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63)
2023(19730)
2022(16625)
2021(15416)
2020(12943)
2019(29305)
2018(28896)
2017(55009)
2016(30226)
2015(33408)
2014(33050)
2013(32936)
2012(30373)
2011(27409)
2010(27534)
2009(25479)
2008(25305)
2007(22614)
2006(20164)
2005(18228)
作者
(88792)
(73830)
(73309)
(69392)
(46845)
(35374)
(33039)
(28846)
(28006)
(26488)
(25088)
(24870)
(23582)
(23550)
(22855)
(22463)
(21952)
(21916)
(21125)
(21104)
(18610)
(18283)
(17994)
(16943)
(16506)
(16492)
(16483)
(16381)
(14831)
(14620)
学科
(125678)
经济(125539)
(105694)
管理(99415)
(93337)
企业(93337)
方法(51544)
数学(41052)
数学方法(40663)
(37381)
(37234)
业经(36801)
中国(34975)
地方(28468)
农业(26178)
技术(25087)
(25029)
(24783)
财务(24706)
财务管理(24670)
(24490)
企业财务(23425)
理论(22378)
(22145)
(22131)
贸易(22111)
(21433)
(20141)
(19318)
环境(19313)
机构
学院(428856)
大学(426390)
(171930)
管理(170981)
经济(168296)
理学(146664)
理学院(145053)
研究(144631)
管理学(142843)
管理学院(142052)
中国(109892)
(92127)
科学(90414)
(81842)
(77198)
(73588)
研究所(66647)
业大(66467)
(65561)
中心(65318)
财经(63862)
农业(60562)
北京(58208)
(58036)
(54848)
师范(54216)
(52685)
(52186)
经济学(50411)
财经大学(47064)
基金
项目(286762)
科学(225220)
研究(208458)
基金(206619)
(181324)
国家(179670)
科学基金(154091)
社会(131233)
社会科(124406)
社会科学(124376)
(114031)
基金项目(109841)
自然(100530)
自然科(98205)
自然科学(98179)
自然科学基金(96475)
(95195)
教育(94530)
编号(84742)
资助(83984)
成果(68316)
(64163)
重点(64097)
(63047)
(62043)
课题(58580)
创新(58282)
科研(54344)
(54041)
国家社会(53642)
期刊
(196506)
经济(196506)
研究(127692)
中国(88248)
(70895)
学报(70036)
管理(67820)
(64971)
科学(63722)
大学(52573)
学学(49668)
农业(48664)
教育(48157)
(38510)
金融(38510)
技术(38163)
业经(34428)
财经(31341)
经济研究(30467)
(27809)
(26940)
问题(25460)
技术经济(22553)
科技(22471)
图书(21304)
现代(20373)
(20108)
商业(20038)
理论(19429)
(18621)
共检索到648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光华  梁嘉明  杨国梁  
产学研创新绩效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成果。采用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数据,探讨企业吸收能力、政府研发资助与外部知识获取对产学研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以新产品数量、新工艺数量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以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度量的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研发资助与产品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对过程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外部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岩  翟瑞瑞  姜鹏飞  
本文构建"吸收能力-研发方式组合-创新绩效"的研究架构,利用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中的406家制造业企业2008—2011年数据,结合系统结构方程,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研究企业研发方式组合与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关系。发现不是所有的研发方式组合都受吸收能力影响,仅对包含有研发国际化的组合有正向关系;仅依靠内部研发不能满足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要求;多样化的研发方式组合对突破式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仅有包含研发国际化的组合对渐进式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并且企业吸收能力对研发方式组合与两类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基本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企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叶传盛  陈传明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325个一手有效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印证研究假设,结论表明环境动荡性、战略一致性和结构正式化正向调节产学研协同与知识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协同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成果为推动企业大力实施产学研协同与促进知识吸收能力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温兴琦   孙凯新   李诗瑶  
在梳理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高层梯队理论,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及机制,并将高管学术背景和政府创新补贴作为调节变量纳入研究框架。实证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当企业具有学术背景的高管比例较高时,这一效应更加显著;高水平政府创新补贴同样能够增强这一效应。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对其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提升知识吸收能力,提升自身对环境变化感知的敏锐性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创新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涛  黄兰兰  周正  
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与陕西省汉中市的150家企业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条件下,外部创新源的六个子分类即供应商、竞争对手、客户、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秦志华  王冬冬  赵婧  
从外部知识需要通过企业内部实践才能加以利用这一思路出发,基于中国489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21.0软件实证探讨了内部沟通和创新激励对外部知识向创新绩效转化的影响机理。层级回归结果显示:外部知识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内部沟通和创新激励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大丽  江媛  孙道银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从各省份看,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国外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从省份组群看,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创新能力组群中的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高、低创新能力组群中的吸收能力在各知识获取方式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均不存在中介作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建民  王红燕  
以企业的知识理论为理论基础,对205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在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下,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资本的外部横向关系资本与纵向关系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斜向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呈U型关系;在吸收能力与社会资本的交互作用下,横向与纵向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性加强;斜向关系资本与创新绩效由U型关系转化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钰莹  原长弘  张树满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陕西省112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吸收能力在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政策支持、市场竞争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中介了这一正向关系;政策支持加强了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吸收能力的正向作用,而市场竞争强化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企业产学研协同管理实践、国家产学研创新体系完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金生  乔盈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与重要资源。研发团队沟通行为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认同、知识共享等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288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研发团队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但是在研发团队回避性沟通对自主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对企业提高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宏亮  
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文章研究了知识获取策略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强度、内部研发强度均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有相关关系;并购强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战略联盟强度、内部研发强度、并购强度与吸收能力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呈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了吸收能力对知识获取策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东  黄勇  
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并存,但互补性得到了更多研究的论证。基于现有研究对两类研发活动互动关系还缺少更为深入的探讨,文章从能力互补观和吸收能力观的视角构建了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研发等关键构念之间的模型关系图,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知识、两类研发活动的相互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等研究命题。通过广东科达机电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了企业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动、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吸收能力有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长峰  
吸收能力理论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组织现象,是技术创新、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产业经济与战略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指标,很多学者用该理论解释不同的企业创新绩效。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文献,说明了吸收能力的基本内涵和模型。其次在企业网络的视角下,探讨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第三,总结了两个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最后,本文指出随着外部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重要性的增强,不能继续把知识作为一个已知的常量,要区分不同的知识属性是否对企业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戚桂杰  张越  郭林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理论模型,对国内外86项独立实证研究、23807个独立样本进行了Meta检验,考察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r=0.466),且潜在吸收能力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呈现情境差异,企业所处行业类型、国家创新环境、技术转化环境和创新绩效衡量方式等因素调节二者间关系,但影响效果不尽相同。这表明,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会受到时间、空间、行业特征及绩效评价标准的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何爱  钟景雯  
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已经成为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如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是否能够通过研发国际化行为提升母公司的创新绩效,现有文献对该问题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文章基于2011-2017年间沪深两市310家信息技术业上市跨国企业的年度观察数据,采用泊松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企业研发国际化与母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首次从逆向知识转移的视角,探讨了吸收能力和地理多样性对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显著促进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以研发投入强度衡量的企业吸收能力显著正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以布劳异质性指数测量的地理多样性则显著负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为具有重要启示。该研究发现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加大海外研发投资力度以提升母公司创新绩效,且为更好地实现外部知识的逆向转移,应同时提高企业总体研发投入强度。但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不宜在地理分布上实行快速扩张,否则较高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将弱化逆向知识转移的程度,而不利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