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9)
- 2023(13428)
- 2022(11271)
- 2021(10214)
- 2020(8999)
- 2019(20500)
- 2018(20104)
- 2017(37681)
- 2016(21349)
- 2015(24344)
- 2014(24858)
- 2013(24255)
- 2012(22501)
- 2011(20431)
- 2010(20754)
- 2009(19698)
- 2008(20015)
- 2007(18429)
- 2006(16139)
- 2005(14719)
- 学科
- 济(88234)
- 经济(88101)
- 业(82831)
- 企(81222)
- 企业(81222)
- 管理(78026)
- 方法(41432)
- 数学(32255)
- 数学方法(31952)
- 财(31006)
- 业经(25885)
- 务(22795)
- 财务(22760)
- 财务管理(22719)
- 中国(22308)
- 企业财务(21587)
- 农(20835)
- 制(20002)
- 理论(19097)
- 学(18797)
- 和(17555)
- 技术(17549)
- 体(16031)
- 划(15464)
- 贸(15356)
- 贸易(15349)
- 地方(15281)
- 易(14900)
- 策(14848)
- 农业(13719)
- 机构
- 大学(316922)
- 学院(313175)
- 济(124502)
- 经济(121688)
- 管理(121311)
- 研究(105084)
- 理学(103401)
- 理学院(102256)
- 管理学(100468)
- 管理学院(99898)
- 中国(80163)
- 京(67850)
- 科学(65755)
- 财(60321)
- 农(56222)
- 所(54813)
- 江(50401)
- 研究所(49575)
- 业大(48709)
- 中心(47921)
- 财经(47306)
- 农业(44635)
- 经(42756)
- 北京(42699)
- 范(40157)
- 师范(39615)
- 州(39086)
- 院(37902)
- 经济学(37373)
- 财经大学(34862)
- 基金
- 项目(202941)
- 科学(159449)
- 基金(146428)
- 研究(145694)
- 家(128780)
- 国家(127623)
- 科学基金(109044)
- 社会(91164)
- 社会科(86093)
- 社会科学(86065)
- 省(81086)
- 基金项目(76808)
- 自然(72190)
- 自然科(70590)
- 自然科学(70564)
- 自然科学基金(69362)
- 教育(68983)
- 划(68424)
- 资助(60469)
- 编号(58961)
- 成果(49347)
- 重点(46156)
- 部(44816)
- 创(43885)
- 发(42558)
- 课题(41846)
- 创新(40744)
- 业(39582)
- 科研(39231)
- 大学(38927)
- 期刊
- 济(141054)
- 经济(141054)
- 研究(92065)
- 中国(67088)
- 学报(54492)
- 财(52520)
- 管理(49940)
- 农(49862)
- 科学(47948)
- 大学(41406)
- 教育(40019)
- 学学(37944)
- 农业(33048)
- 技术(28779)
- 融(27059)
- 金融(27059)
- 财经(24794)
- 业经(23022)
- 经济研究(22016)
- 经(21401)
- 业(19898)
- 问题(18188)
- 技术经济(17078)
- 版(16195)
- 财会(15475)
- 贸(15400)
- 图书(15046)
- 科技(14917)
- 统计(14532)
- 会计(14278)
共检索到478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蕴琦 徐雨森
以华为大学和华润大学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企业大学的组织资本组合与功能体系的协同演化。通过探索性案例分析,归纳了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组合的构成维度——包括师资网络资本、知识吧资本、内知识流程资本和外知识流程资本。发现组织资本组合作为功能体系的重要支撑,随着企业大学功能体系的完善呈现序贯性演进。揭示了组织资本组合与功能体系之间存在双向互促的影响机理,构建了组织资本组合和功能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阶梯"共演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春晖
全球生产网络下如何突破"升级困境"是当前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吉利汽车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升级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过程,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状况是影响其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建立网络联系的重要因素,作为网络资源的网络联系又决定了企业升级潜力及内部资源的进一步积累。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本土企业应采取主动性网络管理策略,构建由企业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以实现升级。
关键词:
本土企业 资源 网络 协同演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益民 赵志彬 徐猛
动态能力演化是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匹配过程,注重从微观层面分析动态能力产生与演变机制的现有研究,忽视了动态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宏观环境中不断演化的事实;而基于GVC治理范式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则相对忽略了企业层面能力形成、开发的内生互动过程。本文通过对Sanmina公司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全球价值链升级与重构过程中企业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细致刻画了升级不同阶段中动态能力的阶跃过程。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升级过程经历链内右端攀升、链内左端攀升与跨链嵌入升级三个阶段,其分别对应不同阶层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演化是动态能力的阶跃过程,从一阶动态能力阶跃至二阶动态能力,再由二阶动态能力阶跃至三阶动态能力。EMS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背后是一个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过程,即动态能力的阶跃支撑了EMS企业的全球价值链链内攀升与跨链嵌入活动,而后者又为企业动态能力的阶跃提供了机会与资源基础。
关键词:
链内攀升 跨链嵌入 动态能力 协同演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杜守栓
在企业大学纷纷挂牌成立的这股浪潮中,有一种很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企业大学虽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但却面临着"有名无实"的难堪——虽然挂了牌,然而实际履行的角色与以前无异。打造真正符合管理层期望的企业大学,做到"从有到精"、"名符其实",是摆在企业大学校长们面前的一大挑战。凯洛格研究表明,根据发展阶段和定位的不同,企业大学可以履行四类角色:事务专家、员工发展顾问、业务伙伴及变革推动者。企业大学实现"从有到精"的转型,核心如下图所示,要实现角色从"中国水平线"向"国际水平线"的转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寅龙 肖海林 付桂军
通过对利润的数量化分解,以解释导致企业利润变化的原因。将企业效率测量的DEA方法与利润变化分解相结合,阐明其运算机制与基本原理。在相关理论、算法原理的基础上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实证利润来源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取样时期华为公司的数量效应与价格效应对利润变化的贡献交替出现,并且价格效应呈下降态势。这一结果再一次验证了通信行业的竞争逐年加剧现状。通过对数量效应进一步分解为行动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与运营效率效应,深度挖掘引起数量变化的潜在原因,从而科学地解释导致企业利润变化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利润变化 价格效应 数量效应 DEA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葛明磊 张丽华 郭子豪 杨舒文
企业大学在中国正日益蓬勃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以企业大学设计模型为理论基础,以此对华为大学展开具体的案例分析,深入研究了华为大学的设计与运营模式,并据此最终归纳出关于企业大学设计的逻辑模型,为企业的组织学习与人才发展提供理论与实战参考。
关键词:
企业大学 设计模型 华为大学 案例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霄红
企业大学是企业为技术技能的积累和推广应用而建立的创新联合体,国内外一些行业的标杆企业借助企业大学实现了技术技能的积累,并快速高效地实现了新技术技能在整个企业的扩散和应用。目前企业大学呈现出技术技能积累与扩散模型、技术技能积累的总体框架和"个人、组织、社会"三层次技术技能积累途径模式。对标企业大学的技术技能积累模型,职业院校要真正成为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载体,必须校企协同,准定位、优体系、强能力,创新技术技能积累的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
校企协同 技术技能积累 企业大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娜娜 徐雨森
逆向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在后发企业的创新追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具体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因不同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源能力以及由此建立的创新网络不同,其逆向创新实现路径呈现多元性;本土市场独特优势以及基于创新网络开展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上的努力是影响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关键因素;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创新网络嵌入的协同是创新网络化背景下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升级的关键。本研究完善了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相关研究,为本土企业逆向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倩
基于复杂网络和创新网络的概念,对创新网络中核心主体的知识协同及其演化活动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构建知识协同演化模型,设置知识主体的协同行为策略和创新网络结构更新规则,模拟新兴技术企业与学研机构间知识协同活动的动态变化,研究在"纵向交叉"型创新网络中,核心主体间的知识协同及其演化活动对主体及整体网络的知识水平、知识增长率、合作水平以及协同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固定主体策略和网络结构下,具有更多积极知识主体的创新网络更有利于知识协同;在固定主体策略下,网络结构更新越快,知识协同效果越好;主体策略和网络结构同时发生变化时,知识主体较快的策略更新速度伴随较快的网络结构更新速度更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知识协同效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凤彬 郑腾豪 刘刚
组织变革作为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必要举措,不仅是外力干预的结果 ,更是系统内力驱动的产物。本文将组织变革情境、过程与内容相关联,基于组织变革内容间的同一性与对立性,探究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源和系统螺旋式变化的过程机制。基于海尔和IBM双案例跨时期的比较分析,抽象出组织变革过程中由情境、观念、模式、制度和人性五阶段要素构成的闭合螺旋式动态演化系统,并将变革进程规律归纳为生与克关系交织并组合而成的化与制循环效应。本研究促进了"五行说"哲学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并在悖论管理与系统动力学的融合中发展了内源性组织变革理论,同时为企业在转型变革中寻找当期突破性要素并区分变革质料与催化剂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季庆辉 薛宇 薛勇 颜玉
研究地方综合大学大学生"创业"能力分析及发展提升协同培育体系,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大学生"创业"能力相关概念分析及理论基础、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及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资源因素分析和"创业"能力发展提升协同培育体系探索。探索研究地方综合大学大学生"创业"能力分析及发展提升协同培育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蕴琦 徐雨森
基于知识视角,任何组织开展的活动均可视为知识活动。企业大学所从事的知识活动不仅包括知识转移活动,还包括知识创造活动和应用孵化活动,不同企业大学开展的知识活动不同,对以上3类知识活动的主导程度也不同。借鉴扎根分析流程,通过多案例研究梳理企业大学的里程碑事件,对企业大学的知识活动类型进行理论提炼并总结相应能力支撑体系。结果发现:①企业大学模式类型并不绝对而是多元的,随着企业大学知识活动的不断丰富和延伸,逐渐演化为不同模式类型;②知识转移活动并非是企业大学唯一的知识活动路径,不宜忽视企业大学知识活动的全息性特征;③企业大学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能,还应树立支撑能力组合观念,尤其应该按照企业大学知识活动特性和规律构建相应关键能力支撑体系。
关键词:
知识活动 企业大学 能力体系 分类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Yaroslav Kuzminov Maria Yudkevich 韩梦洁
俄罗斯大学的治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类型决定的,同时也受大学内部运行的机构要素制约。俄罗斯的高等教育系统存在较强的纵向(行政)控制和较弱的横向(学术)控制。这种权力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学术市场的衰弱和机构之间教职流动性低造成的。在过去十年里,传统以教席主导教学为核心的治理模式伴随着许多支持教职参与研究政策的出现而悄然发生改变。以国立研究大学经济学高级学院为例,该校近来实施了基于学术治理的新的控制和分配机制的变革,着力摆脱传统的低效率治理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春林 吴晓涵 林童 陆风
从精益管理理论视角分析英国卡迪夫大学与我国西北工业大学科研管理体系的组织使命和模式。研究表明:卡迪夫大学科研管理体系是质量导向的矩阵式跨学科模式,基于英国"研究卓越框架"(REF)评价体系的RIS呈现管理结构扁平化和质量导向的特征,以项目为核心,服务职能更突出;西北工业大学是质量数量兼顾的单向性科层制模式,以功能为核心,强调综合管理职能,存在科研项目重申报轻结项、科研管理重管制轻服务等问题。基于对比分析,探讨提出我国高校科研管理要"精确、细致、深入、规范"的启示,以期国内高校能够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质量、细化流程、积极规划,在科研管理机构及其目标、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化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科学研究职能,推动建设世界一流高校。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管理体系 对比研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杨 陈建先 李成贵
本文以北京80家和山东寿光32家蔬菜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t回归方法,对蔬菜加工企业实施追溯体系的动机、瓶颈、上下游纵向协作形式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企业实施追溯体系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确保食品原料质量安全、获取政府政策支持和补贴、市场利益及明确食品安全责任。②蔬菜质量不达标和合作农户高价卖给第三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是目前企业实施追溯体系和企业对供应链上游实施高效管理的主要障碍。③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实施追溯体系最理想的纵向协作形式,现实中企业选择与有规模、有组织的蔬菜合作社、大户协作。④企业在实施追溯体系的过程中选择纵向一体化、与合作社协作、与规模大户协作还是与散户协作,取决于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创新链环节组合的转型升级研究——格兰仕、迈瑞和比亚迪纵向案例分析
整合式创新范式下后发企业如何实现追赶性成长——基于华为纵向案例研究
存续企业如何实现组织身份变革?——基于海油发展的纵向案例研究
国有企业如何管理组织身份模糊?——基于南星的纵向案例研究
纵向产业链延伸与CSR对企业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基于资源型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隐形冠军企业如何通过融资协同激活技术创新?——泰达洁净2004—2023年纵向案例研究
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平衡模式演化——海天1971~2010年纵向案例研究
面向客户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纵向协同研究
纵向差异化平台企业竞争与分析
纵向分解与企业边界——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