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2)
2023(8454)
2022(7139)
2021(6374)
2020(5572)
2019(12183)
2018(11902)
2017(23189)
2016(12612)
2015(13909)
2014(13955)
2013(13912)
2012(12439)
2011(10851)
2010(11060)
2009(10931)
2008(11507)
2007(10494)
2006(9588)
2005(9150)
作者
(34573)
(29013)
(28891)
(27650)
(18550)
(13649)
(13102)
(10935)
(10814)
(10575)
(9913)
(9705)
(9643)
(9305)
(9212)
(8746)
(8605)
(8468)
(8328)
(8200)
(7236)
(6992)
(6939)
(6704)
(6700)
(6519)
(6492)
(6341)
(5688)
(5615)
学科
(75368)
企业(75368)
(70958)
管理(66379)
(50499)
经济(50375)
(29926)
方法(22178)
(21906)
(21798)
财务(21777)
财务管理(21756)
业经(20841)
企业财务(20718)
税收(20446)
(20275)
(17607)
数学(14506)
数学方法(14419)
技术(14134)
(13144)
(12987)
(12298)
企业经济(12230)
(11945)
体制(11857)
理论(11459)
经营(11023)
技术管理(10759)
中国(10003)
机构
学院(184470)
大学(181899)
(79744)
管理(79176)
经济(78270)
理学(67495)
理学院(66960)
管理学(66387)
管理学院(66029)
研究(52159)
(49257)
中国(44773)
(36870)
财经(36818)
(33080)
(30190)
财经大学(27088)
科学(26587)
(24702)
经济学(24390)
中心(24253)
商学(23896)
商学院(23685)
北京(22857)
(22812)
经济学院(21956)
研究所(21062)
业大(20978)
(20426)
经济管理(19784)
基金
项目(112439)
科学(91967)
基金(86113)
研究(84800)
(72730)
国家(72056)
科学基金(65209)
社会(57700)
社会科(54810)
社会科学(54795)
基金项目(45475)
(42627)
自然(41364)
自然科(40516)
自然科学(40506)
自然科学基金(39907)
教育(38314)
(34954)
资助(34386)
编号(33645)
(29459)
成果(27954)
(26071)
(25711)
(25025)
国家社会(24395)
重点(24306)
创新(23930)
(23668)
教育部(23610)
期刊
(94062)
经济(94062)
研究(59340)
(45252)
管理(36815)
中国(36367)
科学(22038)
学报(21280)
财经(19335)
(18666)
金融(18666)
(17650)
(17578)
大学(17458)
学学(16805)
技术(16590)
(16495)
(15821)
业经(14525)
经济研究(14391)
税务(14056)
财会(13997)
教育(12487)
会计(12006)
问题(11418)
农业(10776)
技术经济(10652)
(9845)
现代(9562)
经济管理(9303)
共检索到289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真真  
税收负担的轻重直接关系到企业实得利益的多寡,如何在国家税收政策的指导下合理合法地进行有效的税务管理与筹划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问题。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十余年来内部控制建设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避税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兼具“治税”和“避税”作用;相比于非国有企业,U型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合法合规和报告可靠两大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治税”与“避税”的传导路径。此外,内部控制“治税”的主要对象为激进性避税,“避税”的主要对象为合理性避税而未导致明显的激进性避税,故内部控制产生的“治税”和“避税”效果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均是有益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汪立元  
本文选取2012~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指标衡量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避税程度;引入控制变量,通过电商行业与非电商行业的数据比较,并结合其他方面如法规等定性分析,研究电子商务中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避税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不良的内部控制容易引发激进的避税行为,而电子商务环境则会加剧这种现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军梅  
从税收角度探讨公司税收是否受内部控制质量影响,进而研究在不同税收征管环境下,这种影响是否以及如何反应。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避税动机越强烈,越容易采取避税行为从而降低公司的实际税负。在税收征管强度较低环境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容易采取激进的避税行为。但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环境下,税收监管较严,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避税倾向不强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新民  葛超  杨道广  刘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当前"三大攻坚战"的核心内容。而企业风险则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风险要素之一。已证实的企业风险影响因素很多,但对于税收规避是否会增加企业风险目前存在激烈争论,更鲜有研究探讨内部控制在此关系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2007-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首先,税收规避程度越高,企业的风险越大,说明税收规避的确会导致企业风险的增大;其次,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因税收规避而增大的潜在企业风险;进一步发现,这两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政治关联企业更明显。总体而言,税收规避会导致企业风险的增加,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是一套有效管控企业风险的制度体系和工具组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斌  江碧丹  
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已经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备的反避税制度,其实施能否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亟待研究。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来研究反避税立法对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办法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从对不同类型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来看,其能有效地抑制商品(劳务)类关联交易和资金类关联交易避税,但对于抑制在低税率国家(地区)设立受控外国公司避税的效果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税收征管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对抑制关联交易避税的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凡  
本文以我国2008-2015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管理层权力对企业避税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二者关系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与企业激进税收行为正相关,支持了管理层权力假说,也补充了避税代理观的研究;进一步地,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管理层权力和避税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冰熙  王宝顺  刘笑冉  田冠军  
基于我国2012~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内部控制、避税与企业价值间关系,结果显示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激进的避税行为降低企业价值,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激进避税具有抑制作用,并对避税与企业价值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的政策启示主要体现在微观上应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权衡避税成本与收益、防控企业风险,宏观上应完善税收法规政策、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骏  徐玉德  
企业避税为股东增加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违反税收法规的风险,本文从企业合规目标的视角,检验了内部控制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07年至2012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企业激进的避税行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税收征管执法更严格的环境中,内部控制对企业激进避税行为的约束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助于企业合规目标的实现,减少企业因激进避税而增加的违规风险,并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也丰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避税行为影响的研究文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作华  方红星  
当外源融资成本较高,而内部现金流又不充足,企业无法为有利的投资机会募集到所需资金不得不放弃部分投资项目时,便会陷入融资约束困境,导致管理层不得不削减现金支出或提高流动性。而避税在降低企业纳税义务的同时,伴随的是现金支出的降低。因此,企业可能会选择激进的避税,以缓解资金方面的困境。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可能会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高质量内部控制可显著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降低企业外源融资成本和管控税收违法风险,因而可能会弱化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考察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基于2008年至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KZ模型度量融资约束,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以及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所导致的企业激进避税动机。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二者的正相关关系依旧显著;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融资约束与企业激进避税之间的正向关系显著减弱。激进的避税是陷入融资约束困境企业改善资金短缺状况的替代选择,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融资约束诱发的激进避税。从多个角度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产权性质和金融环境的差别均不会影响上述结果。研究结果有助于学术界丰富和深化对融资约束经济后果、企业避税诱因以及内部控制作用机理等方面的认识,也能为税务机关、金融监管当局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启示。政府应加快培育宽松和高效的金融环境,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简化企业融资手续,提高金融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税务机关与融资约束企业之间应该建立灵活的协调沟通机制,理解和关怀融资约束企业面临的困境;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全面实施,强化信息披露,改善信息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子英  田彬彬  
本文利用中国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的自然实验度量了税收执法力度,并研究其对企业所得税避税的影响。此次改革将企业按照成立时间的差异划归不同的征税机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会降低地方税务局的税收执法力度,却不影响国税局,因此两者之间税收执法的差异就反映了税收竞争的效应。基于中国17万家制造业企业层面的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的方法,本文在实证上发现地税局对企业所得税的执法不力导致了大范围的企业避税。并且,这种效应仅存在于流动性足够强的企业类型中,如私营企业。这些结果也解释了中国地方政府"援助之手"的来源,以及近年来税收收入超速增长之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贺星星   胡金松  
选取2007—2017年上市中央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对国企避税的影响作用以及国家审计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具有抑制国企避税的治理功能,国家审计监督会显著增强内部控制对国企避税的抑制作用,说明内部控制和国家审计是深入理解国有企业税负水平及其变化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避税的治理效应在地区税收征管强度小、社会审计质量低和避税激进的国企中更为显著;通过分解内部控制五要素后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避税的抑制效应集中体现在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两大要素上。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达到抑制企业避税的治理目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曾姝  
除了"账税差异避税"策略外,企业也能够通过"账税一致避税"策略进行税收筹划。本文借鉴Badertscheret al.(2019)提出的账税一致避税指标,根据中国企业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调整,以2008~2017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中国上市企业的"账税一致避税"程度受到资本市场压力的影响情况。按照企业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发现,国有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尤其是在税收征管强度较大的时候,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账税一致避税这一隐蔽性更强的避税手段,但资本市场压力对国有企业账税一致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也更加显著。这一发现从新的视角完善了对企业避税行为的研究,也丰富了对国有企业避税策略的认识,还表明资本市场能够成为税收监管的补充力量,抑制企业隐蔽的避税行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启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曹越  孙丽  醋卫华  
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避税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对客户集中度与避税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客户集中度越高,避税程度越高;内部控制质量整体上提高了避税程度。回归显示:在保守型避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避税程度正相关,体现了内部控制的效率目标;而在激进型公司,两者则显著负相关,彰显了内部控制的合规目标。内部控制质量能显著削弱客户集中度与避税之间的正向效应仅在激进型避税公司存在。进一步发现,在激进型避税公司中,客户集中度对避税的正向作用仅在国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钰鹏  
财政压力既影响政府行为,也影响企业避税行为。基于此,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财政压力与企业避税行为进行探讨,并考察税收征管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压力越大,企业避税程度越低,税收征管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以上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中;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财政压力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当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时,企业采取减少避税措施,更有助于其在地方财政缓解后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宏标  饶品贵  
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的因果关系影响。有鉴于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避税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上市公司之间的空间距离作为机构持股的工具变量,我们发现在控制内生性之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行为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税收征管在避税上存在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机构投资者能通过抑制企业避税提升公司价值,而这一效应在税收征管强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提供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影响的因果关系证据,从而拓展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对于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治理企业避税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