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2)
2023(8310)
2022(6825)
2021(6148)
2020(5193)
2019(11336)
2018(11018)
2017(21017)
2016(11377)
2015(12771)
2014(13068)
2013(12741)
2012(11338)
2011(9907)
2010(10275)
2009(10113)
2008(10591)
2007(9751)
2006(8745)
2005(8381)
作者
(32433)
(27089)
(26949)
(25644)
(17270)
(12653)
(12328)
(10207)
(10198)
(9773)
(9144)
(9110)
(9000)
(8600)
(8508)
(8154)
(8048)
(7940)
(7780)
(7572)
(6630)
(6537)
(6421)
(6248)
(6137)
(6136)
(6047)
(5871)
(5257)
(5232)
学科
(73167)
企业(73167)
(67442)
管理(62843)
(47059)
经济(46943)
(25751)
方法(20385)
业经(20384)
(20356)
财务(20333)
财务管理(20310)
企业财务(19330)
(17011)
技术(13933)
(12777)
(12704)
数学(12704)
数学方法(12593)
企业经济(12239)
理论(11785)
体制(11627)
(11410)
(11297)
经营(10944)
技术管理(10564)
中国(9468)
决策(9046)
计划(8745)
(8214)
机构
学院(171477)
大学(168728)
管理(72129)
(71926)
经济(70444)
理学(61169)
理学院(60652)
管理学(60031)
管理学院(59690)
研究(48643)
中国(41617)
(40960)
(34868)
财经(31265)
(28110)
(27942)
科学(25141)
中心(23067)
财经大学(23051)
(22862)
商学(21890)
经济学(21872)
商学院(21691)
北京(21594)
(21372)
业大(19803)
研究所(19719)
经济学院(19622)
(18304)
(18023)
基金
项目(105193)
科学(85330)
研究(79663)
基金(78888)
(66499)
国家(65856)
科学基金(59491)
社会(53061)
社会科(50390)
社会科学(50377)
基金项目(41494)
(41003)
自然(37644)
教育(36924)
自然科(36825)
自然科学(36815)
自然科学基金(36240)
(33305)
资助(31469)
编号(31316)
(27119)
成果(25807)
(24172)
(24107)
(23600)
重点(23104)
创新(22458)
国家社会(22244)
教育部(21752)
课题(21527)
期刊
(86793)
经济(86793)
研究(50906)
(39477)
管理(35888)
中国(35429)
科学(20662)
学报(19704)
技术(17973)
(17555)
金融(17555)
财经(17074)
大学(16641)
(15948)
学学(15857)
(14663)
教育(14376)
业经(13615)
财会(12926)
经济研究(12732)
会计(11034)
问题(10383)
技术经济(10090)
农业(9918)
现代(9369)
通讯(8790)
会通(8770)
(8744)
经济管理(8735)
(8157)
共检索到266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郭永清  高伟  
企业应当通过内部控制整合,建立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系统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所谓系统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是互不相关的制度文本的堆砌,而是指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落实到不同的业务内部控制中去,各项业务内部控制必须相辅相成,互相支持,不同业务的内部控制只是同一逻辑起点在不同业务中的具体反映;而同一逻辑起点通过各业务内部控制建立起完整的系统。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设计问题抛砖引玉,提出一种思路,供大家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石意如  
一、文献回顾个人主观判断与职业经验影响内控评价(Kramer,1980)是最初关于内控评价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了避免行为主体的主观性干扰内控评价,学者们尝试构建定量的内控评价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模糊集模型、随机模型、数学分析模型等。但是评价模型的适应性不强、执行成本太高,上海宝钢集团、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不得不尝试结合自身环境设计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从现有的内控评价文献看,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站在外部监督或外部审计的角度,而不是管理的角度,且仅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贵芹  
现代企业除了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外,还要面对内部管理的竞争,而提升内部管理效率的最佳途径是完善内控机制。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现代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创造了绝佳条件,本文研究了信息化环境下内控框架的构建,以提升内控管理效率,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昌崇  
论内部人控制与企业治理结构框架设计卢昌崇1994年8月,国家经贸委会同其它有关部门举办了由中外学者参加的“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的国际讨论会。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两位著名学者保罗·米尔格罗姆和青木昌彦提出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企业出现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景岩  徐鹿  符爱明  
中国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缺少清晰的内部控制框架。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结合萨班斯法案提出了ERM框架,在内部控制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中国企业的内控模式可以在ERM框架的基础上结合COSO框架进行构建。中国企业在构建内控体系时,要重点关注战略目标、法人治理结构、商业伦理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中国企业的内控框架应分为内控目标和控制要素两个维度:目标维度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要素维度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这四个目标和五个要素有机结合构成了内部控制框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乳燕  
本文运用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理论,从五个方面重点阐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即:(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防范和控制;(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4)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5)强化企业内部监督。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亚平  
2017年6月29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7]21号),自2018年1月1日起实行。对于小企业来说,不管已经是新三板的挂牌公司,还是业主兼经理的企业,都要面对市场和政策风险,在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之中寻求自身的生存之道和发展途径,借助内部控制应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自己实现经营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业务、财务和管理等相关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海兵  伍中信  李文君  田冠军  
监督、控制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维护和平衡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是人本经济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职能。传统企业内部控制以股东为权利轴心、以员工为责任边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漠视造成内部管理冲突和控制危机,从而降低企业绩效及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由风险治理向人本治理演进是必然趋势。本文在回顾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了"人"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相互作用,提出人本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构建基础,构建了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以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控为中心的人本内部控制战略框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彤  
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但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尚未形成比较统一和完善的体系。本文对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及中西方其他关于内部控制的论述进行了归纳,以期在我国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相统一、能与国际接轨、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内部控制新框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戴文涛  王茜  谭有超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涉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最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素,这些概念和理论要素界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对象的性质、功能和范围,指导着实务层面上的技术方法和制度建设。鉴于现有成果仅仅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的某一方面,有必要以内部控制评价的本质属性作为逻辑起点,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环境、主体、客体、目标、方法、规范及其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裘宗舜  黄小彬  
1992年,COSO 委员会(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研究报告(以下称为 COSO 内部控制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下称为 COSO 内部控制框架)理论,成为美国现行有关内部控制的规则、法规和法律的基础。2004年,COSO 委员会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 COSO 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产生,该风险管理框架是在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明显地体现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2007年3月2日,我国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范雨晗  吴勋  
内部控制作为历久弥新的管理课题,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从COSO框架基本内容入手,分析了COSO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以中石油为例,阐述了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从四个方面对完善和提高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国斌  
随着企业管理趋向信息化、网络化,提高企业财务的信息化水平成为企业经营管理适应网络环境的迫切需要。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供先进控制方式和手段的同时,也为传统内部会计控制带来无法防范的新风险。因此,从网络环境、全面风险管理以及IT治理的角度出发,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对于企业适应网络环境下的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永斌  张宜霞  
我国民营企业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民营企业应当明确目标,遵循原则,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根据内部控制框架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戴文涛  
已有研究基于管家理论或信号传递理论,采用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作为公司真实的内部控制替代变量对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探讨,然而不同的文献针对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的经验证据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另外,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频频出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高、财务报告质量低的“异象”,经典的内部控制理论难以对此作出合理解释。文章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和动机选择,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偏差理论基础,探讨其本质、内涵、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偏差理论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理论,对内部控制法规修改、完善具有借鉴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