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4)
- 2023(14853)
- 2022(12179)
- 2021(11129)
- 2020(9102)
- 2019(20437)
- 2018(19846)
- 2017(38429)
- 2016(20671)
- 2015(22541)
- 2014(22205)
- 2013(22134)
- 2012(20400)
- 2011(18201)
- 2010(18402)
- 2009(17455)
- 2008(17675)
- 2007(15943)
- 2006(14359)
- 2005(13565)
- 学科
- 济(100179)
- 经济(100077)
- 业(90049)
- 企(80649)
- 企业(80649)
- 管理(74532)
- 方法(39485)
- 业经(32157)
- 数学(31044)
- 数学方法(30907)
- 农(30563)
- 财(30050)
- 中国(26770)
- 务(22469)
- 财务(22450)
- 财务管理(22429)
- 农业(22072)
- 地方(21980)
- 企业财务(21400)
- 制(20158)
- 技术(19342)
- 贸(18352)
- 贸易(18335)
- 易(17776)
- 融(16922)
- 金融(16922)
- 银(16837)
- 银行(16799)
- 行(16157)
- 策(15965)
- 机构
- 学院(303108)
- 大学(296494)
- 济(135983)
- 经济(133698)
- 管理(122256)
- 理学(104268)
- 理学院(103269)
- 管理学(102108)
- 管理学院(101564)
- 研究(100426)
- 中国(83429)
- 财(63422)
- 京(62104)
- 科学(57859)
- 农(56996)
- 所(50722)
- 财经(50062)
- 江(47223)
- 中心(46653)
- 经(45538)
- 研究所(45350)
- 业大(45015)
- 农业(44680)
- 经济学(41483)
- 北京(39236)
- 经济学院(37516)
- 州(37438)
- 财经大学(37020)
- 院(35582)
- 商学(35521)
- 基金
- 项目(194086)
- 科学(155273)
- 基金(143703)
- 研究(140027)
- 家(125264)
- 国家(124097)
- 科学基金(108221)
- 社会(93541)
- 社会科(88977)
- 社会科学(88952)
- 省(77048)
- 基金项目(76175)
- 自然(69691)
- 自然科(68175)
- 自然科学(68158)
- 自然科学基金(67067)
- 划(63413)
- 教育(62248)
- 资助(57917)
- 编号(54160)
- 发(46539)
- 创(43996)
- 业(43348)
- 重点(43212)
- 部(42740)
- 成果(41320)
- 创新(40313)
- 国家社会(39189)
- 发展(37457)
- 课题(37260)
- 期刊
- 济(157018)
- 经济(157018)
- 研究(91121)
- 中国(61287)
- 农(52998)
- 财(52123)
- 管理(50724)
- 学报(44364)
- 科学(43270)
- 融(39447)
- 金融(39447)
- 农业(35328)
- 大学(34174)
- 学学(32898)
- 业经(28401)
- 技术(26434)
- 财经(26349)
- 经济研究(24794)
- 教育(23771)
- 经(22697)
- 业(21123)
- 问题(20497)
- 技术经济(17849)
- 贸(16410)
- 商业(16256)
- 世界(15419)
- 现代(15099)
- 国际(14805)
- 经济管理(14055)
- 理论(13857)
共检索到469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玮婷 白俊 董颖颖
近年来,如何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成为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以委托贷款为核心的非正规金融的快速发展,会对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值得深究。本文根据2007—2020年委托贷款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数据,实证研究委托贷款的发放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发放委托贷款降低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机制检验表明,委托贷款的发放通过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来降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当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以及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委托贷款的发放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负向影响更显著,而随着企业内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以及外部信息中介参与度的提升,委托贷款的发放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负面影响趋于弱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西文 申富平 连萌
近年来,频发且饱受争议的委托贷款业务,发生在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方之间的占了很大一部分,而这种特殊的内部资本市场交易形式能否和其他内部资本市场形式一样发挥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集团业绩的作用尚无定论。以手工搜集的委托贷款公告为依据,本文选择了4家案例公司来分析委托贷款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交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委托贷款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总体上来说是有效的,但若集团战略规划有误也可能加大财务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西文 申富平 连萌
近年来,频发且饱受争议的委托贷款业务,发生在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方之间的占了很大一部分,而这种特殊的内部资本市场交易形式能否和其他内部资本市场形式一样发挥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集团业绩的作用尚无定论。以手工搜集的委托贷款公告为依据,本文选择了4家案例公司来分析委托贷款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交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委托贷款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总体上来说是有效的,但若集团战略规划有误也可能加大财务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园园 池国栋 白俊
从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如何影响财务风险的微观视角,通过将手工收集的委托贷款数据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相匹配,研究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会提高企业营业外利润率,却牺牲主业利润率,降低企业主业收入的持续性,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不利于金融稳定;委托贷款对创新等实体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加大微观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削弱金融稳定。进一步研究发现,资金贷出方高效治理水平以及借款方较强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委托贷款对金融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建议企业对委托贷款持谨慎态度,避免从事“舍本逐末”的委托贷款行为,有关部门要引导资金资源流向高效率部门,方能从源头上遏制影子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改革
[作者]
傅帅雄 罗翊煊 李元
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委托贷款交易数据,考察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委托贷款显著促进了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信贷紧缩时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改善作用更大。分析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路径发现,委托贷款主要提高了投资不足企业的投资效率,对投资过度企业的投资效率改善并不显著。进一步考察融资约束、财务杠杆和信息透明度不同的企业发现,信贷紧缩时高融资约束企业、高杠杆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投资不足企业在委托贷款增加时投资效率的改善更显著,侧面印证了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主要通过改善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关键词:
委托贷款 信贷周期 投资效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义超 许丽丹
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会影响自身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其创新行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合理利用其闲置资金,则可以通过改善财务流动性增加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创新产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短期套利,则可能挤占创新资源,进而不利于创新产出的增加;由于不同的企业在资金状况及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的创新产出效应会表现出明显的企业异质性。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广延边际角度(是否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和集约边际角度(非关联委托贷款发放规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贷款规模越大抑制效应越强;相对来讲,融资约束较低、股权集中度较高、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更大;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或者增加非关联委托贷款规模,都不会促进其流动性供给的增加(即不存在资金储蓄效应),反而都会减少其研发强度(即存在资源侵占效应),进而抑制创新产出增长。上述结论警示新时代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纠正不合理的资金配置行为: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应进行科学引导和适度监管,约束企业主要为短期套利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进而挤占创新投入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改善资本结构、优化治理结构,促进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佟岩 王丹虹 孙绪才
股东关系影响着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在企业集团中形成不同的利益配置。文章以中大股份为研究对象,以委托贷款为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具体手段,观察中大股份自2000年以来的股东关系变化以及委托贷款的运作情况及利益结果。研究发现,从2004年以来中大股份频繁使用委托贷款作为集团内部配置资源的手段,股权分置改革和第一大股东变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中大股份整体和下属公司的经营情况基本保持良好,委托贷款发挥了内部资本市场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部分功能。但是,中大股份股东关系变化后,大股东的其他控股子公司作为贷款委托方参与进来,贷款利率水平有所提高,也不能完全排除利用内部资本市场掠夺利益的可能性。
关键词:
股东关系 内部资本市场 委托贷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崔志霞 杨国莉 黄秋敏
受"现金为王"管理理念的影响,持有现金成为企业满足日常流动性需求和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选择策略。文章利用中国深沪证券交易所2010-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实际控制人角度来识别集团内成员企业,实证检验了委托代理关系影响下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1)从整体上来看,与独立企业相比,集团内成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较高;(2)由于债权人对企业的监督治理效应,企业举债有利于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从而减少了现金持有水平;(3)集中的股权结构提高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减少了现金持有水平,而分散的股权结构降低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增加了现金持有水平,支持了大股东监督激励假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中华 张科坤 王晓燕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委托贷款配置的关系及其在不同自由现金流和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是否存在不同的表现。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4—2016年的委托贷款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概率和规模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自由现金流充裕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最后发现,在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权力较大和无大股东监督等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正向作用更大。文章丰富和完善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资本配置的相关研究,对企业的管理者聘任决策以及企业对委托贷款的资本配置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雪松 金芳吉 杜立
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数据,我们考察了地理距离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贷款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双方之间的距离与企业内部贷款价格显著正相关,距离越远,贷款价格越高。这与地理邻近有利于信息搜集和监督的经济直觉一致。进一步实证检验显示,距离对贷款利率的推高作用在三种情形相对更强:(1)贷款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时间约束较紧;(2)在样本覆盖时间的早期,当时互联网和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欠发达;(3)借款企业信息不确定性较大和"软信息"更具价值。这些结果表明,距离引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研究具有清晰的政策含义:一方面,地理距离及相关的信息监督问题是组建企业集团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推进信息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改善信息沟通和监督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雪松 金芳吉 杜立
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数据,我们考察了地理距离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贷款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双方之间的距离与企业内部贷款价格显著正相关,距离越远,贷款价格越高。这与地理邻近有利于信息搜集和监督的经济直觉一致。进一步实证检验显示,距离对贷款利率的推高作用在三种情形相对更强:(1)贷款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时间约束较紧;(2)在样本覆盖时间的早期,当时互联网和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欠发达;(3)借款企业信息不确定性较大和"软信息"更具价值。这些结果表明,距离引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产生了负面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琰 李怡宗
本文分析了参与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业务对企业创新活动和未来业绩的影响。通过结合管理层的短视理论,本文分析了企业从事高息委托贷款后企业创新活动变化以及盈利水平和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年从事高息委托贷款降低了企业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入水平,并伴随未来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更低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更高的情形。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从事高息委托贷款与否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没有显著差异,更多表现出盈利结构上的差异,说明从事高息委托贷款的根本动机是源于管理层的短视。
关键词:
高息委托贷款 创新活动 管理层短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政媛
本文拟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企业发放的委托贷款业务会计核算,尤其是到期无法收回贷款而进行展期的委托贷款业务会计核算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业务的报表列报及母子公司间发生的委托贷款业务的合并抵销、信息披露一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委托贷款 会计核算 报表列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晶 王振山
现有研究认为企业基于投机目的发放委托贷款会导致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并抑制企业创新活动。与此不同,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基于合作目的发放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发放合作性质委托贷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发现,企业基于合作目的发放委托贷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机制检验发现,贷款企业通过发放合作性质委托贷款,促进技术知识等创新所需资源的共享交换,并通过提高客户质量、增加销售现金流,最终提升企业创新。进一步,在风险承担水平低、受到融资约束、投资机会较多以及无政治关联的公司,合作性质委托贷款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更显著。本文扩展了企业委托贷款问题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企业合作与创新机制的研究文献。
关键词:
委托贷款 企业合作 企业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启佳 罗福凯 庞廷云
创新质量提升已成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我国创新活动仍存在低质低效的问题。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探究资本市场环境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寻求企业高质量创新突破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非效率资本市场定价显著削弱企业创新质量,使其陷入创新困境。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股价高估会导致企业为迎合投资者而采取策略性创新,而股价低估会削弱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这两种倾向均不利于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当企业股权融资依赖度高、短期业绩压力大、信息不对称程度强和代理问题相对严重时,非效率资本市场定价对企业创新质量的负面影响更突出。依据上述经验证据,政府可借助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企业应通过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环境的优化积极应对资本市场短期压力下的低质量创新诱导倾向,有效地增强高质量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