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9)
2023(13183)
2022(10859)
2021(9835)
2020(8411)
2019(18392)
2018(18132)
2017(34783)
2016(18877)
2015(20513)
2014(20370)
2013(20056)
2012(18195)
2011(16067)
2010(16139)
2009(15688)
2008(15815)
2007(14293)
2006(12590)
2005(11825)
作者
(54840)
(45867)
(45801)
(43209)
(29192)
(21943)
(20569)
(17677)
(17347)
(16299)
(15808)
(15161)
(14710)
(14646)
(14414)
(13864)
(13648)
(13627)
(13279)
(12964)
(11511)
(11219)
(11033)
(10460)
(10299)
(10243)
(10240)
(10186)
(9075)
(8917)
学科
(89947)
(80959)
企业(80959)
(78835)
经济(78692)
管理(75339)
方法(33983)
(31348)
业经(29472)
(27600)
数学(25850)
数学方法(25694)
(23214)
(22819)
财务(22802)
财务管理(22772)
企业财务(21638)
中国(20099)
农业(19832)
技术(17657)
(16380)
(15499)
(15439)
(15207)
银行(15173)
(14910)
贸易(14900)
(14553)
(14369)
体制(14313)
机构
学院(273783)
大学(268986)
(117687)
经济(115566)
管理(111741)
理学(95622)
理学院(94759)
管理学(93602)
管理学院(93115)
研究(84728)
中国(71762)
(60798)
(55051)
(51592)
科学(49424)
财经(47107)
(42835)
(42507)
(42151)
业大(41726)
农业(40580)
中心(39676)
研究所(37536)
经济学(35717)
财经大学(34893)
北京(33978)
(32695)
商学(32401)
经济学院(32375)
商学院(32129)
基金
项目(178561)
科学(142325)
基金(133167)
研究(127763)
(116184)
国家(115118)
科学基金(100599)
社会(85286)
社会科(80889)
社会科学(80866)
基金项目(70836)
(70032)
自然(65721)
自然科(64271)
自然科学(64251)
自然科学基金(63240)
(57878)
教育(57076)
资助(53379)
编号(49053)
(41145)
(40742)
(39751)
重点(39684)
(38921)
成果(38191)
创新(37313)
(37157)
国家社会(35881)
科研(34479)
期刊
(134216)
经济(134216)
研究(80382)
中国(54029)
(51616)
(48513)
管理(46177)
学报(41736)
科学(39217)
大学(32463)
农业(32309)
(31881)
金融(31881)
学学(31517)
财经(24184)
业经(23875)
技术(22841)
经济研究(20635)
(20610)
(19281)
教育(18466)
问题(17265)
技术经济(15241)
财会(15113)
现代(13757)
(13576)
(13491)
商业(13301)
会计(12900)
世界(12817)
共检索到413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卢太平  王慧  
以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企业声誉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声誉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企业声誉通过促使企业实施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来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非国有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企业声誉对风险承担具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郭瑾  刘志远  彭涛  
企业资本结构中具有负债成分会导致债权人与股东(管理者)之间发生委托代理问题,从而可能出现资产替代行为和加大财务危机的概率,并进一步影响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文以2004年至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银行贷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尽管较短的贷款期限可以抑制企业风险承担,但短期借款仍然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另外,当企业投资机会较多,管理者具有股权激励时,银行贷款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研究结论说明在我国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郭瑾  刘志远  彭涛  
企业资本结构中具有负债成分会导致债权人与股东(管理者)之间发生委托代理问题,从而可能出现资产替代行为和加大财务危机的概率,并进一步影响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文以2004年至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银行贷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尽管较短的贷款期限可以抑制企业风险承担,但短期借款仍然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另外,当企业投资机会较多,管理者具有股权激励时,银行贷款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研究结论说明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银行贷款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更加符合资产替代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娆  路继业  姬东骅  
企业的风险承担是一项资源消耗性活动,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在我国,政府是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主体,产业政策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有力措施。那么,产业政策影响了受支持企业的风险承担吗?本文基于我国制度背景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受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的企业相比,受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的企业风险承担相对较高,产业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和贷款支持两种机制发挥作用;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在没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中、在市场配置资源程度较低地区更强。上述发现为宏观政策("看得见的手")在市场机制下("看不见的手")影响微观企业行为提供证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牟卫卫  刘克富  
已有研究对于险资举牌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究竟是扮演长期投资者还是短期投机者角色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基于企业创新视角,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险资举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险资举牌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险资举牌的创新抑制效应具有长期性影响。通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仍成立。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内部机制的差异化影响。结果发现:险资举牌的创新抑制效应在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更加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险资举牌的经济后果,而且对于提升险资价值投资理念、规范险资举牌行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泽将  胡刘芬  马静  张东旭  
商誉泡沫已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然而关于商誉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却较少受到经验文献的关注。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07-2014年间发生商誉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商誉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商誉已成为企业承担较高水平风险的重要信号,公司拥有的商誉资产越多,其承担的风险水平相应越高。进一步的考察发现,伴随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和企业成长性的提升,商誉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显著增强。本文不仅丰富了商誉的经济后果文献,而且可为准则制定机构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优化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于成永   马晓慧   于方舟  
数字化转型促进还是抑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尚存争议,文章以2014—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会导致股价崩盘风险下降,信息不对称程度、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环境不确定性发挥了中介作用。企业产权性质、创新效率、财务报告质量、产业属性和市场化程度不同,数字化转型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程度也不同。文章构建了数字化转型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理论框架,拓展了数字化转型情境研究,发展了数字化转型理论和股价崩盘风险理论,为国家数字化战略与稳金融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与证据支持,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市场主体、市场环境建设提供了参考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崔也光  刘思源  
本文将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盈余管理具有促进还是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探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因为股权性质、政府补助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同而存在差异,进一步拓展了环境规制对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最后,变换计算方法重新计算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相关数据,实证结果显示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扈文秀  杜金柱  章伟果  
基于信息披露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本文实证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提高公司风险承担水平,从而验证了信息披露的"治理效应"。进一步发现,管理层持股激励能够影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并提高公司风险承担水平,说明管理层持股能够加强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关系,且这种影响关系在高管理层持股组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信息披露和公司风险承担的相关研究,而且对管理层激励契约的设计和公司风险认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翟淑萍  张晓琳  
基于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本管理功能,本文分析了实施年金计划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机理,并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年金具有显著的创新激励效果,实施年金计划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影响机理检验表明,企业年金能够通过增强员工满意度、加大对员工创新技能培训投入来发挥创新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年金对创新的积极影响具有一定持续性,并且在不同环境和企业特征下具有异质性,即企业年金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仅体现在国有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本文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年金政策实施效果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建立并完善企业年金计划、优化薪酬福利制度以实现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雪   潘爱玲   王慧  
本文基于2008—2022年的并购数据,探究了业绩压力对传统企业数字并购的影响,检验了传统企业实施数字并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传统企业面临的业绩压力越大,越倾向于进行数字并购。机制检验显示,业绩压力主要通过激发企业的战略变革意愿和强化其风险偏好两条路径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所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组织惯性越小,业绩压力下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并购的可能性越大。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数字并购能显著提升传统企业的短期市场绩效,从长期来看,随着整合持续深入,其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数字创新绩效也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从业绩压力角度佐证了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对破解传统企业的业绩困境、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劲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苑泽明  芦欣媛  李萌  王桂平  
CEO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核心人员,对企业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鲜有文献关注CEO权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多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发现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产品市场竞争均正向调节CEO权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明晰了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赋予CEO自主裁量权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知   李琪辉   姚巧妮  
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体,本文选取2012—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行为显著缩减了劳动雇佣规模,而员工配置效率并未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提升有助于削弱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增加融资成本和缩减实业投资,抑制企业劳动雇佣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劳动雇佣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及中长期配置过多金融资产的企业。拓展性分析发现:金融强监管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企业劳动雇佣意愿,扩大就业规模。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结合监管外生冲击探讨企业“脱虚向实”所产生的就业促进效应,从企业实践和政府引导两个层面为缓解经济“脱实向虚”和稳定就业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厉国威  郑东林  
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要的前瞻性信息探究D&O保险在中国市场上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认购D&O保险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业绩预告质量,具体而言,认购D&O保险能降低业绩预告偏离度,并抑制其乐观偏差;对于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投保企业,D&O保险对业绩预告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对于预测难度较大的业绩预告,D&O保险对业绩预告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上述证据从业绩预告质量角度证明D&O保险在中国市场上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拓展了关于D&O保险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昀珈  张晨宇  陈德球  
文章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从创新效率的视角考察了微观创新主体民营化前后创新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民营化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效率,企业的专利数量显著减少,这种影响在缺乏原国有大股东制衡、无系族的上市公司以及外部产权保护较弱的地区更加显著,而且相对于创业型企业,民营化企业的创新效率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化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关联交易显著增加、投资显著减少,民营化后非国有大股东更多地表现出掏空动机,减少了创新活动,降低了创新效率。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理解民营化企业的效率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兴转轨经济体的民营化行为,而且对于监管层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