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1)
- 2023(9710)
- 2022(7933)
- 2021(7153)
- 2020(6008)
- 2019(13310)
- 2018(13162)
- 2017(25679)
- 2016(13364)
- 2015(14622)
- 2014(13923)
- 2013(13916)
- 2012(12759)
- 2011(10891)
- 2010(11278)
- 2009(10746)
- 2008(10761)
- 2007(9978)
- 2006(8728)
- 2005(8215)
- 学科
- 业(77490)
- 企(72935)
- 企业(72935)
- 济(65914)
- 经济(65842)
- 管理(58907)
- 方法(27616)
- 业经(26768)
- 财(24963)
- 农(22082)
- 数学(19869)
- 数学方法(19782)
- 技术(19555)
- 务(18305)
- 财务(18301)
- 财务管理(18286)
- 企业财务(17266)
- 农业(16713)
- 中国(15472)
- 贸(15008)
- 贸易(14997)
- 易(14690)
- 策(13651)
- 技术管理(13628)
- 制(13273)
- 划(12872)
- 理论(12226)
- 出(12157)
- 企业经济(12116)
- 和(11835)
- 机构
- 学院(189996)
- 大学(182617)
- 济(90668)
- 经济(89389)
- 管理(82431)
- 理学(70511)
- 理学院(69976)
- 管理学(69412)
- 管理学院(69056)
- 研究(55673)
- 中国(47174)
- 财(43071)
- 京(36858)
- 财经(33292)
- 江(30325)
- 经(30276)
- 科学(29031)
- 农(28115)
- 经济学(27766)
- 所(26121)
- 中心(25770)
- 经济学院(25269)
- 商学(25176)
- 商学院(24975)
- 财经大学(24305)
- 业大(23742)
- 州(23291)
- 经济管理(22957)
- 研究所(22870)
- 北京(22699)
- 基金
- 项目(119502)
- 科学(98158)
- 研究(92318)
- 基金(89208)
- 家(74957)
- 国家(74221)
- 科学基金(67372)
- 社会(63364)
- 社会科(60381)
- 社会科学(60370)
- 省(48645)
- 基金项目(47178)
- 自然(40776)
- 教育(40482)
- 自然科(39967)
- 自然科学(39961)
- 自然科学基金(39392)
- 划(37732)
- 编号(35550)
- 资助(34741)
- 创(32694)
- 业(32327)
- 创新(29354)
- 发(27032)
- 国家社会(26929)
- 成果(26922)
- 部(26720)
- 重点(26133)
- 制(26063)
- 人文(24492)
- 期刊
- 济(104632)
- 经济(104632)
- 研究(58831)
- 中国(39051)
- 管理(38792)
- 财(38334)
- 农(27210)
- 科学(22310)
- 技术(19834)
- 学报(19506)
- 业经(19370)
- 农业(18870)
- 融(18633)
- 金融(18633)
- 财经(17368)
- 经济研究(17270)
- 大学(16692)
- 学学(15954)
- 教育(15222)
- 经(15173)
- 技术经济(13957)
- 问题(13488)
- 业(13174)
- 贸(12657)
- 财会(11255)
- 现代(10810)
- 商业(10799)
- 世界(10771)
- 科技(10386)
- 国际(10313)
共检索到296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良峰 邱斌 吴飞飞
根据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一国出口的增长可以分解为扩展的贸易边际和集约的贸易边际。本文在贸易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因素探讨了企业创新与出口边际增长的联系机制,然后采用2001-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研究表明,创新投入和新产品研发对出口扩展边际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却抑制了集约边际的增加。创新与生产率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出口扩展边际,但不利于集约边际的增长。由于扩展边际的增加有助于减小国际市场波动的风险,因此创新可以优化中国企业的出口结构。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制造业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梦月 强国令
本文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6年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专利数据,考察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营改增政策显著抑制了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且对非国有企业和低技术水平企业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虽然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有抑制效果,但是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非国有企业绩效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研究表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促使制造业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来提高绩效,但由于不同类型企业选择的升级路径不同,企业自主创新意愿影响也不同,营改增政策对整体制造业企业创新激励作用并不明显。
关键词:
营改增 企业创新 企业绩效 专业化分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柳学信 孔晓旭 刘春青 王琪
利用2007—2015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研究高额的政府补助是否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并将企业研发支出作为中间变量分析这种影响的作用路径。在控制企业规模和企业科研人员数量之后,政府财政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的正面激励作用是显著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补助对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具有激励作用,但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具有"挤出"作用。企业研发支出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其中研发支出与发明专利的数量负相关,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数量正相关。
关键词:
政府补助 研发支出 创新绩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礼卿 孙俊新
本文采用2004—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的数据,通过扩展Olley和Pakes(1996)的模型,修正了以往分析中普遍存在的选择性偏差;运用出口产出比来测算企业的出口,结果发现出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实证研究显示,出口企业有着比非出口企业更高的生产率,但这种生产率优势一般在出口企业进入市场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不是因为进入市场之后出口企业显著提高了生产率。我们认为,出口效应不显著的原因除了中国的市场体系不完善外,可能更在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
关键词:
出口 生产率 异质性 选择性偏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基于企业产品创新的视角,综合运用生存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技术创新对出口增长集约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工业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和出口绩效都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将工业企业划分为高新技术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后发现,专利对非高新企业出口持续时间有正而显著的影响,而新产品产值则对高新企业出口持续时间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专利对高新企业和非高新企业出口绩效都有正向的影响,而新产品产值仅对非高新企业出口绩效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最后实证检验了分地区和分所有制类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对出口持续时间和出口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出口持续时间 出口绩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敏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倍差法的Kernel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能在出口后的1年或2年内将显著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此后该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未能促进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出口活动的"干中学"效应与出口加工贸易度和技术水平均密切相关,而通过出口贸易而产生的"扩张陷阱"只存在于出口加工贸易度高的(中)低技术行业以及金属制品业中。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贤杰 陶锋
基于中国地级市以及所隶属省份的2008-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和企业发明专利质量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市与省间加码)对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发明专利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面临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市与省间加码促进企业发明专利质量的作用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在于,市与省间加码通过促使政府加大对企业的补助来提升企业发明专利质量。据此,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本文利用2004~2009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全面系统地评估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OFDI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OFDI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并逐年递增;我们依据三种标准对OFDI进行分类,发现不同类型OFDI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还特别关注了OFDI对企业创新持续期的影响,发现OFDI在总体上显著延长了企业创新的持续期,但不同类型OFDI对企业创新持续期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企业OFDI的成效提供了一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昕炜 陈丰龙
一国的驻外使领馆与该国的出口贸易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一个有趣的学术话题,也与现实密切关联,国外有类似研究,但国内文献却鲜有提及。本文通过对中国及其152个出口目的国1995—2011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整体而言,驻外使领馆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驻外使领馆是出口增长的催化剂这一理论假说是成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驻外使领馆对中国出口的相关性影响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关性影响要强于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关性影响,从时间上看,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在2001年之前也不如2001年之后。
关键词:
使领馆 贸易促进 出口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朱淑文
本文首先把企业层面的出口增长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其次,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集约边际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小;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扩展边际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小。最后,本文提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出口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蒋楠 郑晨
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的创新指数排名已由第17位跃至第14位,但是从构成创新指数的指标来看,政府工作的有效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霞 刘阳
本文以2018—2020年新三板、科创板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双重差分法检验创新券是否对中小企业竞争力具有提升效果,同时还检验了创新券的滞后效应。另外,本文加入企业创新绩效作为中介变量,检验了“创新券—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券对于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滞后一年创新券对于企业竞争力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券对于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且创新券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绩效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基于分析结果本文为政府使用创新券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券 企业竞争力 创新绩效 中小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许家云 毛其淋
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数据,文章深入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工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出口决策、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和出口额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从标准化系数来看,其对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和出口额的影响相对较大,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集约边际上,并且在集约边际内部,企业主要通过调整出口数量来应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其出口的冲击;(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规模、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青 高基乔
本文选择2000-2019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数据,分析了双层股权制度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在理论上,一方面,由于创始人掌握了高投票权股票,双层股权结构可能加剧壕堑效应,阻碍企业创新;另一方面,双层股权结构可以缓解管理层面临的市场压力,减少管理层的短视行为,促进企业创新。实证结果显示:整体上,双层股权制度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但这种促进作用随着高投票权倍数的增加呈现倒U型关系。在异质性分析中,本文发现双层股权结构对于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高科技行业、融资约束相对严重和外部关注度相对较高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为我国股票市场上特别表决权的试点和进一步开放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双层股权结构 研发投入 专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翔 黄建忠 蒙英华
本文在考虑以环境成本和贪腐成本为代表的非期望产出情况下,核算了中国省级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结合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从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出口市场和出口价格4个维度研究了政府治理对中国企业出口边际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治理虽然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集约边际,却也显著抑制了企业出口扩展边际,政府治理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带动更多体现在"量"而非"质"上;这一结论在考虑企业资本密集度、所有制属性和贸易方式后呈现出显著的差别化特征;政府治理能力和企业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纳入政企间的交互影响后,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并不存在。
关键词:
政府治理 企业出口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