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4)
2023(7024)
2022(5561)
2021(4916)
2020(4279)
2019(9552)
2018(9344)
2017(18296)
2016(9662)
2015(10697)
2014(10488)
2013(10628)
2012(9636)
2011(8185)
2010(8500)
2009(8078)
2008(8250)
2007(7522)
2006(6638)
2005(6362)
作者
(26238)
(22041)
(21953)
(20508)
(14263)
(10387)
(9926)
(8510)
(8117)
(7931)
(7438)
(7348)
(7307)
(6864)
(6813)
(6632)
(6572)
(6370)
(6202)
(6179)
(5378)
(5338)
(5322)
(5123)
(4922)
(4915)
(4822)
(4822)
(4360)
(4116)
学科
(68899)
(66474)
企业(66474)
(50380)
经济(50322)
管理(48797)
业经(24065)
(22296)
方法(22256)
(18324)
(17373)
财务(17370)
财务管理(17358)
企业财务(16365)
数学(15100)
数学方法(15054)
技术(14905)
农业(14080)
(13007)
贸易(13001)
(12787)
(11904)
企业经济(11789)
(11409)
(11385)
(11380)
经营(10721)
(10269)
中国(10237)
技术管理(10223)
机构
学院(144899)
大学(137249)
(69183)
经济(68254)
管理(64496)
理学(55097)
理学院(54724)
管理学(54385)
管理学院(54130)
研究(39291)
中国(35725)
(33485)
(27705)
财经(26338)
(23969)
(23126)
(22536)
经济学(20924)
科学(20222)
商学(20199)
商学院(20040)
财经大学(19214)
经济学院(19186)
(18666)
业大(18332)
经济管理(18241)
中心(18237)
农业(17686)
(17507)
北京(16874)
基金
项目(89241)
科学(73406)
研究(68249)
基金(67567)
(56200)
国家(55617)
科学基金(51199)
社会(46821)
社会科(44694)
社会科学(44684)
基金项目(35954)
(35780)
自然(31882)
自然科(31239)
自然科学(31234)
自然科学基金(30782)
教育(29776)
(27919)
(27497)
资助(26850)
编号(26614)
(22616)
(20331)
创新(20046)
(19888)
国家社会(19694)
(19443)
成果(19274)
重点(18996)
人文(18676)
期刊
(80314)
经济(80314)
研究(42446)
(30946)
管理(29833)
中国(26016)
(21994)
科学(16336)
业经(15754)
技术(15370)
农业(15317)
(15194)
金融(15194)
学报(13951)
财经(13838)
经济研究(12698)
大学(12061)
(12039)
学学(11751)
(10975)
技术经济(10905)
问题(10598)
(10469)
财会(10131)
世界(8992)
会计(8906)
现代(8844)
国际(8693)
商业(8529)
经济管理(7835)
共检索到221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壮雄  董洁妙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3年海关数据考察了出口企业行业扩展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行业边际变动体现了企业在原有出口经验下追逐政策优惠与巩固市场优势的行为。当主营出口业务获得政策支持或具有市场优势时,企业会更专注于主营行业,反之则更倾向于扩张行业范围。从行业边际变动方向看,企业更倾向进入获得政策支持或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退出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进一步,政策支持和比较优势的作用会受出口经验的制约;只有同企业出口行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政策支持才能吸引企业进入和减少企业退出;企业更倾向进入关联度较低的优势行业,寻找差异化产品优势。此外,"政策迎合"行为主要发生在非外商独资出口企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壮雄  董洁妙  郑童  
基于2007—2013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和Aid Data数据,本文考察了出口网络和对外援助对企业出口目的国边际扩张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以往的出口网络会引导企业新进入出口目的国的方向,而政府的对外援助能放大出口网络的作用,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那些与其出口网络相近的受援国。区分不同类型的出口行为发现,出口网络和对外援助对存在边际扩张的企业的持续性出口和试探性出口行为都有显著影响,但在网络和援助的协同作用下,企业更倾向于在市场中建立持续性的出口关系。最后,本文发现,出口网络的导流作用会促使新出口商以更低的价格和更低的质量进入目标国,但对外援助可以部分缓解出口网络的负面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利平  邱穆青  
本文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在企业-产品目的地-产品类别层面,基于出口特征考察了商业信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我们的研究证实,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着出口目的地距离的增加以及空运出口比例的降低变得更为重要;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并未被银行融资所替代,且不受供应商来源、贸易形式以及供应商决策结算方式的影响,与目的地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及市场规模也不相关。本文的研究表明,商业信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在于能有效地为出口扩张提供更多的营运资本融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菲  金祥义  
本文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对民间借贷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着普遍的融资约束问题,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的核心发展模式,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同时,民间借贷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并且这一作用对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样本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民间借贷能够通过融资约束渠道和创新驱动渠道影响企业出口。进一步研究发现,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民间借贷能够为受正规金融排斥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本文考虑多种稳健性检验并采用控制函数法解决因双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民间借贷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依然稳健。因此,政府应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同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正规融资便利,从而促进企业出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丹  付晓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企业发展,表现出规模扩张和规模收缩相互交织的特点,即大型企业的快速扩张与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并存。本文认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购并手段的运用可以同时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核心能力的追求则是这一现象的本质根源。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医疗支出作为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因素,在后疫情时代,对企业构筑出口竞争优势和提高出口发展规模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中小微企业出口发展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对医疗支出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系统检验。理论上,健康人力资本是组成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模块,医疗支出的增加能够影响企业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而对企业出口产生积极作用。实证研究发现,医疗支出发展能够产生显著的出口促进效应,提高企业的出口规模,但这一作用就不同样本分类存在着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文章从人口死亡率、营养健康程度等多个维度对健康人力资本进行衡量后,医疗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改善企业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强企业出口的竞争优势,进而促进企业的出口发展。此外,文章在考虑计量模型设定、行业样本选取、宏观环境冲击、医疗支出构成等多方面的稳健性检验,并通过PSM分析、安慰剂检验、控制函数法来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医疗支出对企业出口的积极作用依然成立。文章研究是卫生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的一次有益融合,相关结论为支持我国卫生医疗和对外贸易发展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来自现实的有力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吉云   任康宁  
除了直接从国外市场进口,企业也可以通过成为进口企业的客户而间接参与全球化分工,然而这一现象较少受到关注。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上市企业的供应商—客户数据,研究了供应商进口促进下游客户企业出口扩张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的进口可以显著促进下游客户企业出口,供应链关系的稳定程度可以正向调节这一影响;技术和经验的溢出是进口溢出的内在机制;当供应商的进口产品属于客户企业所处行业时,进口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制造业企业、中小企业和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更多享受到了供应商进口的供应链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证实了国内生产关联在以进口推动出口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以主动扩大进口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新的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常青  许和连  肖生鹏  
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全面深入地考察了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市场扩张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同一产品至同一市场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市场扩张的概率,同一HS4行业内的其他产品至同一市场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也在大多数情形下促进了企业出口市场扩张,其中,外资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同一地区范围内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关联企业的出口成功经验对企业出口市场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对作用机制的检验表明,新企业-新产品-新市场、老企业-新产品-新市场、老企业-老产品-新市场出口关系下,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均可通过沉没成本共担、银行融资约束缓解、信息不确定性减少的机制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市场扩张的实现,但在老企业-老产品-老市场出口关系下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在三种机制下反而抑制了企业出口市场扩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砚  陆文香  姚磊  
随着中国金融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其对制造业出口企业竞争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章使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就金融业扩张对制造业出口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来看,金融业扩张会降低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即金融业过度扩张不利于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分组检验表明,金融业扩张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内资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的消极影响更大;机制分析显示,金融业扩张通过"生产率效应"和"工资成本效应"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加成率;进一步使用分位数回归和替代变量回归等方法的估计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张少军  
本文将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的制度层面因素引入Melitz以及G-H-S模型,构建了一个转型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经济模型。文章证明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导致技术能力较低(规模较小)企业偏好于代工或贴牌方式的出口加工贸易,而使技术能力较强(规模较大)企业倾向于选择自主构建品牌并将产品销售国内或国外市场。而且,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条件下,更多相对低技术能力企业"挤入"到代工或贴牌的出口加工贸易生产;相反,从事构建自主品牌且产品销售于国内市场的高技术能力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形下这类企业被完全挤出市场。这似乎说明转型背景下某些"特殊"制度层面因素是导致中国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康  
本文基于出口信息障碍与融资约束的综合视角,通过匹配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进出口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县域范围内出口集聚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县域集聚显著激励了出口企业海外扩张行为,这种溢出效应不仅存在于行业内部,也惠及了集聚行业以外的出口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得益于频繁的人口流动与更强的融资约束进而获得更多的溢出收益;低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从行业内部捕获溢出效应,而高生产率企业则更擅于吸收行业间溢出效应。这些发现在处理了内生性与安慰剂检验下依然稳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宁华  包群  邵敏  
中国出口贸易长时期的快速数量扩张不可避免地带来出口企业的过度集聚与恶性竞争,从而引发了出口拥挤现象。基于2000~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集,本文证实了存在过度集聚时,出口企业的地理集聚与行业集中事实上产生了倒U型的外溢效果,即当出口企业超过集聚临界点后,大量企业扎堆与恶性竞争反而导致了负的外溢效应。测算表明中国出口企业的过度集聚程度约在17%~34%区间,而且这一现象呈现随时间而加剧的趋势;与高技术出口相比,低技术出口部门更有可能发生过度集聚;企业生产率提高与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出口拥挤。本文研究表明,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出口企业单纯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模式的确导致了严重的负面竞争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叫婷婷  赵永亮  
基于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客观事实,出口贸易二元扩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异质性理论对微观企业二元边际的分解模式,创新性地将企业集聚因素纳入基础模型;运用30个制造业出口企业1999~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出口企业不同集聚形式(专业化和多样化)对贸易二元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企业集聚总体上有利于贸易二元扩张,而集聚专业化经济具有促进内延边际扩张的作用,多样化经济则更加促进外延边际扩张;同时还发现内资出口企业集聚促进外延边际扩张,而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更有利于内延边际扩张。政策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强对出口集聚区的产业引导,发挥集聚经济的地方特色,通过专业化经济和多元化经济的双重"集聚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灿雷  王永进  
本文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出口规模扩张作为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出口规模扩张对中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大规模出口扩张明显拉大了企业间工资差距;基于双重差分法的识别假设条件、遗漏解释变量、测算指标以及出口企业的典型事实和分位数回归等方面均验证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此外,基于企业层面分解的利润分享和技能组成工资的研究发现,出口规模扩张主要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企业间工资差距,而技能组成机制作用有限。因此,中国在利用出口规模扩张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势必要承担其带来的工资差距问题,研究如何通过税收制度改革缩小工资差距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仅显著提高企业进入概率,而且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为了解决集群商业信用内生性可能导致的识别困境,根据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安慰剂检验显示,集群商业信用对加工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以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私营企业虽然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难以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但依然实现了出口快速扩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