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86)
2023(19103)
2022(16251)
2021(15205)
2020(12873)
2019(29460)
2018(29076)
2017(55484)
2016(30235)
2015(34094)
2014(34127)
2013(33263)
2012(30147)
2011(26822)
2010(26733)
2009(24848)
2008(24794)
2007(22017)
2006(19366)
2005(17246)
作者
(85874)
(71323)
(70942)
(67591)
(45439)
(33958)
(32383)
(27932)
(27105)
(25506)
(24236)
(24072)
(22699)
(22617)
(22073)
(21838)
(21287)
(21211)
(20502)
(20375)
(17518)
(17498)
(17239)
(16317)
(15999)
(15909)
(15774)
(15618)
(14358)
(14138)
学科
(115552)
经济(115375)
管理(108556)
(104189)
(98140)
企业(98140)
方法(54294)
数学(43753)
数学方法(43157)
(40402)
业经(32271)
中国(28946)
(28724)
(28405)
财务(28310)
财务管理(28253)
(28169)
企业财务(26842)
理论(23580)
(23562)
(21591)
技术(21570)
(20594)
(20246)
地方(19988)
(19632)
银行(19581)
(19535)
贸易(19520)
(18986)
机构
大学(422490)
学院(422210)
管理(172130)
(164982)
经济(161183)
理学(147056)
理学院(145476)
管理学(143049)
管理学院(142220)
研究(133649)
中国(104433)
(89886)
(83485)
科学(81445)
(65728)
财经(65114)
(64272)
(63849)
中心(62534)
业大(60998)
研究所(59302)
(59061)
北京(56085)
(53140)
师范(52575)
(51229)
农业(49827)
(49449)
经济学(49377)
财经大学(48486)
基金
项目(285148)
科学(225121)
研究(209955)
基金(207502)
(180081)
国家(178525)
科学基金(154979)
社会(132056)
社会科(125087)
社会科学(125053)
(111555)
基金项目(109744)
自然(101114)
自然科(98799)
自然科学(98771)
教育(97334)
自然科学基金(97014)
(93417)
编号(85857)
资助(84928)
成果(69775)
重点(63281)
(62960)
(60124)
(59021)
课题(58907)
创新(56031)
(54884)
教育部(54574)
科研(54491)
期刊
(184802)
经济(184802)
研究(122904)
中国(84452)
(70528)
管理(69891)
学报(64992)
科学(59794)
(56581)
大学(50346)
教育(47593)
学学(47347)
技术(39571)
农业(38321)
(37952)
金融(37952)
财经(32780)
业经(30449)
(28093)
经济研究(28059)
问题(23115)
(22093)
财会(21132)
技术经济(20967)
图书(20759)
理论(20104)
(20014)
科技(19547)
现代(19539)
会计(19341)
共检索到629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舒华  陈菡  
为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从而建立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控制程序。本文以管理控制理论作为逻辑起点,从会计学的本质(信息系统)论述内部报告体系的理论价值;在此基础上,阐述内部报告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并以系统论观点将内部报告体系从数据指标体系、管理分析工具、内部报告文件和管理控制体系四个层次内容展开,探讨企业内部报告体系的构建框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俊芬  
软件业是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极其重要作用的战略性产业。正因为如此,我国要求无论在经济还是社会其他领域中广泛运用计算机带来的信息技术优先信息产业,为了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发展新型工业,对软件行业提出更高的新标准。而内部控制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所以,如何构建安全高效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刘丽萍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ERM报告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简称COSO)于1992年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即COSO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该报告在沿用了多年以后,Treadway委员会在吸收与修改该报告的基础上,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潘玉琪  
随着对风险管理认识的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者渐趋融合。但在目前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企业内部控制机构和风险管理部门甚至出现了重复设置的现象,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兼顾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体系。本文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时军  
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评价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同时,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详细阐述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设定,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栾素英  
文章从剖析价值链管理、EVA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入手,找出了以EVA为点、价值链为线的价值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思路,最后在改进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内部控制六要素,构建了基于EVA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耀敏  
文章在分析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以我国上市公司和内部控制较为完善的大型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的特有特点,针对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范雨晗  吴勋  
内部控制作为历久弥新的管理课题,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从COSO框架基本内容入手,分析了COSO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以中石油为例,阐述了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从四个方面对完善和提高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桑广成  焦建玲  
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建筑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建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却无处不在,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雪晶  祁双云  
会计信息化使传统的内部控制面临严峻考验,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各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基于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体系,以降低借助会计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能性,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运行,保证企业经营效益和财务资料的可靠性,最终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饶庆林  谭文浩  
内部审计质量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存在组织结构界定不清晰、独立性难以保证、质量控制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素质不够等问题。本文以内部审计质量为着眼点,从控制标准体系构建,强化经济责任的激励评价机制着手,强化内部审计控制质量体系建设,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为投资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维护投资人利益。这一体系包括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构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评价体系和基于经济责任视角的绩效管理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彤  
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但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尚未形成比较统一和完善的体系。本文对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及中西方其他关于内部控制的论述进行了归纳,以期在我国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相统一、能与国际接轨、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内部控制新框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戴彦  
内部控制评价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内部控制评价实践多受限于审计实务,而未能发展成独立的管理工具和体系。本文借助典型案例的研究,探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程序和方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宜霞  
由于需求的差异以及自身专业领域的限制,人们赋予了"企业内部控制"不同的范围和性质,这既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务上的偏差,又忽略了内部控制系统整体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基于此,本文从企业整体效率的角度重新界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和性质,明确了不同企业内部控制概念的范畴,并从总体上使之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概念体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亚平  
2017年6月29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7]21号),自2018年1月1日起实行。对于小企业来说,不管已经是新三板的挂牌公司,还是业主兼经理的企业,都要面对市场和政策风险,在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之中寻求自身的生存之道和发展途径,借助内部控制应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自己实现经营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业务、财务和管理等相关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