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9)
- 2023(9895)
- 2022(7954)
- 2021(7192)
- 2020(6028)
- 2019(13064)
- 2018(12737)
- 2017(24678)
- 2016(12746)
- 2015(14035)
- 2014(13308)
- 2013(13304)
- 2012(11930)
- 2011(10333)
- 2010(10633)
- 2009(10133)
- 2008(10428)
- 2007(9664)
- 2006(8477)
- 2005(7790)
- 学科
- 业(78041)
- 企(74925)
- 企业(74925)
- 济(64243)
- 经济(64183)
- 管理(58593)
- 业经(29224)
- 方法(24422)
- 财(21615)
- 农(20788)
- 技术(20742)
- 务(17824)
- 财务(17821)
- 财务管理(17812)
- 企业财务(16842)
- 数学(16076)
- 数学方法(16000)
- 农业(15654)
- 中国(14696)
- 技术管理(13689)
- 策(13399)
- 划(13177)
- 制(13009)
- 理论(12849)
- 产业(12836)
- 企业经济(12717)
- 和(12464)
- 地方(12363)
- 经营(11747)
- 体(10907)
- 机构
- 学院(187919)
- 大学(178451)
- 济(86908)
- 经济(85647)
- 管理(83187)
- 理学(71359)
- 理学院(70816)
- 管理学(70257)
- 管理学院(69887)
- 研究(54017)
- 中国(44442)
- 财(39021)
- 京(35917)
- 财经(30702)
- 江(29617)
- 科学(28755)
- 经(27688)
- 农(26639)
- 经济学(25619)
- 所(25047)
- 商学(24964)
- 商学院(24750)
- 中心(24584)
- 业大(23659)
- 经济学院(23167)
- 州(23129)
- 经济管理(23003)
- 财经大学(22236)
- 研究所(22112)
- 北京(22091)
- 基金
- 项目(119487)
- 科学(98347)
- 研究(93001)
- 基金(87884)
- 家(73467)
- 国家(72737)
- 科学基金(66559)
- 社会(63277)
- 社会科(60354)
- 社会科学(60344)
- 省(50009)
- 基金项目(46760)
- 教育(40081)
- 自然(40025)
- 自然科(39197)
- 自然科学(39191)
- 自然科学基金(38633)
- 划(38354)
- 编号(36461)
- 资助(33184)
- 创(32992)
- 业(32635)
- 创新(29572)
- 发(27958)
- 成果(27097)
- 国家社会(26518)
- 重点(26057)
- 制(25945)
- 部(25640)
- 课题(24562)
- 期刊
- 济(102486)
- 经济(102486)
- 研究(54869)
- 管理(39420)
- 中国(36389)
- 财(34517)
- 农(26415)
- 科学(22256)
- 业经(20597)
- 技术(20194)
- 农业(18508)
- 学报(18263)
- 融(16678)
- 金融(16678)
- 经济研究(16003)
- 财经(15970)
- 大学(15754)
- 学学(15205)
- 教育(14574)
- 经(14129)
- 技术经济(13905)
- 问题(13118)
- 业(12923)
- 商业(11552)
- 现代(11416)
- 科技(11144)
- 财会(10730)
- 经济管理(10054)
- 贸(9849)
- 世界(9821)
共检索到283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永福 张立婷
为探讨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是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共同发生作用的,基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在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对产业集聚激励企业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仅存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会削弱产业集聚的创新推动效果。在考虑行业与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效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提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市场竞争 企业创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宇
学术界对于企业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技术创新层面上,无论是单纯技术推动的自主创新还是需求推动的自主创新都有其自身不足。创新资产和增值性资本是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取创新自主性的必要条件。持续竞争战略导向下的企业自主创新是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企业需要的是系统创新能力,不仅要考虑到内部条件、外部市场,还要整体考虑到竞争对手的竞争态势。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创新收益 品牌管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学升
快速推进的产业集聚不仅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也在形塑着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格局,而作为中国式分权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影响技术创新的效应也愈发凸显。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税收竞争以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00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中介效应与门限效应分析,旨在以税收竞争为视角分析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与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通过减弱税收竞争水平,进而促进了技术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产业集聚程度以及税收竞争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非线性效应。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税收竞争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戈锦文 孟庆峰 李真
考虑企业间的复杂交互网络以及竞合行为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算法及计算实验方法构建产业创新集聚的演化模型,研究企业竞合半径以及网络度对产业创新集聚的影响,旨在为促进产业创新集聚的形成与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突破瓶颈的关键要素;较大的竞合半径会对产业创新集聚的规模以及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程度产生正向影响,而对行业内市场集中度的最大值产生负向影响;提高网络合作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的发展速度以及空间集聚的速度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继国
主流企业理论是企业的合约理论 ,而合约的“不完全性”又是其逻辑前提。例如 :委托代理理论、股东至上论、剩余控制权的“独享”或“分享”论等都离不开合约的“不完全性”命题。但是 ,这些理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研究发现 ,矛盾根源于“不完全合约”理论自身存在逻辑上的“悖论”。进一步分析发现 ,合约理论的“悖论”又根源于企业产权理论中的“两权分离”说。本文提出“资本分裂”说 ,以解决“两权分离”导致的矛盾。“资本分裂”说要求对企业的本质及其相关企业理论做重新解释 ,进行企业理论创新。
关键词:
企业合约理论 两权分离 资本分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诸葛凯 袁勇志 张勇 张羽佳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趋势下,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在疫情背景下企业实现效能增长和创新升级的关键手段。本文在厘清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数字环境供给生态、数字有机创新生态和数字集成发展生态为一级维度的企业数字创新生态指标体系,选取我国2015~2020年企业宏观层面的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数字化创新生态的整体测度良好,演化态势相对明显,企业数字化建设成果卓著;数字政策空间被相对压缩,效应发挥还有待进一步精准化、结构化;投资配比结构和数字配套基建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优化趋势,生态建设逐步完善。并基于以上结论,探讨了政策视角下不同指标维度的企业数字化创新逻辑路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杰
美国在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体系的创新链中拥有"绝对性"博弈占优地位,这是决定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中"不对称"博弈特征的核心因素。而中国在创新链的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环节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中"对称性"博弈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的焦点,愈发聚焦于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关系和功能边界的认知和博弈、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和独特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核心目标应该是谋求"共生互赢"策略,特别是要正确把握和谋划中美科技创新之间的特殊竞争关系和共生关系逻辑。
关键词:
科技创新战略 竞争 博弈策略 共生逻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休宁 戴振
建立在合作创新基础上的创新优势是产业集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合作创新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有利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获取隐形知识和分担创新风险。集聚中的企业合作关系主要包括水平合作垂直合作,这两种关系都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产业集聚的制度环境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合作创新 竞争优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道侠 胡彬
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效应及金融发展对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度越高,企业低端技术创新选择的概率越大,企业的"创新惰性"则越强。分析其中的原因,制造业产业集聚对"政策租"的过度依赖延缓了其对创新压力的感知,致使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倾向于低端化。另外,金融发展作为联结政府行为和市场选择的宏观制度变量,对产业集聚与企业的"创新惰性"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因为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影响,它导致了产业集聚更加追求短期利益,造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梅 金照林
基于顾客价值创新营造的是一种基于逻辑的竞争优势,它是对传统竞争对抗性战略逻辑的一大突破。本文通过对传统逻辑与价值创新逻辑的比较,探讨了动态竞争环境下顾客价值创新逻辑的构建以及战略实施,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价值创新 战略逻辑 价值曲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永生
人才集聚是人才集中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实现了人才动态配置、组合、再配置、再组合,达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人才高地,产生人才集聚效应。企业集聚人才须防止人才流失和避免人才集聚陷阱。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收入因素、精神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以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个人主导型模式实现企业人才集聚,并强化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开发、人才流失的防范、引进和激励人才。人才集聚的创新,包括采取以个人主导型为主的复合型人才集聚模式、立足本地人才和防止人才浪费。
关键词:
人才集聚 人才流失 人才浪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琳 郭彤梅
本文选取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产业竞争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质量。对其中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越高产业竞争程度会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进而带来了更高的创新专利产出,整体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从企业现金充裕度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当企业现金水平更充裕时,产业竞争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的科技创新决策会受到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经营效率的影响,在产业竞争主要对企业创新产生激励作用,能够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
关键词:
产业竞争 科技创新 现金持有 研发投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永波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培育和提高核心能力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和途径。企业创新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有着深刻和积极的作用,但从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实践运作来看,分散、盲目、零乱的企业创新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只有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进行创新,才能使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创新的“火车头”作用发挥得相得益彰。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企业创新 企业创新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民春 袁瀚坤
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是现阶段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国内国际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开放水平仍较低,特别是在生产性服务部门如金融、通信和法律等领域更为明显。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经历了初步形成、竞争力初显、加速提升和不断强大四个发展阶段,但仍存在生产率低、盈利能力弱和品牌价值不强的问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服务业对外开放通过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整合优势资源和优化产品质量四条路径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因此,文章提出把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作为主攻方向,以国际国内双循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树立"中国制造"品牌价值,根据不同服务部门渐进开放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学宝
目前学术界之所以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发生如此多的分歧,是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阐述有不尽完善之处。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以及后来学者们对核心竞争力概念的阐述,都停留在某一具体层面(行业),抽象概括不足,缺乏对商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照,因而缺少广泛的解释力。笔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逻辑路线是:认识水平—研判公众的价值观念—互动模式—核心竞争力。经营企业其实就是经营一个领先市场的互动模式。文章提出了中国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