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1)
- 2023(13786)
- 2022(11206)
- 2021(10121)
- 2020(8739)
- 2019(19675)
- 2018(19610)
- 2017(38007)
- 2016(20789)
- 2015(23464)
- 2014(23211)
- 2013(22963)
- 2012(20835)
- 2011(18492)
- 2010(18823)
- 2009(17867)
- 2008(18129)
- 2007(16776)
- 2006(14579)
- 2005(13471)
- 学科
- 济(91579)
- 经济(91479)
- 业(89602)
- 企(81411)
- 企业(81411)
- 管理(75263)
- 方法(39591)
- 业经(31152)
- 数学(30527)
- 数学方法(30279)
- 农(29615)
- 财(29138)
- 中国(24333)
- 务(21633)
- 财务(21601)
- 财务管理(21571)
- 技术(21547)
- 农业(20934)
- 企业财务(20408)
- 制(18753)
- 理论(17445)
- 地方(16922)
- 和(16661)
- 策(15979)
- 划(15669)
- 贸(15637)
- 贸易(15627)
- 易(15140)
- 学(14391)
- 体(14204)
- 机构
- 学院(301106)
- 大学(295389)
- 济(127664)
- 经济(125192)
- 管理(120979)
- 理学(103403)
- 理学院(102397)
- 管理学(100949)
- 管理学院(100388)
- 研究(95381)
- 中国(75489)
- 京(61615)
- 财(59594)
- 科学(56833)
- 农(52126)
- 所(48154)
- 江(47823)
- 财经(46920)
- 中心(44433)
- 业大(43425)
- 研究所(43233)
- 经(42398)
- 农业(41004)
- 北京(38491)
- 经济学(38443)
- 州(37575)
- 范(36258)
- 师范(35908)
- 经济学院(34823)
- 财经大学(34225)
- 基金
- 项目(192397)
- 科学(153301)
- 研究(143856)
- 基金(139044)
- 家(119577)
- 国家(118467)
- 科学基金(103371)
- 社会(92493)
- 社会科(87625)
- 社会科学(87600)
- 省(78160)
- 基金项目(74060)
- 教育(65763)
- 自然(65368)
- 自然科(63904)
- 自然科学(63887)
- 划(63602)
- 自然科学基金(62831)
- 编号(58887)
- 资助(54757)
- 成果(46921)
- 创(45971)
- 重点(43051)
- 发(42641)
- 部(42445)
- 业(42159)
- 创新(42020)
- 课题(40284)
- 国家社会(37966)
- 制(36909)
- 期刊
- 济(146619)
- 经济(146619)
- 研究(87028)
- 中国(60966)
- 财(51045)
- 管理(49846)
- 农(49061)
- 学报(41870)
- 科学(41033)
- 农业(33175)
- 大学(32344)
- 教育(31126)
- 学学(30542)
- 技术(29602)
- 融(28194)
- 金融(28194)
- 业经(26554)
- 财经(24009)
- 经济研究(22911)
- 业(20882)
- 经(20787)
- 问题(19505)
- 技术经济(18572)
- 商业(15528)
- 财会(15199)
- 现代(15188)
- 科技(15064)
- 贸(14895)
- 世界(14102)
- 版(14016)
共检索到453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维 张铁男
创新能力的形成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与外部其他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结合方式。文章基于"布鲁塞尔器"的催化反应原理,阐释了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并具体分析了其外部催化、内部催化与交叉催化机理。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催化机理 布鲁塞尔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国军 杨晨
本文基于能力学派的理论研究框架,结合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践,开展相关研究。从价值链视角,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平台内涵、构成及发展层次;指出基于企业专利平台,从战略、组织、技术三个层次开展创新整合,能够推动企业核心能力的环境元、变革元、管理元、技术元的形成与不断升级。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实现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战略的有机结合,从而获得持久竞争优势。本研究成果对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结论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以专利平台为突破口,制定核心能力培育策略、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理论启发。
关键词:
企业专利平台 创新整合 核心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价宝 刘洪
文章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归纳出四种主要学术观点,并作了简要评述。构建了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逻辑框架,并对机理作了具体分析。结论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以组织学习为源泉,借助组织资源与组织背景的力量,在有效的内外部促进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充分发挥知识积累、知识应用以及知识集成等三大知识变量的关联效应而形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嘉骅 刘洁 范建平
企业内部稳定性是企业管理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针对企业的内部不稳定,主要存在古典治理、现代契约治理和现代文化治理3种调控机制,每一种都有其产生的生态背景、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企业体制、企业文化和契约管理下人性两重性互催化的综合控制角度探讨了企业内部稳定性的动态演变过程,严格证明了不管使用何种治理机制,均不可能解决"严格意义"下企业内部不稳定的问题。当没有监督惩罚治理机制时,只依靠文化治理的企业只能达到亚健康稳态;当存在监督惩罚治理机制,不存在守约者向违约者自逆转化时,企业内部可存在完全健康、亚健康和病态3个稳态,只有当监控人数与被监控人数满足平方比律关系时,企业才可能达到完全稳定;当守约者存在向违约者转化时,企业可能出现只存在一个亚健康稳态或存在一个亚健康稳态和一个病态稳态两种情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戴书春 朱跃钊 陈红喜
科技型企业为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创新能力,这也正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竟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针对我国科技型企业创新产品少、创新能力弱的问题本文结合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探索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形成,提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三阶段,即形成阶段、培育阶段、提升阶段。同时,将协同创新这种开放式模式融入到创新能力的发展阶段里,对我国的科技型企业由点到面进行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和创新路径的解析,并结合相关创新机制提出推动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区域创新 技术创新 协同创新 创新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凯 吴勇 朱卫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创新日趋呈现出开放式创新的特征,有效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受到制度、文化、技术、社会规范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高效的知识流动和有效的合作网络是开放式环境下影响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融合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从知识整合能力和动态学习能力两方面,构建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机理的集成分析框架,系统阐释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如何通过构建高效的知识流动和有效的合作网络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建中 王莉静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设计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生态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医药制造业为例,采用灰色关联法和信息熵法,测算了11个企业技术创新指标与企业生态化水平综合指标的关联度,并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分析了各个指标对企业生态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和不足之处,指出企业应当从加强科技机构的建立、加大生态化技术创新投入、重视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工作等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生态化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玮 王腾 易明
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对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意义重大。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创新所需要的十大关键性资源,企业创新能力的度量主要从企业投入、生产、管理、营销、产出5个方面展开。本文构建了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概念模型中关系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企业间横向、纵向合作,官产学研合作以及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都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企业创新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健 刘容秀
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2462家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和金融渠道获利双重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我国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无论从企业金融资产持有角度还是从企业金融渠道获利角度衡量企业金融化,均发现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融资约束、现金持有在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遮掩效应,现金持有在企业金融渠道获利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遮掩效应,融资约束、盈利能力在企业金融渠道获利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盈利能力在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企业金融化在创新技术依赖程度、企业成长性、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资本结构方面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创新活动 异质性 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任荣 王涛
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文章针对新创企业的能力构建活动进行分析,提出能力构建是企业内的知识活动,它主要是通过个体层次的知识传递和跨层次的知识运转来实现。其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知识活动冲突,为此企业需要利用整合机制来消除冲突才能保障能力构建的顺利进行。整合机制主要有权威、制度和文化三种方式,新创企业应根据自身动态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整合方式以满足现实需要。
关键词:
新创企业 能力构建 知识 冲突 整合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立群
在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企业高层领导人的接班人选拔应该以候选人以往的经营业绩为第一标准。以业绩评英雄,以功劳论成败,应是企业在关系基础上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导向。在关系社会学中,"关系"是指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交往的过程。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有含义是利用个人所拥有的人际资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翠清 杨善林
在分析企业知识资产的构成及其主要特征基础上;从知识创新角度探讨了企业知识资产的形成机理,以及企业主导思维和商业模式对知识资产化的影响;引入了动态知识资产和元资产概念,认为企业知识资产只有成为“载荷”的动态知识资产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知识创新 知识资产 主导思维 商业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邱玉霞 袁方玉 石海瑞
互联网为平台企业的高速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平台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存在激烈的竞争。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中的3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商业模式创新和动态能力协同联动影响竞争优势的组态模型,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竞争优势条件组合展开讨论,并通过案例解释了前因变量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单一因素可决定;商业模式创新和动态能力协同作用以获取互联网平台企业高竞争优势的等效路径共有4种,分别为"双管齐下""市场主导""另辟蹊径"和"聚焦吸收"组态模式;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原因具有非对称性,各影响要素无需同时处于最优状态,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感知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龚一萍
动态能力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黑箱"。本文从理论层面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行探析,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之间以及动态能力子能力与创新模式之间的相互关联,并从"破与立"的视角,指出破除企业的核心刚性与组织惰性、构建学习型组织与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申亚楠 郭春明
从三个维度(要素维、空间维、时间维)和四类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的视角,对嵌入到企业价值网络中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以万华化学为例,对企业自我激发的、持久的、系统化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价值网络 万华化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