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9)
- 2023(14281)
- 2022(11870)
- 2021(10727)
- 2020(9089)
- 2019(20731)
- 2018(20339)
- 2017(39786)
- 2016(21835)
- 2015(24358)
- 2014(24278)
- 2013(24048)
- 2012(22142)
- 2011(19763)
- 2010(20015)
- 2009(18858)
- 2008(19099)
- 2007(17654)
- 2006(15573)
- 2005(14188)
- 学科
- 济(98819)
- 经济(98715)
- 业(92523)
- 企(82777)
- 企业(82777)
- 管理(79319)
- 方法(45138)
- 数学(36056)
- 数学方法(35757)
- 农(32254)
- 业经(31196)
- 财(30231)
- 中国(23423)
- 农业(22989)
- 务(22602)
- 财务(22576)
- 财务管理(22542)
- 企业财务(21352)
- 技术(19396)
- 制(18813)
- 划(18240)
- 贸(18232)
- 贸易(18226)
- 地方(17730)
- 易(17693)
- 和(17636)
- 理论(17106)
- 环境(16975)
- 策(16402)
- 学(15574)
- 机构
- 学院(323116)
- 大学(316405)
- 济(135988)
- 经济(133314)
- 管理(128698)
- 理学(110952)
- 理学院(109812)
- 管理学(108197)
- 管理学院(107604)
- 研究(102357)
- 中国(79249)
- 京(65531)
- 财(62363)
- 科学(62000)
- 农(57064)
- 所(52046)
- 财经(50101)
- 江(50012)
- 业大(47756)
- 中心(47192)
- 研究所(47046)
- 经(45299)
- 农业(45047)
- 经济学(40873)
- 北京(40640)
- 州(39296)
- 范(39262)
- 师范(38902)
- 经济学院(37165)
- 财经大学(36679)
- 基金
- 项目(209374)
- 科学(166300)
- 研究(154206)
- 基金(152207)
- 家(131342)
- 国家(130135)
- 科学基金(113009)
- 社会(99149)
- 社会科(94063)
- 社会科学(94030)
- 省(83786)
- 基金项目(80919)
- 自然(72422)
- 教育(70948)
- 自然科(70755)
- 自然科学(70736)
- 自然科学基金(69560)
- 划(69027)
- 编号(63142)
- 资助(61394)
- 成果(50016)
- 重点(46863)
- 部(46459)
- 创(46411)
- 发(45880)
- 业(43883)
- 课题(42888)
- 创新(42566)
- 国家社会(40537)
- 科研(40038)
- 期刊
- 济(153560)
- 经济(153560)
- 研究(89185)
- 中国(61047)
- 农(53247)
- 财(52222)
- 管理(50337)
- 学报(46635)
- 科学(45149)
- 农业(36179)
- 大学(35604)
- 学学(33943)
- 教育(30049)
- 技术(29658)
- 业经(27892)
- 融(27481)
- 金融(27481)
- 财经(25210)
- 经济研究(23743)
- 经(21768)
- 业(21554)
- 问题(20501)
- 技术经济(18721)
- 贸(16520)
- 商业(16397)
- 现代(15826)
- 财会(15775)
- 版(15301)
- 世界(14981)
- 统计(14843)
共检索到475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安奉钧 申建国 张慧芳 邢明强
企业劳动关系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外部一般环境、行业环境及企业内部环境分别构成其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影响因素体系。企业劳动关系分析包括结构分析和主体分析,前者阐述了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社会关系三个维度的主要特征;后者分析了基本主体和平衡主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企业劳动关系模型,继而探索了基于不同理论视角的劳方-资方-政府三方博弈模型。在双模型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三方"关于劳动关系的战略目标和途径,提出了基于社会正义视角的企业劳动关系良性发展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企业劳动关系 环境 结构 主体 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静澎 王蒙
企业战略风险问题已成为管理者和学术研究者们的关注焦点之一。基于战略行为展开的分析为战略风险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首先以整合的观点分析战略行为的基础;其次基于行为要素的分解,构建战略风险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框架,从行为主体、行为内容、环境、组织、行为过程特征共计5个维度讨论了可能的战略风险来源及其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行为主体及其认知过程、环境不确定性、组织因素、行为内容特征、决策过程特征以及执行过程特征等因素共同构成可能的风险来源,且因素之间存在的交互影响增加了行为的不确定性及风险的复杂性;最后针对该框
关键词:
战略风险 影响因素 战略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巍 李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验证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土地规模、土地生产率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韧 曾国平
国有企业是资本要素方(国家及其代理人政府)和劳动力要素方(企业员工)之间的一组特殊契约。在这组契约中,双方关于劳动力机制的约定将对产权的明晰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社会的角度讲,国有企业劳动力机制的改革必然要涉及到商品化和父权制两个基本要素。我国国有企业的劳动力改革必须遵循从非商品化、父权制化——商品化、父权制化——脱商品化、父权制化——脱商品化、脱父权制化——再商品化、脱父权制化的四阶段轨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魏国平
在房地产发展步入存量房主导发展和互联网强势变革的全新时代背景下,分析房地产企业平台战略创新的现实基础并构建创新分析框架,探讨房地产服务平台战略创新实现路径。房地产企业平台战略创新过程中,政府需要重新定位管制角色,企业要树立融合产业发展共建平台的战略意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唐鑛
班组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的一级管理组织,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所谓企业班组建设,是指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班组内部进行班组文化、学习制度及工作制度等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班组成员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班组成员生产工作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活动过程。班组建设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系统工程,要求党、政、工、团同心协力,从和谐劳动关系的角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顺 王相云 窦步智
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与否决定着企业能否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明晰企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并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劳动关系评价体系对于改善企业劳动关系状况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双因素理论将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因素分为契约型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和发展型劳动关系影响因素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合同管理、职业成长、民主参与、企业文化等六个方面。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并构建了一套企业劳动关系评价体系。运用该评价体系有助于准确评估企业的劳动关系现状、提高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度。
关键词:
劳动关系 评价体系 双因素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军 邹璨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从颁布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议。该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劳动合同的短期化,但同时也引发了企业的规避行为。为明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与实施的影响因素,文章选取23个对劳动合同签订与实施有影响的指标,构建了企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军 邹璨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从颁布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议。该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劳动合同的短期化,但同时也引发了企业的规避行为。为明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与实施的影响因素,文章选取23个对劳动合同签订与实施有影响的指标,构建了企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义明 崔勋
本文从我国劳动关系理论研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认为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论证并通过经验数据验证清楚劳动关系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对不同层面的竞争力的影响机制。通过梳理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本文构建一个基于ser-M范式的整合的竞争力分析框架。同时,借鉴Porter(1985,1990)统筹研究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思路以及整合竞争力研究的思路,本文构建了基于ser-M范式构建了动态、权变的劳动关系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对于劳动关系的理论分析必须综合考虑劳动关系主体在不同环境压力下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形成独特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整体过程,而不应该仅仅从政策制定或推广最佳实践的角度探讨相应的劳动关系协...
关键词:
劳动关系 ser-M范式 竞争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向阳 魏佳琪
本文分析不同形式的劳动合同期限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探讨企业应如何确定劳动合同期限、调整劳动合同期限结构,从而发挥劳动合同期限在协调劳动关系稳定性与灵活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瑜 马欣桐
本文以38家企业的1223位员工数据为调研样本,基于ERG理论识别生存、关系、成长三个需求层面的7个前因条件,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生存需求层面因素、关系需求层面因素及成长需求层面因素均不构成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必要条件,提升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需要三个需求层面因素的协同作用;劳动负荷与个人发展在实现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过程中发挥了普适作用;存在三种模式驱动员工产生高水平劳动关系满意度,分别为生存——成长双需求主导模式、关系——成长双需求主导模式、生存需求主导模式;替代效应存在于关系、成长两个需求层面因素之间,以及生存需求层面因素之间。为促进企业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的提升,企业要在多方面进行投入,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关系管理;企业要在充分了解员工劳动偏好特性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工作分配及任务量调整,还应关注员工个体的职业发展期望;企业可通过合作型企业文化的构建或重视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成长,驱动生存需求层面及个人发展各要素上均获得满足的员工产生更高水平的劳动关系满意度;企业可通过加大劳动报酬投入或承诺工作稳定性与保障,促进关系、成长需求均已得到满足的员工获得更积极的劳动关系体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薛有志 周杰 初旭
面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战略转型已成为实践界的热门话题。相对于企业战略转型在实践界的应用而言,学术界中关于企业战略转型概念框架的研究相对缺乏。对此,本文以"企业战略转型"作为核心概念,在综合已有研究文献并考虑概念体系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从战略转型的表现形式、战略转型的实施路径和战略转型的典型模式三个方面探索了可以相对完整表征战略转型这一概念内涵的基本要素。首先,本文从过程与内容两个维度界定了战略转型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战略转型的驱动主体,区分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战略转型实施路径;针对战略转型的方向与转型程度两个属性,提炼了激进型战略转型、渐进型战略转型、侵蚀型战...
关键词:
战略转型 表现形式 实施路径 转型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先国 郭东杰
劳动契约的重复作用、不完全性和社会交换机会的特性,要求激励机制设计必须保持报酬、委托权和工作程序的相互平衡。职工持股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分享制能够保护人力资本产权的剩余权利,减少劳资双方的道德风险,从而降低劳动契约的不完全性,增强隐含契约的自我强制实施能力。实证研究发现,工资奖金、股份、职位、工龄、职工对管理层和工会的评价等因素都与劳动关系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新近改制的企业里,对协会的信任程度、对改制方案的态度和对企业长远发展是否有信心等因素也是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晔 蒋宗正
基于多视角“战略三角”框架,以中国创业板上市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为样本,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探究市场化进程、数字政策支持力度、领导权结构、行业竞争度、数字资源基础设施和适应能力6个条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单一要素并非是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实现高成熟度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但强化适应能力对企业高成熟度数字化转型发挥普适作用。两条组态路径均可引致中小民营制造企业高成熟度数字化转型,具体包括高效适应型和资源能力协调型。同时,根据外部制度和产业环境差异,可将资源能力协调型细分为资源能力主导型、政府与市场双重助力下的资源能力协调型和政府与行业双重驱动下的资源能力协调型。进一步研究发现,4条组态路径会阻碍中小民营制造企业高成熟度数字化转型,且均属于资源能力缺失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