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6)
2023(9443)
2022(7837)
2021(7000)
2020(5978)
2019(13094)
2018(12773)
2017(24727)
2016(13572)
2015(14755)
2014(15082)
2013(14836)
2012(13411)
2011(11798)
2010(12062)
2009(11584)
2008(12219)
2007(11189)
2006(9844)
2005(9362)
作者
(38990)
(32614)
(32565)
(31080)
(20900)
(15535)
(14827)
(12355)
(12214)
(11918)
(11150)
(10913)
(10795)
(10592)
(10448)
(9845)
(9684)
(9583)
(9580)
(9125)
(8065)
(8053)
(7822)
(7620)
(7392)
(7329)
(7260)
(7135)
(6571)
(6458)
学科
(76102)
企业(76102)
(72223)
管理(66627)
(55443)
经济(55324)
(27917)
方法(25215)
(21743)
财务(21720)
财务管理(21694)
业经(21317)
企业财务(20721)
(18779)
数学(17383)
数学方法(17229)
技术(15136)
(13886)
(13334)
体制(12532)
企业经济(12307)
理论(12271)
(12112)
(12051)
中国(11630)
经营(11215)
技术管理(10990)
(10288)
(10235)
银行(10223)
机构
学院(199807)
大学(197616)
(84354)
经济(82711)
管理(81573)
理学(69525)
理学院(68872)
管理学(68075)
管理学院(67680)
研究(60802)
中国(50031)
(46900)
(40512)
财经(36179)
科学(34009)
(32682)
(31935)
(30055)
中心(28069)
(26884)
财经大学(26869)
研究所(26492)
经济学(26305)
业大(25626)
北京(24971)
商学(24858)
(24656)
商学院(24633)
经济学院(23661)
(22149)
基金
项目(126461)
科学(102327)
基金(95602)
研究(92216)
(82355)
国家(81618)
科学基金(72411)
社会(61778)
社会科(58719)
社会科学(58705)
基金项目(50118)
(49004)
自然(46953)
自然科(45947)
自然科学(45933)
自然科学基金(45223)
教育(42419)
(40486)
资助(38653)
编号(35198)
(30265)
(28975)
成果(28920)
(28510)
重点(28205)
(27605)
创新(26569)
(26337)
国家社会(26178)
教育部(25658)
期刊
(97695)
经济(97695)
研究(58897)
(43844)
中国(40591)
管理(38109)
学报(28047)
科学(27522)
(23661)
大学(22223)
(21506)
金融(21506)
学学(21407)
财经(19786)
技术(18152)
(16961)
教育(15942)
业经(15080)
经济研究(15033)
农业(14929)
财会(13715)
问题(12028)
会计(11529)
技术经济(11372)
现代(10204)
(10023)
(9613)
经济管理(9582)
通讯(9309)
会通(9280)
共检索到305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宜霞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不仅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之后要做的事情,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过程之中要做的事情。所以,内部控制评价无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还是对建立之后的维护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内部控制的建立以及后续维护中,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机会,使之能够更好的确保相关目标的实现。从目前美国、英国以及其他国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规制来看,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面很容易产生一些概念和观念上的误解和偏差,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存在不够全面和不够客观的认识。本文拟对此做些探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律  戚振东  杨婧  
姓氏共享干预社会关系是一种文化现象,基于此视角,运用随机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选取2014—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考察管理者姓氏寻宗的"认本家"情结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宗姓认同会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管理者共享小众姓氏,或企业位于宗族势力较强、外来文化冲击较弱的地域,"认本家"文化的影响更加明显。管理者同姓氏,一个时而隐匿、时而又闯入人们视野的社会关系,能够产生潜在的经济后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谭三艳  周泳宏  
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评价存在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法规规定不统一、详细的评价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这两大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两大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颜青  
企业在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的控制,对企业全体职员的高效率工作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和管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的问题,针对企业内部开展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也顺势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后带来的新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解,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希望能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帮助和参考,使企业能继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竹云  卫尉  徐彪  
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负责公司的重大决策和对管理层的监督,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以2012—2014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董事会治理特征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与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无关;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董事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董事长与CEO二职合一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负相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贵春  甘勤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的持续高效运行,内部控制的评价有利于企业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文章运用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通过构建模型对我国34家上市建筑企业进行内控有效性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有效,但战略目标实现水平较低,经营效率和资产安全性仍需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竹云  卫尉  徐彪  
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负责公司的重大决策和对管理层的监督,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以2012—2014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董事会治理特征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与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无关;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董事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董事长与CEO二职合一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负相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瑜  冯均科  
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于确保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高管的决定性作用,首先系统地梳理高管权力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然后分析两者的内在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研究发现,从高管权力的不同维度更加细致地对高管权力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有很强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学丹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内部控制设计和运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与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刘瑞文  
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虽然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内部控制建设,但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有名无实,有制度无执行,有构建无效果。本文在阐述内控有效性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企业内控普遍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按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叶赛尔·木衣提  李小燕  
内部控制使企业管理更有效的观点已被实务界与理论界所普遍接受,然而,如何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在学术界颇有争议,而且成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梳理与比较分析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文献,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希望为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汉文  张宜霞  
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为相关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于这种特点,适当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法两种,风险基础法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政府监管部门应当规范风险基础的评价方法,引导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基础的方法来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洋  
企业战略的实施依赖于有效的内部控制,而有效的内控机制需要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支撑。本文指出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涉足国际贸易、园林绿化、矿业投资、煤化工、综合利用的民营企业,并以其为例,分析了基于ERP平台提升企业财务、供应链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褚剑  方军雄  
文章基于2009—2015年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审计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改善被审计中央企业集团所属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但这一效应具有短期性。具体地,政府审计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作用有限,仅在审计工作完成后的一年内改善了控制环境要素,对其他内部控制要素作用不明显;政府审计仅在审计工作完成后的一年内改善了内部控制运行效果,并且主要通过短期提升中央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率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助高质量的社会审计能够提升政府审计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改进作用,而频繁的政府审计能够长期提升中央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率。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周小燕  罗绍德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入手,试图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采用定性分析法构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判断的基本框架和总方向,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测评模型,以期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