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0)
2023(10903)
2022(8949)
2021(8439)
2020(7227)
2019(16178)
2018(16204)
2017(30365)
2016(17144)
2015(18865)
2014(18972)
2013(18491)
2012(17222)
2011(15195)
2010(15779)
2009(14984)
2008(15774)
2007(14290)
2006(12857)
2005(12013)
作者
(50038)
(42163)
(42043)
(39820)
(27186)
(20147)
(18957)
(16131)
(15867)
(15307)
(14483)
(14309)
(13791)
(13656)
(13422)
(12582)
(12464)
(12371)
(12328)
(12039)
(10672)
(10449)
(10365)
(9803)
(9792)
(9423)
(9369)
(9239)
(8598)
(8517)
学科
(82168)
(77184)
企业(77184)
(71970)
经济(71842)
管理(68249)
方法(30964)
业经(27744)
(27417)
(24646)
数学(22086)
数学方法(21766)
(20816)
财务(20796)
财务管理(20767)
企业财务(19737)
(19291)
农业(17801)
技术(17576)
中国(16271)
理论(15978)
(15719)
(15437)
(14281)
(13980)
(13758)
体制(13230)
企业经济(12745)
经营(12549)
(11632)
机构
学院(252768)
大学(249558)
(102270)
经济(100310)
管理(99921)
理学(85561)
理学院(84635)
管理学(83238)
管理学院(82758)
研究(82355)
中国(65476)
(52850)
(52408)
科学(50479)
(47416)
(42834)
(40926)
财经(40619)
研究所(38432)
业大(37330)
农业(37253)
中心(37078)
(36886)
北京(33000)
(31522)
(31284)
师范(30901)
经济学(30114)
财经大学(29912)
(29046)
基金
项目(159383)
科学(127461)
基金(117888)
研究(115473)
(102924)
国家(101951)
科学基金(88889)
社会(74228)
社会科(70204)
社会科学(70187)
(62614)
基金项目(62232)
自然(58760)
自然科(57538)
自然科学(57519)
自然科学基金(56607)
教育(53509)
(51817)
资助(47874)
编号(45375)
成果(37556)
(37520)
(36172)
(35761)
重点(35680)
(32976)
创新(32911)
(31415)
课题(31360)
(30926)
期刊
(122514)
经济(122514)
研究(75322)
中国(52715)
(45688)
(44920)
管理(43456)
学报(39846)
科学(38136)
大学(30727)
农业(30255)
学学(29146)
教育(27627)
(24870)
金融(24870)
技术(22968)
业经(21603)
财经(21473)
(18606)
(18376)
经济研究(18232)
问题(15453)
技术经济(14509)
财会(13311)
(13074)
现代(12804)
世界(12529)
(12285)
商业(11862)
科技(11302)
共检索到389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薇  
本文通过对企业组织惰性行为的研究,揭示组织变革过程中内部阻力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以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应珊珊  徐幸  
消费者在不同品牌产品之间进行选择时,传统的理论分析基于消费者完全理性的假设,即在纳入转换成本后,以不同品牌产品带来的净效用的大小作为选择依据。但在实际生活中,受购买环境、购买习惯、搜索成本的影响,消费者面临多种选择时往往存在惰性心理,在产品选择上表现为更倾向于重复购买,而不是与新品牌产品进行比较后理性选择购买,这赋予了在位企业额外的市场势力。已有的相关文献多集中于研究企业的策略对消费者惰性的影响,惰性消费者对在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的影响研究尚且空白。本文基于消费者惰性这一非理性行为,在动态博弈的框架下,分析随着惰性消费者比例变化,在位企业如何采取策略性行为。研究表明,随着惰性消费者比例的增加,在位企业更有激励通过限制性定价进行进入阻止。此外,惰性消费者比例越大,市场出现进入封锁的概率越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庆真  
在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中小型国有企业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由传统体制所带给它的种种弊端,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笔者试图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依据个案研究,对我国中小国有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笔者认为,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及模式和特定年代的社会特质留给企业的记忆在社会时空的跨越中逐渐沉淀为企业的一种"惯习"和亚文化,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营的中、小国有企业产生着根深蒂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表现为企业行动者的非理性行为、企业变革的异化和企业"非正常人情关系网"的延伸及其对企业运营、变革的渗透和干扰。本文拟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企业行动者非理性行为和企业亚文化的根源及其对企业的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华涛  
激励性管制目前是西方发达国家自然垄断产业主流的管制方式,它的核心是让企业利用其信息优势和获利动机来达到管制目标。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通过采取策略性行为来获取利润。本文从俘获管制机构、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消减高成本地区或低收入人群的服务等方面对企业的策略性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发达国家的实践总结了这些策略性行为的治理措施。由此,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应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瑾  王大波  
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来看,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中非理性行为主要集中在年金计划基金的投资管理阶段。非理性行为的主体既有计划的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也有计划的参加者和受益人,主要是投资风险分散不足,过度投资于自己就职的公司,投资管理人在投资决策中的羊群效应以及投资及业绩评估中的偏差。行为金融学的视角突破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引起企业年金治理中非理性行为的群体心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景坤  
动态环境下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变革实现持续成长是近年来组织和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议题,但尚无从组织惰性视角探讨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本文初步构建组织惰性视角下组织战略、结构和文化变革与企业持续成长关系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柯达公司的纵向案例分析予以验证。研究发现,组织模式具有惰性特征,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的组织战略、结构和文化变革尽管有助于打破原有组织模式的惰性,但如果不能构建相互匹配的新模式,那么将不利于企业的持续成长;企业持续成长的有效性取决于组织变革后的战略、结构和文化之间及其与环境的匹配程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干春晖  
1960年经济学家谢林(Schelling)首次在其名作《战略冲突》中给出了现代意义上的策略性行为(Strategic Behavior)概念,认为策略性行为是指企业通过影响竞争者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者在预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现代产业组织学拓展了这一概念,认为策略性行为是一家企业为提高其利润所采取的旨在影响市场环境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传海  夏大慰  
在很多市场上,消费者在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转换消费将面临转移成本,即使在功能相同的产品之间进行转换消费,转移成本也会存在。文章主要是在动态博弈的框架下研究转移成本存在对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在产量竞争模型中,研究表明随着转移成本的变化,在位企业可以封锁、阻止或容纳进入,当进入发生时,社会福利增加。在引入产品差异而建立的价格竞争模型中,在位企业可能阻止或容纳潜在竞争企业的进入,但不能封锁进入,不管何种情况发生,社会福利都不会恶化。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应该鼓励进入。文章的研究结果部分否定了Klemperer(1988)进入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的研究结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顾建平  李艳  孙宁华  
企业家灵性资本是关于企业家的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终极信念的高层次精神资本,能牵引企业家对企业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统筹和使用,促进员工成长和企业持续发展。本文以15家"独角兽"等高新技术型企业294名员工的调查样本为基础,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究了企业家灵性资本与员工工作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家灵性资本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显著;在关系亲近性即员工对企业家情感亲和性和心理粘性的主观体验的调节下,企业家灵性资本通过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对员工的主动性行为产生了正向的影响。本研究深入探究了企业家灵性资本的影响机制,为研究员工激励以及促进企业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艳  顾建平  
企业家灵性资本是企业家高层次精神资本,是企业家精神、信念的总和,能正向影响企业的发展及员工的成长。文章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探究了在高新技术企业(以独角兽型企业为主体),企业家灵性资本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自尊、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果显著,员工创造型认知调节了组织自尊到创新行为这一段的中介作用。文章对企业家灵性资本与员工创新行为进行充分探讨,以期为企业创新、员工有效行为的激励等方面提供新的视角和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下)  [作者] 张功富  蒋基路  
笔者通过对理论和经验证据的疏理,从行为财务的视角分析了经理人过度自信、恶性增资、羊群行为等三种非理性行为与企业投资失败的关系。认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是预防投资失败的根本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幼珠  韩俊华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交叉学科知识对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管理者自信和财务松懈行为的原因及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认为管理者自信和财务松懈的根本原因是管理者激励不足,最后,给出了管理者自利行为的治理对策:管理者持股和剩余收益治理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彦敏  
一、引言 众所周知,货币运行的基础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行为,货币行为是微观主体在一定的经济目标和约束下行为选择的表现,它必然成为货币政策作用的最终接受者。因而,货币运行的谐调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对微观经济行为以及支撑其货币行为的货币资本市场调控的有效性。我国以往宏观货币调控都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目标为初衷,但每次都转化为以保全微观运行,最后突破宏观目标为终局。是什么决定了企业货币需求行为最终冲破宏观目标,导致货币政策失灵或即使实现了宏观目标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往的研究注重的是企业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逸斐  
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切入点,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从完整的行为金融学视角对认知偏差、证实偏差、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和羊群效应等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非理性行为进行特征分析,进而发现导致非理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包括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缺陷以及管理者自身业务素养存在缺陷,并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政府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建立完善的分析控制制度以及管理者提升自身素质等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施桂荣  浦光博  陶向京  时巨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