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22)
2023(20920)
2022(17521)
2021(16222)
2020(13330)
2019(30646)
2018(30202)
2017(56743)
2016(31230)
2015(35541)
2014(35760)
2013(35453)
2012(33214)
2011(30024)
2010(30663)
2009(28744)
2008(29067)
2007(26769)
2006(24083)
2005(22416)
作者
(92458)
(77188)
(77167)
(73385)
(49368)
(37160)
(35092)
(30064)
(29497)
(27987)
(26596)
(25966)
(24973)
(24912)
(24375)
(23833)
(23010)
(22834)
(22545)
(22319)
(19641)
(19420)
(18891)
(17682)
(17567)
(17390)
(17369)
(17293)
(15816)
(15609)
学科
(139142)
经济(138957)
(108569)
管理(98340)
(88926)
企业(88926)
(53143)
方法(52440)
数学(42252)
数学方法(41882)
中国(41783)
(40190)
业经(39855)
农业(35264)
(32280)
地方(31004)
(25990)
(25788)
贸易(25764)
(25715)
财务(25659)
财务管理(25597)
(25019)
企业财务(24228)
(23990)
银行(23941)
(23044)
技术(22763)
(22722)
(22501)
机构
学院(457702)
大学(453084)
(193756)
经济(189698)
管理(170441)
研究(161087)
理学(143864)
理学院(142203)
管理学(140015)
管理学院(139136)
中国(127917)
(97831)
科学(95715)
(93208)
(87132)
(83103)
(74272)
研究所(74188)
中心(74163)
财经(71593)
业大(67685)
农业(67114)
(64722)
北京(62357)
(59865)
师范(59238)
经济学(59082)
(58460)
(57260)
经济学院(53212)
基金
项目(287736)
科学(226209)
研究(214273)
基金(207264)
(179968)
国家(178274)
科学基金(152157)
社会(137084)
社会科(129479)
社会科学(129445)
(113619)
基金项目(108919)
教育(97788)
自然(95042)
(94425)
自然科(92756)
自然科学(92728)
自然科学基金(91124)
编号(87908)
资助(83791)
成果(72614)
(66019)
重点(65177)
(64127)
课题(61691)
(61275)
国家社会(56976)
创新(56864)
(55901)
(55412)
期刊
(234293)
经济(234293)
研究(142540)
中国(104333)
(85567)
(76173)
学报(71259)
管理(67395)
科学(67134)
农业(57336)
大学(54765)
教育(51962)
学学(51524)
(50718)
金融(50718)
技术(41671)
业经(40835)
财经(36689)
经济研究(35763)
(31728)
(31270)
问题(31081)
(24789)
技术经济(24241)
(23848)
世界(23712)
国际(21912)
现代(21239)
商业(20643)
科技(20203)
共检索到727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强  安钢  
企业再造村庄,指由能人创办企业、由企业利用村庄的资源、创造村庄的积累、牵动村庄实现现代化建设和改造。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走过的道路和代表性模式,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农民的最伟大的创举之一,也演示着21世纪中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和走向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途径。认识这种模式的必然性,对于指导农村产业布局、区域规划、土地流转等政策制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琳  王亚辉  郭雨娜  刘冰洁  
研究目的:中国工业发展与土地资源现状均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迫切需求,而工业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则是实现区域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微观基础。研究方法:在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宏观层面的背景下,本文将研究深入至企业微观层面,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各个驱动因素及其传导机理。然后选取中国工业化进程较快的两个省份(广东和江苏)作为研究区域,以1999—2009年1290家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互印证。研究结果:在所有驱动因素中,工业用地价格对集约用地促进作用最明显;中国目前处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单位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可促进企业集约用地,其中劳动投入的系数最大;外资企业相较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苑鹏  
本文以作者长期进行跟踪调查的东部地区某发达村庄20余年的经济变迁为切入点,应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对工业化进程中发达村庄经济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工业化进程中发达村庄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经验,同时探讨发达村庄经济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发挥发达村庄集体的组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邢建国  
模拟BOT: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的推进●邢建国[副教授苏州大学管理学院苏州215006]模拟BOT的必要性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其本意是指政府部门为吸纳私营资本或国际财团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而采取的一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麻朝晖  
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还有近 30 0 0万急需帮助的农村贫困人口 ,而且特别在欠发达地区 ,原已解决温饱的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近年来返贫率居高不下 ,返贫正蚕食着我国的扶贫攻坚成果。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是建设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将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返贫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秦华新  褚鸿飞  王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樊士德  朱克朋  
劳动力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向城镇和发达地区大规模流动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相伴随的特征化事实。区别于已有研究聚焦劳动力流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城镇和发达地区增长贡献度的研究偏向,本文着重聚焦劳动力外流给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带来的福利效应,结合作者在广东等7个省所开展的微观调研和深度访谈,对劳动力外流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福利效应进行考察。研究表明,除正向效应外,智力外流导致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动力丧失,陷入增长困境;学界所预期的劳动力外流给欠发达地区带来的回波效应更大而扩散效应并不显著;长期以来的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福利受损;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刚性的形成与固化进一步拉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德文  朱又新  
现阶段农村微观经营体制改革:动向与判断王德文,朱又新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宏观层次看,特别是在1992年以后的市场化加速进程中,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日趋密切,互动效应明显,国民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志胜  纪韶  
完整的劳动力流动应包括一次决策和二次决策两个阶段,文章据此构建了"二阶段"框架下农村劳动力流向多元化的微观机制分析模型,并通过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后发现:(1)在乡城迁移-城乡回流模型中,预期净经济收益是决策流向的关键变量。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和城乡非工资性收益差距的存在和扩大对劳动力流动具有推动作用,而城乡生活成本差距和心理成本差额的存在和扩大则会阻滞劳动力流动。(2)在折回式回流模型中,城市生活能力水平是决策城乡回流、折回式回流或是继续留城的关键变量。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城市生活能力,而较高的基本消费水平和居住消费水平则削弱了劳动力的城市生活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强  
我国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基本原因是这些地区农村工业化的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乡村办企业、自己用土地”的模式,转变为产业用地流转、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的模式。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农村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和工业化方式进步在用地方式上的表现。适应农村工业化方式转型,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是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基本保证,也是在发达地区实现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姚洋  
本文利用抽样数据研究了发达地区 4个村本地人和移民的劳动力市场的整合问题。  本项研究主要从工种和工资两个方面考察整合问题。研究结果显示 ,在其它因素相同的  情况下 ,外地人得到白领工作的机会显著地低于本地人的机会 ,但一个人是否是外地人对  他的工资没有显著的影响。分析进一步表明 ,决定本地人工资的显著因素是诸如政治面  貌和婚姻状况这样的非人力资本因素 ,而决定外地人工资的显著因素恰恰是人力资本和  经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玉玲  
产业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文章分析了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镇产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促进欠发达地区城镇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腾飞的步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德余  梁鸿  
基于对发达地区不同模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江苏阜宁和北京大兴的经验对特殊(干部)群体、富裕的或者收入较高的群体吸引力更大,而上海的农保则对农村企业的农民进行强制性就业保险,对农村留地职业农民也一样缺乏吸引力。中山市的农村养老保险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参保的整个村庄农民,这一模式可以比较好地统一解决所有包括留地职业农民在内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但是却缺乏推广的基础(普遍性)。尽管存在上述诸多问题,发达地区试验的各种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对未来的欠发达地区乃至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经验价值与理论含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天然  
由于工业化类型的差别,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不管怎样,工业化阶段的选择必须遵循工业化的客观规律;和整个国家的工业化一样,农村工业化也会呈现阶段性,结合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较好地区的情况,从理论上看,我国农村工业化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农村工业革命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城乡工业化融合阶段。目前我国农村工业化处于向第二阶段过渡之际,恰好迎来了市场经济体制即将建立,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新形势下要迅速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对农村企业和产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另一方面则应迅速实现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其中包括产品交换的市场化、土地产权的明晰化、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