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8)
2023(13246)
2022(10882)
2021(10070)
2020(8364)
2019(18894)
2018(18544)
2017(36294)
2016(19297)
2015(21460)
2014(20635)
2013(20506)
2012(18346)
2011(16042)
2010(15973)
2009(15128)
2008(15022)
2007(13529)
2006(11874)
2005(10775)
作者
(50642)
(42565)
(42396)
(39937)
(27220)
(20258)
(19073)
(16347)
(16194)
(15325)
(14383)
(14235)
(13519)
(13355)
(13045)
(12627)
(12563)
(12398)
(12231)
(12135)
(10298)
(10164)
(10136)
(9862)
(9464)
(9448)
(9360)
(9275)
(8242)
(8196)
学科
(89170)
(83828)
经济(83739)
(81411)
企业(81411)
管理(73456)
方法(34527)
业经(30074)
(28229)
(28068)
数学(25998)
数学方法(25813)
中国(21845)
(21820)
财务(21802)
财务管理(21784)
技术(20700)
企业财务(20664)
农业(20434)
(18071)
理论(16196)
地方(15728)
(15112)
(15071)
(14365)
(14047)
贸易(14033)
技术管理(13906)
(13669)
(13507)
机构
学院(267753)
大学(260807)
(116853)
经济(114720)
管理(111839)
理学(95820)
理学院(94892)
管理学(93770)
管理学院(93241)
研究(81151)
中国(67885)
(55717)
(53854)
科学(44515)
财经(43979)
(41495)
(39919)
(39829)
(38445)
中心(38406)
经济学(35421)
业大(34915)
研究所(33967)
北京(33373)
(33092)
财经大学(32376)
商学(32227)
商学院(31912)
经济学院(31905)
(31247)
基金
项目(172504)
科学(140159)
研究(132057)
基金(127276)
(107887)
国家(106852)
科学基金(95775)
社会(87266)
社会科(82835)
社会科学(82816)
(68950)
基金项目(67956)
自然(60065)
教育(59724)
自然科(58821)
自然科学(58808)
自然科学基金(57888)
(55575)
编号(53161)
资助(49705)
(42499)
成果(41409)
创新(38606)
(38350)
(38317)
(37669)
重点(37645)
国家社会(36031)
课题(35820)
(35460)
期刊
(135512)
经济(135512)
研究(80716)
中国(55853)
管理(48204)
(48096)
(37487)
科学(33690)
学报(30706)
(29348)
金融(29348)
教育(25889)
技术(25582)
农业(25464)
大学(25102)
业经(24761)
学学(23723)
财经(22899)
经济研究(20939)
(19914)
问题(17542)
(16576)
技术经济(16150)
现代(14514)
财会(14186)
商业(14150)
(13433)
世界(12885)
科技(12808)
会计(12145)
共检索到409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明亮  
该文以二元劳动力市场为视角,研究了我国转型期的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相应的劳资关系等问题。文章认为: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固化了劳动力资源流向,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过度的劳动力流动,不利于劳工权益的保障,也不利于形成创新所需要的稳定的雇佣关系;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形成双方共赢的利益契合点,实现劳资合作共赢;对于专用型人力资本,劳资双方都有足够的投资积极性,但通用型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动力不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宏中  
该文基于我国外资企业劳资关系外源性、嵌入性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与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演进机理,系统探讨了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演变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状况和特点,并从政府规制和企业两个维度提出了促进外资企业劳资关系和谐稳定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勇  林源源  
“回报效应”是能源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但在国内尚缺乏实证检验。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能源消费数据为样本,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宏观经济层面上,“回报效应”在30—80%波动,而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回报率要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对此进一步分析后本文认为“回报效应”将呈现三种趋势:“回报效应”越来越低;更多地体现为“硬”技术进步方面;更多地体现在生活部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晓红  荣兆梓  张治栋  
本文构建了包括城市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全社会角度的失业率指标,以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作为劳资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考察变量,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特定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第二产业和建筑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工资增长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效应,在建筑业存在比第二产业更显著的揭示了通过提高工资改善劳资关系的经济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英浩  
劳资关系是一种经济、政治关系,又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劳资双方又具有一种逻辑关系,表现为资本优先,劳资平衡,劳方优先三个阶段。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劳资平衡的第二历史阶段。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正处于第一历史阶段即将结束,并开始向第二历史阶段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劳资双方强弱明显,加快了中国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护劳工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正喜  
和谐劳资关系实际上是劳资双方利益分配问题,在一个对立的利益格局中,资方必须要有合理赢利;而劳方则要能体面地工作。在现阶段,资本相对短缺而劳动力无差别大量供给,加剧了劳资力量失衡。要建立和谐劳资关系,政府要确立协调劳资关系的公共管理目标,工会则要积极转换职能,参与劳资关系协调,对企业而言,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发展方向是构建三方机制,确立社会伙伴关系,使劳资关系达到真正的和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雯  孙照吉  
长期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出口,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步被东南亚国家取代。本文旨在研究劳动力成本对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具有显著负效应,但影响程度较小。同时,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由于企业异质性在不同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魏明孔  
恩格斯曾说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运转的轴心,可能有些夸大其辞,但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自工业化以来劳资关系在社会化大生产为基本特征之现代社会的突出地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的背后,有劳资关系重建的贡献。但在这过程中劳资冲突频频,政商产学研界对此问题开出了不少药方,但对西方相对成熟的劳资关系理论与实践经验直接"拿来",可能客观上导致我国劳资关系问题始终难以达到期望。虽然当前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亦名  姜荣萍  
文章通过对广东民营企业的调查发现,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正处于变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结构性劳工短缺与用工成本上升已成趋势。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人实质组织化程度及企业工会的作用仍然有限,工会组建不规范的现象十分突出。但不少企业民营在新型劳资关系的构建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文章对劳资关系如何实现转型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付洁  侯风云  
以纳什合作议价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国的国情构造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双方工资议价模型和政府官员效用函数模型,可以用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里劳、资、政三方共同推进劳资关系由劳资隐性冲突到冲突显性化再到劳资合作的演变机制。模型分析指出,可以通过改变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缓解劳资冲突,最终实现劳、资、政三方互利互惠,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周扬波  
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是指在私有产权单一的情况下私人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具有私有产权单一化、权力的不对等性和利益分配的独占性等特征,对企业的效率和社会的稳定都有重要影响。产权结构、工会协调及政府调节等因素决定了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的发展态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健西  郝辽钢  
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转型期我国劳资关系协调措施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利用SPSS软件分析调研数据,得到转型期我国劳资关系的基本状况。进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诱导产生劳资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协调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孟凡强  吴江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应用Neumark分解和非线性模型的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对城乡劳资关系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占城乡总工资差异的27.11%;不同地区户籍歧视对城乡工资差异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与工资差异相比,户籍歧视对城乡劳动力在社会保险享有率差异与劳动合同签订率差异方面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涛  王永进  李坤望  
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等数据,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地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提高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中国城镇和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且也有助于劳动者子女教育投入的增长,能够促进中国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和提升。另外,其对农村劳动者正式教育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城镇劳动者,而对农村劳动者脱产职业培训的促进作用却显著小于城镇劳动者;在子女教育投入方面,对辅导班教育投入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基本教育投入。上述结论意味着,引导我国出口结构向具有生产率优势的行业转变对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长期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莫旋  阳玉香  刘杰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劳资双方议价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劳资双方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能力不对等,企业拥有强势的议价能力导致职工获得的工资低于"公平"的工资水平,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职工的议价能力越强;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劳动力市场"资强劳弱"的局面并未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会影响劳资双方的议价能力。因此,要提升职工的议价能力,为职工获得公平收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增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