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0)
- 2023(12213)
- 2022(9975)
- 2021(8818)
- 2020(7479)
- 2019(16463)
- 2018(16140)
- 2017(30999)
- 2016(16004)
- 2015(17791)
- 2014(17268)
- 2013(17516)
- 2012(16262)
- 2011(14496)
- 2010(15079)
- 2009(14368)
- 2008(14216)
- 2007(13137)
- 2006(11929)
- 2005(11006)
- 学科
- 济(103230)
- 经济(103152)
- 业(81569)
- 企(76497)
- 企业(76497)
- 管理(66754)
- 方法(34650)
- 业经(32660)
- 数学(25868)
- 数学方法(25754)
- 农(24549)
- 财(24263)
- 地方(23650)
- 技术(21804)
- 中国(20563)
- 农业(18400)
- 务(18238)
- 财务(18233)
- 财务管理(18221)
- 企业财务(17225)
- 制(16134)
- 策(15728)
- 和(15416)
- 划(15320)
- 产业(15216)
- 地方经济(15148)
- 理论(14757)
- 体(14052)
- 技术管理(14004)
- 企业经济(12828)
- 机构
- 学院(246949)
- 大学(237815)
- 济(124402)
- 经济(122615)
- 管理(102584)
- 理学(87605)
- 理学院(86838)
- 管理学(86037)
- 管理学院(85561)
- 研究(80540)
- 中国(64013)
- 财(52842)
- 京(48404)
- 科学(43290)
- 财经(41712)
- 所(39397)
- 经济学(38810)
- 江(38745)
- 经(37605)
- 农(36402)
- 中心(35594)
- 研究所(34981)
- 经济学院(34694)
- 业大(31132)
- 北京(30351)
- 商学(30306)
- 财经大学(30240)
- 州(30021)
- 商学院(30016)
- 经济管理(29455)
- 基金
- 项目(153480)
- 科学(124642)
- 研究(116558)
- 基金(112962)
- 家(95747)
- 国家(94880)
- 科学基金(84608)
- 社会(80249)
- 社会科(76505)
- 社会科学(76490)
- 省(62539)
- 基金项目(59648)
- 自然(50773)
- 教育(50093)
- 自然科(49680)
- 自然科学(49670)
- 自然科学基金(48917)
- 划(48770)
- 编号(44546)
- 资助(44455)
- 创(39070)
- 业(36638)
- 发(36509)
- 创新(35486)
- 国家社会(34051)
- 重点(33988)
- 成果(33627)
- 部(33624)
- 发展(31241)
- 制(31127)
- 期刊
- 济(150407)
- 经济(150407)
- 研究(77304)
- 中国(48082)
- 管理(47954)
- 财(44431)
- 农(34691)
- 科学(30216)
- 学报(26594)
- 技术(25751)
- 业经(25102)
- 经济研究(24806)
- 农业(24197)
- 财经(22597)
- 融(22519)
- 金融(22519)
- 大学(22072)
- 学学(21405)
- 经(19999)
- 问题(19011)
- 技术经济(18923)
- 教育(16223)
- 业(16100)
- 世界(14618)
- 商业(14098)
- 现代(14092)
- 贸(14027)
- 经济管理(13480)
- 策(13063)
- 统计(12783)
共检索到384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茅锐
理论模型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能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其创新活动和生产力进步,进而加快地区整体层面上向技术前沿的收敛速度。在理论模型中,产业集聚发挥作用的渠道是增加企业抵押资产的最佳替代使用者数量,以提高银行对抵押资产的市价估值并上调信贷限制。实证部分基于理论模型的假说,根据各产业遭遇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和对固定资产的依赖度划分子样本进行对比研究,并控制企业层面的融资约束指标,能够识别且定量估算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这些发现表明,产业集聚对迈向知识型经济和平衡增长有关键意义。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企业创新 生产力增长与收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茅锐
理论模型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能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其创新活动和生产力进步,进而加快地区整体层面上向技术前沿的收敛速度。在理论模型中,产业集聚发挥作用的渠道是增加企业抵押资产的最佳替代使用者数量,以提高银行对抵押资产的市价估值并上调信贷限制。实证部分基于理论模型的假说,根据各产业遭遇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和对固定资产的依赖度划分子样本进行对比研究,并控制企业层面的融资约束指标,能够识别且定量估算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这些发现表明,产业集聚对迈向知识型经济和平衡增长有关键意义。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企业创新 生产力增长与收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金娇 朱英明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25个城市1578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离散logit模型,考察集聚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三种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合作创新影响最大,独立创新次之,模仿创新最弱;(2)地方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三种创新影响不一致,对独立创新影响不显著,对合作创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模仿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企业分规模回归结果中,地方化经济的影响没有发生变化,城市化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休宁 戴振
建立在合作创新基础上的创新优势是产业集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合作创新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有利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获取隐形知识和分担创新风险。集聚中的企业合作关系主要包括水平合作垂直合作,这两种关系都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产业集聚的制度环境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合作创新 竞争优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永福 张立婷
为探讨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是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共同发生作用的,基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在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对产业集聚激励企业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仅存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会削弱产业集聚的创新推动效果。在考虑行业与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效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提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市场竞争 企业创新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道侠 胡彬
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效应及金融发展对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度越高,企业低端技术创新选择的概率越大,企业的"创新惰性"则越强。分析其中的原因,制造业产业集聚对"政策租"的过度依赖延缓了其对创新压力的感知,致使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倾向于低端化。另外,金融发展作为联结政府行为和市场选择的宏观制度变量,对产业集聚与企业的"创新惰性"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因为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影响,它导致了产业集聚更加追求短期利益,造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万里 杨斯悦
文章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对中国地级市和所有工业行业进行要素密集度分类,选取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衡量分地区分行业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指标,通过PSTR模型研究引入中介变量研发投入后,研究分地区分行业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对上市公司绿色创新产出的非线性影响,并得到如下结论:产业多样化随着研发投入的变化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为非线性的;当研发投入不断变化时,产业专业化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作用也为非线性的;不同要素密集度地区下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随着企业研发投入的变化对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同,部分地区行业的影响为负,继续在当地发展该行业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研发投入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产业集聚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企业应适当进行研发投入。
关键词:
专业化 多样化 要素密集度 企业绿色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万里 杨斯悦
文章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对中国地级市和所有工业行业进行要素密集度分类,选取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衡量分地区分行业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指标,通过PSTR模型研究引入中介变量研发投入后,研究分地区分行业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对上市公司绿色创新产出的非线性影响,并得到如下结论:产业多样化随着研发投入的变化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为非线性的;当研发投入不断变化时,产业专业化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作用也为非线性的;不同要素密集度地区下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随着企业研发投入的变化对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同,部分地区行业的影响为负,继续在当地发展该行业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研发投入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产业集聚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企业应适当进行研发投入。
关键词:
专业化 多样化 要素密集度 企业绿色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永生
人才集聚是人才集中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实现了人才动态配置、组合、再配置、再组合,达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人才高地,产生人才集聚效应。企业集聚人才须防止人才流失和避免人才集聚陷阱。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收入因素、精神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以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个人主导型模式实现企业人才集聚,并强化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开发、人才流失的防范、引进和激励人才。人才集聚的创新,包括采取以个人主导型为主的复合型人才集聚模式、立足本地人才和防止人才浪费。
关键词:
人才集聚 人才流失 人才浪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震 梁君
通过使用1998—2010年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企业层面的外资占比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占比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通过了相关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外资占比提升创新水平的边际作用随年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趋势,说明外资占比的作用方向尽管为正向但是作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是外资占比影响企业创新的中介渠道,即外资占比促进了产业集聚程度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主要体现在地区层面的集聚,而在行业层面的集聚并不显著;从区域、是否重工业、要素密集度和是否出口企业等层面进行相关异质性检验,发现外资占比的作用有所不同。研究基本上肯定了企业外资占比对于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因此地方政府依然需要重视招商引资。
关键词:
外资占比 产业集聚 创新 时间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冰 彭雪清
作为引领科技革命的新型经济驱动力,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创新要素配置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万大发
产品创新是一种新的潜在的生产力一、产品创新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包括所有通过脑力和体力劳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作用的是人类运用现代知识和手段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力,即不断发展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这种创造力,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新发现,改造自然过程中的新发明、新改进,以及大量的科学知识的实验,技术经验的积累,在怎样生产产品和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前者是产品创新的方式与过程,后者是产品创新结果的具体表现。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怎样生产产品,即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去生产产品,直接作用于历史发展的进程;生产什么档次、什么水平的产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小勇 龙小宁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2001年、2005年、2006年以及2007年的企业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探讨产业集聚是否能够促进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专利的产出效率,其中,本地化经济效应显著而城市化经济效应不显著;平均来看,本地化经济效应解释了我国企业2001年至2007年专利数量对数增长的9. 6%。研究还发现,较高水平的研发支出或人力资本有助于企业获得本地化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是近年来我国企业专利获取数量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有助于整个国家创新效率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集聚经济效应,企业和地方政府应重视研发支出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引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美林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集聚区也进入了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破解这个难题,关键是要加快区域金融的供给侧改革,创新融资机制和融资模式,提高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和水平。该文对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集聚区的融资新机制和新模式。
关键词:
新常态 产业集聚区 中小企业 融资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承训
近 50年来 ,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一系列事实 ,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新的经济规律 ,即“科技—第一生产力”规律 ,或科技导驱经济发展的规律 ,由此引发经济学的一系列创新 ,例如对社会生产四环节、生产力特征、回报递减等都会有重大修正和补充 ,并且要求创建新的科技经济学。应当看到 ,“第一生产力”正在成为经济创新的一个平台。
关键词:
经济规律 科技 生产力 知识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