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9)
2023(6475)
2022(5383)
2021(4715)
2020(4245)
2019(9884)
2018(9454)
2017(18495)
2016(9718)
2015(10767)
2014(10586)
2013(10822)
2012(9614)
2011(8225)
2010(8486)
2009(8296)
2008(8804)
2007(7906)
2006(7167)
2005(6557)
作者
(26950)
(22571)
(22494)
(21157)
(14630)
(10708)
(10264)
(8744)
(8420)
(8280)
(7569)
(7458)
(7451)
(7138)
(6959)
(6691)
(6687)
(6575)
(6427)
(6294)
(5643)
(5511)
(5499)
(5191)
(5159)
(5067)
(4916)
(4883)
(4439)
(4424)
学科
(71723)
企业(71723)
(65098)
管理(55164)
(48792)
经济(48720)
(25497)
方法(24300)
(20029)
财务(20013)
财务管理(20002)
企业财务(19122)
业经(18701)
数学(16726)
数学方法(16575)
技术(13321)
企业经济(12059)
(11704)
(11334)
经营(11293)
(10763)
理论(10644)
(10502)
技术管理(10348)
决策(9633)
(9062)
计划(8978)
中国(8799)
体制(8204)
人事(8019)
机构
学院(143950)
大学(142492)
管理(64622)
(64126)
经济(63076)
理学(55727)
理学院(55254)
管理学(54545)
管理学院(54265)
研究(40046)
(34084)
中国(33866)
(29230)
财经(26625)
(24027)
(22873)
科学(20713)
商学(20562)
商学院(20401)
财经大学(19663)
经济学(19335)
(19182)
北京(18186)
中心(18159)
(17743)
经济学院(17411)
研究所(16757)
业大(16432)
经济管理(16357)
(14915)
基金
项目(88871)
科学(73346)
基金(68577)
研究(65566)
(57966)
国家(57382)
科学基金(52548)
社会(45216)
社会科(43017)
社会科学(43002)
基金项目(36097)
(34342)
自然(34061)
自然科(33458)
自然科学(33448)
自然科学基金(32956)
教育(30340)
资助(27887)
(27402)
编号(24905)
(21086)
(20755)
(20428)
成果(19465)
重点(19159)
创新(19116)
国家社会(18930)
教育部(18656)
人文(18621)
(18567)
期刊
(73192)
经济(73192)
研究(42029)
(34130)
管理(31611)
中国(28236)
科学(18345)
学报(16559)
财经(14512)
技术(14446)
大学(13770)
学学(13039)
(12583)
(11975)
金融(11975)
财会(11899)
经济研究(11777)
业经(11374)
(11098)
会计(10335)
教育(10153)
技术经济(10089)
问题(8726)
(8339)
通讯(8104)
会通(8093)
经济管理(8037)
(7696)
现代(7649)
商业(7582)
共检索到221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魏旭  张川川  
本文首次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检验了职工工资差距同企业绩效的关系。与以往大多数经验研究文献不同,本文发现职工工资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是非线性关系:企业绩效随着工资差距的拉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更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工资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一种因果性效应。同时,还构建了理论模型将"锦标赛"和"凝聚力"理论整合在一起,以解释这种非线性关系背后的作用机制。在凝聚力对企业产出的边际作用比较大且员工边际产出递减的情况下,当工资差距比较小时,锦标赛理论的激励机制起主导作用;而当工资差距比较大时,进一步扩大工资差距对凝聚力的削弱将起主导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建丽  孟令杰  王琴  
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3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研发强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对当期企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研发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一期滞后,并且存在双门限效应。同时,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市场营销强度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李沛沛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制度理论视角,以战略变革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战略变革与企业绩效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制度环境作为调节变量对战略变革与绩效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绩效随战略变革在幅度与方向维度上的调整出现4阶段变化,整体变动规律为倒"N"型,且制度环境削弱了战略变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但是这种调节作用仅在变革幅度较大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单蒙蒙  林玉婷  程芳利  
文章以中国沪深A股2008—2017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市场化进程、产权性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即当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资源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时,财务绩效会随着社会责任投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了该范围,财务绩效会随着社会责任投入水平的增加而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市场化进程较低的地区相比,在同一社会责任投入水平下,企业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能获得更高的财务绩效。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具体而言,当企业的社会责任处于较低投入水平时,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低于非国有企业,但随着社会责任投入的增加,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将逐渐超越非国有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豪  杨杰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趋势加剧,VUCA特征日益加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组织冗余对中国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与存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中国2013~2020年357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与组织冗余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绩效与组织冗余之间呈现U型关系;高度垄断市场与过度竞争市场中,虽然创新绩效与组织冗余之间仍然保持U型关系,但由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的突变点右移,阈值提高,所需的冗余资源量大幅度增加,影响企业创新动机并挫伤创新动力。只有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相互补位,弥补市场失灵,方能真正突破创新约束,实现组织冗余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支撑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虹  张诚  
本文采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应用锦标赛理论实证研究模型,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设定合理的工资差距提供参考,并以此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本文发现企业工资差距与企业产品质量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企业产品质量随着工资差距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更进一步以企业工资是否集体协商做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一种因果性效应。因此,企业应当将员工工资差距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严伟涛  赵春明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库、WTO关税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等数据,全面系统分析了进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比较优势的显著变化,进口竞争能够使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扩大,而中间品进口竞争则会缩小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同时,本文还发现,出口增加将促使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的扩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岳  郑文平  
最低工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后,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持续提升究竟对企业资本存量变动和资本劳动要素间替代产生何种影响,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首先进行了包含最低工资制度、劳动力成本调整、企业生产效率和要素替代在内的统一框架的理论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各县市级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匹配数据,综合采用多种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基本结论:制造业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与企业资本存量、资本劳动比均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对其内在机制进行探究后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与制造业企业资本存量的倒U型关系按企业生产效率划分,表现为低效企业的抑制效应和高效企业的促进效应;按劳动密集度划分,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U型关系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负相关关系;按照所有制特征,可划分为国有企业的正相关关系和非国有企业的倒U型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为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制造业企业资本存量变动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梦凝  
动态能力与零售企业运营绩效的关系始终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本文尝试通过引入供应链集中度,并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零售企业的各类数据,通过静态和动态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动态能力与零售企业运营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供应链集中度的调节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动态能力低于阈值时,动态能力负向影响零售企业的运营绩效;当动态能力超过阈值时,动态能力正向影响零售企业的运营绩效。此外,供应链集中度始终正向调节了动态能力和零售企业运营绩效的非线性关系。本文结论对零售企业的运营战略和供应链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零售企业应重视自身动态能力的提升,并明确供应链集中度对动态能力和运营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而据此提升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长进  杨汉明  
高管外部薪酬差距既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又具有负向影响效果。以企业高管行业薪酬均值为参照点,利用2009~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两种非线性回归方法,即运用包含平方项的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门限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对投资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与投资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高管外部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表现出明显的门限特征,通过门限面板模型找到临界值,当外部薪酬差距达到临界值时,外部薪酬差距对公司高管的激励作用达到最大;当外部薪酬差距超过临界值时,外部薪酬差距的激励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减规律,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变弱。合理估算高管外部薪酬差距的临界值,有助于充分发挥薪酬制度对企业高管的激励效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珊  匡贺武  
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可能发挥非线性的治理作用。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探讨企业异质性特征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隐性薪酬和显性薪酬两种激励机制呈现显著的"倒U型"治理特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分别呈现显著的"U型"和"倒U型"治理特征;董事会规模和监事会规模两种机制的非线性效应并不明显,两者仅呈现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异质性特征会显著影响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这些实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珊  匡贺武  
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可能发挥非线性的治理作用。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探讨企业异质性特征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隐性薪酬和显性薪酬两种激励机制呈现显著的"倒U型"治理特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分别呈现显著的"U型"和"倒U型"治理特征;董事会规模和监事会规模两种机制的非线性效应并不明显,两者仅呈现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异质性特征会显著影响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这些实证结果验证了企业治理机制的非线性作用机理,为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傅传锐  
本文以2005~2007年发生并购的171家A股并购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非参数回归方法就企业资源与并购后的绩效、绩效改善程度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并购企业人力资本对并购后的绩效存在总体为正的显著的阈值作用;物质资本不仅对并购后的绩效及绩效改善程度存在阈值作用,还通过与股权集中度的显著负向交互作用影响并购后的绩效及绩效改善程度。此结论为并购绩效实现过程中不同资源要素的非线性贡献机制以及大股东对企业资源的掠夺行为提供了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程新生  胡津铭  刘青松  
本文以代理理论为指导,对A公司内部控制进行了案例研究。探讨了A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思路。建议企业应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应突出董事会下设各专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能,赋予其职权;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以保证各管理委员会职能的履行;在流程控制方面,要重视关键点的控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琴  
本文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交互项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居民消费差距的房价(房价收入比)门槛效应,实证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结论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房价(房价收入比)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交互影响进一步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存在三重房价(房价收入比)门槛,当房价(房价收入比)低于第一个门槛时以及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一个门槛低于第二个门槛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不显著;当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二个门槛低于第三个门槛时,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当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三个门槛时,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