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25)
2023(18037)
2022(15395)
2021(14247)
2020(12166)
2019(27334)
2018(27034)
2017(52088)
2016(28504)
2015(31658)
2014(30874)
2013(30556)
2012(27783)
2011(24927)
2010(24842)
2009(23361)
2008(23293)
2007(20728)
2006(18304)
2005(16361)
作者
(82719)
(68811)
(68544)
(64830)
(43724)
(33007)
(30766)
(26806)
(26050)
(24548)
(23415)
(23205)
(21954)
(21903)
(21295)
(20884)
(20544)
(20487)
(19694)
(19688)
(17278)
(16826)
(16653)
(15752)
(15429)
(15385)
(15319)
(15230)
(13767)
(13559)
学科
(112194)
经济(112027)
(104118)
管理(97359)
(93329)
企业(93329)
方法(49382)
数学(39303)
数学方法(38902)
(36612)
(34806)
业经(34758)
中国(28575)
(26481)
(25584)
财务(25516)
财务管理(25483)
企业财务(24183)
农业(24106)
技术(23247)
(21961)
理论(21017)
地方(20316)
(20111)
贸易(20098)
(20050)
(19516)
(19249)
(19017)
(18065)
机构
学院(402975)
大学(400988)
管理(161710)
(160763)
经济(157422)
理学(139373)
理学院(137883)
管理学(135742)
管理学院(135011)
研究(131618)
中国(100665)
(85467)
科学(82157)
(77023)
(72715)
(66283)
业大(63580)
财经(60725)
(60576)
研究所(60044)
中心(59452)
农业(57295)
(55207)
北京(53480)
(48903)
师范(48332)
(48149)
(47578)
经济学(47526)
财经大学(44900)
基金
项目(272197)
科学(213886)
基金(197472)
研究(196880)
(173119)
国家(171609)
科学基金(147672)
社会(124515)
社会科(118007)
社会科学(117977)
(107719)
基金项目(105221)
自然(96982)
自然科(94717)
自然科学(94689)
自然科学基金(93054)
(89658)
教育(88996)
资助(80135)
编号(79148)
成果(63254)
重点(60656)
(60448)
(59056)
(57595)
创新(55830)
课题(54237)
(52201)
(51899)
科研(51835)
期刊
(180778)
经济(180778)
研究(117213)
中国(78817)
(67241)
学报(66565)
管理(64071)
(62525)
科学(60028)
大学(50311)
学学(47822)
农业(45816)
教育(40856)
(35775)
金融(35775)
技术(34863)
业经(31612)
财经(30290)
经济研究(27983)
(26154)
(25939)
问题(23382)
科技(21184)
技术经济(20945)
(19832)
现代(19341)
理论(18599)
商业(18513)
财会(17988)
图书(17501)
共检索到595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后建  张剑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以2012年世界银行提供的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营商环境质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就企业创新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战略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因此可将企业创新视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不仅以产品差异化为目的的产品创新有助于提高产能利用率,而且以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的大部分工艺创新也能有效地提高产能利用率。此外,还揭示了企业创新影响产能利用率的调节机制,即政府管制弱化了企业创新所发挥的去产能效应,而法治水平则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后建  张剑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以2012年世界银行提供的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营商环境质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就企业创新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战略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因此可将企业创新视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不仅以产品差异化为目的的产品创新有助于提高产能利用率,而且以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的大部分工艺创新也能有效地提高产能利用率。此外,还揭示了企业创新影响产能利用率的调节机制,即政府管制弱化了企业创新所发挥的去产能效应,而法治水平则强化了企业创新的去产能效应。进一步地,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的去产能效应在不同规模和不同产能利用率的企业中表现出差异性,对于大中型企业和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而言,企业创新所发挥的去产能效应会更加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建勇  江秋丽  
在"去产能"居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的背景下,从理论上分析了海外并购、技术创新与企业产能过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微观企业层面对技术创新在海外并购与产能过剩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并购能够有效缓解企业产能过剩;海外并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创新在海外并购缓解企业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夏晓华  史宇鹏  尹志锋  
创新发展与产能过剩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核心议题,二者的关联性分析将为破解当前产能过剩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基于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创新在消除过剩产能中的作用。将创新进一步细分为产品与服务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及营销创新,发现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消除过剩产能的有效工具。进一步,目前阶段加强管理创新与营销创新将有利于持续、稳定地消除过剩产能,其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研究同时表明,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具有产能过剩更严重、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双重特征,且这一双重特征主要表现在非完全政府持股的国有企业群体中。基于创新在消除过剩产能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本文提出,改善体制机制、促进国有企业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颜敏  白栖凡  
目前,关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挤出”效应的研究结论很普遍。文章认为实体企业金融化是企业懈怠于创新的后果,而不是动因,并以产能过剩为中介。以2007—2019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产能过剩中介效应分析模型,研究发现:企业创新缺乏导致实体企业金融化;产能过剩在企业创新缺乏导致实体企业金融化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发现主营业绩通过产能过剩对企业金融化的反向调节作用,产能过剩企业在主营业绩较低时会更显著地进行企业金融化。因此,实体企业应加强创新投资,改变供给结构失衡状态,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产业升级,进而提高主营业绩,逐步从根本上去除金融化现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袁玲  王涛  温湖炜  
本文利用2010~201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基于固定效应及泊松模型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考察了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产能过剩行业的商业信用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这一效应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实现。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是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受限于银行信贷与其他融资的可得性,转而寻求商业信用作为替代性融资方案。基于企业创新质量的纵深检验发现,商业信用主要促进产能过剩企业的实用型和外观专利型创新,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亟需通过策略性创新获得规制政策支持和消除信贷市场歧视。本文验证了商业信用的替代性融资假说,也为我国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及其效果评价提供政策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野  陈梁  刘满凤  
文章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进行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两条路径有效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传统行业和瓶颈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但对新兴行业的影响不显著;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内向型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非国有企业和外向型节点城市内企业产能利用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飞  薛斌  
基于我国2015-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如何影响信用风险。结果表明:两者显著相关,其中创新投入与信用风险U型相关,创新产出和效率与信用风险负相关。中介机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不仅直接影响信用风险;同时通过企业绩效和资本结构作为中介,间接影响信用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涌   王坤   张影   谢磊  
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短期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抑制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高管股权激励和政府补助均对金融科技的创新投资驱动效应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金融科技对于创新投资的驱动效应更显著。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振刚   户安涛   叶宝升  
本文基于数字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以446家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制造企业数字创新的内在机制及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绩效影响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数字创新应聚焦流程数字化、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数字化三个关键环节,其中流程数字化能够促进产品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对服务数字化有积极推动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流程数字化和产品智能化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水平,流程数字化、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数字化均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提升;同时研究还发现,数字化投入持续性越强,越能增强产品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也能强化流程数字化、产品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对财务绩效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制造企业数字创新实施的过程机制,细化了当前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笼统研究,深化和拓展了数字创新扩散理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振刚   户安涛   叶宝升  
本文基于数字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以446家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制造企业数字创新的内在机制及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绩效影响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数字创新应聚焦流程数字化、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数字化三个关键环节,其中流程数字化能够促进产品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对服务数字化有积极推动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流程数字化和产品智能化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水平,流程数字化、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数字化均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提升;同时研究还发现,数字化投入持续性越强,越能增强产品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也能强化流程数字化、产品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对财务绩效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制造企业数字创新实施的过程机制,细化了当前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笼统研究,深化和拓展了数字创新扩散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璞  尹小平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都会带来国民经济的生产危机。文章以汽车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以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政府科技补贴对产能过剩的改善作用,并分析企业研发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中介作用明显;汽车产业因其异质性而使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淑秀  
出现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行业,由于特征不同,其产能过剩程度是存在行业差异的,采取"一刀切"的治理措施极有可能对行业发展造成破坏。行业特征因素对行业产能过剩并不仅是独立的,还可能通过对其它影响因素产生调节作用来影响行业产能过剩发生率。本文采用交互项法,对竞争强度、投资比重和创新投入三个行业特征因素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考察了行业特征对"其它因素影响产能过剩发生率"这一关系的作用方向和显著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淑秀  
出现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行业,由于特征不同,其产能过剩程度是存在行业差异的,采取"一刀切"的治理措施极有可能对行业发展造成破坏。行业特征因素对行业产能过剩并不仅是独立的,还可能通过对其它影响因素产生调节作用来影响行业产能过剩发生率。本文采用交互项法,对竞争强度、投资比重和创新投入三个行业特征因素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考察了行业特征对"其它因素影响产能过剩发生率"这一关系的作用方向和显著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海华  王双龙  
探讨了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企业宽裕资源对政府正式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非正式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效应。此外,组织知识惯性对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