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6)
2023(8962)
2022(7475)
2021(6754)
2020(5750)
2019(12879)
2018(12476)
2017(23393)
2016(12744)
2015(14187)
2014(14626)
2013(14213)
2012(12764)
2011(11142)
2010(11453)
2009(11245)
2008(11778)
2007(10811)
2006(9635)
2005(9011)
作者
(36762)
(30772)
(30523)
(29145)
(19488)
(14576)
(14094)
(11815)
(11636)
(11137)
(10514)
(10399)
(10106)
(9754)
(9596)
(9282)
(9092)
(9048)
(8995)
(8673)
(7633)
(7467)
(7394)
(7101)
(7086)
(6943)
(6830)
(6746)
(6088)
(5994)
学科
(74635)
企业(74635)
(70305)
管理(66008)
(52661)
经济(52542)
(26797)
方法(23709)
(21135)
财务(21104)
业经(21090)
财务管理(21076)
企业财务(20049)
(17385)
数学(16002)
数学方法(15795)
技术(14531)
(13277)
(12920)
(12391)
理论(12316)
企业经济(12238)
(11640)
体制(11625)
经营(11223)
技术管理(10714)
中国(10660)
(9968)
决策(9230)
计划(8963)
机构
学院(190269)
大学(187376)
管理(79951)
(78351)
经济(76666)
理学(67708)
理学院(67119)
管理学(66341)
管理学院(65981)
研究(55216)
中国(46463)
(43764)
(38980)
财经(33341)
(30868)
科学(30208)
(29946)
(26613)
中心(26123)
财经大学(24493)
北京(24312)
(23660)
业大(23582)
商学(23348)
经济学(23322)
商学院(23142)
研究所(23138)
(22418)
经济学院(20899)
(20654)
基金
项目(119054)
科学(95744)
研究(89084)
基金(87671)
(74436)
国家(73726)
科学基金(65961)
社会(58339)
社会科(55402)
社会科学(55385)
(47402)
基金项目(46125)
自然(42068)
教育(41301)
自然科(41136)
自然科学(41123)
自然科学基金(40430)
(38562)
资助(35514)
编号(34981)
(28799)
成果(28462)
(26897)
(26736)
重点(26415)
(25433)
创新(24935)
课题(24630)
国家社会(24121)
教育部(23792)
期刊
(93048)
经济(93048)
研究(55409)
(41929)
中国(39821)
管理(37847)
科学(23677)
学报(23089)
技术(20462)
(19232)
大学(19051)
(18243)
金融(18243)
学学(18134)
财经(17855)
教育(16698)
(15306)
业经(14577)
财会(14036)
经济研究(13403)
农业(12366)
会计(12353)
技术经济(11646)
问题(11114)
现代(9917)
通讯(9492)
会通(9473)
(9108)
经济管理(9093)
(9059)
共检索到293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张宜霞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通常是一个框架体系,它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而英美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层次,但二者又不尽相同,各有特色。笔者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其总体设计的思路。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孔德兰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是企业防范风险、控制舞弊的"防火墙"。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控标准体系雏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加快健全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必须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制定过程中的若干关系。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框架应涵盖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范围、内部控制标准、内部控制评价以及内部控制报告等内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宜霞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质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如果保证的水平处于有效内部控制的区间内,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如果保证的水平低于合理水平,则内部控制是无效的。从风险角度来看,就是评价相关目标的风险在经过内部控制之后是否已经降低到了一个适当的水平,如果已经降到了一个适当的水平,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反之,则无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一个有效内部控制系统的一般模板,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根据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可以选择不同的起点或切入点,使用不同的评价思路和方法。从内部控制评价本身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法两...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石意如  
一、文献回顾个人主观判断与职业经验影响内控评价(Kramer,1980)是最初关于内控评价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了避免行为主体的主观性干扰内控评价,学者们尝试构建定量的内控评价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模糊集模型、随机模型、数学分析模型等。但是评价模型的适应性不强、执行成本太高,上海宝钢集团、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不得不尝试结合自身环境设计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从现有的内控评价文献看,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站在外部监督或外部审计的角度,而不是管理的角度,且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留平  张猛超  
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进行了比较,得出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审计两者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宏明  常思  
本文按照层级扩展思路,尝试建立内部控制分类标准体系,由基础层向行业再到具体企业的分类标准拓展。以内部控制指引为基础在一般的内部控制分类标准进行扩展,在行业层面统一分类标准体系,再对各企业结合自身多样化需求进行元素拓展提供技术指导,以期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XBRL技术融为一体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顾奋玲  
日本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企业会计审议会于2007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管理层评价与审计准则》以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管理层评价与审计准则实施指引》,并于2008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以及公认会计师对内部控制鉴证提供了技术规范和指导。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马秀红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经济实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但同时由于没有实行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各种不利行为呈增长蔓延趋势。一些单位长期以来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导致了一些新型经济犯罪案的出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解决当前部分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举措。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艳伟  
本文介绍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阐述了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出了建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肖序  田丽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忠智  
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就是在不确定环境下跨越时空地配置企业资源。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应注重内部控制制度功能和结构的融合。内部控制制度改革的要点是内部控制机构的功能整合,以提高自我引导能力为目标,引入柔性控制手段和建立内部控制创新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沈真真  吴燕  李明辉  
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评价应遵循风险导向思想。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企业的业务循环和作业流程加以梳理,识别可能的风险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以有效管理风险。此外,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设计还应包括建立在风险基础上的持续性评估和改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郭永清  高伟  
企业应当通过内部控制整合,建立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系统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所谓系统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是互不相关的制度文本的堆砌,而是指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落实到不同的业务内部控制中去,各项业务内部控制必须相辅相成,互相支持,不同业务的内部控制只是同一逻辑起点在不同业务中的具体反映;而同一逻辑起点通过各业务内部控制建立起完整的系统。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设计问题抛砖引玉,提出一种思路,供大家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应里孟  郑煦平  
一、ERP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ERP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创造性融合的产物,在这种背景下,内部控制有着新的方法和内容,表现出新的特征,与之伴随的是内部控制各要素内涵的新变化。(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石意如  向鲜花  
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是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主体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控制度存在制度风险,内控主体行为产生行为风险,内控制度与内控行为不协调将产生匹配风险,片面强调评价任何一种风险都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幸福导向修正后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将同时评价制度风险、行为风险、制度与行为的匹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