 防范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罗晓光 孔维利
区域企业诚信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关于企业诚信评价的研究相对成熟,而对区域企业诚信的评价研究则比较缺乏。基于企业诚信评价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区域企业诚信评价的特点,运用Logistic模型建立基于失信记录的区域企业诚信状态评价模型,研究发现,该模型能克服仅仅依据企业诚信能力进行评价的弊端,评价结果更为真实、客观。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左静静 邱保印 蒋挺
本文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务院部委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否降低了企业环保失信行为。研究发现: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设立前相比,设立试点地区比未设立试点地区的企业的环境违规频率平均减少了13.49%,即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环保失信行为。这一结论在考虑交叠DID的偏误、安慰剂检验、改变变量的衡量方式、考虑是否通过验收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地区层面的遗漏变量以及其他替代性解释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信任、媒体报道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环境违规的抑制作用,意味着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大众在社会信任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环境违规的抑制作用在普遍信任较低和方言多样性较高的地区更显著,表明制度化社会信任建设弥补了关系型社会信任的不足,为当前社会信任重构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爱玲 王雪
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考察社会信用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失信越严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机制检验表明,失信环境主要通过加剧融资约束与增加供应链风险性来抑制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及未受产业政策扶持的企业在失信环境中的风险承担选择更为保守;此外,政府通过加强诚信宣传教育与信用监管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失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