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7)
2023(11326)
2022(9227)
2021(8627)
2020(7369)
2019(16646)
2018(16454)
2017(31644)
2016(17563)
2015(19484)
2014(19174)
2013(19026)
2012(17461)
2011(15119)
2010(15400)
2009(14149)
2008(14479)
2007(13014)
2006(11369)
2005(10484)
作者
(48655)
(40865)
(40750)
(38691)
(26318)
(19687)
(18499)
(15860)
(15434)
(14909)
(13903)
(13865)
(13174)
(13154)
(12776)
(12425)
(12198)
(12027)
(11987)
(11628)
(10249)
(10229)
(9972)
(9469)
(9297)
(9228)
(9068)
(9062)
(8179)
(8176)
学科
(82446)
(74944)
企业(74944)
(74553)
经济(74459)
管理(64067)
方法(31346)
业经(27646)
(27254)
(25819)
数学(23314)
数学方法(23095)
(20710)
财务(20691)
财务管理(20672)
农业(20406)
企业财务(19633)
中国(18313)
技术(17660)
理论(16005)
(15493)
地方(15069)
(14093)
(13877)
(13308)
企业经济(12222)
(12213)
经营(11910)
技术管理(10922)
(10710)
机构
学院(246613)
大学(238774)
(100977)
经济(98960)
管理(97937)
理学(83795)
理学院(82901)
管理学(81618)
管理学院(81133)
研究(77388)
中国(61081)
(52702)
(48225)
科学(46664)
(43474)
(39194)
(38823)
财经(38269)
业大(36583)
中心(36027)
研究所(34761)
(34720)
农业(33941)
北京(33297)
(31072)
经济学(30044)
(29836)
师范(29563)
(28533)
财经大学(28076)
基金
项目(161247)
科学(128099)
研究(119961)
基金(116521)
(100424)
国家(99418)
科学基金(87412)
社会(76187)
社会科(72050)
社会科学(72032)
(64908)
基金项目(62079)
自然(56851)
自然科(55583)
自然科学(55568)
教育(55462)
自然科学基金(54642)
(53500)
编号(48503)
资助(47455)
成果(37864)
(36639)
(36472)
重点(35917)
(35300)
(34774)
课题(34078)
创新(33301)
(31869)
(31279)
期刊
(117655)
经济(117655)
研究(71802)
中国(52526)
(42196)
(40995)
管理(40583)
学报(34334)
科学(34231)
农业(28234)
教育(27628)
大学(26977)
学学(25509)
技术(24983)
(22294)
金融(22294)
业经(21606)
财经(19419)
(17839)
经济研究(17483)
(16819)
问题(15503)
技术经济(14378)
财会(13552)
现代(12966)
资源(11563)
(11444)
世界(11338)
商业(11182)
会计(11038)
共检索到373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戴凤燕  田艳芳  
关于企业培训的收益已有不少文献进行过探讨,但培训是否存在学历选择性,是否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差距,还较少有文献涉及。本文使用2008年北京市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检验企业培训是否存在学历选择性,并进一步估计不同时长、不同受教育程度者接受培训的收益。研究发现只有短期企业培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历选择性;从培训收益率来看,长期企业培训收益最高,达到20%,而从学历分组情况来看,小学和初中组培训收益最高,长期培训收益高达27%。本文认为,企业培训显著提高了低学历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和收入水平,因而培训有助于缩小不同学历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席玮  
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参照2008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资本服务概念和范畴的论述,应用年龄一效率剖面和PIM方法对北京市1978—2013年的生产性资本存量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了测算,研究结论可为北京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核算、经济增长政策的制定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骥  
随着近年来学区房房价的不断走高,有关教育资源与房价之间的实证研究也逐步升温。本文基于现有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基于Hedonic模型的配对回归方法,结合中国住房市场化改革,将二手房市场上的商品住宅和非商品住宅进行了区分,通过实证模型的比较后指出,假如不对这两种住宅类型进行区分,将会造成溢价结果的低估。论文的估计结果是,相对于非重点小学,北京市重点小学的学区房溢价达到24.3%。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骥  
随着近年来学区房房价的不断走高,有关教育资源与房价之间的实证研究也逐步升温。本文基于现有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基于Hedonic模型的配对回归方法,结合中国住房市场化改革,将二手房市场上的商品住宅和非商品住宅进行了区分,通过实证模型的比较后指出,假如不对这两种住宅类型进行区分,将会造成溢价结果的低估。论文的估计结果是,相对于非重点小学,北京市重点小学的学区房溢价达到24.3%。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爽,武晓萍  
本文利用1997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调查统计资料,以极具典型和代表意义的北京市为例,对大城市外来劳动力的群体特征、外部就业环境、城市的潜在需求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认识中国现时期这一重要人口现象作出了理论思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凡新  
本文根据调查所得北京市城市职工与农民工的基本收入与人力资本的数据和资料,介绍了城市职工与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差距情况,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微观原因和宏观原因,最后针对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堂林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本文仅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劳动力转移的优势、机遇、挑战及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应采取各种促进就业的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等,大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杜鑫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四种不同户籍特征的劳动力群体——本地非农业户籍、本地农业户籍、外地非农业户籍和外地农业户籍劳动力。根据对北京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上述四种户籍特征的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逐次上升,而失业率则逐次下降。进一步的经济计量分析发现,户籍特征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市场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与本市非农业户籍相比,包括本市农业户籍、外地农业户籍、外地非农业户籍等在内的其他各种户籍特征都不易于使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失业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状态,户籍身份的差异确实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倩娜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状况,就北京市9所高职院校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培训形式、经费投入等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高职教师培训存的问题,如培训内容不合理、培训效果较差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出若干参考和建议,如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制度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秀芝  孙妍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法,估计个人培训、企业培训、政府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研究转移劳动力培训效果,探究哪种培训方式更有优势。结果表明: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对转移劳动力增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且企业培训效果最优,其次是个人培训,政府培训的效果最不明显。应实施"以企业培训为主导,以个人培训为辅助,以政府培训为补充"的转移劳动力培训体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合君  杜博  
打车难、黑车泛滥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一些特大城市。政府认为目前出租车数量处于合理区间,而乘客却反映打车难;许多学者也认为城市出租车存在供给缺口,这导致黑车泛滥。为了解决出租车行业困境、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需要对出租车数量进行合理估计。本文利用布鲁斯·夏勒(Bruce Schaller)需求估计模型,基于北京市数据对出租车合理数量进行估计,揭示了北京市出租车行业供给缺口并评估了出租车数量增加对现有行业体制的冲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尚拱  
改革十多年来,农村中有大量的劳动力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而转移到其它行业。但是,农业劳动中还有更多的劳动力,他们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忙后则流向其它行业,我们称这部分人是农业劳动力中的流动劳动力。他们对我国国民经济及非农业行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如何估计这部分劳动力人数及他们的流向极为重要。本文充分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转型经济时期两次教育扩张政策对农村劳动力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教育扩张更有利于提高女性收入,而高校扩招则对男性具有更强的个体增收效应;进一步通过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发现了基础教育能够提高低收入男性与高收入女性的非农收入,高校扩招对于缩小男性工资差距具有“公平效应”,但对女性却存在“马太效应”;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则发现教育扩张能够缩小因人力资本因素引致的工资收入差距,对于推动不同群体非农收入的平等化具有积极意义。据此,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女性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或许能够更好的释放教育在减贫中的分配性功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桂峰  王丽红  
本文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趋势、原因及影响。研究表明,近五年,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农业劳动力供给减少,促使北京农业劳动力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提高了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北京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提供内在动力。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农业园区、企业以及大户的经营成本,引起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面对农业劳动力短缺引发的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问题,政府既要重视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和引导,还要深化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适时调整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引导和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瑛  杨先明  姚晓兵  
中国OFDI企业海外雇佣本地化是"一带一路"合作民心相通的核心内容之一。投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同时面临东道国劳动力素质与技能的"双重短缺",个人职业流动与企业在职培训是解决"双重短缺"的主要途径。文章采用东南亚三国中资企业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职培训有助于东道国员工认知能力的提升,但流动无助于东道国员工认知能力的提升;在职培训对东道国员工的非认知能力没有显著作用,但流动有助于东道国员工非认知能力的提升;在职培训对东道国员工认知能力中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较为显著,而流动对东道国员工非认知能力中的外向性、开放性等能力提升作用较为显著;针对工作任务的专用技能培训有助于同时提升东道国员工的认知与非认知能力。本地化雇佣是中国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直接的方式,面对东道国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的情况,通过特定指向性的在职培训与适宜的企业内部职业流动,可以为中国OFDI海外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且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队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