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1)
2023(8925)
2022(7233)
2021(6384)
2020(5492)
2019(12271)
2018(11982)
2017(23031)
2016(12405)
2015(13731)
2014(13576)
2013(13509)
2012(12013)
2011(10533)
2010(10798)
2009(10227)
2008(10569)
2007(9446)
2006(8401)
2005(7827)
作者
(35496)
(29649)
(29626)
(27668)
(19029)
(14120)
(13354)
(11519)
(11070)
(10687)
(10026)
(10017)
(9491)
(9204)
(9194)
(8983)
(8847)
(8699)
(8482)
(8345)
(7250)
(7221)
(7199)
(6816)
(6633)
(6622)
(6580)
(6511)
(5899)
(5762)
学科
(74256)
(70780)
企业(70780)
(60865)
经济(60793)
管理(55481)
方法(27687)
业经(26206)
(22160)
(20954)
数学(19404)
数学方法(19248)
(18394)
财务(18380)
财务管理(18372)
企业财务(17421)
技术(16032)
农业(15877)
理论(14040)
(13083)
(12830)
企业经济(12351)
(11974)
(11777)
中国(11745)
经营(11547)
技术管理(10676)
(10153)
决策(9302)
(9011)
机构
学院(189053)
大学(182550)
(82962)
经济(81598)
管理(80847)
理学(70102)
理学院(69507)
管理学(68714)
管理学院(68383)
研究(54195)
中国(43860)
(38750)
(37056)
(32349)
科学(31366)
财经(31080)
(28909)
(28214)
业大(27200)
(26409)
农业(25556)
经济学(24818)
中心(24636)
商学(23799)
研究所(23695)
商学院(23599)
财经大学(22777)
北京(22624)
经济管理(22534)
经济学院(22511)
基金
项目(121707)
科学(99031)
研究(90896)
基金(90328)
(77238)
国家(76455)
科学基金(68575)
社会(60547)
社会科(57584)
社会科学(57568)
(49278)
基金项目(48319)
自然(43608)
自然科(42668)
自然科学(42659)
自然科学基金(42002)
教育(41489)
(39312)
编号(36051)
资助(35598)
(32135)
(29580)
成果(27461)
(27214)
重点(26859)
创新(26602)
(26169)
国家社会(25306)
(24654)
课题(24170)
期刊
(94275)
经济(94275)
研究(52682)
管理(34766)
(34470)
中国(33642)
(30296)
科学(24864)
学报(23727)
农业(21164)
大学(19117)
技术(18882)
学学(18439)
业经(17771)
教育(16349)
财经(16252)
(14942)
金融(14942)
经济研究(14372)
(14180)
(13850)
技术经济(12615)
问题(12176)
财会(11116)
现代(10256)
商业(10060)
世界(9586)
会计(8927)
(8923)
科技(8778)
共检索到275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珉  刘永俊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动态能力观"成为了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课题。组织经济学家、战略管理学家和组织理论学家们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对这一问题与现象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学术流派在不同的范式基础上阐述动态能力的内涵、理论架构和构成要素,极大地促进了动态能力观的概念发展、理论积累和实践创新。本文归纳了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并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过去10年间有关动态能力观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分维。揭示出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强  李颖异  
本文在对美国学者Collins和Porras提出的愿景架构模型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核心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两个部分。企业价值观的构成要素除了要从企业的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的两方面考虑,还应该包括企业价值观背后的支持系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树堂  
构建和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企业适应环境快速变化、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如何构建和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目前学术界研究不足。文章基于组织行为科学原理和企业组织能力的一般构成要素,提出了一个新的动态能力分析和提升模型,为实际管理工作者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指明了方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贞  张体勤  
企业知识网络能力是资源基础观、企业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交叉研究产生的新构念,意指企业构建和管理外部知识网络的能力。在跨组织合作日益频繁的知识经济中,外部知识网络是企业提高绩效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深入探索企业知识网络能力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归纳式建构和演绎式建构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的理论架构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的识别方法,并借鉴模糊聚类算法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企业知识网络能力测度体系,从而为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提供了工具。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发现企业知识网络能力有两种提升路径,即企业为主体的内部提升路径和政府为主体的外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艳萍  周密  罗建强  况世宝  
基于Teece"3P"分析框架及Scholz组织虚拟化三维过程,从战略形成能力、整合与重构能力、合作能力、协调与控制能力4个要素开发和设计了虚拟化企业动态能力的量表,并运用SPSS17.0实证验证了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战略形成能力是动态能力的基础,对其他3个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重构与转变能力对合作能力和协调与控制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合作能力对协调与控制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秦玮  徐飞  
文章在回顾动态能力构成维度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演化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动态能力的四维分析框架,并分析了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和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思洁  宋华  
文章对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动态能力的理论来源进行了分析,并由企业的动态能力理论引出了产业动态能力这一概念。文章指出产业动态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产业内部资源整合能力、产业整体结构更新能力以及产业创新扩散能力。根据SSSCP范式的要求,文章分别就产业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思洁  宋华  
文章对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动态能力的理论来源进行了分析,并由企业的动态能力理论引出了产业动态能力这一概念。文章指出产业动态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产业内部资源整合能力、产业整体结构更新能力以及产业创新扩散能力。根据SSSCP范式的要求,文章分别就产业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钟国梁  
动态能力理论自被提出之后,逐渐成为战略研究的重点,但如何构建动态能力仍是一个重要而又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环境变化、知识来源与各种能力的整合与变换融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来构建企业动态能力。变换能力和吸收能力是公司新知识的重要来源,新知识通过外部吸收能力、内部潜在能力和外围能力进入现有的知识体系,企业通过外部能力和内部能力的整合与变换来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璨  
动态能力视角为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中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解释。文章辩证性分析了动态能力的不同概念,回顾了国际顶尖期刊上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进展,进而整合企业动态能力的核心要素,构建了跨层次的整合框架。该整合框架以高层管理团队的动态管理能力为微观基础,以资源整合与重构活动为核心流程,以组织绩效为目标导向,以绩效反馈与组织学习为发展机制。文章强调动态能力的内在关联的演化机制与整体视角,对企业管理者与动态能力研究者有一定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慧敏  付贵  刘铭嘉  
本文介绍了企业动态联盟界面管理的产生和概念,分析了影响企业动态联盟界面整合的四个关键要素,提出了这四个整合要素相应的对策,最后简要地指出了企业动态联盟界面整合要素可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明军  
本文首先给出了能力的定义,然后研究并提出了企业能力的初步框架及高端会计人才在企业能力框架中的价值管理作用,最后形成了关于高端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的研究结论:由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组成高端会计人才能力的立体框架。专业能力是高端会计人才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决策支持能力;管理能力是高端会计人才作为部门领导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能力;应变能力一方面作为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作为提升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组成的能力平面的支持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绪红  汪文忠  王晓舟  张文杰  
本文从数字化管理的产生背景和研究应用现状出发,阐明了数字化管理作为下一代管理方法的必然性;进而定义了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其发展历程,提出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的体系结构;最后对实施数字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孟晓斌  王重鸣  杨建锋  
本文在对企业动态能力的现实和理论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动态能力的概念演进和核心内涵。从当前的研究看,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模型可以概括为阶层分类模型、战略整合模型、双重过程模型和组织学习模型四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动态能力的本质特征,为企业构建动态能力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