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14)
2023(16912)
2022(14503)
2021(13346)
2020(11334)
2019(25739)
2018(25492)
2017(49675)
2016(26661)
2015(29690)
2014(28759)
2013(28670)
2012(26078)
2011(23283)
2010(23091)
2009(21588)
2008(21394)
2007(18841)
2006(16600)
2005(14659)
作者
(74407)
(61856)
(61572)
(58393)
(39537)
(29491)
(27866)
(24081)
(23409)
(22169)
(21114)
(20876)
(19580)
(19545)
(18995)
(18882)
(18448)
(18067)
(17679)
(17672)
(15197)
(15151)
(15031)
(14155)
(13802)
(13759)
(13638)
(13591)
(12305)
(12221)
学科
(114719)
经济(114589)
(101646)
管理(92227)
(91815)
企业(91815)
方法(54375)
数学(44374)
数学方法(43964)
(35008)
业经(34001)
(32880)
中国(27938)
(25324)
财务(25265)
财务管理(25232)
企业财务(23978)
农业(23164)
技术(23100)
(21740)
地方(21121)
理论(20725)
(19654)
(19642)
贸易(19630)
(19374)
(18970)
(18517)
(17507)
(16350)
机构
学院(377827)
大学(375601)
管理(157456)
(157293)
经济(154253)
理学(136585)
理学院(135221)
管理学(133276)
管理学院(132592)
研究(118132)
中国(91117)
(78760)
(73452)
科学(70641)
财经(59173)
(58876)
(57483)
(55111)
业大(54500)
(54007)
中心(53648)
研究所(51959)
北京(49192)
经济学(47592)
农业(46096)
(45962)
师范(45591)
(44525)
财经大学(44056)
经济学院(43226)
基金
项目(255921)
科学(204204)
研究(189851)
基金(188174)
(161956)
国家(160552)
科学基金(140902)
社会(122752)
社会科(116525)
社会科学(116496)
(100091)
基金项目(99918)
自然(90621)
自然科(88596)
自然科学(88574)
自然科学基金(87092)
教育(86345)
(82519)
资助(76894)
编号(76288)
成果(60415)
(57151)
(56965)
重点(56194)
(54024)
创新(52632)
课题(51488)
国家社会(50722)
教育部(49708)
人文(49363)
期刊
(171295)
经济(171295)
研究(111156)
中国(68485)
管理(61996)
(58752)
学报(53859)
(53502)
科学(51733)
大学(42047)
学学(39798)
教育(38099)
农业(37138)
技术(34004)
(33360)
金融(33360)
业经(30021)
财经(29591)
经济研究(27372)
(25406)
问题(22134)
(21639)
技术经济(21213)
科技(18625)
现代(18422)
商业(18293)
理论(17660)
财会(16914)
图书(16599)
统计(16381)
共检索到549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义超  徐婷  
基于沪、深证券市场2008-2017年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从研发效率和专利产出两个维度综合分析企业创新效率与杠杆率调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整效应上,高研发效率与高专利产出有利于企业向下调整杠杆率,企业所有权异质性不会改变这种杠杆调整效应,但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国有企业调整效应更为显著;在加速效应上,随着研发效率提高、专利产出增加,杠杆率下降速度加快,国有企业对研发效率加速效应更敏感,而非国有企业对专利产出加速效应更敏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能生  刘文彬  王玉泽  
选取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借助门槛模型研究企业杠杆率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杠杆率对企业创新有显著影响,存在既能促进创新同时降低风险的企业最优杠杆率区间,即当杠杆率处于9.3%~37.1%的范围时,杠杆率的提升能够最大地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未达到增加创新产出与降低创新风险的最优均衡。同时,不同规模企业杠杆率与创新的关系具有差异性,大型企业促进创新且可规避风险的最优杠杆率的区间为杠杆率低于67.0%,中型企业为杠杆率低于22.5%,小型企业则是7.8%~17.0%的区间范围。应正确理解中央"去杠杆"政策,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力求在"降杠杆"和"促创新"之间达成最优平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玉泽  罗能生  刘文彬  
如何处理"降杠杆"与"促创新"的关系,寻求既能促进创新又能规避债务风险的企业杠杆率,是当前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风险三个维度构建企业创新评价体系,以2010—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固定效应及Probit模型对什么样的杠杆率有利于企业创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则呈"U型";一般而言,杠杆率小于43.01%时能够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但是当杠杆率超过43.01%,随着杠杆率的继续提升,创新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与短期杠杆相比,长期杠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创新产出;与银行借贷杠杆相比,商业信用杠杆无法有效支持企业的创新产出,同时创新风险效应显著。此外,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企业规模及所属行业的技术特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杠杆率区间在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中亦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依据企业具体情况,优化企业杠杆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落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去杠杆背景下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思君  唐守廉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Cox模型和Weibull模型等生存分析技术,从微观视角描述了中国企业生存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多种稳健性方法实证检验了行业规模和创新效率对不同类型企业生存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行业规模和创新效率的提升整体上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存风险;与高技术行业企业相比,中低技术行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更能够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高创新投入的企业,其创新效率相比低创新投入的企业更容易降低企业的退出风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一楠  
使用2003-2015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1数据,从营运资本管理角度探究企业高杠杆对创新活动的抑制机制及所有制异质性。研究发现,营运资本对于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缓冲作用,国有企业的缓冲作用更强。高杠杆通过削弱营运资本对创新的缓冲作用抑制企业创新,这种抑制作用在2012年后更为显著。本研究为供给侧改革、"企业去杠杆"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的微观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斌  
企业研发有助于驱动科技型企业建立创新机制,实现企业持续稳健发展。从杠杆率角度,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结合我国科技型上市公司2010-2015年创新投入数据,探讨杠杆率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强度效应,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研究发现,杠杆率削弱了研发强度效应,对于高杠杆率企业,增长机会对研发强度效应的积极影响转变为消极影响;研发强度提高,则企业价值呈递减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桂军  张辉  唐毓璇  
为防范杠杆率过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良影响,中央政府于2016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此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广义双重差分法检验“去杠杆”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去杠杆”政策显著地促进了以专利产出为表征的企业创新;第二,“去杠杆”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提高经营绩效和优化债务结构实现;第三,“去杠杆”政策同时促进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但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只能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实现,而促进非国有企业创新则可同时通过提高经营绩效和优化债务结构实现。以上研究结论不仅从创新视角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而且丰富了杠杆率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曾国安   苏诗琴   彭爽  
运用杠杆获取外部资金是企业筹集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的基本途径,但并非杠杆率越高,越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如果人为降低账面杠杆率,导致企业实际杠杆率提高,可能既难以实现融资目标,又因为实际杠杆率过高而背负过重的债务负担,带来更大的债务风险,从而最终不利于其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本文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企业实际杠杆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过高的实际杠杆率通过提高债务风险、增加债务负担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涉及创新投入,也影响创新产出。同时发现,隐性杠杆率高的企业、大规模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数字经济行业企业、强市场竞争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所遭受的负面影响更大。从杠杆行为看,负面影响主要来自明股实债和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对此,应严格监管无助于技术创新的高杠杆率,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企业提升实际杠杆率的行为,有效控制企业实际杠杆率;另一方面,立足企业技术创新,坚持分类施策,科学合理地推进结构性控杠杆和结构性稳杠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晟祺  
如何处理"去杠杆"与"促创新"的关系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文章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去杠杆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去杠杆行为不利于企业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去杠杆通过增加经营风险抑制了企业创新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非高科技行业和民营企业的创新对于企业去杠杆更为敏感;公司采取"减长债"的去杠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良谋  
笔者将技术创新重新分类为主导创新和辅助创新,阐述了辅助创新与主导创新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倒U模型顶点变化的动态性以及变化的深层因素。通过对美国、韩国和中国三个处于制造业典型发展阶段国家的制造企业情况的实证分析,指出了辅助创新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座铭  刘玮  易明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出现给我国企业提升其创新能力提供了契机。开放式创新的实施,使得企业能高效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构建新型创新体系、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提高了创新能力;但过度开放会增加企业的交易费用、过度依赖外部资源、提高核心技术泄露的概率,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柏洲  夏文飞  
当前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如何提升创新绩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通过对246份企业问卷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知识隐秘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知识复杂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知识属性(知识隐秘性、知识复杂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知识属性(知识隐秘性、知识复杂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最终还检验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即环境动态性调节了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本文研究对于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萍  
学习和创新是影响动态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动态能力又是企业在越来越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中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但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对学习、创新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我国华南地区271家企业为对象,对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对动态能力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则需要通过以知识创新作为完全中介变量,才能增强动态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国企业如何运用组织学习、知识创新来增强动态能力和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冠宇   马野青  
基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PSM-DID法考察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壁垒的实施短期内造成受限企业生产率下降,但在长期会倒逼生产率上升,总体呈现“先抑后扬”的动态特征。原因在于,遭受技术壁垒初期,企业生产率因盈利状况和融资能力恶化而降低,而后在创新激励作用下逐渐提高,且在本文考察范围内,创新激励效应占主导地位,使得总体影响为正。进一步分析发现,若受限企业为非高新技术企业、受限产品为企业非核心产品,则技术壁垒对企业生产率的倒逼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喜  石佳鑫  
去杠杆政策意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发展,但在推行过程中难免存在偏差,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汽车行业面临着较大下行风险,消费需求下降、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2012~2019年汽车上市公司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去杠杆政策对车企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显著抑制了汽车企业的创新水平。且相较于国有车企和一线城市车企,这种抑制效应在民营车企和非一线城市车企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行去杠杆、释放车企创新活力具有一定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