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2)
- 2023(10160)
- 2022(8276)
- 2021(7512)
- 2020(6422)
- 2019(13978)
- 2018(13884)
- 2017(26891)
- 2016(14305)
- 2015(15823)
- 2014(15135)
- 2013(15155)
- 2012(13544)
- 2011(11919)
- 2010(12307)
- 2009(11824)
- 2008(11920)
- 2007(11193)
- 2006(9926)
- 2005(8983)
- 学科
- 业(87140)
- 企(71562)
- 企业(71562)
- 济(63829)
- 经济(63750)
- 管理(57050)
- 农(44644)
- 农业(29826)
- 业经(29804)
- 财(26015)
- 方法(24389)
- 技术(19520)
- 中国(17585)
- 务(17567)
- 财务(17564)
- 财务管理(17551)
- 数学(16770)
- 数学方法(16696)
- 企业财务(16579)
- 制(15252)
- 策(15182)
- 技术管理(13311)
- 划(12908)
- 体(12558)
- 企业经济(12065)
- 理论(11891)
- 经营(11531)
- 收入(11477)
- 和(11210)
- 贸(10401)
- 机构
- 学院(206529)
- 大学(194277)
- 济(94614)
- 经济(93145)
- 管理(89897)
- 理学(77438)
- 理学院(76877)
- 管理学(76193)
- 管理学院(75814)
- 研究(59912)
- 中国(50777)
- 农(45466)
- 财(42415)
- 京(38706)
- 农业(33976)
- 江(33267)
- 财经(33013)
- 科学(32130)
- 业大(32067)
- 经(29939)
- 中心(28856)
- 所(28439)
- 经济学(27367)
- 经济管理(27227)
- 州(25457)
- 商学(25243)
- 研究所(25085)
- 商学院(25042)
- 经济学院(24825)
- 财经大学(23575)
- 基金
- 项目(131414)
- 科学(107327)
- 研究(103322)
- 基金(96666)
- 家(81191)
- 国家(80226)
- 科学基金(72365)
- 社会(70192)
- 社会科(66252)
- 社会科学(66234)
- 省(54920)
- 基金项目(51947)
- 教育(44780)
- 自然(43299)
- 编号(42702)
- 自然科(42401)
- 自然科学(42393)
- 划(42052)
- 自然科学基金(41755)
- 资助(36364)
- 业(35052)
- 创(34910)
- 成果(32244)
- 创新(31383)
- 发(29908)
- 制(29420)
- 部(29331)
- 国家社会(29065)
- 重点(28121)
- 课题(27622)
- 期刊
- 济(116051)
- 经济(116051)
- 研究(58624)
- 农(50502)
- 中国(44225)
- 管理(37267)
- 财(36036)
- 农业(33803)
- 业经(27091)
- 科学(26481)
- 学报(22942)
- 融(21575)
- 金融(21575)
- 技术(20740)
- 大学(19927)
- 学学(19301)
- 业(18021)
- 教育(16811)
- 财经(16605)
- 经济研究(16266)
- 问题(15330)
- 经(14489)
- 技术经济(14198)
- 农村(13878)
- 村(13878)
- 农业经济(13665)
- 世界(12209)
- 商业(11402)
- 科技(11330)
- 现代(11265)
共检索到315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管永昊 吴佳敏 贺伊琦
本文以研究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工业企业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基于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了不同工业企业创新类型与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工业企业创新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工艺创新对农村劳动力扩张效应大于劳动力替代效应,因此,能够通过非农就业间接影响农民收入;产品创新对农村劳动力替代效应大于劳动力扩张效应,虽也能促进农民增收,但并不是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实现的。考虑地区异质性,东部经济相对发达,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均能通过增加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在中西部地区,工艺创新能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但产品创新既不能增加非农就业,也不能显著促进农民增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杜吟棠
我国农业的“四低一高”,即农业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面临的交易成本高,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农产品加工程度,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政府应当加大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力度。
关键词:
农民收入 产业化经营 组织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志太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出路是供给创新 ,即是在财政支持下 ,发展农村教育 ,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减免农业税 ,建立政策性保险公司 ,发放贴息信贷 ,引导农民进行投资 ;实施产品创新和农业组织创新。
关键词:
财政支持 供给创新 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可得性通过影响非农就业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金融可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在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之后,金融可得性每提高1%,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将提升1.74%;同时,一个地区的金融可得性对当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金融可得性提高带来的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即金融可得性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考察金融可得性对不同财富水平农村家庭影响的异质性发现,金融可得性通过非农就业渠道的增收效应在财富较少的农村家庭中更加明显。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非农就业 农村家庭 农民收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福鑫 赵玲 赵海荣
乡村非农就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准确把握青海省乡村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2013—2020年青海省43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了青海省乡村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青海省乡村非农就业率及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乡村非农就业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就业居民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能够提高农民收入,而农业发展水平则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可得性通过影响非农就业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金融可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在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之后,金融可得性每提高1%,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将提升1.74%;同时,一个地区的金融可得性对当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金融可得性提高带来的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即金融可得性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考察金融可得性对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非农就业 农村家庭 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何军
本文详尽分析了农民务农收入变化规律并评价了主要农业政策的可能影响,通过计算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转移出大量农业劳动力,进而认为在公共政策层面上提高农民务农劳动收入的关键是扩大和统一劳动力市场,最终目标是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为此,政府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逐步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增加对农村教育支出的比重,加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民抓住和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现实可能性。
关键词:
要素报酬 农民收入 非农就业 劳动力市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苏晓艳 范兆斌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扭曲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的性质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农民收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育滨 张岳恒 张日新 罗建阳
蕉岭县农业局围绕“三农”问题,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机制,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方法、机制,创新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和推广体系,使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高效率;坚持“四个创新”,稳定和壮大农民技术队伍;增强农村科技力量,提高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 培训 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根荣 慈宇
本文梳理了国内农产品流通创新研究的理论文献,测算了2002-2012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创新指数,应用Tobit模型对农产品流通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农产品流通创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流通创新 农民增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根荣 慈宇
本文梳理了国内农产品流通创新研究的理论文献,测算了2002-2012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创新指数,应用Tobit模型对农产品流通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农产品流通创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流通创新 农民增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宇鹏 赵慧峰
文章基于"数据-行为-绩效"理论研究范式,运用坝上地区5个县6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各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促进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旅游业相关的3种产业化模式,从业面积纯收益与人均纯收益都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化模式。回归结果显示:农户家庭特征变量中只有农户财产对农户增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农户资源禀赋变量中各变量对农户增收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除了传统种养业产业化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不够显著外,坝上地区的其它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模式,尤其是生态种养业产业化模式与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兼业产业化模式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机制创新 农民增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纯阳 吴小娟
从农民类型、农民的非农就业趋势以及农业后继者培养三个维度入手,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伴随着各国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显著改变,农民的类型也表现出逐渐向多元化衍生的趋势;农民不断地向非农就业转移是工业化进程中各国的共同经验,但因国情差别,不同国家农民非农就业的趋势性特征也表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农业劳动者中年轻人不断减少而中老年人比例不断提高的现象在各国都比较普遍,如何培养农业后继者队伍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当前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关键词:
农民类型 非农就业 农业后继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国民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影响,持续增收有机遇,但也有压力和挑战。要抓住农民增收的新机遇,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