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15)
- 2023(16518)
- 2022(14021)
- 2021(12976)
- 2020(11119)
- 2019(25048)
- 2018(24745)
- 2017(47953)
- 2016(26172)
- 2015(29044)
- 2014(28594)
- 2013(28512)
- 2012(25905)
- 2011(23005)
- 2010(22832)
- 2009(21268)
- 2008(21070)
- 2007(18624)
- 2006(16379)
- 2005(14697)
- 学科
- 济(106523)
- 经济(106391)
- 业(100493)
- 企(87813)
- 企业(87813)
- 管理(86009)
- 方法(50421)
- 数学(40818)
- 数学方法(40461)
- 农(33715)
- 财(33544)
- 业经(32775)
- 中国(28690)
- 农业(24084)
- 务(23998)
- 财务(23936)
- 财务管理(23904)
- 贸(22765)
- 贸易(22758)
- 企业财务(22653)
- 易(22211)
- 制(21087)
- 技术(20828)
- 学(19641)
- 理论(19204)
- 和(18594)
- 地方(18546)
- 划(17426)
- 策(16707)
- 银(16441)
- 机构
- 学院(373085)
- 大学(370276)
- 管理(152569)
- 济(151131)
- 经济(148174)
- 理学(131812)
- 理学院(130471)
- 管理学(128431)
- 管理学院(127777)
- 研究(118957)
- 中国(93430)
- 京(78410)
- 科学(75182)
- 财(70223)
- 农(68206)
- 所(60097)
- 业大(59588)
- 财经(56580)
- 江(54863)
- 研究所(54820)
- 中心(54043)
- 农业(54029)
- 经(51650)
- 北京(48899)
- 经济学(45065)
- 范(43960)
- 州(43869)
- 师范(43436)
- 院(42990)
- 财经大学(42094)
- 基金
- 项目(255184)
- 科学(200387)
- 基金(186401)
- 研究(182157)
- 家(163476)
- 国家(162032)
- 科学基金(139839)
- 社会(115935)
- 社会科(109881)
- 社会科学(109853)
- 省(100171)
- 基金项目(99588)
- 自然(92907)
- 自然科(90788)
- 自然科学(90762)
- 自然科学基金(89186)
- 划(83529)
- 教育(81966)
- 资助(76640)
- 编号(73044)
- 成果(56796)
- 重点(56454)
- 部(55398)
- 创(54994)
- 发(53708)
- 创新(50741)
- 业(50002)
- 科研(49330)
- 课题(49122)
- 国家社会(47598)
- 期刊
- 济(164078)
- 经济(164078)
- 研究(106826)
- 中国(68386)
- 农(62354)
- 学报(61534)
- 管理(58111)
- 财(55667)
- 科学(55554)
- 大学(46224)
- 学学(44217)
- 农业(42887)
- 融(34200)
- 金融(34200)
- 教育(32571)
- 技术(31830)
- 业经(28880)
- 财经(27800)
- 经济研究(25674)
- 业(24579)
- 经(23758)
- 问题(21695)
- 技术经济(20031)
- 科技(18589)
- 现代(17901)
- 版(17819)
- 理论(17307)
- 商业(17291)
- 贸(17160)
- 财会(16451)
共检索到542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青 李平 宗庆庆
贸易不仅通过影响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和就业水平,还能通过影响较为隐蔽的就业风险等问题来对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本文利用中国2000—2007年持续存活的工业企业,测算出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工资,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出口贸易对劳动力自身需求弹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交叉需求弹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整体而言,出口强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两类弹性,即不管从劳动力整体还是从其内部更细分的角度来看,出口都增大了就业风险。对于高科技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出口降低了其交叉需求弹性,稳定了劳动力内部不同类型工人的就业,而且出口对从事较高技术行业的劳动力内部的稳定作用大于从事较低技术行业的劳动力。因此,出口即使不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顺 吕风光
企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微观形态,对劳动力市场将产生深刻影响。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探讨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就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劳动力需求弹性衡量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对就业风险的影响,发现企业数字化能够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风险,总体上具有积极的就业效应。从作用机制来看,企业数字化通过生产力机制与资源机制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产生影响,前者表现为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后者表现为融资效应,其中替代效应深化就业风险,而规模效应与融资效应缓解就业风险。实证结果表明,生产力机制的规模效应与资源机制的融资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这两个效应均显著存在。在数字经济所催生的企业数字化过程中,借助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发展,进而改善经营状况,对化解劳动者就业风险,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争
本文首先基于国际贸易理论,探讨了劳动力市场波动性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理论假说。随后,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分析了行业层面劳动力市场需求弹性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大的行业劳动力需求价格弹性会抑制企业的出口强度。这种抑制作用对于规模较小、劳动密集型程度较大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更为显著。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指标衡量方法、不同的样本以及在控制了可能的反向因果关系后仍然保持稳健。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雯 孙照吉
长期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出口,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步被东南亚国家取代。本文旨在研究劳动力成本对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具有显著负效应,但影响程度较小。同时,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由于企业异质性在不同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敏 包群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运用基于倍差法的倾向评分匹配估计方法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中国出口企业转型对就业和工资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只要不退出出口市场,外销型企业转型行为基本不显著影响其就业和工资增长;而外销型企业转型为完全内销型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少就业规模方面,且作用途径主要为产出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东北 张营营 王珏
文章从企业劳动力成本视角构建了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模型,采用微观数据进行计量检验。通过合成工具变量方法解决了产业集聚和企业出口之间的联立方程内生性问题,并通过Heckman二元选择模型解决了选择偏误引起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并且通过劳动力蓄水池效应抵消了劳动力成本攀升对企业出口的负向影响。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存在拟凹型关系,而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存在拟线性关系;贸易自由化强化了产业集聚缓解企业劳动力成本压力所带来的企业出口负效应;本地基础设施有利于企业进入出口市场与扩大企业出口规模;产业集聚通过劳动力蓄水池效应抵消劳动力成本压力所带来的负效应,从行业类型来看技术密集型企业强度最大,从所有制类型来看外商投资企业作用最强,并且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作用程度大于企业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意味着,扩大贸易开放引进高质量中间产品,完善本地基础设施,大力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互动,是提升中国企业出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万珺 沈坤荣 叶林祥
在劳动力供给下降、工资逐年上涨的背景下,生产效率提高的幅度超过工资上涨的幅度会导致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这意味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从而可以激励工业企业更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文章综合工资和生产率因素,以单位劳动力成本衡量企业的竞争力,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单位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密集度的影响。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单位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密集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会抑制企业出口,企业会降低出口密集度并增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Heckman选择模型两步法也表明,单位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陈鸣 施嘉明 鲁婷
本文利用工业企业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和专利数据,研究了2000—2007年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从进口替代视角考察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劳动力成本上升总体而言促进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创新,但因创新活动类型和企业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2)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两类创新活动,但对外观设计创新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了促进作用,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没有显著的影响;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和西部企业的创新推动作用不明显。(3)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企业通过进口资本品来促进创新活动,但是进口资本品对企业外观设计专利活动的作用不显著。为了解决现有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的不足,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创新 进口替代 出口企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方媛 高悦冉
劳动力市场的可获得性不仅会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对我国全球制造价值链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厚度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面板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厚度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企业资金成本密集度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过多资本存量会抑制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技术外溢、地区就业规模均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正向影响。通过中介模型检验显示空间投入可得性和服务可得性通过减少外部劳动力市场空间,提升本地劳动力可得性进而提高企业国内出口附加值率。最后,本文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提出提升劳动力市场厚度质量、吸引劳动力就业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柳哲; 杜梦琳;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对我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确实存在差异,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负面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制造业出口; 人口红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柳哲 杜梦琳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对我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确实存在差异,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负面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制造业出口 人口红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婕 张晓玲
本文首先就劳动力流动、出口扩大对商贸流通业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基于理论分析构造本文的实证模型,并利用2007-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将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而对外出口削弱了劳动力流动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地区的实证分析显示,劳动力流动显著促进了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出口业务的发展则显著削弱了劳动力流动对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闫思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已逐步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类型和性别视角利用2002~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对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依次降低;整体制造业进口对东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中部、西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高技术产业进口均抑制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对男女性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制造业进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男女性就业,而提高了中部、西部地区男女性就业。
关键词:
制造业贸易 劳动力就业 区域差异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闫思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已逐步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类型和性别视角利用2002~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对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依次降低;整体制造业进口对东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中部、西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高技术产业进口均抑制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对男女性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制造业进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男女性就业,而提高了中部、西部地区男女性就业。
关键词:
制造业贸易; 劳动力就业; 区域差异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萍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出口企业雇佣了更高技能的劳动者。本文利用员工学历构建高技能劳动力变量,采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研究了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具有负向影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悖论",而分贸易方式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才是导致"高技能劳动力悖论"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高技能劳动力 出口 异质性 加工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