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37)
- 2023(13044)
- 2022(10964)
- 2021(9994)
- 2020(8551)
- 2019(18955)
- 2018(18711)
- 2017(36780)
- 2016(19882)
- 2015(22217)
- 2014(22275)
- 2013(21897)
- 2012(20215)
- 2011(17902)
- 2010(18702)
- 2009(17783)
- 2008(17812)
- 2007(16387)
- 2006(14850)
- 2005(13894)
- 学科
- 业(90745)
- 济(84379)
- 经济(84239)
- 企(82969)
- 企业(82969)
- 管理(81119)
- 财(33636)
- 方法(31964)
- 业经(29943)
- 农(28800)
- 制(23770)
- 数学(23172)
- 数学方法(22902)
- 技术(22152)
- 务(22140)
- 财务(22098)
- 财务管理(22065)
- 中国(21031)
- 企业财务(20894)
- 农业(20199)
- 策(19025)
- 体(17972)
- 划(16445)
- 贸(16259)
- 贸易(16250)
- 理论(16148)
- 易(15859)
- 和(15397)
- 税(14780)
- 融(14757)
- 机构
- 学院(287917)
- 大学(281282)
- 济(126747)
- 经济(124175)
- 管理(117142)
- 理学(99077)
- 理学院(98226)
- 管理学(97140)
- 管理学院(96577)
- 研究(92670)
- 中国(75553)
- 财(66861)
- 京(58242)
- 财经(50183)
- 科学(49354)
- 江(46475)
- 所(45502)
- 经(45396)
- 农(43894)
- 中心(43058)
- 研究所(39825)
- 经济学(37642)
- 北京(36864)
- 业大(36652)
- 财经大学(36624)
- 州(36120)
- 经济学院(33871)
- 农业(33713)
- 院(33348)
- 商学(32868)
- 基金
- 项目(176915)
- 科学(142071)
- 研究(137992)
- 基金(129169)
- 家(109194)
- 国家(108128)
- 科学基金(95114)
- 社会(89213)
- 社会科(84684)
- 社会科学(84665)
- 省(69706)
- 基金项目(67169)
- 教育(62913)
- 自然(58340)
- 自然科(57026)
- 自然科学(57014)
- 划(56779)
- 编号(56669)
- 自然科学基金(56074)
- 资助(52510)
- 成果(47067)
- 创(40767)
- 部(40653)
- 制(40624)
- 课题(39437)
- 重点(39214)
- 发(38263)
- 业(38257)
- 创新(37332)
- 性(36988)
- 期刊
- 济(152801)
- 经济(152801)
- 研究(92397)
- 中国(61958)
- 财(56432)
- 管理(50400)
- 农(42764)
- 科学(34740)
- 融(33752)
- 金融(33752)
- 学报(33291)
- 教育(30578)
- 技术(29209)
- 农业(29004)
- 大学(27547)
- 学学(26123)
- 业经(25978)
- 财经(25633)
- 经济研究(23430)
- 经(22088)
- 问题(19298)
- 贸(17760)
- 国际(17447)
- 技术经济(17117)
- 业(16901)
- 世界(15468)
- 财会(15287)
- 现代(15048)
- 务(13505)
- 会计(13475)
共检索到458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雄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国际技术合作越来越普遍。国际技术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在短时间内提高科技能力、增强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该文基于AJ模型,分别探讨企业吸收能力、政府支持政策与国际技术合作机制间的关系,企业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条件、方式及收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敏 魏修建
运用因素变量与技术无效联合估计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根据2003~2013年中国服务业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倾向、研发能力以及不同国际溢出渠道单独影响下国际溢出作用于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效用;其次研究了吸收能力与技术结构的交互式影响下各国际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能够提升区域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政府干预倾向对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提升影响不大,国内研发资本存量需在国际溢出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提升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各吸收效应对不同渠道的国际溢出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技术结构效用的发挥需根据不同国际溢出渠道和吸收能力内容进行差异性匹配和调整。
关键词:
服务业 吸收能力 技术结构 国际溢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技术溢出与吸收 技术扩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技术溢出与吸收 技术扩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翟瑞瑞 陈岩 姜鹏飞
对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内部并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且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不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差异化影响;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能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吸收能力在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之间扮演着中介变量的作用且作用程度受外在情境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技术创新模式 创新绩效 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艳 王伟青 佟锐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对内资企业吸收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部门的技术溢出具有正向外部性,而R&D经费投入与外资技术溢出的配合却起到了抑制作用,但行业差异是存在的。因此在引资政策和经费支持政策方面,应有差别,同时完善相应的技术创新机制。
关键词:
吸收能力 技术外溢 形成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光华 梁嘉明 杨国梁
产学研创新绩效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成果。采用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数据,探讨企业吸收能力、政府研发资助与外部知识获取对产学研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以新产品数量、新工艺数量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以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度量的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研发资助与产品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对过程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外部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温兴琦 孙凯新 李诗瑶
在梳理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高层梯队理论,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及机制,并将高管学术背景和政府创新补贴作为调节变量纳入研究框架。实证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当企业具有学术背景的高管比例较高时,这一效应更加显著;高水平政府创新补贴同样能够增强这一效应。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对其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提升知识吸收能力,提升自身对环境变化感知的敏锐性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楠 孙可远
利用2014—2016年879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针对企业多种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突破传统资源观和学习观,验证企业吸收能力在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国际化行为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其中海外人才促进效果最强,海外出口次之,海外研发最弱。2.企业吸收能力在部分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3.研发投入在不同国际化行为与吸收能力间均存在调节作用,效果不同。
关键词:
国际化行为 创新绩效 吸收能力 研发投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孟凡臣 赵中华
在评价企业吸收能力是否足以支撑企业成功转移所需外部知识时,应结合知识吸收和转移具体情形关注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对4家国际并购案例企业知识转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国际并购整合不同阶段,知识转移条件不同,知识转移的关键和重点也有差异。因此评价国际并购企业跨文化吸收能力应根据并购整合的不同阶段构建不同指标。基于对4个案例不同阶段知识转移关键和重点的探索,提炼国际并购整合不同阶段知识转移对企业跨文化吸收能力的具体要求,并据此构建各阶段评价指标,通过4家案例企业进行实证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启示和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慕强 徐宗玲
本文基于广东地区两个行业的224家处于集群网络中的中小企业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数据,采用企业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互惠度3个网络特征来衡量企业外部网络,运用综合指标量化技术创新绩效,使用过程式条目把吸收能力分解为适应能力、应用能力和生产能力,利用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探索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何作用。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调节和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在积极构建外部关系平台的同时,应该重视自身对外部新信息和知识的接受与消化能力。另外,根据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了研究的不足,探讨了后续研究的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嵇正龙 宋宇
企业间网络联系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进一步强化,并逐渐成为企业获取技术和资源的关键渠道之一。本文首次叠加连锁董事、供应链和交叉持股3个维度的企业网络,并分别采用中心性和结构洞2个指标测度企业网络位置,进而考察企业网络位置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性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而结构洞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吸收能力显著正向调节中心性的影响,也使得结构洞的影响变得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非国有控股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网络位置对生产率的影响与总体分析相一致,而国有控股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基本不显著。由此,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企业网络位置,提升吸收能力,获取更多社会资本和关系优势,以提高生产率。进一步看,国有控股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可以通过嵌入市场化的企业网络以获取超越自身的信息、技术和资源等,实现绩效的持续改善。
关键词:
企业网络 位置动态 企业生产率 吸收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利平 何景媛
本文从吸收能力和制度质量的视角,利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追赶假说,认为中国各省份间在总体上存在技术追赶的趋势,技术追赶速度的大小受自主创新、吸收能力、制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是落后地区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一个重要渠道;吸收能力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处于较低的层次,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支出显著促进了本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而技术改造支出则不然;市场化指数等制度质量指标对技术追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制度质量 自主创新 技术追赶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曹勇 程前 杜蔓
[目的/意义]知识搜索、吸收能力已成为创新理论和企业管理实践的关注焦点。[方法/过程]基于已有研究的评述,本文推演出外部知识搜索策略与企业吸收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来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结果发现:企业外部知识搜索宽度与探索式学习、转化式学习及利用式学习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外部知识搜索深度与转化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外部知识搜索深度对探索式学习产生正面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曹石亚 李义平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更多依赖外部转移、购买和应用知识,吸收能力成为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已有文献,通过对技术创新投入、内部管理和公共研发政策对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旨在对企业创新有实际指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