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8)
2023(13930)
2022(11497)
2021(10421)
2020(8444)
2019(19215)
2018(18922)
2017(35524)
2016(19385)
2015(21418)
2014(21400)
2013(21135)
2012(19684)
2011(17698)
2010(18382)
2009(17291)
2008(17495)
2007(16517)
2006(14997)
2005(14056)
作者
(55333)
(45998)
(45835)
(43071)
(29409)
(21990)
(20600)
(17626)
(17514)
(16922)
(15651)
(15543)
(15104)
(14902)
(14182)
(13847)
(13541)
(13322)
(13291)
(13199)
(11672)
(11406)
(11049)
(10754)
(10563)
(10285)
(10197)
(10122)
(9255)
(9140)
学科
(87966)
经济(87866)
(86829)
(80049)
企业(80049)
管理(77672)
业经(32062)
方法(28679)
(27365)
(27136)
中国(26036)
地方(22698)
技术(22370)
(20297)
财务(20267)
财务管理(20233)
农业(19742)
数学(19257)
企业财务(19149)
数学方法(19102)
(19059)
理论(18597)
(17380)
(17296)
环境(16878)
(16607)
(15007)
贸易(14985)
(14710)
银行(14697)
机构
学院(284538)
大学(275755)
(117802)
经济(115341)
管理(111282)
理学(93027)
理学院(92050)
研究(91336)
管理学(90953)
管理学院(90392)
中国(74069)
(59313)
(57668)
科学(52837)
(48226)
(45918)
财经(44010)
(42171)
中心(41716)
研究所(40378)
(39480)
(38873)
北京(38030)
(37825)
师范(37514)
业大(35605)
经济学(34275)
(33048)
农业(32256)
商学(32026)
基金
项目(170393)
科学(136082)
研究(133555)
基金(120198)
(101749)
国家(100641)
科学基金(88599)
社会(85377)
社会科(80856)
社会科学(80835)
(71170)
基金项目(63133)
教育(60483)
(56683)
编号(55266)
自然(53701)
自然科(52435)
自然科学(52427)
自然科学基金(51574)
资助(47276)
成果(45028)
(42381)
(41720)
课题(39484)
重点(38278)
(38070)
创新(37863)
(36446)
发展(35133)
(34508)
期刊
(150095)
经济(150095)
研究(90981)
中国(67205)
管理(51064)
(50214)
(40864)
教育(38621)
科学(36112)
学报(35101)
技术(29523)
(29488)
金融(29488)
大学(28029)
业经(27790)
农业(27770)
学学(25849)
财经(23237)
经济研究(21850)
(20258)
问题(19041)
(17554)
技术经济(17106)
现代(15192)
(14956)
商业(14940)
科技(14662)
财会(14508)
图书(14271)
(14201)
共检索到461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昌林  
创新和创造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迄今为止,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关于企业创造力的研究还较为少见,企业创造力及其开发与管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都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员工创造力主要取决于三要素,即个体专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内在激励。工作情景、激励机制、管理者风格与组织文化氛围等企业环境因素对员工创造力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应当实施个性化激励、工作再设计等一系列开发与管理员工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应强  倪文岚  
通过透视企业中间管理层,找出阻碍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的弊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消肿,其中有效途径是合理分流,使其由“枣核型”转变为“工字形”。这有利于企业创造力的正常发挥。由此文章引发对人力资源及创造力的深入思考。创造是当代组织发展的趋势,是赢得竞争优势的首要途径。没有创新观念与行为的企业是无法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创新活动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蒋建武  赵曙明  
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创造力理论,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与能力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内在激励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外在激励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造力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研究发现,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造力的共同作用并非简单线性叠加,而是具有交互作用。这表明,通过招聘具有创造力的员工、回报创新性的行为,并设计能提高内部激励的工作机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实现组织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浩  胡海青  
网络化边界为创业模式与情境要素变革背景下的组织学习效力分析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研究视角。在孵企业为上述视角的落地,进而还原复杂情境下多维组织学习方式对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协同作用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脚本。基于235家企业的实证结果显示:内外部学习不仅能单独提升在孵企业创造力,还具有协同促进效应,而该过程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共同调节作用。孵化网络异质性越低、环境动态性越强,在孵企业内部学习与创造力间的正向关系越强;孵化网络异质性越高、环境动态性越弱,在孵企业外部学习与创造力间的正向关系越强。进一步对内外部学习协同效应进行调节作用检验,发现只有当孵化网络异质性低或是环境动态性弱时,才有利于发挥在孵企业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对创造力的协同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组织学习、环境要素与创业孵化理论融合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框架,并为创业企业学习战略与孵育机制设计提供了更具靶向性的决策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杰  崔岐恩  
当前我国的教育中存在多种影响创造力生成的阻滞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反思主要可以从教育价值观中的效率至上论、教育过程中的封闭化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中的区分性考试三个层面展开。学校教育走出创造力缺失困境的前提是对创造力阻滞因素及其后果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永跃  欧阳晨慧  过旻钰  
作为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员工创造力的价值日益凸显。针对制造企业,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73份员工调研数据,构建一个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探讨教练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教练型领导能显著正向预测员工创造力;员工内在动机部分中介教练型领导对其创造力的积极影响;员工变革开放性在教练型领导影响其创造力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员工内在动机进行中介传递。最后,提出相应管理启示,为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维亚  刘海峰  
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创造的时代"呼唤领导的创造力。文章分析了富有创造力的领导的基本特征,指出了提升企业领导创造力的策略与方法,并论述了领导者在企业创新中的核心与引领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鹿  刘伟  
企业价值创造力是企业整体价值创造和具体价值创造活动的统一,是人力资本、财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恰当衡量企业价值创造力有利于披露企业创造价值的真实信息,有助于资本的优化配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文海  刘龙均  
资源获取和员工创造力对平台型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明晰平台企业资源获取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路径,文章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动态学习模型,并通过SPSS22.0和AMOS22.0对来自4个地区6家平台型企业435份员工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资源获取对创造力影响路径是一个动态化学习过程,表现为资源获取(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对员工创造力起显著的促进作用;二元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在资源获取与创造力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学习敏锐度能够调节资源获取与二元组织学习、资源获取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但是弱化了二元组织学习在资源获取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龙静  程德俊  王陵峰  
本文探讨了高科技企业员工在并购中的威胁感知因素对其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工作挑战性和工作负担因素分析它们对创造力交互影响的作用机制。经验数据表明,当员工将并购感知为威胁时,会对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当员工将并购感知为机会时,会对创造力产生正面影响。而工作负担会调节威胁感知和自我感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与视并购为机会的员工相比,把并购视为威胁的员工如果感受到更低的工作负担,他们将体验比在高工作负担时更高的创造力。但是这种效应在员工视并购为机会时,不那么显著或不存在。同时,在威胁感知、工作挑战性和工作负担之间存在三向互动,所以上述的威胁感知和低工作负担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工作挑战性较高时会更加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高山  
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在激发自我效能和工作动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产生并成功实施。通过对深圳市南山区高科技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对员工创造力均有显著的正影响,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对心理授权均有显著的正影响,心理授权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影响,心理授权部分中介了程序公平、人际公平与员工创造力的路径关系。对高科技企业提高员工创造力的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确保组织程序公平性;建立良好的领导—成员互动关系,确保人际公平性;提高员工心理授权水平;重视非正式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金星彤  
基于垂滴模型,研究了组织公正感知在各层级间的传导关系,并分析了同一层级组织公正的4个维度与创造力的作用关系。利用对38家民营企业686名不同层级员工的调查数据,采用一般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同一层级组织公正的4个维度对创造力均具有正向影响;运用跨层次分析法证实了组织公正的4个维度在组织内均存在由中层向基层传递的垂滴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云  石金涛  
创造性越来越成为员工的核心胜任力,并且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鼓励。总的说来,研究者们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员工创造力进行探讨,即个体视角、组织环境视角、个体—环境双向视角。个体视角主要关注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相关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1)人格特征对创造力的影响;(2)认知过程对创造力的影响。组织环境视角主要探讨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因素,相关的研究也主要沿着两个方向:(1)客观环境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2)心理环境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个体—环境双向视角强调把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员工创造力的必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琦  代丹丹  贾春怡  
S公司1995年被确立为国家甲级工程咨询单位。此后,相继成为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团体会员、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会员单位,并于2004年完成改制,成为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S公司基于咨询行业知识密集、智力要素更加突出的行业属性,克服原始股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国猛  李丽  赵曙明  
采用半结构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预测试等研究方法,然后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确定组织中员工情绪创造力问卷包括情绪准备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2因素,14项目;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因素模型拟合良好;信效度分析显示,信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