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8)
2023(13009)
2022(11126)
2021(10328)
2020(8820)
2019(20154)
2018(19996)
2017(38895)
2016(21049)
2015(23483)
2014(23209)
2013(23308)
2012(21027)
2011(18654)
2010(18508)
2009(17272)
2008(17175)
2007(15008)
2006(13179)
2005(11747)
作者
(60409)
(50061)
(49859)
(47162)
(32096)
(23905)
(22544)
(19735)
(18975)
(17909)
(17108)
(16846)
(16016)
(15783)
(15265)
(15143)
(14977)
(14855)
(14252)
(14206)
(12448)
(12107)
(12032)
(11491)
(11260)
(11211)
(11128)
(11030)
(9926)
(9903)
学科
(90609)
(89499)
经济(89389)
(83519)
企业(83519)
管理(78802)
方法(41588)
数学(32129)
数学方法(31816)
业经(30741)
(28227)
(28116)
(21929)
财务(21870)
财务管理(21851)
企业财务(20704)
农业(20254)
中国(19599)
技术(19426)
(17450)
理论(17426)
(16555)
(16340)
(16002)
(15628)
地方(15409)
(14550)
贸易(14542)
(14098)
经营(13436)
机构
学院(303666)
大学(300237)
管理(129745)
(120996)
经济(118558)
理学(112552)
理学院(111436)
管理学(109800)
管理学院(109258)
研究(92684)
中国(71194)
(63504)
科学(57597)
(55479)
(49378)
(45774)
业大(45401)
财经(44958)
(44155)
中心(41802)
研究所(41532)
(40936)
北京(39685)
农业(38817)
(36737)
师范(36416)
(35806)
商学(35170)
商学院(34816)
经济学(34612)
基金
项目(206296)
科学(163971)
研究(152616)
基金(150918)
(129922)
国家(128735)
科学基金(113084)
社会(96098)
社会科(91004)
社会科学(90981)
(81452)
基金项目(81004)
自然(74462)
自然科(72766)
自然科学(72750)
自然科学基金(71490)
教育(68700)
(66893)
编号(62536)
资助(61373)
成果(49102)
(45412)
重点(44938)
(44932)
(43394)
(41779)
创新(41569)
课题(41523)
项目编号(39258)
科研(39123)
期刊
(135657)
经济(135657)
研究(86413)
中国(52729)
管理(52011)
(46041)
(44820)
学报(43801)
科学(42524)
大学(33663)
农业(32360)
学学(31915)
教育(29309)
技术(27816)
业经(25265)
(23063)
金融(23063)
财经(21793)
经济研究(20182)
(18972)
(18602)
问题(17566)
技术经济(17231)
现代(15753)
科技(15208)
理论(14616)
商业(14498)
财会(14373)
图书(14243)
实践(13277)
共检索到435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小平  
本文对组织归属感的概念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阐述和研究验证。本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组织归属感的认识 ,为企业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思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长虹在企业文化的推进上,以员工为原点全面推进员工关系建设,即从员工与企业之间打造同创共享、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营造风雨同舟、从员工与员工之间构建和谐共振、从员工与社会之间倡行文明道德。通过对员工医食住行及心理的关爱,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凡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行为中显得越发重要。但是,好的企业文化并不仅仅是老板文化,企业家文化,而是要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与认同,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甘辛  
没有人能单枪匹马取得成功,因此,所有的领导者都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将自己的价值观、创意和激情传递给员工。这就是让企业保持活力的秘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单菁菁  
采用系统研究模式,验证了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再组织和城市居民再社会化的工具与载体。其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决定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它直接来自于居民从社区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满意度,而社区质量又是促进人们对社区满意的根本原因。因此,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居民的社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在社区生活中的满足感,以此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筱  邹燕平  
本文调查了深圳公众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情感,发现按公众对服务业满意程度及其对社区的整体满意度和认同感可以把公共服务业划分到四个象限。根据这种对公共服务业的情感认同,本文讨论了深圳社区公共服务业供应治理模式问题。发现,政府供应模式仍然是让公共服务业得到公众情感认同的模式,其他一些模式中,政府的作用也不能完全退出。文章的结论对我国其他城市将公共服务管理转变为公共服务业的治理模式提供了实证例子,同时也突出了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治理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国强  袁舒雯  林耀  
为促进城乡及校际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启动"县管校聘"跨校交流政策。调查发现,"县管校聘"跨校交流影响着教师的归属感。本文在探讨教师归属感内涵及其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现状背后的原因,包括实际执行偏离政策初衷且有失公平;流动教师对流动目的认识不到位;交通、家庭等问题增加交流成本;学校对流动教师关爱不够;交流时间较短等。为此,提出"县管校聘"下重建教师归属感的相关策略:完善政策实施细则,健全补偿和激励机制,制定公平科学、体现教师意愿的实施方案,延长跨校交流时间;加大交流意义宣传;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为流动教师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  张宇  李曙光  
为追求更高的科研平台和成就,我国高校海归人才出现了再归海现象,自我价值实现成为高校海归人才工作的关键动力,是高校对其进行组织管理的关键。能力和重要性是自我价值感的两个主要来源,知识创新绩效是形成海归人才个体能力感的主要因素,组织归属感则是体现海归人才在高校组织中重要性和良好成员关系的关键要素,结合呼唤型工作价值取向研究,建立起知识创新与组织归属感对自我价值感的交互作用模型。通过对50余所高校中348名海归人才的问卷调查,运用MPLUS全模型路径回归分析发现:持有呼唤价值取向的高校海归人才具有更高的知识创新绩效及自我价值感,组织归属感越强则呼唤价值取向、知识创新对其自我价值感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发现、培养海归人才工作中的呼唤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通过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增强海归人才对高校的情感依赖即组织归属感,才能有效地促进其自我价值实现,吸引、保留高层次海归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胡曼曼  于学文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区作为基本的社会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提升归属感最为重要的通道。社交网络是建立维持与他人联系的重要方式,直接决定了农民工社区融入状况。本文基于沈阳市530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系统探究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结果认为:社交网络及其中的互动频率、关系强度、互惠交换均对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卫平  蔡志云  
传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通常假定消费者是理性行为人,购买决策是成本的函数,社会因素被认为是外生变量。而经济社会学理论强调了消费者是社会行为人,社会因素会内生的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本文研究了社区归属感与农村居民外购行为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农户购买日用消费品实地调查资料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社区归属感对农村居民外购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农村居民家庭年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农村居民外购行为,与村外购物地的距离增加会减少农村居民外购行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阳  
本研究以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虚拟学习社区为例,以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了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归属感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对整理统计后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归属感是影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结论,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侦  王承璐  
笔者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探究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购房意愿的关系及其代际差异。两项问卷结果表明,农民工将在城市购买住房作为其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方面;同时,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购房意愿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又存在年代差异,农民工年龄越小,在城市购房的意愿越强。本研究结果对更好地认识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的认同困境、帮助政府思考城镇住房政策、更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亮  顾柏平  
高等学校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体现了政府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意志,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从高校消极、被动接受政府外部监控向高校积极、主动提供内部支持的转变。但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处于建立速度快、工作开展慢、质量提升难的状态。本文通过对归属感形成不同阶段、教师群体归属不同层次的特点分析,指出归属感的阶段性、群体归属感的层次性与教师发展的上升性相一致,在归属感形成的不同阶段,应抓住群体归属感的不同特征,设立相应的教师发展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师发展策略,同步推进教师教学发展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婧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1)数据,检验了隐性因子对农民工归属感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将农民工归属感分为地域归属感和群体归属感分别进行探讨,并针对农民工在打工城市地域归属感明显高于群体归属感的现状,试图找到能够提高农民工群体归属感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与显性因子相比,隐性因子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农民工的群体归属感。由于地域归属感的强势与群体归属感的弱势会造成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的不稳定与不和谐,通过隐性因子调节平衡农民工群体归属感和地域归属感,使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群体,对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上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翁智刚  张睿婷  宋利贞  
灾后重建完成后,发展民生与开发市场成为重点。文章基于恐怖控制理论,研究中国人在灾难后消费行为及群体归属感的变化,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论文通过两个2×2实验的方差分析发现灾难后短期,人们物质拥有观下降,群体归属感上升,其中,弱物质主义者反应显著。长期或者喜庆事件冲销后,人们物质拥有观上升,群体归属感由于死亡焦虑的缓解而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