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5)
- 2023(11273)
- 2022(9389)
- 2021(8503)
- 2020(7446)
- 2019(16989)
- 2018(16542)
- 2017(33275)
- 2016(18018)
- 2015(19846)
- 2014(19794)
- 2013(20170)
- 2012(18589)
- 2011(16252)
- 2010(16369)
- 2009(15470)
- 2008(15823)
- 2007(14315)
- 2006(12573)
- 2005(11521)
- 学科
- 业(91220)
- 济(90136)
- 经济(90047)
- 企(84097)
- 企业(84097)
- 管理(71868)
- 方法(45616)
- 数学(37373)
- 数学方法(37130)
- 财(33187)
- 业经(28546)
- 农(26946)
- 务(26305)
- 财务(26292)
- 财务管理(26257)
- 企业财务(25154)
- 农业(20206)
- 技术(18056)
- 制(17620)
- 中国(17434)
- 地方(16484)
- 策(15141)
- 划(15092)
- 和(14264)
- 体(13877)
- 理论(13720)
- 贸(13119)
- 贸易(13111)
- 经营(12971)
- 易(12704)
- 机构
- 学院(265810)
- 大学(259709)
- 济(118364)
- 经济(116339)
- 管理(111770)
- 理学(96694)
- 理学院(95866)
- 管理学(94687)
- 管理学院(94195)
- 研究(79561)
- 中国(64697)
- 财(57443)
- 京(52223)
- 科学(46164)
- 财经(45928)
- 农(45836)
- 经(41826)
- 江(41380)
- 所(39627)
- 业大(38382)
- 中心(37475)
- 经济学(36313)
- 农业(35947)
- 研究所(35317)
- 财经大学(33970)
- 经济学院(33118)
- 商学(33067)
- 商学院(32803)
- 州(32019)
- 北京(31770)
- 基金
- 项目(172927)
- 科学(139117)
- 基金(128960)
- 研究(125258)
- 家(110481)
- 国家(109500)
- 科学基金(97351)
- 社会(83343)
- 社会科(79356)
- 社会科学(79333)
- 省(70607)
- 基金项目(68508)
- 自然(63308)
- 自然科(61956)
- 自然科学(61939)
- 自然科学基金(60929)
- 教育(57174)
- 划(55723)
- 资助(53604)
- 编号(48107)
- 部(39457)
- 业(39251)
- 创(38849)
- 重点(38253)
- 成果(36814)
- 发(36612)
- 创新(35517)
- 国家社会(34670)
- 人文(34339)
- 教育部(34326)
- 期刊
- 济(130215)
- 经济(130215)
- 研究(74472)
- 财(50807)
- 中国(47537)
- 管理(45819)
- 农(41566)
- 学报(36460)
- 科学(35669)
- 农业(28649)
- 大学(28574)
- 学学(27757)
- 融(26336)
- 金融(26336)
- 技术(24694)
- 财经(24193)
- 业经(22777)
- 经(20693)
- 经济研究(20408)
- 业(18359)
- 问题(17135)
- 教育(17118)
- 技术经济(16967)
- 财会(15865)
- 统计(14329)
- 策(13819)
- 会计(13489)
- 商业(13261)
- 贸(13210)
- 现代(13151)
共检索到391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浪波 杨琼
以企业价值三维理论为逻辑出发点,将企业增长有效性界定为增长的盈利性、稳健性和平衡性,通过相应指标设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企业增长有效性综合评价模型。增长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医药类上市公司2011~2013年增长盈利性指标和稳健性指标均值全面落后于东部地区,2013年相对于2010年各项盈利性和稳健性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总体未能表现出良性增长特征。部分地区和公司"量"的扩张与"质"的表现严重偏离,分别按增长速度、增长驱动因素和公司性质划分为不同组别的公司增长有效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玉珊
增加企业价值的财务管理应该把企业可持续增长作为首要问题。企业增长速度的评价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剖析了评价企业增长速度的意义并建立了统计模型;寻找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中国上市公司没有完全按照可持续增长率的速度增长;以“可持续增长率”为动态评价标准划分的“高增长”、“低增长”两种增长速度都会引起权益净利率的显著变化;但“高增长”或“低增长”并不一定“有效”或一定“无效”。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增长速度的成因并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
企业增长 可持续增长率 财务战略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玉珊
旨在增加企业价值的财务管理应该把企业可持续增长作为首要研究的问题。笔者对此作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剖析了影响企业增长速度之财务因素的意义并建立了统计模型;寻找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探究不同增长速度的不同成因,可以帮助管理层选择促进有效增长的财务战略。中国上市公司1994-2003年的证据表明:企业增长速度的综合成因,完全存在于SGR计算公式所涉及的四个基本财务比率中一个或多个比率的显著变化和显著的新股发行行为之中;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变化是主要成因,而留存比率的变化和新股发行不是主要成因。
关键词:
企业增长 可持续增长率 增长速度 成因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孟越 安维东
本文依据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以沪深两市医药上市公司2006~2010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运用了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等方法探讨医药企业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选择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医药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程度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青
企业的融资政策对企业的增长速度具有决定性作用,恰当的融资方式安排能够减少股东与经理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发展速度;通过降低资产消耗、提高生产水平、调整企业利润分配政策,企业也能够获得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企业的增长速度与融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依赖关系,从而企业持续快速的增长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实现,股东和经理人对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可以达到的规模都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预期。
关键词:
融资政策 资本预算 企业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伦蕊
本文突破了当前学术界基于Van Horne模型和Higgins模型来评价企业增长速度有效性的传统思路,依据中国294家高技术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sys_GMM模型并确立了[37.5%,44.4%]为企业的有效增长区间。同时发现,能满足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增长区间是[59.6%,66.9%],能满足风险最小化目标的增长区间是[1.7%,13.5%]。进而采用样本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方面的财务数据对上述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加以验证。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 有效增长 识别与检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绍福 王瑾
近年来,在人口结构老龄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医改持续深入、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据《2016—2022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预测,医药行业将长期维持中高速平稳增长的态势。在此态势下,医药行业整体的业绩表现成为投资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文章以2012—2015年127家医药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国资委EVA绩效考核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医药行业特点设置相应的计算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对比EVA与传统财务指标的业绩解释能力,检验EVA运用于医药行业绩效评价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传统财务指标虽然对经营业绩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EVA反映企业真实业绩更为有效。
关键词:
EVA 市场增加值 业绩评价 医药行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晓红 张昉
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制的有效性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以2009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按照其性质(国有或非国有)以及所处行业的产业结构(竞争市场或寡占市场)进行分类,实证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薪酬管制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表明,国企高管薪酬管制对企业绩效存在正向作用,而其效果几乎不受产业结构的影响,这跟我国国有企业受到政府的保护导致行政垄断有关。最后,本文针对我国国企薪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短期内维持薪酬管制,而将长期目标设定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完善激励制度,最大限度保证国有企业健康稳定成长。
关键词:
薪酬管制 产业结构 国有企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晓丹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智力资本各组成要素对企业价值贡献的有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传统技术行业还是高科技行业来说,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程度最显著,结构资本基本不起作用;更进一步发现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大于物质资本。
关键词:
智力资本 企业价值 智力资本价值增值系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渊贤 吴伟荣
以我国2009-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尝试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法律制度、政府干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媒体关注等制度性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法律制度、媒体关注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政府干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在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时,必须考虑企业外部制度性因素的影响。这些研究结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对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有效性评价 制度性因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毕明 孔一名
医药生物是关系民生的重要行业,其上市公司的业绩备受关注,而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影响企业R&D投资行为和业绩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所得税优惠、R&D投入、企业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医药生物行业研发强度逐渐增强,生物医药行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能够有效激励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但是所得税优惠对业绩的直接影响强于通过促进研发提升业绩的间接影响效果,且生物医药行业目前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区域所得税优惠政策效果也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所得税优惠 R&D投入 经营业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毕明 孔一名
医药生物是关系民生的重要行业,其上市公司的业绩备受关注,而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影响企业R&D投资行为和业绩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所得税优惠、R&D投入、企业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医药生物行业研发强度逐渐增强,生物医药行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能够有效激励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但是所得税优惠对业绩的直接影响强于通过促进研发提升业绩的间接影响效果,且生物医药行业目前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区域所得税优惠政策效果也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所得税优惠 R&D投入 经营业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崔学刚
企业增长已成为战略制定与业绩评价的关键内容,然而企业增长与盈利、价值创造是否总是具有同步增长的关系,这一基础性财务问题尚缺乏实证证据的支持。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电信与计算机行业1999年至200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增长、盈利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增长与盈利并不总是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尽管企业增长与企业盈利保持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企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保障,但是超过一定的速度,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资源供给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紧张,由此毁损企业价值甚至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的衰退乃至破产。
关键词:
企业增长 盈利 价值创造 管理增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玉珊 张天西
本文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增长重要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证。中国上市公司1994~2003年的证据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仅仅是通过增加负债和发行新股来维持“无效的高增长”;若以十年为一个“长期”,则中国上市公司没有采纳“长期模式”来选择财务战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毛劼 张梁 黄寿昌
梳理2008年以来生物医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发现,我国对于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利用2010—2022年沪深A股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税收优惠政策显著促进了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其中: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非集聚区的生物医药企业而言,税收优惠政策对集聚区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建议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适当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并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股权制衡度、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国有股权的有效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上市公司非效率创新投资测度——来自中部六省的经验证据
浅谈企业利润增长速度计算问题
基于费用归类操纵视角的“八项规定”有效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药品进口关税下调能否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来自A股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我国非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检验——来自我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的证据
垄断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的有效性研究——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税率调整、税收优惠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有效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营改增”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