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1)
- 2023(13620)
- 2022(11403)
- 2021(10172)
- 2020(8848)
- 2019(20126)
- 2018(19615)
- 2017(37656)
- 2016(20869)
- 2015(22982)
- 2014(22772)
- 2013(22846)
- 2012(21071)
- 2011(18800)
- 2010(19016)
- 2009(17895)
- 2008(18108)
- 2007(16533)
- 2006(14389)
- 2005(13060)
- 学科
- 济(92757)
- 经济(92651)
- 业(88459)
- 企(79574)
- 企业(79574)
- 管理(73333)
- 方法(43726)
- 数学(35094)
- 数学方法(34844)
- 财(30905)
- 农(29966)
- 业经(29945)
- 务(22308)
- 财务(22291)
- 财务管理(22256)
- 农业(21366)
- 企业财务(21081)
- 贸(20794)
- 贸易(20791)
- 中国(20352)
- 易(20307)
- 技术(18702)
- 制(17504)
- 学(16517)
- 和(16196)
- 划(15650)
- 策(15082)
- 理论(15057)
- 地方(14961)
- 出(13533)
- 机构
- 学院(310408)
- 大学(306048)
- 济(130189)
- 经济(127825)
- 管理(122276)
- 理学(105785)
- 理学院(104680)
- 管理学(103153)
- 管理学院(102609)
- 研究(100765)
- 中国(77899)
- 农(66010)
- 科学(64713)
- 京(63738)
- 财(59299)
- 所(53103)
- 农业(52959)
- 业大(52690)
- 研究所(48434)
- 江(47946)
- 财经(47685)
- 中心(46222)
- 经(43340)
- 经济学(39576)
- 北京(38991)
- 州(37040)
- 经济学院(36270)
- 院(35547)
- 范(35369)
- 财经大学(35099)
- 基金
- 项目(207131)
- 科学(162790)
- 基金(151624)
- 研究(143922)
- 家(134567)
- 国家(133368)
- 科学基金(114101)
- 社会(92795)
- 社会科(88113)
- 社会科学(88083)
- 省(82783)
- 基金项目(81143)
- 自然(76362)
- 自然科(74654)
- 自然科学(74626)
- 自然科学基金(73378)
- 划(68983)
- 教育(65020)
- 资助(61065)
- 编号(56281)
- 重点(46815)
- 业(46308)
- 创(46069)
- 部(45355)
- 发(44574)
- 成果(43256)
- 创新(42387)
- 科研(40745)
- 计划(39898)
- 国家社会(38609)
- 期刊
- 济(141928)
- 经济(141928)
- 研究(82605)
- 农(60064)
- 中国(56019)
- 学报(54691)
- 财(50116)
- 科学(48781)
- 管理(46587)
- 农业(40799)
- 大学(39854)
- 学学(38323)
- 技术(26662)
- 融(25675)
- 金融(25675)
- 业经(25508)
- 业(24867)
- 财经(24164)
- 经济研究(22457)
- 教育(22369)
- 经(20835)
- 问题(19530)
- 技术经济(18223)
- 贸(17272)
- 版(16082)
- 商业(15541)
- 财会(15042)
- 科技(14794)
- 世界(14657)
- 现代(14565)
共检索到450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岳文 韩剑
当前,以FTA为代表的区域贸易协定正逐渐成为各国开展经济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现实中我国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并不高。为了探寻其中的原因,首先从FTA使用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分析影响企业FTA利用率的理论模型,探讨了企业FTA策略选择背后的作用机制。其次,基于2017年中国—东盟FTA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获取FTA信息的难易程度、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时间等FTA使用成本是影响中国企业FTA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利用FTA出口则有助于企业增加出口量,使其出口产品更具价格优势,并有助于企业加入全球/区域生产网络和产品供应链。最后,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生产型企业,获取FTA信息困难程度的降低、企业申请原产地证书时间的缩短等更有利于提高外贸型企业的FTA利用率;大规模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受FTA使用所得收益的影响较大,而小规模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则对FTA使用成本更为敏感。为了提高企业对FTA的利用率,政府应当扩大对FTA相关政策的宣传,提高企业的认知水平,同时简化各种审批手续,努力缩短原产地证书申请所需时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晓娜
利用微观贸易数据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下降态势;私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的产品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产品质量下降主要来自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快速上升,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变化对低收入国家以及高技术类型产品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本土企业 产品质量 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鹏辉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2008年的数据,采用非参数K-M生存分析法和离散生存模型考察了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出口持续时间中位数仅为4年,出口危险率存在显著的负时间依存性,出口第一年的危险率高达25%,当企业出口4年后,其出口危险率迅速下降。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如生产率、规模、销售份额、金融状况、出口密集度等因素显著影响企业的出口危险率,不同所有制结构企业的出口生存率差异较大,内资企业的出口生存率远低于外资企业。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烈 张富强 黄渝祥
一、外贸出口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国资本被大量引入,国家外汇储备大大增加。虽然从国家宏观角度看,维持外汇平衡将是长期追求的目标,但外贸出口企业已跨过了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阶段。以出口效益为导向,争收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烈 张富强 黄渝祥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国资本被大量引入,国家外汇储备大大增加。虽然从国家宏观角度看,维持外汇平衡将是长期追求的目标,但外贸出口企业已跨过了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阶段。以出口效益为导向,争收创利,实现自身发展成为目前外贸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晓娜
利用微观贸易数据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下降态势;私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的产品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产品质量下降主要来自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快速上升,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变化对低收入国家以及高技术类型产品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本土企业 产品质量 测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薛振翔 成新轩
企业是促进国家间贸易的基本因素,微观企业出口选择将影响宏观经济形势。文章首先构建动态原产地规则限制指数测算体系,测算中国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其次,在Melitz(2003)异质性企业模型框架下分析原产地规则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利用分样本回归和样本切割法对影响机理进行验证。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原产地规则限制性降低了企业向自贸协定伙伴国的出口倾向,原产地规则限制性增加,企业向自贸协定伙伴国出口比重降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原产地规则限制性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并且当原产地规则限制性所增加的成本超出企业通过自贸协定获取的额外利润时,原产地规则限制性对企业生产行为不再有影响。
关键词:
原产地规则 自由贸易区 出口行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毛毅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就投资环境对中国企业所做的问卷调查(BEEPS)数据,使用连续logit模型从实证角度探讨了中国企业的出口方式选择,从而为利用贸易中介间接出口的企业识别提供了来自微观视角的坚实证据。结论表明:生产率、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外资资本比重以及产品质量对企业间接出口方式的影响显著;间接出口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所有制不同而存在差异,生产率、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外资资本比重以及产品质量是民营企业间接出口方式选择的决定因素;而国有企业间接出口方式仅受企业规模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贸易中介 间接出口 直接出口 出口方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海洋 罗洋
笔者采用我国2008年近2万家高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LS和probit两种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出口并没有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劳动比才是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企业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云 唐成伟
出口贸易产生的"干中学"效应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本文利用291家中国高技术企业在2003-2009年的调查数据,从企业规模、研发强度、人力资本水平、所有制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五个方面考察了影响企业出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的异质性因素。研究表明,企业规模的扩大、研发强度的增加以及清晰的产权制度都有利于企业利用出口贸易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以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区分的贸易方式并未对出口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异质性 出口中学 技术进步 高技术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辛大楞 张宗斌 车维汉
本文首次使用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我国1040家服务业企业数据,并综合利用Probit模型及其边际效应和oLS估计等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服务业企业参与到出口行为以及出口密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营时间的增加以及具有国际承认的质量认证可以有效提高服务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密集度。而从企业所在的地区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教育水平、FDi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此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进行敏感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服务贸易 企业 出口概率 出口密集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华 漆雁斌 于伟咏 严玉宝
本文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四川省11家长期猪肉出口企业的调研数据,对猪肉生产的投入要素弹性和出口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短期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有负面影响,但中长期看,可以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企业获得高盈利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由于进出口双方信息不对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多变性和复杂化,出口造成了一定的要素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企业猪肉出口值与上期猪肉出口值、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生猪产量、出口成本、汇率、国内外猪肉价格比、上期贸易壁垒通报数等均呈正相关,与当期贸易壁垒通报数呈负相关;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对猪肉出口的影响强于国内法规标准完善次数,汇率、国内外猪肉价格比对出口影响最大。
关键词:
四川 猪肉出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投入弹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宏 赵恒园
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经济下行,要素成本提高等影响,我国当前外贸下行趋势明显,竞争力优势减弱。在此背景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出口下滑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我国企业在传统成本优势削弱、要素成本价格上涨、出口商品结构的技术含量较低、出口贸易结构不尽合理等因素中,传统成本优势削弱因素居于首位。据此,本文提出了解决出口下滑问题应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为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贸下行 企业成本 出口竞争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小洲 熊娟
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主要有出口国环境因素、战略因素和营销因素,就重庆市企业而言,影响因素依次为出口国的政治经济环境、贸易壁垒、出口国的文化地理因素、产品价格差异战略、分销因素、出口目的、广告促销因素、产品因素、价格因素及促销差异战略。为此,重庆市企业应实施科学的国际营销策略,变被动接订单为主动出击,扩大企业规模,建立战略联盟,充分利用网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
营销因素 环境因素 战略因素 出口绩效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慧 彭羽 孙楚仁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海关鞋产品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考察了贸易中间商在出口中相对盛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看,贸易中间商的经手份额与出口目标国的市场规模、制度环境呈反比,与出口目标国的关税水平以及中国到出口目标国之间的距离呈正比;从省市区层面看,贸易中间商的经手份额与中国各省市区的市场规模呈反比,与各省市区的中介市场发育度呈正比。
关键词:
贸易中间商 出口 相对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