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58)
2023(13420)
2022(11130)
2021(10166)
2020(8869)
2019(20239)
2018(19924)
2017(38321)
2016(20843)
2015(23286)
2014(22864)
2013(22816)
2012(20889)
2011(18729)
2010(19331)
2009(18301)
2008(18759)
2007(17189)
2006(15092)
2005(13897)
作者
(59168)
(49638)
(49625)
(47026)
(31878)
(23765)
(22553)
(19343)
(18546)
(17922)
(16766)
(16551)
(16036)
(15645)
(15430)
(15366)
(14950)
(14684)
(14358)
(14301)
(12293)
(12238)
(12096)
(11402)
(11189)
(11188)
(11129)
(11094)
(9972)
(9917)
学科
(95101)
经济(94991)
(89221)
(81621)
企业(81621)
管理(75665)
方法(42097)
数学(32508)
数学方法(32168)
业经(30564)
(30324)
(29127)
中国(22514)
(22145)
财务(22113)
财务管理(22084)
企业财务(20907)
技术(20571)
农业(20522)
(19206)
理论(18862)
(17039)
(16444)
贸易(16433)
(16429)
地方(16280)
(16280)
(15963)
(15903)
(14208)
机构
学院(303341)
大学(299728)
(130580)
经济(128067)
管理(122058)
理学(104325)
理学院(103293)
管理学(101798)
管理学院(101227)
研究(96774)
中国(76924)
(62617)
(62395)
科学(56712)
(51378)
(48825)
财经(48801)
(48078)
中心(44701)
(44100)
研究所(43693)
业大(42751)
农业(40309)
经济学(39725)
北京(39507)
(37633)
(36763)
师范(36436)
经济学院(35923)
财经大学(35712)
基金
项目(191786)
科学(152743)
研究(143428)
基金(139286)
(119747)
国家(118639)
科学基金(103390)
社会(92409)
社会科(87606)
社会科学(87582)
(76837)
基金项目(73566)
教育(65872)
自然(65306)
自然科(63853)
自然科学(63832)
(62805)
自然科学基金(62744)
编号(58383)
资助(55928)
成果(46926)
(44533)
重点(43065)
(42876)
(41890)
(41600)
创新(40888)
课题(39773)
国家社会(38119)
教育部(37173)
期刊
(149109)
经济(149109)
研究(90041)
中国(61389)
(53613)
管理(50203)
(47571)
学报(42064)
科学(40976)
大学(32610)
教育(32012)
农业(31991)
学学(30661)
技术(29661)
(28259)
金融(28259)
业经(25902)
财经(25140)
经济研究(23465)
(21805)
(20543)
问题(19611)
技术经济(18821)
(15955)
财会(15497)
商业(15319)
现代(14863)
世界(14508)
统计(14424)
科技(14195)
共检索到462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树堂  
构建和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企业适应环境快速变化、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如何构建和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目前学术界研究不足。文章基于组织行为科学原理和企业组织能力的一般构成要素,提出了一个新的动态能力分析和提升模型,为实际管理工作者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指明了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钟国梁  
动态能力理论自被提出之后,逐渐成为战略研究的重点,但如何构建动态能力仍是一个重要而又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环境变化、知识来源与各种能力的整合与变换融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来构建企业动态能力。变换能力和吸收能力是公司新知识的重要来源,新知识通过外部吸收能力、内部潜在能力和外围能力进入现有的知识体系,企业通过外部能力和内部能力的整合与变换来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焦晓波  
打造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的作用不可或缺。而创业导向在激励企业管理者践行营销战略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企业的营销能力在企业创新的作用下不断提升。理论分析框架表明,创业导向、企业创新与营销能力正相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锋  
能力是个体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行动效果,反映了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能力问题既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策略问题,更是一种动力机制。能力是家庭及个体可持续生计的重要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可持续生计与生计能力经常互为条件,推动家庭及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可从整合观、生计资本观和管理观三个层面进行家庭生计动态能力的分析。居民可持续生计动态能力的形成是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生计创新能力的复合集。生计动态能力更注重了家庭发展的策略运用和策略"顺势应变"型的提升。对贫困人口来说,生计动态能力更能完整描绘出其窘迫的生存状态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徐雷  
本文认为大企业竞争力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应对政府的能力,二是应对市场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大企业竞争力的"双能力"。企业为了获取竞争力,必须把自己拥有的资源分配给两种能力,而这个分配比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真实的比例,该比例会因为不同行业的产业特性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制度环境而不同,而该比例在国家间的差异又影响到了国家竞争力。企业只有按照该真实比例去分配资源才能获得它所能达到的最大竞争力。但企业却无法准确获知该比例,只有依据自身经验去判断和估计,这就造成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另外,企业自身的产权结构、管理制度等因素会影响企业获取两种能力的难易程度,从而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最后,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森  
把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企业改造成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兼容的现代企业,这是当代中国改革的重要课题。企业重组的内涵不仅是破产、兼并等方式,更重要的内容是通过产权责任清晰,重构投资主体。实现企业重组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历史遗留的债务包袱。对帐面债务的化解,可以通过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处理;而对非帐面债务,可通过设立养老、失业、医疗等基金,构建社会性保险机构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与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紧密相关。金融创新不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包括金融制度的创新。企业制度与金融制度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从契约理论角度看,财务控制是对初始契约的不完备性所进行的修正,这恰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逻辑起点。在企业集团复杂的代理关系中,母公司处于核心主导地位,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主体。通过均衡代理成本和财务协同效应使财务控制的制度安排净收益最大化不仅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目标,同时也蕴涵财务控制的机理。因此反映上述特征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完整架构应由目标层、治理层和管理层所组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龚一萍  
动态能力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黑箱"。本文从理论层面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行探析,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之间以及动态能力子能力与创新模式之间的相互关联,并从"破与立"的视角,指出破除企业的核心刚性与组织惰性、构建学习型组织与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隆斌  阮青松  
基于金融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了一个新的企业并购的分析框架 ,从市场的层面定义了企业并购的作用机理 ,并以企业并购市场作为考察单位剖析了并购市场的作用机制 ,具体包括企业边界的调控机制、社会资源的再配置机制以及管理约束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璨  
动态能力视角为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中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解释。文章辩证性分析了动态能力的不同概念,回顾了国际顶尖期刊上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进展,进而整合企业动态能力的核心要素,构建了跨层次的整合框架。该整合框架以高层管理团队的动态管理能力为微观基础,以资源整合与重构活动为核心流程,以组织绩效为目标导向,以绩效反馈与组织学习为发展机制。文章强调动态能力的内在关联的演化机制与整体视角,对企业管理者与动态能力研究者有一定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武  王学军  
本文从理论上全面透彻分析了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运用组织智力资本理论将区域智力资本划分为三个要素(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关系资本和区域结构资本),并分别从三个方面逐一分析研究了它们各自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诠释了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依赖关系。通过研究认为,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区域关系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关系,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结构资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因果、共同进化的"互动"因果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龙立  
文章以企业能力理论为依据,从基本概念的界定入手,构建了基于智力资本的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完整理论框架。研究认为:财务核心能力是一般财务能力的提炼和升华,本质上是一种智力资本,为企业形成持续财务优势提供可能;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核心能力这一基本路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秋  
利用企业契约理论框架的分析思路,本文对企业内部契约联结的结构和运行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企业内部这一系列契约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以把这些契约分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两种。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规定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组织结构和权利安排方式,它最终决定企业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状态,会计契约则决定企业剩余的计量方式。企业内部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的耦合与互动构成企业契约的签订与履行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黛  
信任程度与信任半径呈反向变化,而与交易频率呈正向变化。基于业主私人关系的企业间信任和基于产业链关系的企业间信任其信任程度都较高,但前者是在既有的人际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信任半径较短,后者是由于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交易频率较高而产生的,信任半径较长;同行企业之间由于产业链的关系交易频率较高且有行规约束因而信任程度较高,不同行业间的企业则因交易频率较低且无行规约束从而信任程度较低;集群企业既属于同行企业,又比非集群的同行企业更具有地缘和人缘优势,所以比非集群的同行企业间信任程度更高,其信任的成因也更多样化,但集群企业基于本地产业链和地缘人缘关系而形成的信任半径较短,要拓展集群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延长信任半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红卫  
节约交易费用仅仅是企业产生的充分条件 ,只有节约交易费用和核心资本出现并为其他资本所认同两个条件均得到满足 ,现实的企业才会产生。在引入核心资本的分析框架下 ,对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这一争辩已久的命题找到了适当的理论切入点 ,并且和公司治理相结合 ,提出了动态治理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